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六集) 2012/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四十四页,从第一行当中看起:
「水者,无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无量妙用,应机随宜,欲闻则闻;又具如是不可思议殊胜功德,能令闻者,永不退转?是知一真法界,一尘一毛,无不圆明具德」。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现在接着看。「一真一切真。一尘一毛,无一非圆圆果海」。这里有个括号,「见《显密圆通》,指无上圆满圣觉果德之海」,称之为圆圆果海。一真法界,整个极乐世界就是一个一真法界。这是因为阿弥陀佛对同居土、方便土往生的这些人,都给他圆满的加持,让这些菩萨,他们的智慧、道力、神通,再就是我们的受用,都跟法身菩萨平等,所以这个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往生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平等,无论是体质,金刚不坏身;形相,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个相有八万四千好,这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观佛相好,很难观,佛的相好太多了,要是三十二相比较容易,八万四千相就很不容易。所以极乐世界是一个圆满的一真法界。
一尘一毛,我们知道那个地方的人是法性身,居住的国土是法性土,所以一尘一毛跟我们这边不一样、不相同,所以说皆是圆明具德。一真一切真,一毛一尘无一非圆圆果海。现在我们看到科学报告,才知道佛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才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现象,科学名词叫全息的现象,就是整个宇宙无论怎样分割,分割到最小,你去看它,它还是圆满的现象,并没有欠缺。科学家从全息照片里面得到了证明,即使是一毛一尘,里面具足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不但信息具足,相好也具足。那我们联想到,智慧、功德具不具足?应该是当然具足。所以说圆明具德,圆圆果海。
「情器世间,悉皆清净」,情是正报,极乐世界里面的佛跟菩萨;器就是国土,极乐世界,也就是《往生论》上讲的三种庄严,悉皆清净。「有情无情,悉皆成佛」。《华严经》上所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可以证明我们想得没错,那就是一微尘里面具足自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相,这无情。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跟成佛是一样的情形,情跟无情同圆种智。这个现象在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现前当处即是,为什么没有觉察到?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原因,我们因为有障碍,障碍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障碍在此地。大乘教里头佛常常告诉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成佛了,成佛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不能放下,永远就不能成就。原来自性没有丝毫改变,没有丝毫染污,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这个障碍,这个障碍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一觉悟障碍就没有了。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没有,所以它不是真的。
「故曰:一切皆成佛」,这个一切皆成佛跟《华严经》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一个境界、一个意思。「此一句子,剖出三藏十二部心髓,道破宗门一千七百公案玄旨,直显密宗大圆胜慧大圆满之密意」。这一句是显教的心髓,是禅宗的玄旨、宗旨(玄妙的宗旨),是密宗里头的密意,一切皆成佛。为什么?佛在大乘教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这是大乘经上我们看到的。念佛往生成佛,它的原理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为你本来是佛,你现在有障碍,障碍去掉了,你本来佛身就现前,一切众生个个都是。所以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一念回头,就是把这些障碍放下,立刻就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为我们表演,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也给我们表演,放下就是!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要想作佛,要记住,放下不是身体的放下,身是假的,是心上放下。具体的告诉我们,真心就是自性,自性里面没有起心动念,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自性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自性里头没有动摇。自性是静的,它不是动的,一动就坏了,就错了、迷了。一念不觉它就动了,所以假的,全是动的现象。现在科学家发现,整个宇宙是波动形成的,那我们要知道自性不动,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就是佛法里头,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重视禅定,道理就在此地。禅定最主要的一个目的,让我们恢复不动,不动是真心,说明我们这个动是错误的,要定。大乘法里面境界更高,高在什么?高在动中有不动,这个高!动是假的,不动是真的,真假是一不是二。所以佛家用*轮做标志,轮是个圆相,就是动中有不动。轮是在动,那个心不动,圆心是不动的,圆动心不动。圆这个相有,那个心没有,那个心是数学里头的点,几何里头的点,那个点是个抽象概念,不可得。你要是那个点,有一点在放大镜里头是个面积,好大一块。这就是说心不可得,你要找心找不到。它在不在?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个静、那个定是动的原始点,没有那一点就没有宇宙。那一点没有形相,就是三种现象都不是,你就找不到了,它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它真有,真存在。
