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定要知道的。我们今天遇到三种真实,你自己要不知道,不了解这个宝贵,你轻易把它放过,就继续搞轮回,下一次再遇到,不知道到哪一劫去了!一定要记住,「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必须要得人身,还得要遇到佛法。你看看现在佛法这个样子,从最近这两百年,佛法一直走下坡,我来生得人身还能遇到佛法吗?靠不住了。现在经典是有,没人读,没有人学,没有人讲,得人身还能遇到吗?所以现在迫切需要的,比什么都重要的,学三个根、学文言文。为什么?这些典籍还在,你还有能力去读,你还有能力去学。你没有三个根、没有文言文,这些典籍留在那里没用处。今天认真办学教三个根、教文言文,这是大圣人,圣贤事业莫过于此。这个是基础,真正的基础!有这个基础,下一代,再一代,三、五代之后就会开花结果;如果这一代把这个东西疏忽了,那就完了。
今天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都没用处,为什么?都不是认真去修学,认真去修学也得不到。黄念老的话,跟我讲过好多遍,学禅得不到禅定,别说开悟,禅定都得不到;学密,三密不能相应;学教,没人教了,要靠自己去摸索,太辛苦了。找谁?要找古人的注疏,现在人没人教,只有看古注。古注难懂,文言文写的,没有相当文言文的根柢你没有办法学。那想自己成就,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保证你自己可以成就。要拯救佛法,希望帮一把忙让正法久住,唯一的办法自己认真修行,佛菩萨慈悲加持你让你长寿。长寿的目的在哪里?就教你做个好榜样,把这经讲透、讲明白,重新扎根!怎么样叫现在人能相信?祖宗留下来真实的宝藏!全世界每个族群,只有中国老祖宗留下来了,印度都没有了。
佛法在中国,不在印度。所以我们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感,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是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世代经营的事业,到我们手上断掉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古圣先贤?我们不认真学习就错了。认真学习没有别的,就是放下,难舍能舍。难,不就这桩事情吗?要把名利放下,要把身心世界放下,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你就有能力继承正法、传承正法。心地如果是没有清净平等觉,不行。当前迫切需要的这些典籍,我们从哪里入门?净宗从净土三经。印光大师,这是最近的一个善知识,他的《文钞》必须认真学习。《文钞》里头给我们很多信息,佛法怎么衰的,世法怎么乱的,老人家看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要认真学习。读这些书开智慧,知道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如何随缘,随顺时代,不能逆着走。知道这个世界许许多多不如法的,我们要随顺。随顺里面我们示现一个恰当的榜样,就是大众看到还欢喜、还能接受,做得太过分他不能接受,这个地方的分寸是活泼的。
持戒很重要,现在教人持戒行吗?不行。他说什么?这个戒律是吃人的,为什么要学这个东西?这些东西释迦牟尼佛制定的,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规范,现在三千年后,现在到一个核子时代了,我们怎么会开倒车?他说得振振有辞。随顺他,能够吃肉边菜就不错、就很难得,能够不杀生就好了。所以这个尺码必定要放松,不放松就害了佛法,佛法更没有人学,放宽一点,大家这还可以。我们要成就,那就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觉悟就是放下,没有放下,没觉悟。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过一天算一天,极乐是老家,常常想着我要回老家,我们现在是在外头做客。
「《大乘义章二》」,这解释慧,真实智慧。慧是什么意思?「据行方便,观达为慧」。这句话说得好!据是根据,行是我们的行为,思想、言行,这里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此时此地最恰当的方法,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这叫行方便。观达为慧,观是你的心,你的清净心,达是通达明了,这是智慧。有真实智慧,你才有方便法门,方便完全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谓是随机应变。现前最妥善的方法,这叫方便。
你一定要知道,佛法没有定法,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全是方便法,他所讲的都是原理原则,我们要会用。知道原理原则,在现前这个社会这种状况,我们知道怎样用,活学活用,它不是死呆板的。戒律,精神一定要掌握住,方式是活动的。戒帮助我们得定,定帮助我们开慧。所以定也不是一定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修定的,八万四千种方法统统是修定,得定那个效果完全相同,方法不一样。我们今天修定就是用念佛,把烦恼念掉,把分别念掉,把执着念掉,这一句佛号就行,不要再添麻烦,这叫专修,这叫一门深入。一门成就,一切法门都成就,因为一切法门都是修到清净平等觉的,我们这一门修成了,不就是门门目的都达到了吗?又何况这个法门只要肯发心,你就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不仅是生到极乐世界,我这里发心,发的是真心,弥陀就加持,感应就通了。
所以「就实以论,真心体明」,它本来是光明的。「自性无闇」,自性没有迷。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它不生不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光明,具足德相,这叫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这是给我们一个明显的标准。你要记住,心是本心,性是本性,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佛法跟其它的法不一样,它不向外求,完全向内。佛学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统统向内不向外,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八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