..续本文上一页李老师把「至诚感通」这四个字给我,告诉我的。这个通,通世出世间一切法,用什么方法?感应。我们要去学,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到哪里去找高人来指点?没有高人指点,很多东西看不懂,这个缘都不容易。所以教我们用求感应,感应用什么?诚。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读书笔记里头,他的书房叫「求阙斋」,别人都想求圆满,他不求圆满,总要缺一点好,满招损,他懂这个道理,叫求阙斋。笔记里头对诚下了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跟佛法讲的一样。佛法讲真诚,真就是诚,诚就是真。什么时候叫诚?不起心不动念,那诚,那就是你的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至诚,真诚到极处,就有感应,上面跟诸佛菩萨感应,下面跟一切众生感应。不必学,全知道了。真正难得,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一个榜样,那就是至诚感通。我们读《坛经》,能够看到惠能大师的为人,惠能大师确确实实做到了,一切众生皆是佛菩萨,他从来不敢轻视一个人,这就是至诚。所以,他在将通未通的那个时候遇到五祖忍和尚,五祖忍和尚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大概只讲四分之一,《金刚经》只有五千多字,大概没有讲到两千字他就通了,全通了。全通了就不要讲了,老和尚说可以了、行了,衣钵就传给他。真通了!
四十八愿互融互入,我们从这里得个启示,大乘佛法,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是不是互融互入?是,没错。再看世间出世间法,是不是互融互入?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他们归纳为三种现象,物质、信息、能量,是不是互融互入?这个要互融互入,就是整个宇宙都是互融互入。世尊在《华严》上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诸佛与众生互融互入。这个众生他觉悟了他就是佛,他迷了他叫众生,悟是他,迷也是他,怎么不互融互入?迷悟互融互入,生佛互融互入。这是佛法里头的密义,这个密不是秘密,深密,一般人没看到,法身菩萨看到了。
「又善导大师于《法事赞》中云:弘誓多门四十八」,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遍标念佛最为亲」。遍标是修行法门,遍是普遍,标是标示、标准。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哪个法门是标准?念佛。为什么?念佛就成佛,一切法从心想生,道理在此地,你念佛你就成佛。所以净业三福里头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我们年轻初学这段经文,这个深信因果就把我们难住了。因为第三福是菩萨福报,发菩提心的菩萨,这经论上都说,发菩提心在《华严经》是初住,在别教里面是初地,这么高位次的人,怎么还跟他讲深信因果?如果这句话摆在第一句里头,我们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我们凡夫都相信因果,难道佛菩萨不相信吗?三福第一福是凡夫,第二福是小乘,第三福是菩萨,怎么会摆在菩萨那里,要菩萨深信因果?我们为这句话搞了好几个星期,最后才悟出来,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是别的因果,别的因果他怎么会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疏忽了。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门外的诱惑你容易发现,门内的诱惑你不容易。你真正想成就,最快速的成就就是念佛,那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念佛三年成就的是一般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许许多多念佛修行的人,三年功夫就圆满了。
我早年在台北讲经,有个住在基隆的法师德融,年龄跟我差不多。我讲经下来的时候他就问了我一句话,他说念佛,因为我讲到这个三年,他提了个疑问,他说是不是这些人他刚刚好三年寿命就到了?我跟他说,这个不太可能,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一、二个可能是碰到了,不可能那么多,哪有那么多!那这是什么原因?他寿命不要了,他求往生,提前走了,这个可能。我们知道,净宗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上中下三品,这是我们凡夫能做得到的。功夫成片上品,就有能力随时往生。
什么叫功夫成片?并没有得一心,也没有得禅定,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它杂念,这叫成片。这样的人,想求往生的话,佛就会来接引他,他跟佛已经感应道交了。如果留在这个世间,可以,他想留多久也行。留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只有一个条件,为接引众生。还有人相信我的,我说话他能听得进去,那我就多带几个往生,就这么一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他没有留在这个世间的条件。所以不想留,他就可以走。这个解释才比较圆满。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真的是方便,真是稳当、快速、容易。凡是遇到这个法门的,福报大,福报太大了!不是大福报,经上有证明,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你才遇到。遇到能信、能愿、能念佛决定往生,你成就了。遇到不相信,遇到没有意思往生,诸佛菩萨还在加持你、还在帮助你,帮助你生起信心,帮助你发愿。这就是我们在《金刚经》上所看到的,诸佛如来护念菩萨。帮助你早一天成就,真正能成就的,圆满成就你的,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这个法门是圆极了、妙极了!
