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护它?肯定有。阿弥陀佛不会说妄语,决定是有!护法菩萨会现同类身,化身,来照顾它们。

  「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我们相信这个话是真的,但是如何才能得到感应?要真诚心。我们有怀疑、有妄念,感应就得不到了。真诚、恳切,护法神一定常在身边。我们的心念在打妄想,想世间五欲六尘,想世间荣华富贵,护法神就走了,不会护持你。悟达国师接受皇上一张沉香宝座,起了一点傲慢心,觉得什么?我在出家人当中第一了,没有人能比得上我,皇上送这荣耀。这个念头一起,护法神走了,恶鬼恶神就得其便,就附在他身上,长了个人面疮,差一点送了命。十世高僧,如果不是十世高僧这个功德,谁去救他?有一位阿罗汉迦诺迦尊者,帮他调解。这是冤亲债主找到身上,来报仇的,来索命的。阿罗汉来劝导他,化解,不要冤冤相报。他接受了,走了,这个人面疮治好了。这是《慈悲三昧水忏》,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念头差一点都不行。

  过去,几年前有一位陈居士,跟我们讲一桩事情,这也是古人常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大灾难现前,第一批走的是谁?他讲的是宗教人士。为什么?打着佛菩萨的招牌,打着神圣的招牌,没有认真修行,搞名闻利养,欺骗善男信女,这个罪过阿鼻地狱。我们现在观察现前的社会,确实如是。我们自己是这里面的一分子,要认真反省,我这样的行持,应不应该留在世间?自己就清楚了,不必问别人。出家为什么?为的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释迦牟尼佛一生干的这个事情。我们能续佛慧命吗?能弘法利生吗?这八个字就是标准,八个字,两句。符合这个标准你真正是佛弟子,你留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给众生做个好样子。这八个字做不到,那不就应该要走吗?夏莲居老居士教给我们,真干!刘素云她做到了。很多人问她,妳怎么修成的?她说她就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不仅仅是她成功的秘诀,我们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他成功的条件都没有离开这六个字。世出世间一切法,真正成就全都是老实、听话、真干,这个经典上讲的是如说修行,就这一句话。

  「又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这句话要记住,因为我们在现前的社会常常遇到。遇到怎么办?劝他念佛,念阿弥陀佛,一心专念,求生净土。他的时节因缘到了,佛一定带他走;他时节因缘还没到,佛会帮助他化解灾难。这个要真信,一点都不怀疑。一生无论什么环境现前,全都是佛菩萨安排的。再不好的环境,再艰难的环境,再困苦的环境,要感谢佛菩萨,肯定是帮自己消业障的,你不能顺利通过,你业障消不了。顺境是消你的善业,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所以天堂、地狱是平等的。我们造了善业、不善业,善业果报在天堂,消善业,不善业在地狱,消不善业,统统消干净你就出离六道轮回。不要认为地狱不好天堂好,错了,这个念头就错了,都好,都是消业的,叫消业障。善有障,恶也有障,有时候善的障比恶的障还厉害,恶的障你讨厌它,愿意离开,善的障你不想离开,更麻烦。古德讲的,「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恩爱,好,永远不能离开六道轮回,这个比怨恨还麻烦。怨恨天天打架,打的时候不想在一起了,那个恩爱天天想在一起。所以要晓得,所有一切际遇都是自己起心动念造作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断恶不着断恶的相,清净心现前;修善不着修善的相,不要认为我做多少好事了,没有,做等于没做,三轮体空,这就对了。要让心干干净净,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这就好。

  这句话,「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念佛治之」,是《止观》第九卷之二,这是说它的出处,天台大师说的,智者大师说的。「又《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永远没有魔障,没有这个事情。这个地方讲到十乘理观,这是天台家的《修证仪》,完全是讲修行方法,在这里我们把这个介绍一下。十乘理观,这是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下来的,是《摩诃止观》里头的。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后面讲的十条,「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现在讲车辆,它能够运输,取这个意思。修行之人依这十个方法修学,就「能运出生死苦海」。就好像这个工具,这个车,它能够把你运出六道轮回,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轮回,到达涅槃彼岸。「数至十者」,从一到十,「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天台教人修行的方法是讲原则、是讲原理,我们依这个方法修行的人我们的根性不齐,有上根人、有中根人、有下根人。「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这种人根性利,有智慧,十种里面他只要修一种就行了,第一种,他就能够断惑、就能证真,根性利的人。「其次者」,不是上根人,「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第一个观不思议境界自己不能契入,得不到利益,那你再用「第二发心」,发菩提心,「乃至第七」,就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显理就是见性。

