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六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岁,你看现在活到八十六岁,超过袁了凡很多,袁了凡只延寿二十一年,我超过他一倍了。我没有求寿命,因为自己这一生交给佛菩萨,寿命是佛菩萨的事情,他什么时候接我走,我什么时候就走,我没有留恋,他要留我多住一年,我就多住一年,很自在!跟佛菩萨有约。留在这个世间,无非是表法,表什么法?在这个世界上讲经讲了五十四年的可能还没有,不就表这个法吗?除了表这个法之外,我觉得没有什么更大的意义。但对我自己,自己确实年年向上提升,所以欢喜、喜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天天都有进步,就快乐无比。天天读经,天天跟大家分享。年岁大了,哪儿都不想去了,佛菩萨给我安排,叫我住在香港,我就打算住在这不动了。

  所以这个德要积、要植,就是要积德、要种福,这个很重要,积功累德。「积者积累,如点滴所聚。植者培植,似育苗成林。经时久远,不可计称,故云无量劫」。阿弥陀佛还得了!无量劫中在那里积功累德,所以他有这么大的成就。不是突然的,不是幸运的,是长久的时间来成就的。

  底下第二段,「别显」。前面这是总标,『于无量劫,积植德行』。这个地方再跟我们细说,这个德行怎么个积法。先说「自利行」。自利行里头三段,第一段「离欲念佛」。请看经文: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这第一段。第一段是我们修学基本的概念,必须从这做起。你看第一句教我们『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一句话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学》里面教给我们修德同样意思。《大学》里头用了两个字,「格物」。佛也从格物下手,「贪瞋痴欲」这就是物欲,格是要跟它格斗,不是跟别人去格斗,跟自己。必须把自己贪瞋痴欲打倒,不受外面色声香味的诱惑。色声香味是外,贪瞋痴欲是内,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这两个一勾结,恶业就成就了,就造恶业了。中国的老祖宗教导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佛法讲得很详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不起贪瞋痴欲诸想。想者,对缘生心」,缘是境界,对着境界生心,这叫想。你看「想」这个字是会意,心里头有相,着相了,心里面有相,这就叫想。「如于境」,这个境界里面,「执取男女等种种差别之相」,这叫想,「能取境界差别故」。眼根对色境,耳根对声境,就是六根对六尘境界,你起了控制的念头,起了占有的念头,起了好恶的念头,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统统叫想。所以有「贪想、瞋想、痴欲想」,这是三恶想,这个想不善。

  「如《郁迦罗越问经》,谓菩萨行布施时,以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菩萨舍所施物,生离欲想。于求者与乐因缘,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无上道,则痴心薄,是名不痴想。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恶想,离诸烦恼」。这个我们要学,这个经典读了之后要学,不学没用,这释迦牟尼佛的,这不是我们的。我们要把释迦牟尼佛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这个才有受用,这真正叫学佛。这个例子很好,《郁迦罗越问经》里面有这么一段意思,说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他的心清净,他没有欲望,没有求得果报的欲望。一般人布施有这个念头,没有离欲,常常听到佛在经上说施一得万报,大家就起了贪心,我赶快到佛寺去布施。为什么?会得一万倍的果报,我到那里去舍一块钱,我就有一万块钱的收入,他是为这个去布施的。如果要没有这样的好的果报,他就不肯布施。这个叫什么?这叫没有离欲。

  能不能得到这么多?实在讲,得不到。但是佛绝不是骗人,你要不想得果报,果报真不可思议,可能不止一万,不求果报。为什么?你那个心是真心,真心修功德的果报不可思议。你求果报,这个心是妄心,妄心做功德当然也有果报,很有限。真心跟妄心差别很大!妄心造五逆十恶的重罪,临终时一念真诚心去念佛,都能往生。那为什么?妄不胜真,邪不胜正,就这个道理。真心的功德不可思议,妄心造再大的过失,抵不住真心的念佛,那功德大。所以这一小科「离欲念佛」,总共只有四句经文,前面两句离欲,后面两句念佛,第三句教我们念佛,念佛要用真心念,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这里举例子给我们说,菩萨布施,离欲、修慈。为什么去布施?怜悯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才修布施。而菩萨布施里面决定是重视法布施,法可贵,法能够帮助众生觉悟,觉悟才真正能够离苦得乐。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惑来的,对于世间一切事实的真相不了解。现在这些科学家逐渐省悟过来了,不像过去,过去科学家崇尚于科学,认为科学是至上的,不合科学的都斥之为迷信。但是最近这个三十年,一批量子力学家他们的态度转变了,肯定了这世界上还有一些土著,没有开化的,他们的祖宗留下一些信息非常宝贵,现在科学家肯定了他们,认为人类他有本能,这个本能的能量很大,甚至于能够知道千万年以后的事情,这是人类的本能。我们现在专门搞科学,把本能丢掉了,反而不如他们,我们没有见到的他们见到了。这是近代三十年,从物质现象被揭秘之后,在他们的思想上产生一个很大的变化。物质从哪来的?从意念变现出来的,意念可以控制物质现象。

