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五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无畏」,演是表演,身教。教学里头一定是以身教为主,身不能做学生的榜样,你就没办法教人。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从事夫子这个行业,被社会大众那么样的尊重,就这个道理。一般行业,行住坐卧可以随便一点,做夫子的人不行,无论在什么地方,行住坐卧要严守戒律、威仪。就譬如说《弟子规》,不论在哪个场所他都做到,你一句都挑不出他的毛病,不能不让人尊敬。他是社会一切大众的榜样,他把标准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才是夫子。社会大众向谁学习?向他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都做到了,圣人;做到了,还没有尽善尽美,贤人;能做到六、七成,叫君子。可是从事夫子这个行业,他一定要做到,这是他的外表。所以教学,一面教学一面从事于著述,是他自己的心得,他学习的一些启示,流传给后世。这种人在社会上并没有崇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一生物质生活勉勉强强能过得去,安贫乐道。教下一代是一桩乐事,他的期望、目标就是学生当中能成就。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肇公注曰」,僧肇大师的批注,「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百兽下之」。这些小动物对狮子都有畏惧,这是猛兽。用牠来比喻世尊说法,他有理论依据,他有无碍辩才,不怕别人问难。这是一般演说都担心这么个问题,听众当中来找麻烦的,来挑剔,来难你。早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第一天到香港,住在畅怀法师的中华图书馆,佛教图书馆。晚上畅怀法师陪我吃晚饭,就告诉我,香港这个地区讲经的风气不盛,国内外有名的大法师到这边来讲经,大概头一天人家来捧场,来的人很多,圆满那天也是来捧场,当中很少人来听。他告诉我,他说你也不出名,有名的大法师都这样的,你心理要做准备,可能在当中一个听众都没有。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听众,那个椅子摆好,我对那些椅子讲可以了。畅怀说,那这个没有问题。没有想到我的法缘不错,天天都满座。所以畅怀法师说,法师,你的法缘没想到,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来。连续讲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图书馆,后面两个月在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那个时候过海要渡船,没有隧道,要坐船,就是自己有车都很不方便,车要停在码头上的停车场,坐船过来。所以我们迁就两面的,香港跟九龙这边的听众,两个月在香港,两个月在九龙。

  还有,畅怀法师告诉我,专门有一批找麻烦的人,他们来听经,来找麻烦,来提问题来问你,把你问倒,给你难看,叫你下不了台。他告诉我,这个都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好在那个时候我在台中学《楞严经》,在台中就讲过一遍,在台北好像也讲过一、二遍,到香港来讲应该是第四遍。这个经讲了几遍,有底子了,胆子就比较大一点。但是,四个月没有人来问难。挑毛病问难的这些来了没有?来了。畅怀法师他告诉我,哪些人,专门找麻烦的。可是他们听了之后没找我的麻烦,不但没找麻烦,还请我吃一次饭,很难得。所以,结法缘确实很重要,要多结法缘。

  「如是说法,故能广度诸有情。且此广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愿之根」,为什么?法藏的心就是为度众生。为度众生才发愿的,为度众生才学佛的,为度众生才去参访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为度众生才建立极乐世界,一切统统是为度众生,没有一念是为自己的。实际上法藏完全明了,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换句话说,为自己是真正障碍自己、是损害自己。这个里头的道理只有菩萨知道,为自己确实障碍自己。为什么?这个自己是迷里头第一个因。怎么迷的?就是因为为自己迷了,现在还为自己,迷上加迷,你什么时候能开悟?要想开悟,首先把自己放下。第一个破身见,只要身见一破,念佛往生净土,不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身见没破,身见破了,生方便有余土,你看差多少。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清楚了,但是事上没转过来,没放下。这什么原因?虽懂这个道理,没透。如果透彻了,自然放下,不需要人教,也不需要人劝,自然就放下了,这是事实真相。

  「故云:四十八愿,愿愿皆是为众生」。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众生知见来说,弥陀起心动念全是为一切六道苦难众生,从来没有一念是为自己想着的。我说这是随我们俗人的说法,要是随阿弥陀佛的说法,阿弥陀佛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话怎么说?只可以用一句,不可思议。或者是他真正了解、真正彻悟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也能讲得通。后面这一句,这一句真的是究竟圆满,科题「一切成佛」。经文:

  【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这还得了!弥陀发愿,世出世间稀有难逢,你生到极乐世界,到那里去干什么?到那里去成佛,跟他完全一样。他所证得的你也圆满证得,你没有比他低一个层次,你跟他是平等的,这不可思议。我们看批注,『圆满昔所愿』,「昔所愿者,即法藏菩萨于五劫中,精勤求索,结得之四十八大愿」,这是昔所愿。这个愿怎么来的一定要知道。他去参观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前面说过,是表法,表大圆满,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一个不漏,他统统参访过。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也不是数字,都是表法的。一切诸佛剎土里头,精勤求索,结得之,诸佛剎土里头好的、美好的全要,我将来建立的极乐世界上统统都有;诸佛剎土里头不善的全不要,三恶道不好,不要,众生造三恶道的业会堕三恶道,也不要。可以说,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剎土真善美慧之大成。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接引一切六道里面苦难众生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快速圆满菩提,回归自性,所以叫『一切皆成佛』。这种大恩大德、大愿大行,不知道的人感恩的心生不起来,知道的人哪有不感恩戴德!世出世间的恩德还有超过这个吗?没有了,父母的恩德不能跟他比。他念念帮助我们赶快成佛,像他一样,成佛之后度众生。他所发之愿,「一一功圆果满」,每一愿都成就了,没有一愿是虚愿,「故名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虚空!此正是四十八愿之本体。从此一句,流出四十八愿。一一之愿,亦只是显此一句」。就是弥陀的本愿,弥陀的真心,就是一切都成佛,这还得了!我们要学佛,要修净土,要往生,这一句可不能马虎。这一句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果我们心里头有这一句,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与弥陀同心同愿,这个人怎么能不往生?这部经能不读吗?这部批注能不学吗?只要有这么一个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用这个心愿来持名念佛,自自然然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的心目当中看一切诸法皆成佛,我心是阿弥陀佛,你看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为什么?用阿弥陀佛的心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成佛。我们有分别,这是阿弥陀佛、这是众生,这就错了,分别心、执着心。分别执着放下了,平等清净心就现前,这两句经文你才有深刻的体会。

