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量太大,我跟他买的那套是最后一套。前年,他们筹备纪念辛亥一百周年,再版。他们的总经理来找我,我说好事,我非常欢喜,我就订了一百套。世界书局要再版《四库荟要》,《四库荟要》我买了七十多套,前面是五十多套,后面他剩下的我全买了,他总共只印了两百套。这次再版来找我,我说,好,我给你订两百套。这两部书,《荟要》两百套,《全书》一百套,一千万美金,让中国传统文化永远保存下去,不要再丢掉了,这是好事情!
怎么读?这两套书出来了,好了,《群书治要》跟《国学治要》,钥匙拿到了。祖宗之德,众生有福,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出中国的国运。这个世界上灾难多,很多人问我,哪个地方灾难少?我说你看祖宗,哪个地区祖宗有德,那个地方就好。在全世界,祖宗积德的只有中国,我们要相信。你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了,这么好的东西,世界上再找不到。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将来是国际通用的文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求智慧,要求智慧,一定要到《四库》去找。这真正是宝藏,比什么黄金、珠宝那不能比,那些东西不能治国安天下,这套东西可以,真实智慧。所以这个东西属于什么?属于俗谛。
真谛叫我们放下自私自利,俗谛叫我们提起,帮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帮助大家离苦得乐。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乐从哪来?乐从觉悟来的,你样样都明白、都清楚了,你就自在了。用什么手段?教育,教育是手段,教育的目的是破迷开悟。教育也有几个层次,第一个阶段,目标是断疑生信,你有能力认识这个宝藏,识货。你认识它,你喜欢它,爱好它,你才真正发心想学它,你对它有信心。这头一个,对于古圣先贤有信心,对于古来留下来的东西,传统,有信心。
现代量子力学家报告里头提到,世界上还有少数的土著民族,没有开化的。但是他们的老祖宗留下来一些东西,像马雅族,这古老的民族,留下来这个二0一二的预言。为什么他们在几百年前,他就知道有这么回事情?所以科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能,决定不能够轻视。我们现在本能失掉了,用科学来探讨,科学探讨有的时候还有错误,本能不会有错。其实他们说的本能,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定功。印度人,不但是宗教,所有的学派都修禅定。在中国过去,儒修禅定,道也修禅定,这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儒跟道采纳了这种方式。另外就是三学,戒定慧,修学的顺序也被儒道采纳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理念,儒采纳,道也采纳,这是佛家的东西,它真有道理。真的,人人都是佛菩萨,人人都是圣贤,就是没有好好教,教的时候理念错误,方法错误,方向、目标统统错误了,所以才搞成这个样子,这真正值得我们反省。
所以,了解万法皆空,我们要建立现前这个秩序,社会的秩序,让我们有秩序的生存,才能够得到安乐。这两个制度的比较,现在的小家庭,中国过去的大家庭,我赞成大家庭,大家庭的好处多过小家庭。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谁负责?家庭负责。不是国家,国家只是开科考试,选拔人才,人才都是自己家教来的。私塾是家学,就是家庭子弟学校。中国大家庭是不分家的,五代同堂、六代同堂,这一家人口,少也有二、三百人;普通一个家庭,大概是五百人左右;旺族,人丁非常兴旺的,七、八百人。这样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看中国现在,在乡下,你还看到这是王村,那是李庄,那是什么?他就是一家人,那一个庄就是一家人。我小时候住在现在叫顺港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姓宛的,宛家围子,一家人,十个兄弟没分家。所以我还见过大家庭。
大家庭,小孩读书不成问题,父母没有能力照顾,家族照顾,家族来教育子弟,这个你不担忧。第二个,老,老了不要担忧,为什么?家养老。你看,家这两桩事情就不得了,一个育幼,一个养老。育幼,家庭的私塾比学校好,学校老师未必对小孩教学尽责,私塾不一样。私塾,请老师,谁代表家族去请?大概都是曾祖父,祖父、曾祖父,老人,他们有经验,都是选拔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教学的方法,这样的老师。那个请都是行大礼,对老师都是三跪九叩首。求这个老师答应到我这来教书,把我底下的小孩,我们的晚辈这些小孩,个个都教成圣人、教成贤人,他有使命感。现在学校老师没有。所以,老师在一个家族里头,没有一个人不恭敬,不恭敬老师还得了!那就跟不孝父母同样罪。老师待遇虽然不高,也许他是个穷秀才,但是他受人尊敬。所以他教认真,他不认真对不起这个家族,人家对你这么尊重。学生不敢不好好学,看到什么?我们的长辈,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于高祖父母,对老师都那么恭敬,小孩敢不听话吗?所以那个学校里面气氛,现在讲磁场,不一样,真是圣贤的磁场,真是有书香门第的味道在。现在学校看不到。老人在家里养老,退休养老,家族供养。而且老人,只要他身体还不错,他会教小孩,跟小孩玩在一起,把他自己一生经验、智慧自自然然就传给底下一代了,传宗接代。
那是个真正团结的,那是一家人,一家人团结,和睦相处,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乱了,就是家规。《弟子规》是共同家规,每个人家都要学的。除这个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之外,每一家有自己的家规,那再加进去,你看看家谱就知道了。每个家族有祠堂、有家谱,你看看家谱,这些规矩都列在里头。有家业,家庭所经营的事业,那是经济来源。小孩生下来,父母就告诉他,你要为家庭尽孝道,不是单单父母。你爱父母,你要爱这个家族,家族是一体,跟你是一体的。无论你在这一生遇到什么样艰难困苦,家是你的支持者,永远支持你。无论在什么地方,事业成就之后,年老了,落叶归根,为什么?回家才能养老,才有天伦之乐。你是一个大家族,晚辈,儿孙辈、侄孙辈总有六十人以上,这些小朋友围到身边,你说多快乐,这天伦之乐!现在老人可怜,哪里能够享到这种乐趣?实在讲他没见过,也没听说过,都是自己这一家人团聚。所以老了,落叶归根干什么?去享福,这才真正有味道。这是现在家庭永远没有了,可怜!
