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认真的去学习,我相信三年就成功了。
这样一个小僧团,不要认为它很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出现一个六和敬的僧团,就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保佑,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这个六和僧团就像大海当中一座灯塔,光明遍照。可是不深入经藏不行,不喜欢听经不行。在僧团里头还搞名闻利养,这个业造得大了,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如果遵守,真拼命去干,那个果报是无量无边,你要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我们每个人自己一生的前途都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别人没法子控制,全在自己,就看自己怎么走法。走圣贤人的道路、走佛菩萨的道路无往而不利,这条路叫成佛的大道。
净土三经一论这是极乐大道,印光大师讲过很多遍,他在《文钞》里头教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以经教为基础,禅宗例外。禅宗是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不准看文字,怕扰乱你,那是修一心专注的;其它法门都要从经典入手。这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从开悟到圆寂,没有一天不讲经。这是教学,没有一天不教,没有一天不学,学圣人、学贤人,学佛、学菩萨。佛菩萨在印度人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圣贤,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但是佛法跟中国圣贤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修定,中国没有重视禅定,所以他们的境界比中国高,高很多。到今天我们明了了,量子力学家发现的,他们在禅定当中都见到。无需要仪器去观察,甚深禅定当中,境界统统能看到。这就是印度的哲学与科学高过我们。但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儒跟道都接受了,虽然接受,烦恼没断。儒家必定是着重人天两道,不讲出世,所以他不像佛法那么认真要断烦恼。儒家对烦恼习气,主张的是把它控制住,不要太过分。譬如《礼记》里面讲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你看它有个限制,不过分。可是在佛法里不行,欲一定要断,傲一定要断,要断得干干净净,这就比我们高,要求的比中国圣人高,所以他的心清净。
见性之后,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都透出来,这在我们中国典籍里头没有的。中国圣人讲到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并没有把这个善加以解释。佛法到中国来,用佛法来解释性本善,就把性本善提升了,提到跟佛法一样高。这就是汤恩比所说的,佛法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就这个道理。用佛法来解释,提升了。明明德,明德也没有讲清楚。德行是光明的、是本有的,现在迷了,不明了,如何再恢复它的光明,没有能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可是佛法再解释,透彻了。明德就是自性,明德就是常寂光,明德就是大光明藏。现在迷了,迷了,并不是它没有了,这是迷失,不是真正失掉;破迷就开悟,明德就恢复了。你看这么一讲的时候,把中国的东西提升了,跟大乘佛法平了,能讲得通。大学的三纲,三个纲领,明德是自性,是体,亲民是相,止于至善是用。《大方广佛华严经》上体相用,你来解释就提升到《大方广》同样境界,讲学有味道。
我们在这个地方,也是发现太迟了,如果三年之前发现这个地方,那我们跟现在境界不一样。志同道合不要多,五、六个人,每个人专攻一样东西,每天讲学,每天分享心得,来做报告,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用网络、用卫星播出去,远程教学。这就是古时候的一个小书院,现在就是个研究中心,几个人在里头研究,天天做报告。远程教学省事,真正办学校还要很多管理人员,我们没有,没有人,做远程,行。真正办学都办不起来,教的人没有,服务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就像一个学校,教员、职员,这么一点的福报我们都没有。
