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  2012/3/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一十二页倒数第七行,从当中看起:

  「《阿弥陀经》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是《弥陀经》里面的一段经文,说明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没有恶道,只有人天,连修罗、罗剎都没有。「此正第一大愿」,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之成就」。恶道的因我们知道了。没有三恶道,我们就知道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三毒烦恼都断了。带业往生,当然不是断证功夫成就的,这里显示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成就的,这我们要感谢阿弥陀佛无比的恩德。没有罗剎,没有修罗,罗剎、修罗的因是傲慢、嫉妒这种烦恼引起来,那极乐世界也没有。因,阿赖耶识里头这业习种子一定有,但是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缘,有因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缘太殊胜了,让你贪瞋痴慢不可能生起来,这是无比殊胜之处。

  下面是「魔恼。魔者,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这个能字贯下去的,能障碍,能扰乱,能破坏,这些事都叫做魔。《义林章》第六卷说,解释这个名词,「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让身心不得安稳,不能够修道。这些事情在现前环境当中,我们统统看到。有很多人真正发心修行,有魔障碍他,愈是用功,功夫得力的时候,常常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些魔是谁?多半是冤亲债主,他来扰乱,他来报复,不让你成就。所以修行人明白这个道理,跟现前宿世冤亲债主要跟他们沟通,我们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不要障碍,希望他跟我们一起修行,将来同生极乐国。大多数这些冤亲债主都能够接受,他一接受,障碍就没有了。同时我们希望,不但他不障碍我们,希望他护持道场,护持修行,把冤亲债主变成护法,彼此双方都有利益。障碍修行,障碍善事,两方面都不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把这个事情解释清楚,过去没学佛不懂得,被烦恼所驱使造成的恶业,这个恶业今天晓得了,我们忏悔,诚心诚意忏悔,问题都能够化解。

  「破坏胜事」,胜是殊胜,好事,好事是利益社会大众的,这是好事。造这一类的业、作这一类事的,「故名魔罗」,简称就叫一个魔字。过去道源老和尚告诉我,古时候的佛经,这个魔字不是这个写法,下头不是鬼,是个石头。石头叫折磨,让你不得自在。这个字相传是梁武帝造的,这种折磨太可怕,就像魔鬼一样,所以把石头换成一个鬼。听说这是梁武帝做出来的,以后就用这个字,它比鬼还可怕,是这个意思。

  「又《慧琳音义十二》云:魔罗,唐云力也」。梵语魔罗,唐朝时候,《慧琳音义》是唐人的作品,也翻译作力。「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波旬是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作留难事,名为魔罗」。他干扰真正修行人,为什么?修行人成就了,脱离欲界了。欲界是归他管,他是欲界的天王,他不愿意他的人流散到别的地方去,他统治下的人少了,这他很不愿意干的事情。所以你修行不用功,他不会扰乱你,为什么?你出不了他的魔掌,出不了他的范围;真修行,要超过去,他就来找麻烦。所以修禅定,为什么?修禅定成功了,他就到四禅天去了,不在他的范围,他要找你麻烦。真正修成了,所以成佛有降魔,八相里头有降魔这一道,小乘,大乘没有,小乘有降魔。

  魔来干扰,用什么降魔?用禅定,不被他所动,他就没办法。他的干扰不外乎威胁你、诱惑你,叫威胁利诱,用这些手段。如果你不为他所动,他就没有法子。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头有降魔,佛端坐在那里如如不动,财色名食睡,妖魔鬼怪来吓他,他也不怕。佛为什么能沉得住气?佛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只能吓人,实在不能伤害。伤害是什么?是自己被他吓到,受了伤害。自己如如不动,绝对不会受伤害。恐怖现象现前,要如如不动。我们看许多这些灾难、这些报导,许许多多的人说实在的是被吓死的。他如果有定功,不被境界所转,纵然是身命保不住,他超越了,超升了,这是一定的道理。

