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成就前面所说的五根五力,这才真正重要。
五根头一个信根,决定相信,精进、念、定、慧,这是我们从早到晚不能少的。根增长它就有力量,力量就能够断烦恼、能够消业障,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品位。这个地方七觉支,我们修行遇到一些困难,用这些方法来对治,等于说这是治病的七种方法。譬如我们念佛,坐着念,坐久了昏沉,精神提不起来,换个方法绕佛,我走动走动绕佛,或者是拜佛。为什么?身体要运动。这都是选择方法,选择方法随时可以选择。如果心里杂念多、妄念多,我就坐下来,我就不动坐下来,把心收回来好好念佛,用定、用念、用精进对治散乱心,这随时可以选择的。
第二,「精进觉分,谓修诸道法,无有间杂」。这个要专,我们念佛只准有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行,阿弥陀佛也行,不能夹杂别的东西进去,精进,精是精纯不杂,不夹杂。有人念佛还要念经、还要念咒,这是什么?杂了。净宗学会当年在美国成立,我编了个课诵本,我看现在的本子,不晓得谁加了很多东西进去,把一般课诵本一些东西都加进去了,没有必要。我编的是前面读经,早课读《无量寿经》第六品,晚课读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早晨这是发愿,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晚课是反省、忏悔、改过,三十二到三十七内容是讲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说得很清楚,读了之后很感动人。一定要念佛的时间多,不要搞杂、不要搞乱,要求精进。加那些经、咒进去干什么?就是对净宗怀疑,怕一句阿弥陀佛它靠不住,得多加一点。念一尊佛行吗?多念几尊不是更好吗?他就搞错了。他不晓得一门能帮助你得定,杂了、多了、乱了不能得定,一才能得定。
佛经上讲得很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修行修什么?实实在在讲就是把念头集中。我们平常念头散乱的,胡思乱想,念佛就是用这一个方法,一句佛号的方法把你这个散乱心收掉,统统归一。一切念头都归一句阿弥陀佛,久而久之心就定下来,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这就是什么?功夫得力。一门深入叫功夫,同时学好多门不叫功夫,没有功夫。一门是功夫,功夫一得力是什么?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这就功夫。心定了,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杂乱心生烦恼,这个道理要懂;不懂,这精进两个字你做不到。无有夹杂、无有妄想,只要功夫念到这点,这是人人都可以念得到的,你就决定往生,这是往生极乐世界最起码的条件。为什么?《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就是念佛,心里面想佛,口里头念佛,什么都不想。要念多久时间?我们看古人的《净土圣贤录》,看近代人编的念佛往生的这些传记,一般大概是三年就成功了,三年还不行,五年决定成功,这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真往生了。
我们在新加坡,看到居士林以前的老林长陈光别,虽然是个佛教徒,没有时间念佛,也没有时间听经,工作太忙。晚年生病那是他的增上缘,生病不能上班,躺在床上听经,我们讲经的录像带拿回去听,一天听八个小时。他真听进去,听完经之后就念佛,他真的发心。两年,告诉李木源居士,他要往生,那个话我相信是真的。可是李木源居士告诉他:你不能走,你走了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只要你在就没有问题,你不在大家会乱。所以他又再留了两年。真有本事,想多住几年行,不成问题。他又住两年,他又多听了两年,又多念了两年,告诉李居士真的要往生。他的家人告诉我,他三个月前预知时至,往生三个月前,他在一张纸条上,好像写是八月初七,八月哪一天我记得不确实,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家里人也不敢问,就是那一天走的。你看三个月之前,他就清楚,他真往生。往生前一天找我给他做三皈依,头脑清楚,跟着我念誓词,第二天就走了。
走了之后,那个时候正好新加坡有培训班,短期的弘法人员培训班,这些同学给老居士助念,四个人一班日夜不间断,这他福报。有一天这四个人换班回来,老林长的冤亲债主跟来了,进来,居士林的护法神没有障碍,让他们进来,进来之后附体就要求皈依、要求听经。那天正好我在香港讲经,因为那一段时期,我每个月到香港来讲五天。那边同学打电话告诉我,怎么办?我说赶紧给他们做皈依,皈依之后,请他们在居士林听经。居士林念佛堂我们播放讲经的录像带,他们欢喜,他说念佛堂光太大,他们不敢进去。最后他们提出来在斋堂,可以,行。斋堂给他们放了两个电视机,他们要求听《地藏经》,要求听《十善业道经》,正好都讲过,都有带子,播放大概三个月,他们离开了。他们说老林长往生,他们欢喜,他们没有障碍,他们知道极乐世界好,要求听经,要求在念佛堂念佛,都往生了。这个什么?这就是精进,生病是最好的增上缘。平常你心定不下来,你还有杂乱的事情,这一生病就好了。所以决定不能夹杂,平常用功也不要夹杂。
