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不要,生活太简单了,晚上树底下打坐就好了。中夜休息,佛跟弟子们真正休息的时间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四个小时,他们的睡眠休息的时间四个小时。两点钟就得起来,就做功课了。白天多半是听佛讲经教学,他们的功夫多半是在入定。还担负什么?担负一些在家的信徒去求教的。学生们解决不了的,这佛来解决;学生们能解决的,都是学生接待就可以了,所以同学们也是教学相长。有能力教学,佛都派去,派到四方,各地方去教学。每年夏安居回来,接受再教育,我们今天讲进修教育,提升自己,每年三个月。九个月去教别人,三个月再接受老师的再教育。这个制度非常之好,现在的教育比不上,这古老的方法。你看到佛陀一生的行谊,你看到孔子、孟子,你再看到历代,这是儒家的,一生从事于教学的,不做官,他也不经商,没有其它的行业,就搞教学。
教学很辛苦,为什么?不能收学费,收学费那你是买卖,你把它当作商业来做了。中国从前两种人不收费用的,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学的。医生也不能收人费用的,都是什么?病治好之后,家里有钱的人多送一点,没有钱的人少送一点,真正很贫穷的就没有东西送,就感谢了。所以都是救人的。医生是救命的、救人的,怎么可以要钱?教学的人这是传圣贤之道的,圣贤之道不能当买卖来卖,不可以的。所以孔子教学收束修,就是收一点供养,没有限制的,没有说一定要收多少,没有。最少的供养,这是礼,对老师一定要有礼,束修。束修是什么?干肉一片,也不过就是四两半斤,这是礼里头最薄的。所以一般教学的人在物质生活都很清苦,但是社会地位非常高,没有人不尊敬。虽然物质条件差一点,生活能过得去,你想想看那么多尊敬的人,会让你饿着吗?不会的。大家都会照顾你,所以不会的,生活都可以能过得去,不会富有。所以这是中谛,难!中谛能够看到的就是看到在教学跟医疗,医生。中国从前学医的都是感到救人重要,真正发心救人,而不是靠这个发财的。这两种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大家尊敬。现在不一样,完全颠倒了。
前面说的是三谛,都要用在生活上。所以我深深有感触,佛的经典要重编,像《群书治要》这样编法。你想要学哪些东西,经典里有关这方面资料全都在这一本书里头,把它分门别类来编。像现在的学科,分成政治、经济、生活,看学校去分科,把经典里有关这个科目的抄在一起,这样编大家就很有兴趣了。应当要这样做法,对于现前社会非常有用处。你说我想修身的,关于修身的,想治家的、想经商的,任何行业佛经里头都讲到。这大众化,每个人拿去就管用,就可以用这个教材来开课。最高的,所谓向上一着,这是什么?提升境界,那就是高等的科学跟哲学。你真正想到,想知道宇宙的起源,真正想到我从哪里来的,这都属于高等的,这不是中下课程,这是高等课程。有,最高的课程都有,从最低到最高的统统有。知道佛教学四十九年,当时他把层次,像我们现在讲的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办研究所。他十二年阿含是小学,八年方等是中学,二十二年般若是大学,最后八年法华是研究所,他也分得很清楚。但是每个大单元所讨论、所讲的、所学习的东西都很杂,几乎什么科目都有。我们可以在里头把它分开,把它分开重新编一个教材,像《群书治要》一样,每一段注明出处,这是哪部经典的原典,把它批注上。这个样子出版之后,一定非常受现在人欢迎。我也希望将来佛学院来做这个工作。
三谛之后有三观,「诸家说三观,以天台之三观为最普通」。天台家智者大师所说的,空观、假观、中观。「空观,观诸法之空谛」,实在这是观诸法的,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本体是空的,但是这个空不是无,这空很难懂。这个空里头什么都有,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真的,但是它没有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叫它做空,是这个意思。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这是佛法里头很深的一个意思。它遇到缘,能生万法,一切法都从它生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在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一切法不能离开它。我们在讲经,因为我们用电视用得多,用网络,现在用计算机来收看。我把屏幕,电视的屏幕、计算机的屏幕比喻作空观,这个屏幕上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要是按到我们这个频道,画面就出现了,画面出现就是能生万法。我不喜欢这个频道,再换个频道,这个画面消失,另外一个画面呈现出来,就这个意思。所以屏幕上虽然现相,屏幕上还是没有,它一点染污都没有。你把这个频道关掉,它就没有了。关着没有,打开,屏幕上还是没有,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不要认为它真有,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了。画面有,屏幕上没有,屏幕上没有是空观,画面上有是假观,这个比喻就比较好懂多了。
