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丢掉了,孝悌忠信没有了,仁爱和平没有了,和谐社会怎么能建得起来?和谐社会要能再建起来,那就是在此地这句话,「积植德行」。也就是我们把老祖宗的东西,五常五伦、四维八德找回来,认真去做,这就是积植德行。真可以恢复,不是不能。
中国这些典籍都在,就是没人讲了、没人学了。如果有人提倡,有年轻的人觉悟,我们不要做大官、我们不要发大财,我们要做圣人,我们要把中国文化复兴起来,做得到。有几个大企业家来帮助你,照顾你一个简单的生活,你不要操心,好好去读十年书。遵守老祖宗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十年之后能够出两百个圣贤,不但国家问题解决了,世界问题解决了。办得到,不是办不到,地球上的灾难可以化解。
这两句「是以下三段之总标。劫者,表极长难以比喻之时间」,无量劫这个时间太长了,这个劫数有无量,「此乃无量之极长的时间」。这是说极乐世界,他们生生世世都在积德。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所以我常常告诉我们的国人,对自己的国家要有信心,为什么?我们的祖先积德。我们现在虽然是不孝,背弃了祖宗,时间不长,把祖宗忘掉了,总共不过两百年而已。两百年,前一百年没有完全忘掉,为什么?表面上还有祭祀、还有讲学,这是满清末后的一百年。但是真干的人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开始有怀疑了,这什么原因?外国文化进来了。两百年以前外国文化没进来,外国文化进来的时候,一些人觉得外国东西都新奇、都好,中国样样不如外国人,把自己的信心丧失了。对祖宗的孝敬淡薄了,对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这些典籍不念了,都去学外国文,学西洋的东西。那个时候才开始,还不至于很大的影响。满清亡国之后,中国社会一直在军阀割据、日本人侵略战乱当中,不但传统的东西没人做,讲的人都没有了,我们天天逃难,这才真的叫断了。完全断了不到一百年,所以还是能找得回来,只要肯发心、肯找。
现在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建了个汉学院,蔡礼旭老师在那边主持。真难得,得到马来西亚首相的支持,过去汤池有一批老师在那边学习。我们今天的期望,真的是寄望在马来西亚的华侨,马来西亚华侨六百万人。华校,小学有一千多所,中学有六十一所,这些学校的老师、校长对传统文化很热心、很爱护。汉学院现在在建筑,破土典礼我去参加了。建成之后,我是想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研究院,研究院是谁?就是这批老师,他们是当然的研究员。每个人专攻一门功课,期限十年,这个功课的选定就是《群书治要》里面的六十五种,每个人学一种,六十五个老师。希望每个科目有三个人,这样就差不多两百个人。两百个老师在那边能够住上十年,十年之后能出六十五个老师,就是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汉学的顶尖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主流,这十年的成就不可思议。这是大事,能救全世界。我们向马来西亚的领导人顶礼,得到他们的护持不容易,这是大圣人的事业,这不是小事。
我们希望国内也能有这个缘分,传统文化的根还是在中国,中国做比别的地方容易。也要能办这样一个研究院,两百个研究员,名称就可以定作「《群书治要》研习中心」。两百个研究员,三个人一部书,就是说一个小组,三个人一部书,十年的时间,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教学相长,他们所研究的东西大概三年就有成就,就能讲了。他们所讲的东西,我们把它录成光盘,再用电视、用网络这种手段向全国播放、向全世界播放。我相信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社会安定了,世界就和平了,一切都上轨道了。今天不是制度问题,什么问题都没有,就是教育出了问题;教育一回头,盛世马上就出现。非常重要!
