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八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八集)  2012/3/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六十七頁,第一行: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這篇文章是很有名的,讀誦的人非常之多。大師是我們淨宗第十一代的祖師。這篇文章裏面說,「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我們讀到這兩句感觸很深。現在佛法衰了,可以說是衰到極處,中國過去兩千年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個樣子。這什麼原因?就在這兩句。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孝順父母,這是什麼緣故?沒有老師教他。在中國古時候,我這個年齡還沾了一點邊緣,小我叁歲的就不知道了。古人教孝道,是從小父母在家裏頭孝敬他的父母,小孩看見了。這小孩多大?才出生。這一出生他就會看、會聽,雖然不會說話,他非常靈光,全都記在心上。所以古人講「教兒嬰孩」,不是小孩,嬰孩;「教婦初來」。這兩句話非常有道理。教兒女,兒女從出生那一天就要開始教,做父母的孝順自己的父母讓他看,他就學會了。

  所以《弟子規》絕對不是給小朋友念的,絕對不是給他背的、叫他講的,不是的,是做父母,家裏頭的大人,把《弟子規》統統落實,做給他看。他從出生到叁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這個一千天,到叁歲,中國古人說「叁歲看八十」,叁、四歲這個根紮好了,八十歲都不會變。這就是說明他一生都不會改變,根深蒂固。這種教育沒有了,這個教育我記事的時候在我這一代,以後就沒有了。我們住在農村,很幸運的,我們這個地區是明、清兩代桐城派的發源地。桐城這個學派在中國非常著名,文風鼎盛,所以農村的小朋友都念私塾,私塾很普遍。那個時候還是大家族,鄉下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這個村莊王莊,那個村莊李莊,一般至少都是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

  現在我們把這種大家庭跟現在的小家庭一比較,大家庭好。大家庭小孩教養有家族來負責,年老的時候有家族養老,沒有後顧之憂。現在的小家庭,父母,或者是忙,或者是自己不能教養,沒人養了,這小孩怎麼辦?年歲大了,退休了,沒地方去,就進養老院。在從前是家族養老,老人跟小孩就在一起,所以有天倫之樂。這個天倫之樂現在是有名無實了,沒有人見過,沒有人看到過。一個大家庭,人口叁、四百人,小孩有幾十個,那都是自己的家屬。所以老人,這麼多小孩圍繞在一塊,他真快樂,陪著小孩念書。老人到私塾,私塾都是祠堂,祠堂接待老人也就像茶館一樣,在那裏喝茶,看小朋友上課,下課的時候帶著小朋友一起玩。你說這種多快樂,這個人生是一大享受!現在沒有了,沒有大家庭,沒有這個享受了。

  老人院很可憐,外國的老人院我們看過很多,澳洲辦得最好,因爲它地大人少,所以老人居住的環境像公園一樣。但是,精神條件沒有,老人跟老人都不打招呼、都不講話,一個個都癡癡呆呆的。我們去訪問的時候給他打個招呼,給他說幾句話,他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從這裏看到人之常情,這是現代家庭比不上古時候家庭。古時候家庭,是的,很多地方沒有自由,但是老年有快樂。古時候的家庭,你賺的錢,你不能私藏,你一定要歸公,因爲家庭是社會生活,它不是個人的。主持家的多半是祖父或者是曾祖父,他們體力還很健康的時候他們主持家,這小輩都要聽話。主持家的人大公無私,對家裏每個人都愛護,都平等照顧周到。

  所以家學就是私塾。你看私塾裏請老師是家長,祖父輩或曾祖父輩,他們有經驗、有德行,到處去打聽哪個老師有學問、有道德、懂得教學的,去請。請老師的禮節非常隆重!那是什麼?給小孩看的。你看你家裏,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你曾祖父母對老師都叁跪九叩首,小孩還敢不聽話嗎?他自然就聽話,尊師重道。老師接受人家家長幾代對你這麼尊敬,要不認真教學,怎麼對得起人!所以那個時候師道不一樣。現在這個師道像生意買賣一樣,他無所謂,他沒有這種責任心,家長對老師也不尊重,老師對學生就馬馬虎虎,也不認真教了。我舉一個例子,我自己的例子。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沒有人介紹,我只聽說他是桐城人,桐城跟我是老鄉,我們隔得很近,寫信給他拉關系,自己推薦自己,目的就是希望他同意我能夠到臺灣大學聽他上課,就這麼一個期望。他回信約我在他家裏見面。方老師告訴我,他說現在學校(六十一年前),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來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什麼意思?我當時聽了很難過,老師拒絕了。沒有想到老師過了六、七分鍾,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裏來,我給你上一堂課。一個星期兩個小時在他家裏面上課,我非常感謝,我們一分錢學費也沒繳。