我们今天也能维持了这么多年,还是自己一个人,做得比较辛苦。不过辛苦当中有乐趣,所以没有感觉到辛苦,愈学愈欢喜。你看一部经一遍一遍学,遍遍都生欢喜心,这是古人讲的法味。世味哪有法味浓,只有佛的经典永远学不厌,你学一百遍有一百遍的味道,学一千遍有一千遍的味道。世间东西,学个十遍不想再学了。佛法不一样,为什么?佛的经典是从自性流出来的,道理在此地。它是性德的流露,它不是从阿赖耶生的,阿赖耶是烦恼,妄想分别执着,它不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生的,它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活活泼泼,起作用的时候,能够随着境界生起无量无边的变化,活的,它不是死的,连我们自己都意想不到。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有没有思想?没有。他有没有言说?没有。真的没有,为什么?思想是阿赖耶里头的,言语也是阿赖耶里头的,妄心里头有这个东西,真心里头没有。
真心跟十法界依报正报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知道正报有意念,它有应,依报没有意念,山河大地没有意念。江本博士用水实验,水没有意念,没有意念它是物质现象。现在我们知道,物质现象是波动的相续相。既然有波动,这个波动《还源观》上说,才动就周遍法界。既然周遍法界,自性就全都知道,知道就有反应,感应。明心见性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你能够自自然然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里头绝对没有过失。为什么?用阿赖耶有过失,自性本具的功德没有过失。用真心不用妄心,阿赖耶是妄心。学佛跟一般世间学术不一样的,这个世间包括十法界,就在用心不同。学佛学用真心,不用妄心。阿赖耶是记忆,末那识是执着,坚固的执着就是我,第六意识是分别,所以叫心意识,这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指心意识。只有真心不生不灭,它没有波动现象。惠能大师开悟说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它没有波动的现象。所以波动现象是幻相,不是真相。这个东西没有原因,突然起来的,我们千万不要迷于它,就没事;跟它一挂钩,迷到里头去了,愈迷愈深,你就出不来了。你不迷是智慧,你迷那叫情识,情是迷的,迷情,智是觉悟。
学佛终极的目标,回归自性,把虚妄完全摆脱,这叫成佛。法身菩萨已经摆脱了,还有习气在,这个我们在经典上常常读到的。他住在实报土,实报土就没有变化,就脱离阿赖耶了,得大自在,什么烦恼都没有,所以叫极乐。必须把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才真正回到常寂光,证得究竟圆满。常寂光没有任何现象,一体了。每一个人回到常寂光就像什么?就像水,滴到大海,大海就是常寂光。回到常寂光,跟整个大海融成一体,再也找不到你在哪里,整个大海是你。每一个入常寂光的人,整个大海都是他。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无法想象,真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虽然融成一体,起作用的时候你还存在,真有,不是假的,那叫我,那是真我。末那是假的,末那有生灭,常寂光里头没有生灭;末那有波动现象,常寂光没有。怎么知道?从哪里看到?从你的应。你看十法界有缘众生信息播出来,你统统接收到,你接收到,你就会去应,就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身,你就会帮助他,你会照顾他。
你也很随缘,你一点都不勉强他,完全随顺他,真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在这里看见了,完全随顺。为什么?他有业障,他有习气,不随顺,业障、习气消不掉。他行善事,随顺他;他造恶,也随顺他;他到天堂,随顺他;他堕地狱,也随顺他,没有一样不随顺。但是菩萨总是看到,总是关怀他,总是照顾他,有机会,就是他能够接受,就劝他、就教他。佛菩萨教化众生只能做到此地,行、证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怎么也没有法子帮忙。佛菩萨对众生的帮助,开示。示是什么?我做出样子给你看,让你觉悟,身教。开是言教,讲给你听,让你明白;示是做给你看,你看了,你觉悟了。你自己要断烦恼、要消业障,这是行。念佛是行,这个要知道,往生就是证,没有离开总原则。
你说我消业障、断烦恼,这一句佛号比什么方法都有效,就是人不懂。经上有一句,诸位也记得,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不就有这么一句话吗?一句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还得了!我们无量劫来迷失了自性,换句话说,我们就有无量劫的生死重罪,声声佛号帮我们消除。如果把真心念出来了,一句话就全部都消掉了,一句阿弥陀佛全消掉了,八万四千法门找不到。念佛功德还得了!简单、容易,也可能说它太简单、太容易,所以没人相信。世间人想法,好的东西一定很难,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大家不相信。不相信,就显示他烦恼重、他业障重,不识货。真的,不是假的,我自己有经验,我对这个法门,搞了三十年才相信,真惭愧!所以我看到很多同学,一说他就相信,我从内心里面佩服他。
