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是宗教,也不学了,你让许许多多有善根的人,把这个善根断掉了。这要不要负因果责任?所以我们对于判断一桩事情,哪有这样马虎、这样随便!判断一桩事情,一定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能下断语。对于佛经好好去研究,然后你说它对,是正确的;你说它不对,也可以。为什么?你真正搞通了,搞明白了。你对它一无所知,你就给它下断语,这是不近情理的。没有搞清楚,你不能说它是,也不能说它非,没有资格说话,必须搞清楚,你才敢下断语。这是现在人普遍所犯的错误。

  我们年轻,因为也受了社会的影响,认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方老师跟我讲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就向老师请教,我说老师,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怎么会有哲学?而且佛教是个多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级宗教,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他三句话,我就听了,释迦牟尼,他没有讲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我们从来没有听人说过,最后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说了,说了我要观察,他是不是这样做的,他要不是这样做的,他的话就靠不住。仔细观察他老人家,到他老人家书房里头看看,桌上真的摆着佛经。我跟他老人家二十多年,发现他每天读佛经,没有一天不读经。跟我讲经的时候,经文一大段一大段他都能背得出来,不能不服!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有没有享受到?他享受到了,他能把佛经的经义融合在他生活当中,他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是佛法。我们这样才完全相信,对老师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如果只是教我,自己没有去做到,我们一定生怀疑,就是仰慕老师的威德,要信,那信心里头有疑,那不是完全的信。看到老师真做到了,这不是假的。晚年在学校里头全讲佛学,把佛学当故事来讲,这样学生才听。这样的老师现在找不到了。

  今天佛法要对社会大众去弘扬,我觉得经典,依照经典重编一些教科书,把佛所说的东西分门别类,立几个大的科目。譬如说个人修养的,儒家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个人修养。怎样减轻烦恼、增长智慧;怎样防止疾病、健康长寿,佛在经文里讲的统统会集在一起。这样大家一看很有兴趣,这佛法帮助我健康长寿。做生意一定想赚钱,佛经里面教给你赚钱的理论、赚钱的方法,好!那真能赚到,不是假的。

  你看胡小林现在,他完全用佛法,他生意做得真好,业绩年年上升。以前管公司管得好辛苦,现在公司不要管了,每天去读经。整个公司大家统统都学习,人人良心都发现,个个都是好人,所以不必去防人、去防备。把员工看成兄弟姐妹,利和同均。他公司员工的待遇比照外国公司,比中国公司待遇高,他比照外国的,员工欢喜!员工的福利好,对员工照顾无微不至。有一个员工,只在他公司做了十天,就离开了,离开之后生病,没有医药费,医药费公司全部负担,把他的病治好。这个员工对老板、对公司非常感恩,感化了,说过去在公司偷懒,对不起公司,没有想到公司这样对人。是一个被开掉的员工,还照顾他。员工里面的人对公司就有信心了,我家里出了困难,我的家亲眷属有困难,公司都会照顾。胡小林真干,让员工看公司是自己的家,看事业是我家的事业,人人都尽心尽力,不需要管理,业绩一年一年比一年上升。看到他这几年,非常感动人。

  传统文化、大乘佛法确实带给你,就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要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学这个干什么!人活在世间,最幸福的是快乐人生。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人讲,没有压力,每天笑呵呵的,这个人生快乐!跟有地位、有财富不相干,幸福快乐是第一。我们看到很多富贵人,富而不乐,贵而不乐。我们要健康长寿,要幸福快乐,孔孟学说里头有,大乘佛法里头有,你得真去学,你才能得到。

  下面说,「师长恩重,故应奉事」。父母恩重,要孝顺。师长恩重,这个奉事也就是孝顺的意思。师长之恩不能忘。在中国古礼,师长的儿女就跟自己亲兄弟一样,一生都要照顾。所以从前老师为什么那么认真教学生?他认真教学生,学生将来有出息、有发达,他的家,一家有人照顾,他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家的孩子不争气没有关系,学生好就行,自己的家属儿孙有人照顾,这是道义。「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密宗里头有这条戒,称自己的上师为本师;显宗称和尚,就是亲教师。「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这是密宗的。你修一切供养功德,供养上师是第一,因为你的法身慧命是上师给你的,你能不感恩吗?「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这里头还有很深的意思在里头,我们能学到多少,跟老师学到多少,与你对老师的恭敬心成正比例。你对老师十分恭敬,你就学到十分;你对老师只有两分恭敬,你只能学到两分;你对老师没有恭敬心,你什么都学不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古今中外,完全相同。所以印光大师教导人学习,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你什么利益都得不到。一点都不错,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遇到好的善知识,没有诚敬心还是枉然。

