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二集) 2012/3/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六十九面第六行,从第二句看起:
「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这一个字就是「观法如化」这法字,佛用这个字做为全宇宙万事万物的一个总代名词。有情,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非情,那就不是有情,我们讲的植物、矿物,包括自然现象,都归在非情这一类;凡是有意识、有念头的都归纳在有情这一类。另外,生死涅槃是事,所以所有事物都全包了,一样都不漏,就用这个法字来代表。佛法,佛是觉悟,法就是一切万事万物,对一切万事万物统统明了,这叫佛法、叫觉法,你完全明白、完全觉悟,不迷惑了。所以佛法无边,法没有边际,你的觉悟也没有边际,说的是这个意思。
每一个人,不但每一个人,佛说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本能,你本来觉悟。佛经上讲你本来是佛,这个意思是你本来觉悟,你没有一样事情不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全知道。那现在为什么不知道?这不知道叫迷了,迷了就不知道。怎么迷的?佛告诉我们有三种烦恼,现在这三种烦恼你统统具足,你完全都有。第一种叫无明烦恼。无明是什么?就是不觉,你本来觉,现在不觉了。这是第一个。第二种叫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其多,那是什么?杂念,我们讲心思,妄想、杂念像尘沙那么多,这很麻烦、很不容易断。第三大类叫见思烦恼。见是见解,就是你看错了,许多事情你都没有看到真相;思是思想,你想错了。你把一切问题看错了、想错了,这都叫迷,把你的本觉失掉了。那怎么恢复?佛说得很简单、很扼要,句句是真话,我们只要能够把见思烦恼放下,把尘沙烦恼放下,把无明烦恼放下,你的本觉就恢复了,那你就没有一样不知道,一般就称你作佛陀,你成佛了。
成佛就是你一切觉知恢复正常,这个人叫佛陀。所以佛陀是正常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没有什么特别。每一个人都是佛陀,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是。那不放下?这叫凡夫,凡夫是迷而不觉,每一天都生活在错误的观念当中,问题就是你看错了、想错了。错误当中,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就叫业。业就是事业,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动作叫身业,这三业都产生错误。错误不要紧,麻烦是这个错误会招来果报。《太上感应篇》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动一个善念,善言,善行,你招来的是福报,动一个恶念招来的是恶报。这就说明觉太重要了,真正觉悟的人不造业,所以他没有果报。佛陀教育的宗旨就是教我们这一桩事情,教我们觉悟,教我们对于任何事物都能看清楚、看明白,没有看错,自自然然知道问题现前该怎样处理,都是处理到恰到好处,这叫智慧。所以学佛就是学智慧,有智慧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会做错事情。法这一个字,首先要认识它。
「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这譬喻,「则是中谛也」。前面我们讲过三谛,真谛、俗谛、中谛。这个三谛,真谛是理,是给你讲道理;俗谛是讲事,是讲现象;中谛是讲用,我怎样来用它,这是智慧,这是学问。三谛是一体,有理、有事,知道怎样活活泼泼的运用这个理事。一切法不能说它空,也不能说它假,但是它确实是空、是假,这就是你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真相看出来之后,我们就知道怎样去应付它,怎样去处理这个事情。这个意思是说,「既言如化」,你既然说这个化是梦幻泡影,「则非绝对空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宇宙之间的奥秘就在此地。
惠能大师见性,他的报告很简单,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自性本自具足,没有现象,它样样都不缺。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用我们的身心接触不到。我们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可以接触到物质现象,我们的第六意识,就是思想、想象,能够接触到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可是自性它这三种现象都不是,所以我们就接触不到。今天科学家用精密仪器去观察,还没有离开这三种现象,如果离开这三种现象,科学对它没有办法,哲学也没有办法。所以是科学、哲学探测不到的,这最高峰。能够探测得到的差不多已经发现了,跟经典上所讲的还差一点点,确实差不多,我们估计十年、二十年就跟佛经讲的完全相同。阿赖耶边事,这是科学家的极限。这个极限,是佛在经上说的,它能够探测到极限。再向上,向上就是心性,明心见性,这个事情科学没法子。那怎么办?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这个证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做不到。用什么方法?用禅定,也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心、用平等心。清净平等到极处就豁然大悟,这境界就现前,你完全看到了,不是看不到。心乱看不到,心杂看不到,心里面有妄想看不到,纯净纯善到极处,你就见到了。所以它不是没有,虽然它一无所有,它能生万法,整个宇宙是它显现的。在佛法说,这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这是说这一切法不是绝对空无,所以叫「非空」。
