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八集)  2012/3/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七页,第一行: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这篇文章是很有名的,读诵的人非常之多。大师是我们净宗第十一代的祖师。这篇文章里面说,「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我们读到这两句感触很深。现在佛法衰了,可以说是衰到极处,中国过去两千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个样子。这什么原因?就在这两句。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孝顺父母,这是什么缘故?没有老师教他。在中国古时候,我这个年龄还沾了一点边缘,小我三岁的就不知道了。古人教孝道,是从小父母在家里头孝敬他的父母,小孩看见了。这小孩多大?才出生。这一出生他就会看、会听,虽然不会说话,他非常灵光,全都记在心上。所以古人讲「教儿婴孩」,不是小孩,婴孩;「教妇初来」。这两句话非常有道理。教儿女,儿女从出生那一天就要开始教,做父母的孝顺自己的父母让他看,他就学会了。

  所以《弟子规》绝对不是给小朋友念的,绝对不是给他背的、叫他讲的,不是的,是做父母,家里头的大人,把《弟子规》统统落实,做给他看。他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扎根教育。这个一千天,到三岁,中国古人说「三岁看八十」,三、四岁这个根扎好了,八十岁都不会变。这就是说明他一生都不会改变,根深蒂固。这种教育没有了,这个教育我记事的时候在我这一代,以后就没有了。我们住在农村,很幸运的,我们这个地区是明、清两代桐城派的发源地。桐城这个学派在中国非常著名,文风鼎盛,所以农村的小朋友都念私塾,私塾很普遍。那个时候还是大家族,乡下一个村庄就是一家人,这个村庄王庄,那个村庄李庄,一般至少都是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

  现在我们把这种大家庭跟现在的小家庭一比较,大家庭好。大家庭小孩教养有家族来负责,年老的时候有家族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现在的小家庭,父母,或者是忙,或者是自己不能教养,没人养了,这小孩怎么办?年岁大了,退休了,没地方去,就进养老院。在从前是家族养老,老人跟小孩就在一起,所以有天伦之乐。这个天伦之乐现在是有名无实了,没有人见过,没有人看到过。一个大家庭,人口三、四百人,小孩有几十个,那都是自己的家属。所以老人,这么多小孩围绕在一块,他真快乐,陪着小孩念书。老人到私塾,私塾都是祠堂,祠堂接待老人也就像茶馆一样,在那里喝茶,看小朋友上课,下课的时候带着小朋友一起玩。你说这种多快乐,这个人生是一大享受!现在没有了,没有大家庭,没有这个享受了。

  老人院很可怜,外国的老人院我们看过很多,澳洲办得最好,因为它地大人少,所以老人居住的环境像公园一样。但是,精神条件没有,老人跟老人都不打招呼、都不讲话,一个个都痴痴呆呆的。我们去访问的时候给他打个招呼,给他说几句话,他高兴得不得了!我们从这里看到人之常情,这是现代家庭比不上古时候家庭。古时候家庭,是的,很多地方没有自由,但是老年有快乐。古时候的家庭,你赚的钱,你不能私藏,你一定要归公,因为家庭是社会生活,它不是个人的。主持家的多半是祖父或者是曾祖父,他们体力还很健康的时候他们主持家,这小辈都要听话。主持家的人大公无私,对家里每个人都爱护,都平等照顾周到。

  所以家学就是私塾。你看私塾里请老师是家长,祖父辈或曾祖父辈,他们有经验、有德行,到处去打听哪个老师有学问、有道德、懂得教学的,去请。请老师的礼节非常隆重!那是什么?给小孩看的。你看你家里,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你曾祖父母对老师都三跪九叩首,小孩还敢不听话吗?他自然就听话,尊师重道。老师接受人家家长几代对你这么尊敬,要不认真教学,怎么对得起人!所以那个时候师道不一样。现在这个师道像生意买卖一样,他无所谓,他没有这种责任心,家长对老师也不尊重,老师对学生就马马虎虎,也不认真教了。我举一个例子,我自己的例子。我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没有人介绍,我只听说他是桐城人,桐城跟我是老乡,我们隔得很近,写信给他拉关系,自己推荐自己,目的就是希望他同意我能够到台湾大学听他上课,就这么一个期望。他回信约我在他家里见面。方老师告诉我,他说现在学校(六十一年前),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来听课,你会大失所望。这什么意思?我当时听了很难过,老师拒绝了。没有想到老师过了六、七分钟,告诉我,他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一堂课。一个星期两个小时在他家里面上课,我非常感谢,我们一分钱学费也没缴。