  十多年之後我才忽然想起來,他在學校不是真教,學不到東西。爲什麼不是真教?學生都不願意學,學生的目的是拿文憑來的,老師的目的是拿一點鍾點費,拿一點教學的生活費回家去養家,各有目的,所以兩方面皆大歡喜。學生不願意學就不教,上課聊聊天、講講故事,考試的時候把題目告訴大家,所以大家的分數都很好,這不皆大歡喜嗎?不認真教了。我才明白老師的意思。那現在學校普遍都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老師對學生教學是因材施教,學生能夠接受一百分的,你教他九十九分,老師對不起學生,爲什麼?他還可以接受一分。如果這個學生只能接受叁分,你就不要教他四分,那一分他接受不了,漫出來了。這不是老師不教,學生不肯學,問題在這裏。那現在的學校,普遍學生不肯學。

  中國學校我不知道,外國我知道。我在澳洲,在學校上了幾堂課,上了叁堂課,以後我就不教了。爲什麼?學生不願意學。聽課的時間只有十分鍾,十分鍾之後眼睛就看外面,心就不在了,那還學什麼。我就問其它的教授,我說你們怎麼教?他們告訴我,他們上課只講十五分鍾。十五分鍾以後?說笑話、講故事,大家哈哈笑。我才完全明白,原來上課是這麼情形上課的。所以以後我再就不到學校上課去,我明白了。到大學,他也不會再去考學校,都不是認真學習,都是要拿文憑、拿學位。所以老師也很聰明,滿他的願,不結冤仇,考試題目都告訴你,論文教你怎麼寫法,統統都可以通過,你順利的及格、順利的拿到學位,這皆大歡喜。

  這是沒有真正老師教,所以不懂得孝順父母。孝順父母這個事情一定要老師教,父母說不出來。父母對兒女說,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要孝順我。小孩問,我爲什麼要孝順你?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老師教。老師也不能對學生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這個話也說不出口。這些話是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是這麼教出來的。所以古時候老師跟家長是密切配合,把一個小孩教上軌道。現在沒有了,外國沒有,中國也沒有,這個道怎麼傳下去?這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叁家,怎麼傳?我們擔心,怕在我們這一代之後就斷層、斷掉了。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佛法是師道、是教育,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真正懂得孝順父母的人,他怎麼能學佛?所以中國傳統東西一斷,佛法也就滅掉了,佛法在世間有名無實。不懂經教,皈依叁寶,什麼叫皈依他不懂,什麼叫叁寶也不懂。前面我們用了兩個鍾點專門講叁寶,經裏面講的五種叁寶都給大家介紹了。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比什麼都嚴重的問題。「若無出世師長」,這就是出家的師長,「則不解佛法」。教佛法的叫出世師長,他的身分是出家、在家沒有關系,只要他真正學佛、通達經教,我們就可以跟他學習。我學佛法兩個老師,章嘉大師,這是出家人,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都是真正學佛,通達經教。找不到這樣的人,我們佛法到哪裏去學?

  下面說,「不知禮義,則同于異類」。人一定懂得禮、懂得義,現在的人他不懂禮也不懂義。《左傳》上有一句話,這是左丘明說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他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條件,做一個人一定要懂得這五德。常是永遠不能夠變的,叫做常,做人一定要遵守的。仁是愛人,愛父母、愛兄弟、愛家族、愛鄰裏鄉黨,《弟子規》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這個現在沒有了。現在人只知道愛自己,不知道愛別人,連父母也不會愛。實在講他連愛自己都不會愛,他不是愛自己,他是糟蹋自己。你說現在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在這個世間做人就毫無意義。

  我們還算是幸運,生在這個時代,遇到好的老師,這個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能夠了解,都知道尊重,太難得了!我們下一代怎麼辦?這問題可嚴重了。誰能夠再給我們表演尊師重道?還有哪個老師,我們真想學,他義務的來指導,不收學費的,到哪裏去找?現在有的老師在學校裏不教,大概只教叁分,然後怎麼樣?逼著你要去他補習班上課,他補習班收費的。補習班再把學校裏沒有教的東西教給你,然後你參加考試才能及格。現在老師是這麼個老師,什麼都要錢,沒有錢不行。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他跟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一分錢沒收,熱心指導。在他家裏學生只有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這麼上課,這找不到了。所以老師不是不願意講學,這學生不聽,學生不想學,那就省事,就不教了。這是多少年之後我才忽然明白這個事情。

  「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世俗人沒有學過佛法,他不懂。學了佛,對佛法不了解,跟沒有學佛有什麼兩樣?挂個名字是學佛,其實佛是什麼都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社會問他,什麼是佛?佛是宗教、是迷信。這兩句話可把佛法冤枉了,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迷信,不是宗教說它是宗教,不是迷信說它是迷信,這個做法未免太過分了一點。你自己不學無所謂,影響別人,別人一聽,佛法是迷信,佛法…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