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五集) 2012/3/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七十一页第七行:
「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这是《行事钞》里面对于戒律两个字的定义。通就是一般的、普通的,是共同的,也就是必须要遵守基本的戒律;不管你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要遵守,这叫通。禁止,就是许多事情佛告诉我们不可以做的,不能杀生、不能偷盗、不能邪行,这都属于叫禁戒,不妄语。十善业道是根本戒,虽然它不是戒律,它是戒律的根本。如果十善业道做不到,戒律就全都是假的,因为没有一条你能做得到的。学戒律,也就是学做人、学作佛,从哪里做起?真要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做不到、《感应篇》做不到,十善业就做不到,十善业的根本是在《弟子规》。所以现在为什么戒律完了、佛法衰了,原因就是人不想学好。真正想学好,《弟子规》就是好,《弟子规》是十善业道的根基。隋唐时代祖师大德为什么把小乘戒不学了,中国学大乘,大乘没有小乘,没有根。我们老祖宗有智慧,用儒跟道来代替。儒、道是中国本土的,是我们几千年习惯在学习的,它所说的、它的精神、它的方法,跟十善业道完全相同。所以用《弟子规》、《感应篇》代替了小乘,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就落实了,根就扎下去了。
所以古时候的佛教是有根的,是有生机的,活活泼泼的。今天的佛教,无论在家、出家,根没有了,不愿意学,不想学它东西。如果这个东西疏忽掉,你将来学得再高,学得能讲《华严》、能讲《法华》,都是属于佛学,与学佛根本不相干,将来的果报,说老实话还是在三途。为什么一生弘法利生还堕地狱?因为你把佛法的根毁掉了。弘扬佛法,如果把根搞起来,你是个小法师默默无闻的,没人知道你,但是你把佛法的根救起来了。你将来往生是上辈上生,你的功德太大了,你救了佛教,这是做真的。废弃了根本,搞这个枝叶花果,像瓶上的插花,很好看,假的,几天就死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要用冷静的头脑、智慧的眼光,就是佛法讲的定、慧,有定有慧你才能看到真相,没有定慧你看不到。无论世出世间的学术,只要是心浮气躁,他就看不到真实。本经里面所讲的三个真实,有没有看到?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没有看到,一个都没看到。什么原因?我们没有根,这比什么都重要。世间人都知道灾难在眼前,怎么度过?没有根不能度过。有根,纵然没有成就也能度过,不从根本只求枝末这错误的。所以佛叫我们不能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这就是持戒。落实在生活上,这个造作有相,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行为当中,这叫仪,仪就是规矩。再进一步说,就是一切大众的好样子,这是仪。
所以「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这叫做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是三聚净戒里头的根本,三聚净戒是律仪戒的扩充、延伸,是这个意思。但是延伸、扩充,佛没有文字留下来,那是智慧,是你的德行。你有德、有智慧、有慈悲,你就能把佛的戒律扩充遍法界虚空界。律仪戒这是有文字的,有五戒、有八戒,八关斋戒就属于八戒,出家、在家统统要学的;十戒是出家学的,沙弥的十戒;具足戒,这是比丘戒跟菩萨戒。这是一切的戒律,有文字记载的。我们现在必须要认清楚,蕅益大师明末清初的人,他出生在明朝末年,圆寂在清朝。这位老人是有名研究戒律的,净土宗的祖师,他深入律藏。近代有一位大德学他,弘一大师,也是在律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念佛求生净土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他自己受了比丘戒之后就退戒,一生受持沙弥十戒跟菩萨戒。所以很多文字里面落款,他是菩萨戒沙弥,不敢称比丘。他的学生,就是他的传人成时法师,蕅益大师所有著作流传下来是成时大师的功劳,他把它整理、刻版、流通。老师称沙弥,学生就不敢称沙弥,成时自称菩萨戒出家优婆塞。这种称呼弘一大师有,弘一大师有的时候他也写出家优婆塞。这是什么?名正言顺。
我们的身分,说老实话确确实实出家优婆塞,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对于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做不到,连《弟子规》都做不到。如果诚敬心稍微欠缺一点,我们一生所做的工作是佛学,是知识的层面,与学佛不相干。佛法是戒定慧三学,没有戒定慧就不是佛法,那是世间的佛学,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法沦为世间的佛学,佛法在这个世间就绝灭了!我们要想把佛法再延续下去,让正法久住,从什么地方做?就不能不认真去扎三个根、四个根,出家扎四个根。这是第一优先,先决条件,你是为弘法利生。如果你要为求生净土,那就一句弥陀,老实念佛,你决定生净土。对于正法久住、续佛慧命我们能力做不到,这情有可原,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不到,求生净土可以。这是真正的正法,这就是说既然不能兼善天下,只好独善其身。往生净土是独善其身,他是大乘,他不是小乘,他不是不度众生,他做不到。