所以佛教导我们,佛门也把它落实了,养生之道,身动心不动。拜佛的时候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拜佛五体投地,身在运动,依照拜的方法,每一个关节都运动到,好!真是好运动,但是心不动,这真叫身心健康。心不动生智慧,心动就生烦恼,烦恼跟智慧是同一个体,一个是不动显出来的,一个是动显出来的,所以烦恼即菩提。这些都是大乘教里头基本的概念,我们不但要有,而且要很熟,为什么?熟能生巧,这个巧就是熟,你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到它,你会用,身心健康。宗门里面虽然坐禅,它还有跑香,跑香是快步,也是运动;教下、净宗经行,般舟三昧经行,经行就是一面走着一面念佛,像散步一样,它也是运动。所以佛门里面很多修行方法,你留意去看,它那个动中有定、定中有动。心要定,心不定心就坏了;身要动,身不动身也坏了。懂得这些道理,一切时、一切处都在修持,让我们的心保持清净,清净平等觉。
身修一切功德,做样子给众生看,在表演,释迦牟尼佛表演了八十年,祖师大德也都是以身演法,表演出来给大家看。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非常可惜,就是我们没有福报,真正的佛法没有了,没有真修的人,我们一个没见到;没有真正讲学的人,佛的经典没人讲了,只留了个形式,内容全没有了。寺院里头还有这种职称,内容没有了,方丈、住持是校长,他主持教学,现在他这个任务好像没有了。首座是教务,学校里面的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所以它是一个大学的组织。名字还有,内容没有了。殿堂是教室,现在里头没有看到上课。所以,佛门里面不知道什么叫佛法,外面学佛的人也不知道什么叫佛法。这就是社会为什么呈现乱象,儒释道全都失掉了。这个失掉不能怪人,佛在《无量寿经》里讲清楚了,「先人无知」,不是这一代。四、五十年前,像倓虚法师那一代的人还在,还有几个讲经,他在那里办了个学院,也还在上课,他走了以后后继无人,没有人继续办下去,佛法就没有了。
所以今天真正发心来学习佛法,这个人就很可贵,这个人发心要续佛慧命,这功德多大。在过去算不了什么,为什么?发心成就的人太多了。现在没有了,一个、两个叫凤毛麟角。可这个里头最重要的要真心、要无我。佛法没有别的,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放下,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你修的就不真。看破是什么?明了,把事实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看破。真正搞明白了,你就愿意放下,你会自动放下,不需要人劝你,为什么?放下对你的利益太多了!你不放下还得继续搞轮回,你在佛教里面所得到的是假的,名闻利养,就得这个东西,你的清净心得不到。学佛所得到的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悟,这就对了。在净土教里面什么叫觉悟?愿生净土就是觉悟,他不但脱离轮回,他脱离十法界了,不觉悟的人谁能做到!「清净平等觉」用在净宗做经题,妙极了!净土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平等觉。那我们想想,我们一年跟一年比,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这就是我们修行有功夫,佛法叫功德,这叫真正的功德。做好事不是功德,梁武帝一生做了好多好事,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清净平等觉是功德,你下了功夫,什么功夫?放下、看破,心清净、心平等了,遇到净土法门,搞清楚、搞明白了,决定要往生,这是你的功德,你的修功。得到什么?得到了极乐世界。这得要真干,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想成就功德难,太难了!大多数人还是搞六道轮回,唯独修净土才叫真实功德。所以这个经上给我们讲三个真实,那真的叫真实,一点不假。真实之际,真实之际是什么?回归自性,常寂光净土;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这个法门三种真实具足,这稀有的法门。
所以一切皆成佛,这一句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的心髓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这个念头,释迦佛也是这个念头,出现在世间示现八相成道,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为什么?一切皆成佛。我们学佛,前面说过,要跟佛同心同愿;换句话说,我们就有这个义务帮助一切众生皆成佛。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他真能成就。禅宗也不例外,都是这一句,一切皆成佛,密宗这是密义。所以佛一个心,佛佛道同、佛佛愿同、佛佛行同。「此即一法句,此即清净句。亦可称为禅宗所谓之末后句。万德齐彰,一法不立。言思莫及,唯当默契」,言语说不出,你思想也想不到。为什么?他是真心,他不是妄心。这是一切如来、一切诸佛真心、密义,在这个地方一语道破。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祈愿感证」,经文: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法藏菩萨前面所发的大愿,在这个地方祈求证明,我这个愿要能够『克果』。「克果」就…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