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视,那种人的成就是非同小可。像我们这种人,中上根性的人,一定要遇到经典,在经典上下功夫,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们的信心、愿心才能跟上上人相比。一句弥陀,万缘放下,我们就追上上上根人,再三年五载是决定成就。

  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什么?希望我们有好的缘分,这个跟缘分有关系,断恶修善。能遇到这些善友照顾我们,不多,让我们三年的时间,就像闭关一样,这决定往生。几年之前,深圳有个黄忠昌居士,很年轻,三十几岁,听我讲经,讲到《往生传》里面、《净土圣贤录》里面,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是三年左右往生。曾经有人问我,法融法师,他已经不在了,早年我在台湾讲经,他常常来听。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他说《净土圣贤录》、《往生传》这些书里面所讲的,念佛三年往生,是不是他寿命就到了?我告诉他,如果说都是三年寿命到了,没那么巧,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应该是什么状况?他寿命还有,他不要了。我三年把阿弥陀佛念来了,向阿弥陀佛恳求,还有寿命不要了,你现在带我去,这才能讲得通。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圆通章》上说的。真正至诚恳切,缘成熟的时候佛会现前,会现身给你看,极乐世界会现前给你看。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讲过。往生之前,这个境界又现前,第四次,他才告诉大家他要往生了,他说这个境界过去看过三次,现在境界又现前,他要走了。看到佛来接引,看到莲社比他早往生的人,统统站在阿弥陀佛旁边去迎接他。所以,一个是寿命终了佛来接引,另外一个是佛知道你有这个愿望,他来示现,示现看你觉不觉悟。你要是觉悟,我寿命不要了,我跟你走,佛就带你走了;如果你要再多留几年也不妨碍。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明朝交光法师。他是佛来接引他,他向佛说,《楞严经》传到中国,虽然有很多人批注,他说那个批注都不是佛的意思,用的天台大师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其实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楞严经》里佛说的「舍识用根」,三止三观还是没有离开阿赖耶识,还是用识不是用根。所以这个不是佛的意思。他想给《楞严经》重新做一部批注,向阿弥陀佛请假,我把批注完了之后,注成之后我再往生。阿弥陀佛就同意了。你看,这是为注这部经,阿弥陀佛准他的假。

  这部经确实是好,在《楞严经》注疏里头,《楞严经》批注很多,我知道的就有五十多种,可见得这部经非常受人欢迎。旧注依长水,宋朝时候的,这是完全遵循智者大师三止三观。这也不是没有原因,《楞严》传到中国是唐朝,武则天那个时代。曾经有印度的法师看到了,看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在天台山讲《法华》,讲到修行的方法三止三观,这是智者大师他建立的。这印度的法师听了之后非常赞叹,他说天台大师讲的这种修行方法,跟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很接近。那时候《楞严经》没传到中国,中国人就晓得有《楞严经》。《楞严经》是印度人保密的,不传给外国人,只有他们自己本土的人才能看到,外国到印度去留学取经的,这个经都不让他看。所以没有法师带到中国来,中国法师到印度也没有看到过这个经典,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东西,没看到过。

  难得,般剌蜜帝法师偷渡送到中国来,偷渡两次都被发现,回去时候还受到处罚。第三次,他把经写成很小的字,这当中有一些秘方,把手臂剖开,经藏在手臂里再缝好,这样出来没有被检查到,送到中国来。从印度坐船到中国,广州那边法师们就开始翻译,经翻译成之后,他就回去了。回去承担偷渡的责任,接受国家法律制裁。这是佛门弟子,他舍掉身命,值得了,把这个法传到中国。所以我们对他非常感恩。他可以不回去,他要回去,去承担责任,真正了不起。所以印度人吝法,最后法在印度灭了。法不能够吝,法要传,学的人愈多功德愈大,成就的人愈多愈殊胜,怎么可以吝法?怎么可以障碍别人修行?印度的佛法为什么会中断,有它道理,真正好东西不传给外人,这就是过失。