  诸位想想,方东美先生一生教学,学生有多少!有多少个学生有成就的?同样一个老师教学,同样一个课程,为什么学生成就不一样?给诸位说,恭敬心不一样。我曾经讲《坛经》提到六祖惠能大师跟神秀大师,神秀在五祖身边很多年,他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五祖的助教了。多少人到黄梅去参学,五祖都交给神秀去教。所以五祖想传位,传衣钵,一般人都认为是神秀,都不怀疑。这凭空冒出一个惠能,衣钵传给他,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意外,这怎么回事情?我一个简单的解释,神秀对五祖百分恭敬,所以他在同学当中比别人高。惠能对五祖是万分恭敬,百分跟万分不能比,所以衣钵传给他。怎么晓得惠能对祖师万分恭敬?惠能做到了毋不敬,没有一个人他不恭敬的,自己谦卑,恭敬别人,无论哪个人,在他心目当中都是佛菩萨。这一点确实神秀没做到。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疑惑就解除了,纯在恭敬心,万分恭敬得万分利益,所以衣钵传给他。

  所以求学,基本的条件就是尊师重道,对老师有怀疑、不尊重,学不到东西。到最后怎么样?这老师不行。还责任推卸到老师那里去,不知道自己,自己不具足修学的条件,把责任推给老师,这个有罪过。你推给老师,老师冤枉,老师不是不认真教你,是你的容量太小,你装不下。容量大小,确实跟恭敬心是成正比例的,多一分恭敬心,你的心量就多大一分,你才能容得下!念老在此地给我们做这样的总结,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修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奉事师长。

  「又《会疏》云:此中」,这个此中就是奉事师长,「含摄孝养父母之句」。为什么?净业三福里头说过,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好像盖房子,孝养父母是第一层,奉事师长是第二层,第二层必定有第一层,第一层未必有第二层。有第二层,哪能没有第一层!然后我们就晓得,不孝父母的人,他怎么能学佛?为什么不能学佛?他不知道尊师重道,老师再好教不了,教给他都漏掉了,装不进去。这才是现前最严重的问题。

  现代人从小没有看见过孝道、没有听说过孝道,这个师道怎么能建立起来?纵然对老师还不错,最后遇到缘,背弃了老师,古人讲「背师叛道」,这种人很多,常见。能不能怪他?不能。为什么?他没有孝道的根,背师叛道是正常的现象,看到有利可图!现在社会诱惑的力量多大,他抗拒不住,有利可图就变节了,今天社会常见。你看员工,这经营商业的公司,别的公司待遇比它好一点,他就到那边去了,叫挖角,就挖走了。看到这个很能干,你在那里头我多给你两千块钱,他就去了。这没有道义。真正有道义的,你给我十倍的待遇,我也不肯去。现在没有了,不要十倍,不是一倍,加一点点就走了。在外国这是很平常的现象,那边待遇高何必在你这做。所以今天道跟义没有了,礼智信也没有了,没有人讲这个东西,只讲利害。在这个环境之下,要提倡伦理道德,要修学佛法,你说多困难!没有人学,你看不到榜样;没有人讲,你不能够了解。

  这下面说,「师者,出世大本」,没有老师指教,怎么能成就。老师指教是真学的人,他跟你讲真话。为什么?你真能够奉行。依教奉行,他跟你讲真的;你根本就做不到,他不跟你讲,应付应付而已。像我跟章嘉大师,这些话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的,教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教我读的书是《释迦方志》、《释迦谱》,没有人这样教过我的。告诉我,你想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不了解,你学佛,你会走很多岔路,你会浪费很多时间。这从来没有第二个人跟我讲过这个话的。

  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我们晓得,过去我们的想法、看法全错了。我们说佛教是宗教,说佛教是迷信,我们有罪!它不是宗教,它不是迷信,它是教育。我最初看到的时候,他跟孔子没有两样。孔子一生还有抱负,想求个一官半职,为国家社会做出一点贡献,他想学周公,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他本身是王子,太子的身分,他要不出家他是国王。人家把王位舍弃掉,不干了,专门从事于教育。这就说明一桩什么?现身说法,教育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比国王还要重要,真正做出了牺牲奉献。《还源观》上的四德,最后一条「代众生苦」。不做国王,从事教学,教学最重要。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来的?乐从觉悟来的。教学的目标是帮助人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你就离苦得乐。你做上人,不但你能够做今天全世界第一等的上人、最高的上人,你还做的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上人。佛法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帮助你达到顶尖,那你不学就没有法子了。

  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人有最高的智慧,无论…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