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一集) 2012/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7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清明祭祖的日子,我们在此地以学习十乘理观「道品调适」,以此功德回向列祖列宗,加持各处的清明法会。今天我们从十乘观里面的第六「道品调适」,前面我们学过三十七道品,讲这段就容易了。
「道即能通之义。品类不同,故名道品。」道是道路,道是门径,有通达的意思。道确实有无量的品类,世尊常常给我们讲的三十七道品,也就是世出世间一切通道归纳为三十七类。这三十七类就世间法来说,能通一切善法,就是通一切善道,在出世间法能通涅槃,涅槃是终极的目标,它通声闻、它通缘觉、它通菩萨、它通佛道。所以天台大师讲三十七道品就分为这四章,藏通别圆四种讲法,它门门都通,没有障碍,最后通至如来的大涅槃。调谓调停,调试,遇到障碍了,用三十七道品来调适,化解障碍。适是适当、适宜。「从别言之」,从差别来说,有三十七品。若总而言之,「三十七品,不出戒定慧,即是以戒定慧而调适也」,戒定慧三学是总纲,三十七是别目。《教乘法数》里头有个图表,诸位一看就晓得,这三十七哪些是属于戒,哪些是属于定,哪些是属于慧,你一看就明了。所以它是从戒定慧开出来的,展开来的。从三十七品如果再展开,那就是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开展;归纳起来,戒定慧。
「若修四念处,能生正勤,正勤发如意足,如意足生五根,五根生五力,五力生七觉,七觉入八正道,是为调停适当也。」所以它有次第,在净宗称为助道品,为什么要助?我们念佛不得力,功夫不得力,要仔细去观察,什么地方不得力,出了什么问题,从三十七道品里找药方来对治。大概总的原则,三十七道品有总的东西,总就是四念处,这个东西没放下,所以断恶修善就没办法做得圆满。四念处我过去讲了很多遍,讲过天台大师藏通别圆的四念处,这个大概二、三十年前,依智者大师的注疏。知道三十七道品不是小乘专修的,藏通别圆统统都有,连一乘道里头也有,圆教是一乘道。
首先,也是最困难的,如何把身见看破,因为这是所有障碍的根源,就是身。六道众生每个人都把这个身认为是自己,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不是我,大家知道,衣服是我所有的。换件衣服,脱掉衣服,你没有什么感触。身要像衣服一样,我们把它摆脱掉就很容易,一丝毫痛苦都没有。什么人脱衣服痛苦?小孩,他喜欢那个衣服,你把它脱掉他就叫唤,他就不喜欢。为什么?他执着,舍不得那个衣服,天天要穿在身上。其实,身体真的不是我,身体要是我,死了之后,我没有了,那谁去投胎?谁去搞轮回?我们修行证果成佛了,这身带不去,谁往生?谁证果?谁成佛?我,真有我。但这个身不是我,现在我住在这个身上。身好比一辆汽车,我是驾驶的人,现在我在这个车上,我随时可以离开这个身上,要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说身不是我?我是不生不灭的,我是常住,永恒不变的;身不是的,身有生灭,身是无常的,一分钟以前的身跟一分钟以后的身不是一个身。一分钟时间太长了,现在科学用秒做单位,前一秒的身跟后一秒的身不是一个身。谁知道?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他怎么知道?他看到这个真相,看到你是生灭相。不生不灭的在佛法叫自性,在万法里面叫做法性,法性跟自性是一个性。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万法没有一法不是我。为什么?能现万法的是我,所现的万法,万法统统是我所现的,也是我,能讲得通。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真的是我。我喜欢这个法,我不喜欢那个法,这是错误的,你那个喜欢跟不喜欢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念头,大乘经上佛常说真心离念,有念是妄心。真心能现能生,妄心能变,真心不变。
所以,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是真心现的,真心所生。那个里头的人没有妄心,他没有妄念,我们常讲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实报土里面的人全部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阿赖耶识,阿赖耶是妄心,妄心里头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真心没有。所以实报庄严土虽然有相,那个相不会改变,时间长久,叫无量寿。无量寿的身相不变,我们讲永远年轻,他没有衰老,他没有病痛,他没有死,生老病死全没有。他的相是化生的,我们去往生的相是化生的,我们接触的相,居住的环境、人事环境的相,也统统是化生的。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已经转识成智,所以永恒不变。这是就理上来说。
在事上来说,才知道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事上,我们还没有转识成智,换句话说,我们还是用的妄心,不是真心。不是真心就有生灭,就是无常。方便土用妄心,同居土也是用妄心,那极乐这两个字就说不上了,无常哪来的极乐?生灭怎么会有极乐?无常生灭法中,只可以说苦暂停、暂止,感觉得有乐,没有苦了,觉得有快乐。殊不知它停止的时间很短,你感到苦受它又来了,断不掉。所以佛说三界统苦,哪来的乐?这个经后面讲得很多,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讲得很详细。极乐世界真的是乐,它的同居土、方便土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让往生同居、方便土的这些人,也能够得到实报土里面法身菩萨同等的待遇,这个不可思议,那就真的是极乐了。所以极乐,大家赞叹极乐,实在讲就是赞叹极乐世界的同居土、方便土,这是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
