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如果临终忏悔,承认错了,求佛度他,善导大师说,阿弥陀佛慈悲,还是摄受。这个了不起!净宗这一门,造什么样的罪业,只要你回头、只要你认错,临终都能往生。这才符合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的本愿。
阿弥陀佛为什么建立极乐世界?这个我们前面都学得很清楚,就是为了看到十方诸佛剎土里面,凡圣同居土里头六道众生造业太重,无有出期。这些人,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所以他建立一个特别法门,带业往生。五逆十恶、毁谤大乘的罪业都可以带去往生,只要你临终回头,你还有一口气在的时候,认错、回头,就能往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信心,带来了无比的希望,我们本来都以为没希望了,学了四十八愿才知道,阿弥陀佛愿愿为我。这个要直下承当,不要说是为别人的,为我。你要这样想,弥陀四十八愿是为我,建造极乐世界也是为我,我们真有分!这个不能推、不能客气,自己不敢当,推给别人,别人成就了我自己不成就;这桩事情重要的,直下承当。弥陀确实能够恕罪,因为当初我们造作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才造作这些重罪;我们要知道,绝对不会造。
虽然学佛,没有信根,五根、五力全没有,迷!为什么说五根五力都没有?前面三科没有,你哪里来的根、力?所以,三十七道品是佛门共同科目,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都要学,它是普通课程。从哪里下手?从四念处下手。我们四念处没做到,四正勤做不到,四正勤是断恶修善,四如意足是放下,这三样没做到,我们就没有根、没有力,这个道理要懂。那我们要是没有信根就不能往生,为什么?往生的条件,信、愿、行,信摆在第一。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很多,他这三个条件从哪来的?我们要晓得,这一生没种善根,过去生中有。《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宿世种植的,如果不是宿世种植深厚的善根基础,这一生当中你听到净土不会生欢喜心。我们从这一点来勘验,我们听到这个法门、读到这个经典、听到这个经典生欢喜,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有善根。而且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个世间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是得到诸佛如来加持,让我们在这个法门里头生欢喜心。这是过去善根成熟。
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现在要学修善根,把过去的接上,这个力量就大了。哪些人接上了?谛闲老法师常讲的那个徒弟锅漏匠接上了。我跟诸位同学说的,常常提到的,四十多年前将军乡有个老太太,台南将军乡,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这接上了。我在美国旧金山,甘太太告诉我,她有个老朋友,也是老同参,念佛的,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往生的时候在晚上,没人知道,大家都睡觉了。她写了遗嘱,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统统做好了,放在床边上,她坐在床上,盘腿坐的,往生的。第二天早晨没人烧早饭,老太太要烧早饭,儿子、媳妇感到奇怪,推开房门一看,她端正坐在那个地方,穿着海青,拿着念珠,坐在那,走了。再看,有遗嘱,统统都准备好了。那要时间慢慢做,至少三个月之前她知道。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他往生,三个月之前知道的。他在一张纸上写到,好像是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没有人知道什么意思,也没有人敢问他,八月初七那天往生了,预知时至。陈老居士往生前一天,找我去给他做三皈依,第二天就走了。头脑清楚,一点不迷糊,跟着我念三皈依誓词,第二天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要说这些人,我们要问问,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有没有?都没有,都不及格。为什么会往生?宿世善根现前,又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他往生了。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自己具足信根、信力那没有话说,又得到诸佛如来的帮助,往生的瑞相一定稀有,我们要知道。那三十七道品要不要学?不必刻意去学。大乘教常说三十七助道品,我们了解助的意思。净宗正行是真信、切愿、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正行。三十七道品助行,要常常记住、常常学习,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提高品位。所以这个,净宗历代祖师大德都很重视。