  「故《止观大意》云:上根唯一法,中根二或七,下根」,下根十个都要具足,十种都要具足。「又为知妙境为九乘之本,称本修九,方堪入于初住」。这什么人修的?我们就知道了,十地菩萨所修的。修成功了他就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初住菩萨。《法华》是圆教,跟《华严》一样,圆教初住就超越十法界。可见得十乘理观,我们不修它,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我们所修的比这个还要高明,虽然高明它简单,我们就是信、愿、持名,它这里头全部都包了。我们看看天台大师所说的,对我们自己念佛会有帮助,我们信愿持名主修,这个可以做助修,正助双修。「是故备论此十乘也」。

  我们看第一「观不思议境」。这是第一观的题目。观是能观,能观是智慧,境是境界,是所观的。「所观者何」,观什么?「不出色、心」。这是科学,叫我们仔细去观察,观察宇宙,观察万物,宇宙万物不出色法跟心法。色法是物质现象,心法就是念头,起心动念,确确实实这两样东西造成了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底下两句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观的基础,就是佛菩萨看一切法的基础,理论的基础。「色从心造,全体是心」。正是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的,德国普朗克说,这是个一生专门研究量子的,物质现象是他发现的,根据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的基础是意念,念头。所以今天量子力学家提出「以心控物」,我们用心来控制物质。这个道理佛在三千年前说的,最近的三十年,量子力学家才发现,证明佛经上讲的正确。念头重要!我们晓得念头重要,我们今天念头集中在阿弥陀佛上,你怎么会不成佛!所以,真正上根人就这一句就行了,全解决了。我们把它落实在信愿持名,这是修行人当中的上根者。

  「故经云」,这是佛经上常说的,「三界无别法」,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六道,六道里面没有别的法,「唯是一心作」。这不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吗?佛讲的吗?「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大乘经上常说的。唯是一心作,谁的心?自己的心,不是别人的。所以自己对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决定不能去怪罪别人。如果说是怨天尤人,那你是大错特错,你是迷惑颠倒,你不知道唯是自己的一心作,于别人不相干。于别人相干,我们永远成不了佛,我们如何把别人的心摆平?做不到。自己的事情好办,只要把自己的心摆平,就成佛了。所以成佛这桩事情于人不相干,于佛菩萨都不相干,你念《金刚经》就晓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是什么个态度?真正基本的态度,是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多干净,多利落,度众生不着度众生的相。你自己成就了,是你自己度自己的,不是佛度你的。佛对我们的恩德,只是做了一个介绍,增上缘而已。所以他不居功,不是说「我度你」,不是,没有这个意思。他要一有居功,他的心被染污了,不清净了。痕迹都不着,所以他才能证无上菩提;落一点痕迹,就错了。所以佛菩萨在世间,用的是什么心?我们这个经题上讲得好,清净平等觉,他用的是这个心。清净平等觉就是真心,我们要学用清净平等觉。你用真心,用真心是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是实报庄严土里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

  智者大师,传说里面说,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在中国的应身。当年在印度,是以佛身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中国,是由比丘身出现。应以什么身出现,他就用什么身,应以什么身,是谁的意思?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没有意思,而是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身相,他就现什么身相,众生喜欢听什么样的经教,他就说什么经教,决定没有自己的意思,这是佛菩萨。有自己的意思就有我了,佛菩萨无我。佛菩萨以什么为我?以虚空法界是我,不是以这个身是我。遍法界虚空界就是我,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树木花草也是我,山河大地也是我,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我,叫大我、真我。没有这个执着,没有这种起心动念。

  我执要破,头一个破身见,知道身不是我。身见破了,证须陀洹果,往生到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他升了,他不在同居土里。所以我们知道,方便土里头三辈九品,上三辈的是菩萨往生的,十法界里头佛菩萨往生的,中辈跟下辈往生的,应该中辈是缘觉,下辈是声闻。声闻是下三品,缘觉是中三品,菩萨是上三品,这一对比就很清楚、很明白。那是什么?自己修行的功夫。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念佛功夫的浅深,是这个意思。浅深是你放下多少,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深信;放下愈少,功夫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