我早年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老师把这个法门劝告我,我自己还讲过《弥陀经》,讲过好几遍,听李老师讲过《无量寿经》,康僧铠的本子。我能够讲,我懂得,我没有发心去念佛,我没有发心求生净土。实在是什么?不是完全了解,不是真正了解。可以说我信,有百分之八十的信,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怀疑。百分之九十九的信,还有一分怀疑都不行。真难!不那么简单。我一生没有离开经教,这是什么?知识分子的毛病,喜欢广学多闻。如果真信,那就一门深入,像刘素云一样,我们不能不佩服,她不拐弯抹角,她一直去。路走通了,经教自然就通了。我们天天搞,没通,没有到自然的效果。这些我们去反省,我们去检点,就发现了。发现自己的毛病,就要把这个毛病改过来,来得及,只要这一口气没断,就来得及。这一口气断了,那就真可惜了,那就真麻烦了,一定又去搞轮回,又不知道搞到多少劫才能碰到这么个缘分,这个缘分绝对不是容易遇到的。所以,发的愿要兑现,说的话要算数。
读这段文,这里头最重要的,总结一句,就是要学这一生当中永远不发脾气,你把忍辱波罗蜜真的学到了。永远不发脾气,你要把《金刚经》上两句话记住,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另外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你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你就念这首偈子,你就念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发脾气也是虚妄,没有一样不是虚妄,有什么可以计较的?你就放下了,不会再发脾气。好事虚妄的,坏事也是虚妄的。末后,念老在这里做个总结,「法藏菩萨满足诸忍,故云忍力成就」。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行菩萨道的时候,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忍辱波罗蜜圆满就是自利行的圆满,自利圆满这就能利他了。
我们看「利他行」,这分两科,第一段「慈和劝进」,有四句经文: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念老的批注,「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惠是布施,利益群生,以最好的、最真实的布施给众生。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真实的?佛法,这第一;第二,世法。懂得佛法的,超越世法,世法不能超越佛法。世法能得世间的利益,也是真实的利益。什么叫真实?这一生得利益,来生还得利益,佛法说这是真实的。如果这一生得到利益,来生得不到,这不是真实的。
我们看过唐太宗的光盘,他自己说的,他在生前是个好皇帝,明君,死了以后堕畜生道。畜生跟皇上比不能比,所以那就不是真的利益。畜生道以后又回到人道,人道之后又堕到地狱道,地狱道堕下去就出不来了。他离开地狱,还是因为生前做了好事。什么好事?他说他的好东西可惜没有传下来,他自己刚从地狱出来,他记不得了,他知道。这好东西是什么?《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一千年。发现了之后,我们给它用再版,给它印了一万套,我们也不是给他印的,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好书。你看这个东西它就通了,我们这个念头才起,遍法界都知道,他在地狱也知道,地狱里的菩萨就把他放出来。他来找我,去年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五号,在澳洲。样书,世界书局印的样书寄了一套到澳洲给我看,我们摆在桌上,七、八个人在欣赏。李世民来了,告诉我,感恩、感谢我替他印这个书。我们也不是为他印的,也不知道这回事情,很突然,想到有道理。劝我不要老想走,你看鬼神他知道,我确确实实常常想着早一天往生。他劝我在这个世间要多住一段时期,告诉我这部书可以救全世界,说完之后他就走了,大概前后不到十分钟。他走了之后,有人告诉我,他没有离开图文巴,在我们学院念佛堂念佛,在万姓先祖纪念堂念佛。大概我回到香港的时候他也离开了。灵异,不可思议!所以人要有惠利群生,要有这个心。唐太宗有这个心,情执没有忘掉,忍力不够,所以他遭这么多难。
下面说,「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这两句我们要学,内能忍,外面才有和颜。和是什么?一团和气,欢欢喜喜。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跟善人和睦相处,跟恶人也和睦相处,没有分别。这就是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一定要学。普贤十愿是净宗修学最重要的科目,你看《无量寿经》一开端,第二品,第二品还是序品,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十大愿王,真的要修,这不是假的。我们要真干,要修六和敬,要修十大愿王,要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我们这个团体真干,对于化解灾难肯定起作用。不能起大的作用,也能将灾难减轻,不至于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