我在这一生当中也受尽了苦难,六十年的时间,真相信、真接受了。我能相信、我能接受,确实是有很多大乘经论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的话,我没有法子相信它。但这个不容易,得有那么长的寿命。我在台湾出家、受戒,三十三岁出家,三十五岁受戒,那批同参道友现在没剩几个了,都走了,他们走的时候都六、七十岁。这就是你要没有寿命的话,你就没有时间学习。寿命是我们自己没有法子控制的,因此光阴对我们就比什么都重要。古人说得是真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每天的时间都非常宝贵,都不能空过。造什么罪业我觉得都很轻,空过光阴我觉得那个罪很重。怎样光阴才不空过?念佛的人不空过,念佛的人非常踏实,我们不念佛,光阴就空过了。实在讲,别的事情都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第一重要事情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第一重要!
善导大师这两句话说得好,特别是后一句,遍标念佛最为亲。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日本人都相信,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是谓一一之愿悉为念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教我们念佛的。只有念佛往生净土,可以消业障、可以断烦恼,可以永远离开六道轮回。「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三种庄严,前面我们都学过,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依报正报。三种庄严从哪里来的?就从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怎么去落实?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一法句就是一句佛号,这句佛号一定要知道,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
「法藏菩萨大愿摄三种庄严,究竟圆满,圆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且以声字皆实相,故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即是法身本体,即是圆圆果海」。这是净宗的秘密,修净土的人多,念佛的人多,知道这个意思的人不多。他知道这个意思他就会珍惜,不知道这个意思,常常疏忽了。知道这个意思难,比什么都难!真知道,这个人肯定成佛,那没有话说的。知,真知,有很大的差别,真知确实千锤百炼。真知的人那就是道地道地的老实人,他变老实了。老实人一天到晚口里就是一句佛号,心里想着阿弥陀佛,那叫真老实人,没杂念了。看到一切人阿弥陀佛,看到一切事也是阿弥陀佛,善人恶人他是平等观,全是阿弥陀佛,好事坏事统统阿弥陀佛,功夫纯极了!这样的念佛人往生,我们想想他的品位,虽然念佛的人不认识字,老态龙钟,好像什么能力也没有,我们相信他的品位很高。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他有信有愿,品位高下在功夫的浅深。功夫是什么?功夫是放下。这个老婆婆万缘放下,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功夫是最上乘的功夫,我们就知道她肯定上辈往生。杂念多的人、妄想多的人、顾虑多的人,这就是把你的功夫都破坏掉了,你念佛念得再多,没有功夫,为什么?心散乱的。
说到这个地方,对于这是业障重,心散乱是业障重。业障重的人,没有办法不能让环境影响自己的人,那就是佛说的,你要找个环境,「阿兰若」。阿兰若是印度话,意思是清净的环境,没有人干扰,这样的地方你去修。这个修是初阶段,最初的阶段需要这样的,离相得清净心。真有功夫了,你还要修即相得清净心,那是真清净。你才能够入大众,而不会被大众所干扰,这是真清净。你真能放下了,对什么人都平等。功夫完全是经题上,这经题好,「清净平等觉」,你不会迷,你有高度的警觉性,你的心清净、平等、觉悟。什么样的境界你都不在乎,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瞋恚,都能保持着清净平等觉,功夫成了,这样人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是上辈。上辈往生实报庄严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智能、神通、道力差不多就跟佛平等了。这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比同居土、方便土的高太多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也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但是我们能想象得到,智慧、神通、道力一定有逊色,比不上上面的。但是都有,确实大家统统有能力随类化身,有能力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这是决定可能的。
这里头有一句,「声字皆实相」,声是念佛号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字是文字,都是实相。这个的确知道的人太少了。「故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即是法身本体,即是圆圆果海,乃四十八之所标,故体具本愿一切功德妙用」。这名号功德还得了吗?我们可以说这句名号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就是吉祥福地,这个地方的人有福,这个地方的人决定少灾少难。台湾是个小地方,灾难常常有,但是我们在台湾看到,到处都能看到「南无阿弥陀佛」。连电线杆上我常常看到都贴着,警察也不取缔,都能看到,好事情不是坏事情。乱贴标语不是好事情,贴阿弥陀佛是好事情,让人到处都能看到阿弥陀佛。你看到字、听到声音,念佛机是音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又此…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