「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它不是真有。宇宙之间,现在科学家把它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构成整个宇宙现象,一个是物质现象,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能量,归这三大类。能量是佛经上讲的业相,阿赖耶的业相,业就是波动,它是动的意思。现在科学家发现,整个宇宙都是处于一种波动现象,所以他们用了一个名词叫「弦定律」。像我们弹琴,这根弦拨动它,它就振动,振动就发出音声,整个宇宙是从振动当中来的。那我们佛法里面讲基本的物质,就是物质里头最小的,小到不能再小,它有四个现象。第一个现象,佛经上用地水火风四个字来代表,地就是它确实是个物质现象,很小,非常小,它是个物质现象,这叫地大。第二个火大,火是我们现在讲的带阳电,现在讲带电,再小它都带电。第三个现象,水大,水大是带阴电,火大是带阳电,它带电体。最后一个现象,风大。风是什么?风是动的,不动就没有风了,所以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是讲基本的物质四个现象,它有,你能看得见,有一个体积,就是物质现象。它带阳电、带阴电,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个小的物质构成了整个宇宙,星球是它构成的,我们身体也是它构成的。
现在这个最小的东西被我们的量子力学家找出来了,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这是什么东西?科学的名词叫微中子,真小,小到我们无法想象。八十年前科学家发现原子,那个时候认为原子是物质现象里面最小的,现在发现原子不是最小的,还是相当的庞然大物。原子的组织,有原子核、有中子、有电子,这样组成的。那一个电子,这是原子里头最小的,一个电子。微中子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这个体积等于一个电子,原子里头的一个电子。这个东西,佛在三千年前说出来,被今天科学家证明了,这不可思议。这物质里最小的,佛经上叫极微之微。这个东西再一分析就没有了。科学家把它分析,这一分析出来是什么东西?原来是念头的波动现象。于是乎科学家恍然大悟,物质从哪里来?物质从念头来的,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有物质决定有念头。
水是物质。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实验出来水有见闻觉知,那是念头,水会看、会听、会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动什么念头它全知道。在实验室里面,我们看到水结晶,善念,它的结晶非常美,反应给我们看的;我们的不善念头,恶念,它反应出来的图案非常难看,实验了几万次、十几万次,丝毫都不差。江本博士告诉我,这个爱、感恩,这是图案里最美的,他说这个东西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一点都不错。我说很可惜,你把它找出来了,你没用上。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的生活很苦恼,你看到我向我诉苦,身体不好,有疾有病,家庭工作麻烦事情很多,你不快乐。我说我很快乐,我说我用上了。他说你用上了,你用什么?你实验那个爱、感恩,我用上了,你没用上!最可贵的是能把它用在生活当中,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没有白学了。
我说很难得,我告诉江本,不但水有见闻觉知,在佛法里面讲,只要是物质现象,统统有见闻觉知,泥沙有,石头有,花草树木统统都有,任何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见闻觉知。我说你好好去做。他原来不敢碰宗教,认为宗教是迷信,他是科学家,怕人家把迷信的帽子给他戴。碰到我,没有法子。我就告诉他,佛教所说的,你们现在实验的才只一点点,佛教的奥秘太多了。他听到之后,这才不忌讳宗教,每一个宗教的经典他都拿去实验,结果实验都非常好。拿经书,拿着《圣经》、拿着《古兰经》、拿着佛经去做实验,给这个水看,结晶都非常美。他把五个宗教混合在一起,摆在水面前做实验,还是很美,这宗教团结。现在他不忌讳了。宗教里头有最美的东西、有最好的东西,你要是不要它,那你自己受的苦难自己要承当,这都是事实。所以江本跟我就做成好朋友了。
都是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了解它,你可以受用它,但是你不能占有它,为什么?它不是真的,叫剎那生灭。波动现象里面,就像昨天我给你讲的,像电影里面的画面,你可以欣赏它,你得不到它,你也没办法控制它。你可以享受,不要有占有的念头,不要有控制的念头,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想占有、想控制,那叫自找苦吃,错了。所以整个宇宙是一家、是一体。就像中国古时候大家庭一样,每一个人跟家庭是一体。我是谁?家庭就是我,我就是这个家庭。我点点滴滴的贡献付出都要为家庭,我的一切困难家庭替我解决。所以从小,你看育幼,教育,家庭负责;年岁大,退休、养老,家庭负…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