所以四念处这四桩事情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观身不净」,这不净的身不是我。这四种观是教我们能放下,所以它是智慧,这是看破。你没有看破你不肯放下,真看破了,不叫你放下你自己也放下了。换句话说,我们没放下,证明我们没有看破。看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我们对事实真相不明了,所以不能看破。第二,「观受是苦」。今天我们所感受的,只有苦没有乐,我们自己以为是乐,那只是苦的暂停。三餐饭吃饱了,不饿了,好像很乐了,一餐饭没吃就感觉到很难过,二餐饭、三餐饭没得吃就饿得就觉得很苦。由此可知,那个饭是药,治什么病?饿病。一天一定要服三次药,一次药不服就难受,三天不吃饭恐怕就爬不起来了。我们细心在这里观察,就知道佛为什么说苦,乐他也说苦。我们很苦,感受苦的时候,他讲苦能懂,在我们很快乐的时候为什么要说苦?佛说乐是苦因,苦是乐的果,乐极生悲。这个话的意思很深,我们要细心冷静才能体会到,粗心大意听不懂。
「观心无常」,这个心就是念头,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一个,这在五蕴里头就是想、行、识。所以四念处前面三条就是五蕴,第一个是色,第二个是受,第三个想、行、识,这叫心。观心无常,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第八阿赖耶的藏识,等于说数据库,所有记忆都在里头,全是无常。前念灭后念生,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最后一句是观万法,你看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没有自体,无我。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一切法里头没有主宰、没有自在。为什么?它无常的,弥勒菩萨讲「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就是无常,是一种相似相续。真常、永恒不变的就是自性,净土讲的常寂光,那是真的。我们无法形容它,只用两个字,灵性。灵性遍法界,灵性遍一切空间、遍一切时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自然现象,什么都不是,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是一体。
这个无论修哪个法门,修净土也不例外,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放下万缘,一心专念。我们放不下的还不就这四桩事情?这四桩事情展开就是一切法。佛把它列在第一条,首先叫我们认识,然后断恶修善。有前面的智慧,你就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有能力辨别。正面的要修,负面的要舍。四正勤,勤是精进,是正面的精进,不是负面的。知道是恶,这个恶有没有?有,赶快断,没有的要让这个恶不生。善的有没有?有要继续增长,没有的要赶快兴起来。这四正勤。四如意足是放下,真正放下你才有根。这个根,佛经上讲出世法,它也包括世间法。世间法,你有伦理的根,你有道德的根,你有圣贤的根,通世间法。出世间法,你有声闻的根,你有菩萨的根,你有成佛的根。有这个根好好的培养它,要让这个根增长,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有力量了。力量显示在哪里?显示在断恶修善,能帮助你断烦恼,能帮助你成菩提。这就有根了。
根里头头一个是信,信、进、念、定、慧。我们学习道品的时候,深深感到今天人没有信根,所以学什么东西不牢靠。念佛往生完全靠最后那一念,那一念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遇到善缘,遇到善友在旁边提醒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可以跟他去,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境界现前都不要理它」,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提醒他。怕的是什么?别的境界现前,他跟他去了,不是跟佛去的。那些人他所见到的,《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那是些什么人?他所看到的家亲眷属,亲人,其实《地藏经》上讲不是的,冤亲债主变现他亲人的样子来欺骗他。把他带走之后就算帐了,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钱。一跟他走,就回不来了,那就到三途去了。所以这个关头要把紧。许许多多念佛人,临终一个错觉,又搞轮回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早年李老师常讲,台中莲社莲友很多,真正得往生的,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三、五个。那些人呢?那些人阴境现前的时候,一念跟他们走了,都上当了,都吃亏了。真正见到佛来接引的,三、五人而已。这三、五人,第一种善根深厚,多生多劫修行,得佛力加持,心正行正,魔不敢扰乱他;第二种人,对于教理通达,他有观照功夫,境界现前他有能力辨别,有定、有慧,一般人做不到。
所以,正勤才知足,如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