戒律为什么做不到?《弟子规》是根本戒,根本的根本,为什么做不到?烦恼、习气太重。烦恼、习气是多生多劫累积下来的,这一生没有能力断掉,佛菩萨会原谅你。你到极乐世界再好好的修,修成之后再满你自己的愿望,你再住持正法、弘法利生。所以自己,古人讲得好,量力行事,我自己要衡量一下我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德行、多大的能力,自己知道,超过了是绝对做不到的。真正要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说那四个根多重要,怎么样也得把它落实,真正做到。我把四个根做到了,我能不能往生?你要是真信、真愿,你一生就念一句佛号就能往生。别人不知道你,佛菩萨知道你,阿弥陀佛知道,你那个一念等于别人念一辈子,一念相应一念佛。你的功德大,你救了佛教,你救了正法,诸佛菩萨都感谢你,这真的不是假的。你确实做出了个好榜样,这个榜样可以复兴佛法,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还有什么问题!但这真难修,佛法讲讲容易,做太难了。《弟子规》几个人做到?今天把《弟子规》做到那就是圣人。《弟子规》是戒,落实在生活叫仪,就是三教基本的律仪,决定不能忽视。
要用智能去解释,《弟子规》文字不多,看起来好像不深,实际上是博大精深。头一句,这是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父母呼,应勿缓」,这什么意思?父母是个代表的,是个代表的人,他叫我,我赶快答应,这表示恭敬。父母指谁?大乘《菩萨戒经》里面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就扩大了,所有一切众生呼我,我就要用对父母呼我的态度去应。「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老祖宗说的是「本性本善」。前面我们读过,十善业道,大乘菩萨展开来八万四千法门,《弟子规》展开是不是八万四千法门?是!一点都没错。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你就晓得,《弟子规》字字句句都充满八万四千法门、都充满无量法门,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在它之外,你才真正体会到它不可思议。
我们过去曾经学过贤首国师的《还源观》,《还源观》上给我们讲依正三种周遍,第一种「周遍法界」,《弟子规》这一句周遍法界,一句周遍,句句周遍。「出生无尽」,相应的出生无尽的功德,不相应的出生无尽的业报。然后你就晓得,佛菩萨所说的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哪一法不是究竟圆满?法法皆是。世出世间圣贤之道一定要从恭敬当中去学习,至诚恭敬你就学到了;没有至诚、没有恭敬,你看不到、你听不到、你接触不到,你怎么学法?「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圣贤教育没有不重视戒律的,儒家不叫戒律,叫礼。
第二种,「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这就没有条文,你对于什么叫善,你要有正确的概念。什么是善法?真正利益一切众生的法叫善法,而不是自利的。自利利他也是善,里面掺上个自利,不善,善中还夹杂着不善。完全没有自利,这纯善,完全没有自利,给诸位说就是圆满的自利。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这是大乘教里头,首先把这个概念就告诉你,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譬如我们的身体,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身体里,组织身体是细胞,细胞就是我们的身体。我身体有多少细胞?科学家概略估计大概是五十兆。五十兆个细胞,这细胞说我只利益自己,不利益别的细胞,你说它自己真得利益了吗?这一个细胞活了,别的细胞都死掉,它也活不成。它要能想到,我一点点利益,想到我全体的细胞统统都有利益,都活了,它也就活了。你得懂得这个道理。
念念想到天下众生,他跟我是一体,他们自私自利是他迷了,他不知道事实真相,我没有知道事实真相之前跟他是一般见识。现在我明白、我觉悟了,觉悟了之后才知道,一切诸法跟我是什么关系?是一体。所以,佛、菩萨没有自私的念头,包括阿罗汉,起心动念想一切苦难众生,起心动念想到今天的地球,靠近我们最近的,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如何帮助他,能够让他回头、能够让他如法?这就是无量功德。如果没有这个心态,造一切善法还是业报。念老在此地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把意业放在最前面,有道理。经文,意业是在最后一段,他解释,头一段解释意业。起心动念重要,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有没有智慧?有没有诚意?这是学习圣贤教诲的基本心态。
修一切善法,譬如我们见到的,抽烟,这是不是善法?戒律里头没有。所以有些出家人抽烟,我不犯戒,戒上没说,抽烟不犯戒。抽烟已经不是善法,对你本身有伤害的,出家人叼个烟卷也不好看,也叫人轻视,这是不善的。虽然佛没有说,我们不抽烟,这叫摄一切善法戒。律仪戒上没有,善法戒你犯了,这是不善。诸如这一类的事情很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