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种烦恼都没有。到极乐世界,五阴转了,不是五阴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不是阿赖耶的相分,是自性的法性土,所以到极乐世界人人是无量寿。初到极乐世界是有量的无量,证得究竟果位,那叫无量的无量。所以每个人都是从有量的无量提升到真正的无量,没有死苦;换句话说,真正的永生在极乐世界,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因举体是一清净句也」。《往生论》上所说的,「乃住真实慧之所庄严,真实之际所开示,故能惠真实之利」。这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可以说最简单把极乐世界呈现给我们。三种真实都是自性清净心里面的,这三种真实都在常寂光当中,常寂光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论。本体里头决定有这三个真实,真实的智慧,住真实慧,哪里会有烦恼,哪里会有障碍!像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极乐世界看到了。真实之际就是真性,就是真正的自己,显示出一体。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如来是真实之际变现的。我们就以极乐世界来说,自性弥陀,真实之际是自性。弥陀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唯心净土,唯心也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变现万物,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经教里头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都是心变现出来的。心是自己,真实之际也是自己。在哪里?就在现前,从来没离开过,在自己,在万物,一切都是的,我们一起是同一个体,这个道理一定要能够认识。慈悲心从这生出来的,叫同体慈悲。佛菩萨为什么这么关心我,为什么建立极乐世界来帮助这些迷惑颠倒众生,因为什么?跟自己同一体。同体能不帮助吗?同体帮助还谈条件吗?没有。慈悲是真正的爱心,无条件的爱心,所以称它作「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条件。同体讲得更真切,更踏实,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才惠以真实之利,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帮助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没有条件可谈的,原因就是同体。
「于真实中,一法清净,尚无魔恼之名,何况有实」。这是《弥陀经》上所讲的意思。在真实法中,这一法清净,所以要注重这个一法。念佛要一心专念,我们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只有这一句弥陀佛号,不容另外一个杂念夹杂。古人讲,「识得一」,你真正认识一,「万事毕」,一切都圆满了。这个一是什么?一心,一念,什么都是一。修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熏修,这个一不改变,我就一法。今天我们提倡的一部经,一句佛号。从哪里做起?从心上做起,把心里面妄想分别执着把它清除掉,无始劫到今天,心里面所记得的那些东西也要把它清除掉,不善的记忆放下,善的记忆也放下。善是好事情,应该要保留?不必保留,保留就不善了,不保留才叫真善。为什么?不保留你是纯一真心待人。你这个纯一真心里头还夹杂的有善,我喜欢的,已经打折扣了,不纯了。什么人用真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用的心是真纯,一丝毫夹杂都没有。我们能够把心里这些东西清除干净,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就跟他们相同。我们往生不是生同居土,不是生方便土,是生实报庄严土。
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可以争取得到的,为什么不干!如果争取不到,那没有办法。这个争取得到的,这个不求人,求人难,这是求自己。求人,人未必答应,这是求自己,只要自己肯,问题就解决。佛法可以说,无量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求人的。净土是二力法门,就这么一个特别的。二力法门可以求阿弥陀佛,其实阿弥陀佛还是自性弥陀,说穿了还是求自己,还没有到心外去。你看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那个心是自己,性也是自己,没向外求!真的,一法当中没有魔恼之名,何况有实,哪里会有真的这种事情发生!
「如《法华经》云:佛言,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骄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这是《法华经》上一段话。佛举女人,为什么举女人?女人这些习气比较深,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都没有了。到极乐世界就成菩萨,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这地位高。无生法忍菩萨是七地以上。无生忍分三品,最下的一品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十地不叫无生忍,叫寂灭忍,清净寂灭,最高的。十地是寂灭忍的下品,等觉是寂灭忍的中品,妙觉如来,这最高的,无上正等正觉是上品寂灭忍,这到最高峰,再没有了,称为无上。上品寂灭忍,妙觉如来不住实报土,他住常寂光,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说得好,不能说回归零极限,零极限什么都没有,自性里头万德万能、无量智慧,所以它虽然没有任何现象,实际上一样都不缺。
《法华经》上这几句话最重要的是闻是经典,如说修行,这个经典是《法华经》。《法华经》是讲成佛的,成佛的理论、成佛的方法、成佛的修为,讲这个。在大乘经典里面,这是一乘圆教。古大德认为一乘经典只有三部,第一个是《华严》,第二个是《法华》,第三个是《梵网》,《梵网经》没传到中国来。《梵网》的分量也非常大,传到中国只有一品,《菩萨心地戒品》。受梵网戒就这一品,全经没有到中国来。讲成佛的方法,在中国号称为「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楞严经》开智慧,《法华经》成佛。《楞严经》从头到尾都是在辩论,那是智慧。如说修行。《华严》、《法华》,唐朝古大德都认为它这两部经引导人到净土。你看这段经文不就是!「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里头说,佛跟菩萨们接引他往生,因为有围绕住处,住处是莲花。所以千经万论,无不是最后都导归极乐。《华严》没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不圆满。《华严》的圆满是到极乐世界,《法华》的圆满也是到极乐世界。古大德这个说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有根据,经文上明明白白。那如说修行这句话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明《华严》、《法华》统统导归《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才是真正的源头。
那《无量寿经》上教我们怎么修?你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怎么样才能到极乐世界?就这八个字。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最好,印光大师赞叹,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发心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这就去成了。下面一向专念,是你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往生就靠发心,真信、真愿,临命终时念一声佛号都能往生,一声佛、十声佛都能往生。所以念佛功夫的浅深,实在讲功夫浅深完全在你信愿够不够深,信愿要真的深,佛的名号多少没关系。功夫深!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这句话说得好!深心就是心定在这个地方,定在信佛愿生,人才真正做到老实念佛,这净宗成就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