我过去一生没有道场,到处流浪,好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好样子,他老人家没有道场一生流浪,哪个地方有请就到哪里去。我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我真学。所以也很安慰,与各地的同修广结善缘,讲的东西多,人家要求讲什么总是满他们的愿。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楞严经》,讲四个月,都是听别人要求,我们也讲了几十部经论。前年二0一0年清明,我把《华严经》暂停,讲《无量寿经》,是看到社会动乱,地球上灾难太多,现在不能不专,《华严经》太大。这部经古大德告诉我们,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所以大《华严》我们就停下来,讲中本《华严》,一年讲一部,我们也细讲,讲黄念老的批注,注子太好了,讲了一遍一千二百个小时,讲六百次。讲完了接着讲第二遍,第二遍我们用的本子,把我在新加坡过去编的科判放进去,《科注》这就完整了。但是《科注》,注,完全用黄念老的,分科,集注还有些不妥当地方,必须再加以修订,然后就有定本流通。现在这个还不是定本,总得讲个二、三遍,我们的定本才会出来,可是统统有利益,统统有好处。所以学东西不能夹杂,夹杂不产生力量,唯有真正有力量才能帮助社会化解灾难,没有力量是做不到的。力量都是从精进里头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能量就出现。
「三、喜觉分,谓契悟真法,得欢喜也」。这个喜是这样的,你修学的法门一定要能得欢喜心;如果不能生欢喜心,这个法门跟你不相应。我学那个东西,学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欢喜心,你学不会,学不好;一定很爱、很喜欢,你才会全心全力去学它,那就能学成,世法、佛法一样的道理。我们学这个经教,如果不是真正欢喜也不行,所以对净宗要生法喜,对极乐世界生法喜,对阿弥陀佛生法喜,法喜从哪里生出来?从经本。所以经典要熟,要透彻,你了解得愈深入,你就愈欢喜,经不可以不细讲。古人根柢深厚,人老实,所以讲经点到为止,不需要细说,他能体会。现在人不行,现在人心浮气躁,一定要细讲,他有问题的时候还要帮助他解答,信心才生得起来。有信心、有诚意真想学,有恭敬心你才能学得到。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现在问题?我们看整个社会,我在外国看得多,学生对于课程、对老师没有诚敬,能学到东西吗?学不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是几个人在搞的,极少数人他们有诚敬心学东西,学科学,科学有成就;学哲学,哲学有成就;学佛学,佛学有成就;学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成就。
诚敬,真诚恭敬,很难,没有诚敬那学到什么东西?学到是知识;换句话,浅,不够深,智慧学不到。有诚敬,读经、学教能开智慧,如果没有诚敬心,学的是知识,学的是文字,学的是表面。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也可以著作等身,但是自己不得受用,念佛不得清净心,不能往生,问题在这里。他可以做个专家学者没有问题,在大学教书可以做个名教授,世间法,这是今天学佛难就难在这个地方,诚敬心没有。真诚恭敬,诚敬心不仅是对你所学的东西,人有诚敬心,对一切人都诚敬,对一切事都诚敬,对万物都诚敬,一敬一切敬。绝不是我对佛菩萨诚敬,对别的人就不诚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没有学透,学透没有分别了。一分诚敬对佛菩萨一分,对人、对事、对物都是一分,那真的不是假的。对你喜欢的人诚敬,对不喜欢的人讨厌,那这个诚敬是假的,不是真的。十分诚敬十分收获,百分诚敬就百分收获,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我们就看到他得受用,他真学到。
「四、除觉分」,除是断除,「断除诸见烦恼」。这个见就是见惑,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叫诸见。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些,这个东西要断除,它常常有,一发觉,赶快就把它放下,什么时候发觉什么时候就除掉,就把它放下,除就是放下。修.蓝博士他来看我的时候,提到他给人治病的方法,他很会用除觉分。他说对自己最重要的,把自己的记忆清除掉,记忆不是好东西。这是真的,在佛法里头所记忆的,每回味一次就又造一次业,无论是善事、是恶事,只要你回想一遍你就又造一遍。所以这个东西清除掉是正确的,心里头没有这些记忆。心里面只有清净,一片清净,什么都没有,这他用的方法,替人治病,真管用。这个治病的理论,跟佛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他就是非常懂得用除觉分、用舍觉分,这两个他用得好。要断除、要舍离,就是我们一般讲放下,两个字都是说放下,彻底放下。中国人讲心,良心,把自己的良心去装那些乱七八糟的肮脏东西,这个人是愚痴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专门去收垃圾!不但恶的东西不接受,不把它放在心上,善的也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恶的是三恶道,善的是三善道,出不了六道…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