我想到,我做不到了,年龄太大了,我现在只能说说话而已,所以趁讲经这个机会把我的想法、看法都说给大家听。希望有志年轻人应该发愿,不做大官,做大圣人、做大贤人,真正救国家、救民族、救全世界。一生守住做教师的身分,我们从事哪个行业?教育的行业,像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一生都是搞教育的。搞教育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做起,这是第一个原则,自己做不到,就无法教人,先要自己做到。德行的基础,我们现在讲到这一段,积植德行,德行是什么?总纲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大学》里面三纲八目,这总纲领。从哪里落实?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从这里落实,这三样都很小,很短的东西。要做到,这不是念的、不是背的,要把它变成我们日常的生活,变成我们基本的概念,那你就具足了圣贤的基础。十年专攻一部,这是唐太宗他们这批人选定的,在中国古籍里头选定了六十五种。唐朝盛世就凭这部书建立的,皇帝自己一天到晚手不释卷,文武大臣必须要读、要学习。所以能够先救急,这个十年培养这些老师,就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佛门里面能够培养十个讲经教学的大师,不得了!中国确实可以看到千年盛世。所以,积植德行比什么都重要。
无量劫,「时间,无法称说,不可计量。以表修行久远」。这是讲极乐世界,他有那么伟大的成就,他有那么长的时间在修养德行。行,「身口意之造作」,行是行为,身的动作是身的行为,口的言语是口的行为,意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所以身口意这三种造作,这叫行。「德行者,所成之善谓为德,能成之道谓为行」,这叫德行。中国老祖宗说得那么清楚,说得这么简单。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存在这个世界上,四个文明古国,三个都没有了,中国还存在,什么原因?就是德行,老祖宗千万年的德行。人家常讲五千年,我都说一万多年。五千年是什么?是文字发明,没有文字之前不能说没有德行。印度婆罗门教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我相信不输给它,也有一万多年。没有文字之前是靠传说,我们在孔子《论语》里面看到孔子学习的态度,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夫子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也就是说孔子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换句话说,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没有自己东西,述而不作。他的态度,「信而好古」,对于古人的东西没有怀疑,认为那都是真理、那都是精品、那都是宝贝,喜欢,好古。我们今天要再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必须要有孔子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做得到。不求自己的名利,人家都用创造发明,出版自己言论,提高自己知名度,不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假的。真的就真干,实德,你才能够感化现代人,感化后人。要真实的德行,所有一切虚伪淘汰得干干净净。儒释道三个根建立起来,真做到,一句没做到你就有缺陷、你就有漏洞,你不是一个完整的器具,你不能成为真正圣贤,这个圣贤的样子不是真的,一定要做到。三纲八目是教你怎么做法,从哪里做起。
你看古圣先贤这个道路,你再去找个道路能不能比它更好?找不到那就遵守。这条路走了几千年,多少人成功了。我们到外国去找个道路,不行,成就不了。外国著名的科学家,这几百年当中,发明一些定律都认为是真理,过不了多少年,新的科学家提出一套东西把它推翻了。所以,现在科学家没有敢说他的东西是定律,他知道后人有更新的东西出来,会在他之上。但是中国老祖宗的东西那是金科定律,决定不能推翻的,你再找一个比它强一点的你找不到,他说绝了。难得,太难得了!我们对祖宗要有信心。没有信心,连外国人都不如,外国人汤恩比他就有信心。他能说得出来,「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今天的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是个外国学者讲的。话讲出来了,真正懂得的人不多!
我两次去访问伦敦,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我跟他们汉学院的同学做了次交流,跟他们的教授。我就问他,你们都是研究汉学的,跟你们说这是跟内行人说,这不是跟外行人说,我说汤恩比说的话真的吗?你们相信吗?我等着他们回答,没有回答,没有声音,只对着我笑。我反问一句,难道汤恩比的话说错了吗?也不回答,只是对着我笑。我说你们很聪明,既不否定也不赞成。最后我告诉大家,汤恩比的话说得没错,我们解读错了。怎么解读错了?讲到孔孟,你们就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想到这上去;讲到大乘你会想到《华严》、《法华》、《般若》这些大经。这都是你们学的、你们读过的,能解决现在社会问题吗?是能解决,你们看不到,你们不了解这经的真正意思。我说你们看到的是花果,花从哪来的?枝上生的;枝从哪来的?干上长的;干从哪来的?本生的;本从哪来的?根;根是什么?不晓得,你们把根忘掉了。
中国传统的根,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根怎么落实的?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就等于说是养分、养料,培养这些根,让这些根长成,根深蒂固。这个根栽在肥沃的土地上,它茁壮、开花、结果,你说这多重要。所以儒释道的三个根,你找根,根找到你就有办法了。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就是三纲八目,《大学》,《大学》是讲方法。三纲,「大学之道」,第一个「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绝了!这三句话,佛经上讲体相用,明德是体,亲民是相,止于至善是用,作用。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下面的八目,第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方法讲得这么好,干净利落,你要学成功了,不但你的家庭世代兴旺,国家长治久安。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五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