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四集▪P4

  ..续本文上一页杀掉,你看儿女杀父母的,学生杀老师的。中国古人说「明哲保身」,记住不跟任何人结冤仇。时代不一样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古时候那个时代那要教,要认真,现在不行。现在很多学校,学生替老师打分数,学生很满意,这个老师好,希望下个学期学校再聘请他,变成老师得巴结学生;学生评语不好,下个学期老师就失业了,没人聘请他了。老师怎么教法?我在澳洲问过这些学校的教授,你们怎么教法?他告诉我,我头一次听到,上课不要超过十五分钟。那十五分钟以后呢?讲讲笑话、开开玩笑,大家欢欢喜喜。是这样的,我进到课堂去看确实如此。所以这才明白了,当年方老师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六十一年前。他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那个时候风气演变成这样,现在愈演愈烈,回不了头。真想学东西,真想学东西很难得,特别给我开课程,在他家里,一个星期上一堂课,两个小时。我的哲学是这么学来的,一分钱学费没缴,老师真的热心讲解。最后把佛法介绍给我,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入佛门是佛经哲学入门的。

  教育沦落到这样,可悲,这社会怎么能不乱!这灾难怎么能没有!如果没有灾难,社会没有混乱,因果就讲不通,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教育是根,根坏了全完了。今天要救社会、要救地球灾难,从哪里救起?从人心救起,什么时候人心回头向善,社会有救了,灾难可以化解;如果不能回头向善,这个事情难,真难!现在的灾难非常明显,频率年年上升,没有看到下降,而且灾难是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可怕。连科学家都告诉我们,这网络上发布的,同学下载下来给我看。科学家给我们说,最严重的灾难不是今年,二0一二大灾难开始,最严重的是二0一三年、一四年,大概灾难结束是二0一五年,就是有三年大灾难,这三年日子怎么过!我们不去问他灾难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不问这个,我们要提高警觉,我们要有心理上的准备,要认真、要努力、要断恶、要修善。

  善中之善无过于弥陀名号。我们这些年搞清楚了,弥陀名号确确实实叫万德洪名,这句佛号,里面包含无量无边的功德,不仅仅是阿弥陀佛所修的,十方一切诸佛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万德。那怎么修?真信,一点都不怀疑,真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这句名号就像谛老所说的,一天到晚不要忘记,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谛老的方法好,让我们念佛一点压力都没有,走着念、坐着念、站着念都行,时时刻刻提起来别忘记,这就是修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道理很深,一般人真的听不懂,我们也是在经教上搞了几十年才搞明白、才搞清楚。所以我说,这句名号功德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个《无量寿经》至少要听一百遍,这根扎下去了。真正得受用,那你得听一千遍,你会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什么杂念都没有。听经重要,不听经胡思乱想,造业!造的什么?三途之业、六道之业、轮回之业,干这个。人生苦短,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我活了八十六年,想到记事的时候,三、四岁时候的事情就像昨天一样。

  所以戒律,佛制定的,帮助我们防非止恶,那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一定要「依止于戒律」,这叫律仪戒,这是佛菩萨帮助我们的。「又《行事钞资持记》」这本书里面说,「通禁制止」,这叫律,「造作有相」,这叫仪。「综上之意」,把这前面两段的意思合起来讲,「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戒律在哪里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仪,就是我们生活的态度,中国古人称为威仪,是我们的举止都能够合礼,不违背礼节。在佛法,佛法戒律跟儒家的礼非常接近。这是我们起心动念、言语动作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失掉了,没有人学它,很容易失掉。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对于戒律不重视,我学经典里的道理,这个东西很喜欢。那时候有个非常错误的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行为的规范,佛经里头这种生活行为规范是三千年前印度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何必学他的?我们是现代人,怎么去学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人?这个观念非常之深,章嘉大师知道。所以他要教我学持戒,依照戒律做,我不会服,心不服。他有善巧方便,因为我每个星期一定跟他见一次面。他客人多,忙的时候给我一个小时,平常是给我两个小时,每个星期都要见一次面。我离开的时候,他一定会送我到门口,送我到门口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轻轻的说,轻描淡写,不很重,就说这么一句话。

  他老人家往生了,我跟甘珠活佛,我们大概有十几个人在火化场。火化炉特别定做的,不是普通的,单独给他做的一个火化炉,火化的。我们在火化场,甘珠他们住了一个星期,我住了三天,搭在帐篷里头。我就想跟他三年,他三年到底教我些什么?这一句话很厉害,戒律很重要,说了几十遍。我就好好想这桩事情,难道我想错了吗?真想错了。我反复的去想,想到什么?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我以前把它当世间法看。世间法,中国三代的礼就不一样,夏商周的法不相同,那是世间法,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要跟着时代修订。戒律不能修订,戒律是什么?是出世间法,如果一修订就变成世间法,那它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脱离十法界,所以它那个不能动,跟世间法不一样。我想通了这一点,我才认真去看一些戒律的书。以前戒律的书不看,但是儒家的一些礼,《礼记》非常喜欢,有几篇很喜欢。它头一篇「曲礼」,「曲礼」有上下两篇,那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就是《弟子规》,像「内则」,再重要的,「学记」、「乐记」。朱熹选出来的「大学、中庸」都是《礼记》里的两篇,「礼运」,我喜欢看这个东西。搞通了之后才晓得,戒律有它的作用,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才重视。所以老师要不走,我不受这个打击,我想不到这个事情。他走了,让我三天反省,我明白这个事情,他给我说的这个话起作用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