「假观,观诸法之假谛」,就是观一切法的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叫做假的?它不是永恒的,它剎那剎那在变,分分秒秒都不一样。你说我们这个身体,进入这个摄影棚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我这个身体是不是两小时前进来的我?不是的。进来那个我跟现在的我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要知道这个。那这个我是什么?这个我是前面那个我相似相续相,不是完全相续的,是相似的。就跟看电影,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电影银幕上画面速度很慢,你知道,我们现实这个速度很快,你没发觉。这是我的道具,这是从前电影里面的底片,幻灯片。这个大家都很知道,放在放映机里面,打在银幕上,一秒钟多少张?二十四张。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玩这个玩意,我自己有一套机器。二十四张,换句话说,它每一张在银幕上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是连续的,叫动画,连续的,我们以为是真的。
我们现前的也是动画,跟这个很相似,但是速度比它快。我们现在这个动画,一秒钟多少次?譬如说一秒钟多少张?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我们在这里待了两个小时,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身体了,哪个身体是我?没有我。你要是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肯定、认清楚了,你再也不执着我,人我空你就证到了;证到人我空,圣人,不是凡夫了,这叫假观。真假是一不是二,真跟假分不开,为什么?你看,画面跟屏幕分不开,没有屏幕,相不能现前;没有显相,屏幕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它一即是二,二即是一。但是它是两回事情,你不能不把它搞清楚。两回事情都搞清楚,就统一了,中观就是统一了,这个才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看法。
正确思想、正确看法,你心是清净的,你能够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接触得清楚,样样都明了,心里头怎么样?心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境界叫佛境界。这个境界高!生智慧,不生烦恼,烦恼永远没有了,灭掉了。你说说看,一秒钟,这身体这个相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次,哪一次是你?像我们刚才这个底片一样,这底片哪一张是你?那说的是,张张都是你,张张不是你,你去体会到这个味道。这是佛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真的是深,真难懂!所以我们非常感谢现在的量子力学家,他证明了佛讲的这个完全正确,一点都没错误。我们对于佛经不怀疑了,以前总还是有点怀疑,只有佛这样讲,找不到第二个证明。现在量子学家给我们做证明,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些科学家跟哲学家来学佛容易。
方东美先生是个哲学家,没人教他佛法,他也找不到人问。找到的,还没有他自己读得多,所以他也很苦恼,找不到谈话的对象。把东西传给我,晚年,我们常常在一起,大概也有二十多年。他讲给我听,我有的时候也有一点悟处,提出来向他请教。很少找到对象能讨论这些问题的。我在台中学了十年,离开台中,老师说,你到台北去会感觉得很孤单,为什么?没有谈话的对象。章嘉大师往生了,谈话对象就是方老师。人要是一个对象找不到,确实很寂寞。方老师非常喜欢《华严》,告诉我《华严》是佛经的哲学概论,这部书编得好,世界第一。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详尽的方法,最后还带表演,这个就太难得了!他说世界上哲学书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后面善财五十三参是表演,就是什么?做给你看。这种教科书到哪去找!
所以我学佛之后,看朱熹编的四书,我就想到,朱熹编四书的灵感肯定从《华严经》来的,要不然怎么会那么像?他确确实实是学佛,在佛门参学很长的时间。因为四书就是根据这个,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跟《华严》相同。《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是表演,也就是说,《中庸》跟《大学》,孔子怎么做到的?孟子是怎么做到的?孔子代表圣人,孟子代表贤人,你看圣贤如何把《中庸》的理、《大学》的方法来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妙不可言!所以我说,他恐怕是从《华严经》上学到的灵感,把这四样东西凑在一起,现成的中国儒家的《华严》,真编得好!
中观,中观有两种,你看,「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假」,这叫中。这个中叫「双非」,二边都离开了,这是中道。另外一种,「观诸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为双照之观」。一个是双非的中观,一个是双照的中观,两个都是的。但是双照比双非好,双非是定,双照是智慧,有双非才能有双照。「又就性德之理而谓为三谛」,三谛是从性德的道理上去讲的,有这三条。「就修德之智」,这就是三观,三观是讲修,三谛是讲理。理,我们今天讲真理,真理永恒不变。修德,修是修行。修行两个字它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绝对不是每天去磕头,每天诵经,每天去拜佛,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完全搞错了。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行为有三大类,第一类,身体造作,我们身体做错事情,要把它修正过来;第二种是言语,话说错了,要修正过来;第三个是念头,我想错了、我看错了,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