  身有生一定有死,尤其在人间寿命并不是很长,这个不必珍惜。要珍惜法身慧命,要珍惜智慧,要珍惜功夫,不被一切境界所转,要学这个本事,什么境界现前,不为它所动。念佛的人一定紧紧的把阿弥陀佛抓住。我在美国,跟同学们说了有个甘老居士,过去在台中护持我十年。她有个女儿,甘贵穗,听说以后出家了。在美国读书,毕业之后工作,工作的环境非常好,住在旧金山。她租了一个房子,结果不知道这个房子是鬼屋。她告诉我,每天晚上十二点钟鬼就出现了,鬼很难看,她说味道奇臭无比。就是靠她贴近,她就念阿弥陀佛。不念佛,他就靠近;念佛,他就不敢动了。所以从晚上十二点念到天亮,鬼走了。每天都来。我说妳为什么不换个房子?好,他逼着我念佛,我不念不行,不念就靠近了。这鬼很厉害,她说他要夺她的命。总也是前世的冤亲债主。她好,就这一句佛号,逼着她念佛,时间相当长。她也真有胆量,一般人早就吓到了,真有胆量。这都是真人真事。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早晨天亮走了,她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反正到时候他就会出现。这就属于魔恼这一类。好在她念佛,不受他干扰。

  他化自在天,确实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世间,应该活一百岁的,八十岁就走了。为什么走?魔王波旬来启请,请佛入般涅槃。说你教化众生很辛苦,这么多年了,该得度的都得度了,您老人家可以休息了。佛很慈悲就答应他。佛不说妄语,所以佛就提前入灭。留了这二十年,这二十年的福报给后世出家人受用。所以一直到末法,出家人真正修行,不会冻着,也不会饿着,佛这个二十年福报的加持。所以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有定力,不被外面环境所转。学佛是应该要吃苦,佛入灭的时候告诉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人在受苦难的时候,对这个环境就冷淡,贪瞋痴慢的念头都会减轻。如果环境好,就有留恋,舍不得离开。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没有建道场。道场建得愈雄伟、愈华丽,愈是长人贪心,舍不得走!那些出家人,寺庙里头没有男女婚配,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死了以后怎么办?这庙里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就投这个胎了。舍不得离开!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想到释迦牟尼佛不建寺庙有道理!佛的规矩很严,晚上休息在树下,树下只准一宿,第二天你搬到别的树下去,不能老在这棵树下。老在这棵树下,贪恋这棵树下,这树下也有小动物。就是不准你有一丝毫贪恋,把贪恋的缘给你切断。我们凡夫不知道,佛菩萨很清楚,出家人成就的多,不成就的也不少。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句句是真话。出家使命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真正是这样的心就没有事。现在不然,现在寺庙都盖得很庄严。很多人为什么出家?看到这个房子好,比我家好多了,这么出家的。出家供养又不要纳税,生活比一般人都好,还有很多人伺候,这样发心的出家人我看得很多。所以佛教会衰微,甚至于会毁灭,不是没有原因。出家人把出家的本意丧失掉了,为了贪瞋痴慢出家。出家了,贪瞋痴慢增长,不是戒定慧增长,是贪瞋痴慢增长,这问题当然就来了。

  我当年出家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教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这是出家人叫我看的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种书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在《大藏经》里头有。那个时候这两种书没有,找不到,我们只有找到《大藏经》去抄,好在不太长,《释迦方志》只有一卷,《释迦谱》四卷,比较长一点。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所从事的是教育工作,这才搞清楚。十九岁发菩提心,看到这个世间众生的苦难,他要发心帮助他,怎样叫人民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动机。看到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看到这些东西,想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出去学道。印度是宗教之国,也是哲学之国,他学了十二年。我们相信这个人年轻、聪明、好学,印度所有宗教他一定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也学过。印度无论是宗教跟学派都重视禅定,所以禅定在印度那个时候几乎是必修课程。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出自婆罗门,在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婆罗门教。那我们相信世尊这个四禅八定到家了,一定学得非常好。四禅八定,在定中空间维次没有了。所以定中有境界,定中不是什么都没有,定中他能够看到二十八层天,每一层天的状况都清楚,这往上看;往下面看,饿鬼、畜生、地狱统统看见。所以六道轮回不是佛法说的,婆罗门教说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真相。

  那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好学,肯定他还有问题,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三个问题没有人能解答,印度宗教不能解答,印度一些学派也不能解答。所以他学了十二年,放下了。这放下,到菩提树下,恒河边上毕钵罗树,在这个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因为他只到第八定,再深入,在甚深禅定里面明白了。第九定,阿罗汉的境界,比阿罗汉再往上面去推,禅定的定功也是无限的。但是到最高的层次,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完全没有了,自性本定出现了。惠能大师开悟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这是自性本定。

  由此可知,定是真心,是本性。起心动念有念头的那个心是妄心,没有念头是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念头。阿罗汉的本事是没有执着,他还有分别,还有起心动念。你看,执着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执着变现出来的。十法界,十法界是起心动念跟分别出来的。如果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自性本定现前…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