  在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真心跟妄心,真心的能量是无法估计的,妄心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个世间人造作种种罪业,都是妄心。所以经上告诉我们,造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个罪业,这是最重的罪业,如果是一念悔改,相信念佛往生净土,这一个念头转过来,他的罪业就消掉了。这什么原因?造作罪业是妄心,这一转念是真心,真心的能量超过妄心那不晓得多少倍,所以他能够消灾,他能够灭罪。由此可知,大乘里面的修行着重在真心。所以我们这个大科的题目「净心」,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只要真心现前了,世出世间法是无往而不利,没有障碍。所以贪心、瞋心、痴欲心,这些东西全是虚妄的,它惹祸。惹的什么祸?第一个是你的身心不健康,你的免疫能力很差,你很容易感疾病,这是对于自己身体不利。自身不利了,当然对你家庭也不好,对你的事业统统都产生了障碍。我们要知道,把这些错误改过来,像这个《郁迦罗越问经》里面所说的,学菩萨,菩萨是觉悟的,菩萨修布施的时候,修财布施没有想发财的希望。但是财布施一定愈施愈多。多了怎么样?多了多施,愈来愈多,不能留,真的是愈施愈多。

  在佛门里面,初出家的时候非常辛苦,没人供养。所以为什么出家人去学经忏佛事?经忏佛事有收入,做一场佛事要分钱的,他有收入,他生活没有忧虑。这讲经就很可怜了,初学讲经,讲得又不好,不管有没有人听,没人供养。所以把这学讲的人都吓跑掉了,都不敢走这个路子。老和尚一再教导,不行,讲经没有收入,你怎么样活下去?都把人吓跑了。我听到这个话多了,我没有被吓走。我没有被吓走是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告诉我,真正发心讲经,学释迦牟尼佛,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自然有佛菩萨保佑你,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什么都不要操心,顺境、逆境统统是佛菩萨安排。这好,太好了!我相信,纵然饿死,我也相信,我也不怀疑。我这个路走通了。

  七十岁之后,真的,供养的财源源源而来,确实心想事成。我不盖寺庙,不搞道场,我没有徒众,一生就孤家寡人一个。为什么?没有负担,生活简单,饿一、二天不在乎。如果有人跟到我,他要跟我饿几天,我对不起他,我个人没有关系,所以我没有徒众。来跟我学的是学生,愿意跟我学的,行,这都是好事情。可是供养多了,多了呢?多了用不出去。这两年,今年第三年,前年,遇到了个机会,商务印书馆印《四库全书》,这是再版,来找我。我一听说很欢喜,我给他订了一百套,这一百套的价钱是美金五百万,一套是五万。世界书局要重印《四库荟要》,好事,真难得!我跟他订了两百套。《荟要》跟《全书》这两套,这个《全书》一百套、《荟要》两百套就一千万美金,钱就花掉了。供养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让它们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国宝,就在这两部书上。

  非常难得,这两部书的钥匙拿到了。以前看到这个书,这书怎么读,从哪里读起,找不到门。那这个门,我大概总想了十年了,天天想,真想到了,出乎意料之外。老祖宗早就想到了,早就把这个事情替我们解决,我们自己没有留意,他编了一套《国学治要》。《国学治要》内容是什么?《四库》的精华。那就是门,就是一把钥匙,就是门坎。你先学这套东西,对《四库》完全了解,你就知道怎样去学习,这是《四库》的一把钥匙。另外一套,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那是治国的宝典。现在社会动乱,灾难频繁,这个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安定和平,帮助地球化解灾难,国宝!这个东西出现了,我们国家民族有救了,我们认真努力来学习。这都是今天积植大德、积植大福所不能够缺少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