  《楞严》传到中国来之后,因为大家晓得过去印度的梵僧,印度的高僧曾经赞叹过,说它里面讲的奢摩他、三摩、禅那跟天台的三止三观很接近,所以就用天台家的这个说法来解释《楞严经》,这是旧注。交光大师批注出来之后,这是新注。交光是明朝时候人,跟莲池大师差不多的时代,是这个时候人。所以这个批注出来叫新注。它有新旧两派,旧派因为批注多,材料非常丰富,学习的人也很多。新注虽然好,没错,是佛的意思,几个人能够舍识用根?太高了。天台大师那个我们学得到,交光大师学不到,它太高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把两种注子合起来看,我们程度不够,还从天台三止三观下手,逐渐的提升。要知道不只这个高度,还高,舍识用根的时候还高。舍识用根就是转识成智,跟法相讲的是一个意思,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是交光大师他所体会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都是说,佛法传到中国来不容易,古时候没有这个交通工具,非常艰苦,从印度带到中国,多难。《楞严经》尤其难,法师舍弃身命,把这个法传到中国来,知道中国人是大乘根性,这个经在中国会发扬光大。八难我们就学到此地。

  下面这一段讲『恶趣』。「趣者,谓众生趣往之处」,这个趣是众生将来轮回投生的地方,趣向。「有因必有果,从因向果」,这叫趣。《俱舍论》第八卷说:「趣谓所往。」你到哪里去,这个趣是有方向、有目标。「又《法华文句记》曰:从一至一,故名趣」,这个一是一处,从一处到另外一处,这叫趣。恶趣就是恶道,指的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阿弥陀经》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正是四十八愿第一大愿,「国无恶道愿」的成就。所以极乐世界真正不可思议。

  三恶道是果,什么是三恶道的因?这不能不知道。地狱业因是瞋恚,贪瞋痴叫三毒,瞋恚堕地狱。所以,人在临命终的时候,断气了,八个小时之内不要去动他。为什么?他神识没离开,气断了,神识我们中国人讲灵魂,灵魂没离开。你碰他,他生烦恼,他会很不高兴,那就会发脾气;换句话说,你就把他送到地狱去,最后这一念是决定他到哪一道去。所以连他睡的床都不要碰,都要离开一点,不要碰它。这个教诲比什么都重要。八个小时是一般算的时间,佛经上都这么说法,最好十二个小时,比较安全,能够到十四个小时就更好,才给他洗身体、给他换衣服。十二个小时不要去动他,不能让他听到、接触到一切不善的音声、意念,碰触这些缘,都要把它管好。在这个时间里头,念佛比什么都殊胜,就是用一声佛号供养,不必讲开示、不必讲经论,不必,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送他。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助念,在病危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让他养个习惯,让他心有专注,心里头只想往生,不想别的,这就好。可是人在临走的时候会受到干扰,《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他看到他的家亲眷属,其实那是假的。家亲眷属是什么?是冤亲债主变现家亲眷属的面孔来引诱他,他一看跟他去了,去了之后就算帐了、就报复了,这个麻烦很大。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有人提醒他,只有阿弥陀佛来才能跟他去,其它的看到任何都不要跟他走。看到佛菩萨,不是阿弥陀佛,都不可以跟他走。这句话重要,提醒他,阿弥陀佛出现,你才能跟他走。临终关怀这句话最重要,一定要知道,决定不能够疏忽。

  瞋恚堕地狱,贪心堕饿鬼。临终,一定叫他万缘放下,不要再执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提醒他,叫他断瞋恚,他就不堕地狱;断贪心,不堕饿鬼;一心念佛,不堕畜生,那是智慧,他不愚痴。临命终时就怕这个东西,贪瞋痴一出现的话,恶道去了。不能有嫉妒,不能有贡高我慢,有嫉妒、有贡高我慢,阿修罗道去了。所以,贪瞋痴慢疑统统都要断,一心念佛,必定往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