因为大家庭,大家庭规矩比较多,严格,不是那么样管,家就乱了。不像现在小家庭,夫妻两个带两个小孩,那可以随便,但是什么成就都没有。小孩自己教非常困难,教不好麻烦,将来老了之后去住老人院,到那个时候你就想到,现在的小家庭不如中国大家庭。而且中国大家庭,造成中国国家社会长治久安,它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所以家齐,国就治了,家治好的时候,国家就太平了。在从前,我常说,中国人讲三百六十行,哪一行最舒服?做官的。所以每个人要把书念好,参加考试,将来做官。做官怎么?地位很高,待遇也不错,没事情干。一个月有三、五个案件就不得了,怎么会案件这么多?因为什么?每个人都被家里教好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没有犯科作奸的,这太平盛世。真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是假的,没有人欺骗人的。
我去年在日本讲经,讲经的小道场在乡下。这个乡下还是,真的,人家出去的时候,没有人把门锁起来的,没有。出去一、二个星期,大门不锁的。我还看到一个小市场,卖菜的,没有人看着的。每一个菜里面他都标着价钱,旁边有个小盒子,你去拿的时候钱自己丢到盒子里头,没人看着你。卖菜的清早把它送来,摆上去,晚上天黑的时候去收。这种风气到现在还保留住,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传统古老的风俗在日本可以看到,在乡下,都市里头看不到,乡下看到。日本人很保守,让我们看到非常感动!所以俗谛,知道世俗事情,把世俗事情整理得有条不紊,这就是太平盛世的出现。
第三个,讲中谛,「中即中正,统一切法」。中谛是菩萨,为什么?他不偏空,他也不偏有,二边不着,不执着。不执着空,所以他全心全力为人服务。在家里头,为家庭服务;在社会,为社会服务;在国家,为国家服务,全心全力,他不着空。不着有,虽然做服务,他不要名闻利养,这个难得!不跟人争名,不跟人夺利,我只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有多大能力尽多大能力来做。换句话说,决定不需要报酬,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这种事情在哪里看到?在教育上看到。这些老师,所以佛菩萨绝大多数的都是从事于教学工作,他不要名不要利,他的生活很简单,只要能够过得去,他就很自在、很快乐。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很满足,非常快乐。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快乐,看到自己学生成就。所以这在我们中国,你仔细去观察,从事于教学的非常清高!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己的才跟德传给底下一代人。现身说法,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学生才相信。
释迦牟尼就是最好的榜样,他的身分,要用现代的话说,他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如果从哲学、科学上来说,他是科学家,也是哲学家,也是思想家。他的身分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一生教学,不收人学费,义务教学,教了一辈子,三十岁开始教学,七十九岁过世,整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供养,他不要,他托钵、他乞食,每天带着学生出去乞食。乞食,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确把六和做到了。每个人出去托钵,接受在家信徒的供养,就是饭菜。每个人托的饭菜不一样,有人这个饭菜不错,很好,有的人比较差。是不是托了就吃?不是的。托到之后回去,回去之后大家在一起,把饭统统倒出来混合在一起,然后吃多少再从里头拿,这叫真正共产。不是我托到我一个人吃,我托到的归公,然后再从公里头挑出来,这叫一钵千家饭。你看他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都去托钵,所以每个人那一钵都是一千多家人的供养,是这种。不是每个人托的每个人吃,不是的,他有规矩的、有礼节的。这些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敬。
他一无所求,你给他什么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