  十多年之后我才忽然想起来,他在学校不是真教,学不到东西。为什么不是真教?学生都不愿意学,学生的目的是拿文凭来的,老师的目的是拿一点钟点费,拿一点教学的生活费回家去养家,各有目的,所以两方面皆大欢喜。学生不愿意学就不教,上课聊聊天、讲讲故事,考试的时候把题目告诉大家,所以大家的分数都很好,这不皆大欢喜吗?不认真教了。我才明白老师的意思。那现在学校普遍都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老师对学生教学是因材施教,学生能够接受一百分的,你教他九十九分,老师对不起学生,为什么?他还可以接受一分。如果这个学生只能接受三分,你就不要教他四分,那一分他接受不了,漫出来了。这不是老师不教,学生不肯学,问题在这里。那现在的学校,普遍学生不肯学。

  中国学校我不知道,外国我知道。我在澳洲,在学校上了几堂课,上了三堂课,以后我就不教了。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听课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十分钟之后眼睛就看外面,心就不在了,那还学什么。我就问其它的教授,我说你们怎么教?他们告诉我,他们上课只讲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以后?说笑话、讲故事,大家哈哈笑。我才完全明白,原来上课是这么情形上课的。所以以后我再就不到学校上课去,我明白了。到大学,他也不会再去考学校,都不是认真学习,都是要拿文凭、拿学位。所以老师也很聪明,满他的愿,不结冤仇,考试题目都告诉你,论文教你怎么写法,统统都可以通过,你顺利的及格、顺利的拿到学位,这皆大欢喜。

  这是没有真正老师教,所以不懂得孝顺父母。孝顺父母这个事情一定要老师教,父母说不出来。父母对儿女说,我是你的爸爸妈妈,你要孝顺我。小孩问,我为什么要孝顺你?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老师教。老师也不能对学生说,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我。这个话也说不出口。这些话是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是这么教出来的。所以古时候老师跟家长是密切配合,把一个小孩教上轨道。现在没有了,外国没有,中国也没有,这个道怎么传下去?这个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怎么传?我们担心,怕在我们这一代之后就断层、断掉了。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

  佛法是师道、是教育,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的人,他怎么能学佛?所以中国传统东西一断,佛法也就灭掉了,佛法在世间有名无实。不懂经教,皈依三宝,什么叫皈依他不懂,什么叫三宝也不懂。前面我们用了两个钟点专门讲三宝,经里面讲的五种三宝都给大家介绍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比什么都严重的问题。「若无出世师长」,这就是出家的师长,「则不解佛法」。教佛法的叫出世师长,他的身分是出家、在家没有关系,只要他真正学佛、通达经教,我们就可以跟他学习。我学佛法两个老师,章嘉大师,这是出家人,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都是真正学佛,通达经教。找不到这样的人,我们佛法到哪里去学?

  下面说,「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人一定懂得礼、懂得义,现在的人他不懂礼也不懂义。《左传》上有一句话,这是左丘明说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时代,他说「人弃常则妖兴」。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条件,做一个人一定要懂得这五德。常是永远不能够变的,叫做常,做人一定要遵守的。仁是爱人,爱父母、爱兄弟、爱家族、爱邻里乡党,《弟子规》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这个现在没有了。现在人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连父母也不会爱。实在讲他连爱自己都不会爱,他不是爱自己,他是糟蹋自己。你说现在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个字都没有了,在这个世间做人就毫无意义。

  我们还算是幸运,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好的老师,这个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能够了解,都知道尊重,太难得了!我们下一代怎么办?这问题可严重了。谁能够再给我们表演尊师重道?还有哪个老师,我们真想学,他义务的来指导,不收学费的,到哪里去找?现在有的老师在学校里不教,大概只教三分,然后怎么样?逼着你要去他补习班上课,他补习班收费的。补习班再把学校里没有教的东西教给你,然后你参加考试才能及格。现在老师是这么个老师,什么都要钱,没有钱不行。我跟方老师学哲学,他跟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一分钱没收,热心指导。在他家里学生只有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们这么上课,这找不到了。所以老师不是不愿意讲学,这学生不听,学生不想学,那就省事,就不教了。这是多少年之后我才忽然明白这个事情。

  「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世俗人没有学过佛法,他不懂。学了佛,对佛法不了解,跟没有学佛有什么两样?挂个名字是学佛,其实佛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社会问他,什么是佛?佛是宗教、是迷信。这两句话可把佛法冤枉了,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迷信,不是宗教说它是宗教,不是迷信说它是迷信,这个做法未免太过分了一点。你自己不学无所谓,影响别人,别人一听,佛法是迷信,佛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