下面第六,「七觉支」,也叫七觉分,叫七觉支,觉是觉了、明了,分是支分,就是这七种方法,「谓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齐」。这七样东西,在日常修行当中我们遇到了麻烦,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譬如第一个「择觉分」,择是选择,选择法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学佛,无论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不可以离开经教。经教是基础,经教是理论的依据、方法的依据,乃至于修行境界的依据,你不知道那怎么行?也因此我们就明白了,佛为什么四十九年讲经,没有领众修行。我们在经典上找不到,释迦牟尼佛带领大众坐禅没有看到,带领大众念佛也没有看到,他老人家只是讲经教学。《华严经》上的四科,佛只做到开、示,《法华经》讲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学生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事情。你听了开示你要觉悟,觉悟是明了,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后面怎么样?入,要入这个境界。入境界你就证了,入也叫证,叫证果,你才是真正成就。听佛开示,自己没有觉悟、没有契入,那只是善根而已,阿赖耶里面种下了佛的种子,这一生不起作用。但是这个种子不会消失,来生后世会起作用。所以,闻法功德不可思议。
这么多的法门,哪一个法门适合我,这就要选择。选择要靠智慧,五根五力里头的定、慧帮助我们来择法。选择法门最重要的,要契合自己的根性,不能好高骛远。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三个老师,他们没见过面,但是三个人都同样的话,告诉我一桩事情,决定不能学六祖惠能。三个人都教我,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都警告我,也就是不能学禅,为什么?不是禅的根机,老师眼睛看得很清楚。尤其方老师告诉我,惠能大师是特殊的天才,惠能大师以前没听说有这种人,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看到第二个人。那个法门是一步登天,登上去了很好,登不上去,摔下来就粉身碎骨。这方老师告诉我的。方老师介绍我法相唯识,他说从这个入门。他是学哲学的,他觉得这一门好,他自己也是从这个入门的,他真干。
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在台湾,没有后顾之忧,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叫我看《释迦谱》、《释迦方志》。他说你要学佛,你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才不会走错路。我们读了这两部书之后知道,真正发现佛教是教育,肯定了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他出身在王族,父亲是国王,他是长子,他不出家,继承王位的。这个人聪明好学,慈悲心很重,十九岁舍弃王位,出家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我们知道,以他的身分、他的地位、他的能力,可以说印度所有宗教他都接触过,所有的学派他也去学过。可以说这十二年成就他是个通家,对于宗教、哲学他全懂。
印度无论是学术、是宗教都崇尚禅定,没有不修禅定的,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释迦牟尼佛的定功好。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也是印度所有宗教、学派都喜欢修学的。得到四禅八定,对于六道轮回里面情形就非常清楚,禅定里面空间维次没有了,你能看到过去,也看到未来,你能看到二十八层天,也能看到无间地狱,全知道。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释迦牟尼佛还有疑惑,他一定会问,六道轮回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对一个年轻好学的人肯定有这个疑问,但是这三个问题在印度没有人能解答。印度人讲般涅槃,那讲究竟,其实他那个般涅槃的境界是四禅天跟四空天,以为那就是般涅槃,认错了,般涅槃是不生不灭。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一个大劫是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多长时间?八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叫长寿天,把这个境界当作大般涅槃,把这个境界当作不生不灭,这错了。八万大劫有到的时候,到了依旧搞轮回,没出去。
所以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放弃了,不再参学。他这种示现,就是示现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广学多闻,给我们做出这个榜样。他是知识分子,他是广学多闻,但是到最后问题不能解决。他在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打坐、入定,入更深的禅定。深到什么程度?现在我们知道,他契入自性本定。惠能大师也到这个境界,他在报告里说出「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说的楞严大定,《华严经》上说的华严三昧、师子奋迅三昧都是这个。所以自性本来定,真心本来不动。入这个境界,这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切法全明白了。六道怎么回事情搞清楚了,六道之外的世界无量无边,也清楚了,六道在遍法界里头不过是个小水泡而已。