  我们再往下面看,「《往生论》谓三种庄严」,「佛土」,极乐世界,「佛」是阿弥陀佛,「菩萨」是十方一切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人,人数之多无法计算,品类差别从等觉菩萨到无间地狱,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三种庄严,无比的庄严。佛土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在十方世界找不到;老师阿弥陀佛,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大愿,圆满的成就;菩萨,无论什么根性,无论从哪里来的,到达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三种庄严「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清净有两种,应该知道,是哪两种?第一个「器世间清净」,就是极乐世界清净;第二「众生世间清净」,这个众生世间清净就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一味清净,跟实报庄严土没有差别。「今云一切皆成佛,极显此二种清净」,这两种清净是依正清净,依报跟正报。正报举众生,众生都清净,佛哪有不清净的道理!举佛清净,众生未必清净;众生清净,跟佛一样。

  「本经《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七宝池中八功德水,「一一随众生意」。真的是在极乐世界上非常明显,一切法从心想生。水能随人的意思,水的温度随人意,水流动的速度随人意,水的这些波涛随人意,样样都能随人意,你想喝这个水,水的味道也随人意。「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波浪有音声,它也随人意,「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甘露灌顶受位声」。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树木花草说法,七宝池里头八功德水也说法,你想听什么法,它就给你说什么法。两个人同在池里头,一个想听《华严》,水的声音就是讲的《华严》;一个要听《法华》,他听的就是《法华》,能随人意,能个别随人意。这个情形,现代我们一些科学家把它实验出来了。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发现了,水真能随人意,前后意思不一样,水结晶的变化先后也不一样。

  下面说,「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听水在说法,「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随其所闻,与法相应」,觉现前,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我想听什么我就听到什么,「所不欲闻」,我不想听的,不想听的水清净,什么都听不到。「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水的功德,能帮助你不退菩提心。「水者,无情之器物,何以能有如是无量妙用,应机随宜,欲闻则闻」,你看想听就听,「又具如是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它能够随一切众生的意念,真正不可思议,「能令闻者,永不退转」。极乐世界,这是听到水的声音,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听到鸟叫的声音,无论是见色闻声都是在宣演妙法。所以,极乐世界他不会退转,有道理,佛给你说法,情与无情没有一个不说法。

  有情的,诸大菩萨,你听佛讲经有不懂的地方,大菩萨会给你讲解,大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助教。大菩萨什么地位?皆是补处菩萨,等觉菩萨。有多少?数不清!「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就是指补处菩萨,这叫上善。他们帮助这些还没有真正大彻大悟、还没有见性的这些菩萨,就是同居土的菩萨、方便土的菩萨,天天帮助。我们这里去听老师讲经,没听懂,找不到人问。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跟六尘没有一个不能帮助你,所以那个世界成佛容易,成佛快,就这个道理。十方世界没这么多好事,只有极乐世界有,为什么?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美好之大成。极乐世界有的,诸佛剎土未必有;诸佛剎土里有的,极乐世界决定有。我们果然对于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我就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心就坚定了,不再犹豫。几时去?愈快愈好,今天最好,这个你还要等吗?只有这一桩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水者,无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无量妙用,应机随宜,欲闻则闻;又具如是不可思议殊胜功德,能令闻者永不退转?是知一真法界,一尘一毛,无不圆明具德」。这在此地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让我们知道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广大没有边际,一真法界的一尘一毛无不圆明具德,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圆是没有欠缺,明是明显,没有隐晦,德是性德,自性无量无边的妙德统统都显示出来,在一尘一毛上显。我们要问,我们现前这一毛一尘显不显?给诸位说,显。它从来没有停止过显,只是我们肉眼凡夫没有觉察到,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什么?六根有了障碍,无明的障碍、尘沙的障碍、见思的障碍,我们闻不到。极乐世界这三种障碍都没有,这是阿弥陀佛帮忙的,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把他无量功德加持给你。加持给我们用,我们真用上了,真的是眼明耳聪,真看见、真听见了,心里头真觉悟了,不迷惑了。到极乐世界,身体改造了,这个血肉之身丢掉、不要了,这是染污。到极乐世界换个身体,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所以,圆明具德,自性里头无量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出来了。

  「一真一切真。一尘一毛,无一非圆圆果海」,真的是妙不可言!圆圆果海,圆满当中的圆满。实报土里面法身大士是圆,妙觉如来圆中之圆,性德圆满的显示,一丝毫的隐蔽都没有,这在极乐世界。到任何一个诸佛剎土里头,你能见到圆果海,圆圆见不到,这就是极乐世界特别殊胜之处。我们得真心向往,发愿求生,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对于现前地球上一切苦难众生,以至心回向就可以了。自己没有真实功德,拿什么回向?我们用自己的真信、切愿,《无量寿经》上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真信真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身心健康,消灾免难,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五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