彻底明了之后,就开始教学,教学先做报告,把自己所悟得的境界统统说出来,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讲的?在定中讲的,一般人看不到,看到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好多天都没有起来。《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也有说三七日中,三七二十一天,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所以定中只有有定功的人见到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他才来听。什么资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能入他的境界听《华严经》。出定之后,想想不行,这个东西一般人听不懂,不能接受,开始教学,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鹿野苑先教五比丘,讲阿含。阿含就等于是办小学,他有次第的,阿含十二年,奠定基础。再接着八年,等于说办中学,中学跟小学合起来二十年,方等八年。这二十年的基础,才讲真话,讲般若,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我们就知道,世尊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是他宣讲的核心,最重要的一门。前面二十年是奠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不能契入大乘境界,般若是大学。最后八年讲《法华》,那是研究所,讲什么?讲成佛之道。所以在中国佛教里头有所谓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楞严经》是讲开智慧的,《法华经》讲成佛,像办研究所一样。世尊教学是有次第的,你看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
净宗法门是个非常特殊的法门,它不在这个次第之内,所以什么人都可以学。但是真正听到能欢喜、能接受、能真干的,佛说的,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供养无量诸佛如来。现在遇到了,得无量诸佛如来加持,他才会欢喜、才会有信心、才会真干。换句话说,真正能往生的人没有一个是偶然的,没有一个是侥幸的,都是有根有基的,根基非常深厚,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择法不容易。我进佛门,因为跟老师学的是哲学,老师影响我三年。也就是他告诉我的法相唯识,我对这个也很有兴趣,我在大学教过五年,开的课程就是属于这方面的。章嘉大师影响很大,决定我这一生走的路,是他老人家替我决定,认识了释迦牟尼佛。跟李老师完全是学讲经教学,等于说是念师范学校、念教育心理学、念教学法,这是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李老师把净土介绍给我,我不能接受。他的净宗是印光大师教给他的,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我那时候在台中最仰慕的是《华严》,《华严》是法相六经之一,特别欢喜,非常有缘,这部经也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把这部经看成佛经哲学概论,他说写得太好了,全世界的哲学书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有理论、有方法,最后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如何把理论、方法落实在实际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样的教科书,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这是老师介绍给我,所以我也跟《华严》应该宿世有缘分,非常喜爱。
而是从《华严经》里面认识了净土,相信净土了。李老师那样劝我,我都不敢反对,但是心里面没有这个念头。我讲《华严经》,在台湾讲了不少年。有一次,经讲了一半,《八十》讲了一半,《四十》也讲一半。那时候一个星期讲三次,两天讲《八十华严》,一天讲《四十华严》,讲得多,每天都讲,不同的经典。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他们学什么法门?《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你就看到了。我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文殊、普贤是我们最敬仰的菩萨、最喜欢的菩萨,他怎么修净土?再细细观察,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善财童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他学什么?在《四十华严》一翻开,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吉祥云比丘。这个人修什么法门?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修念佛法门,最精进,九十天是一期,三个月。修这个法门,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这个法门叫佛立三昧,你只可以站着、可以走动,不能坐、不能睡,一句弥陀念到底。一期九十天,不容易,真精进!专修专念。当然他不可以坐、不可以睡,拜佛没有问题,可以拜佛、可以站着、可以走动。再看到最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完全明白了,善财童子是个最虔诚、最老实的念佛人。参学为什么?参学为度化众生,因为众生不一定都是学净土的,不是那种根机,什么根机都有。所以他什么法门都知道,自己呢?自己自始至终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我在《华严经》上、在《法华经》上看到这些,我相信了,我才真正认真修净土。才晓得《华严》、《法华》究竟圆满的方法,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法华》跟《华严》都圆满了。所以择法重要,法门要选择错误就误了这一生。所以前年清明我把《华严经》停止了,讲《无量寿经》,为什么?灾难太多,怕来不及。来不及了,咱就先到极乐世界,《华严经》到极乐世界有时间学。那个地方人无量寿,那个地方指导教授是阿弥陀佛、是毘卢遮那如来,这放心了。这择法觉分,选择的法自己没有能力受的话,受持,那是不会有成就。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九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