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收的宝,这个麻烦!
所以我一生不喜欢这个东西,为什么?那给自己带来负担、麻烦,又怕人偷,又怕人来夺取,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死了又带不去。所以别人送我的画、古画,原样子我把它照一张照片,送还给他。我用复制品,这些都是复制品。复制品好,价钱很低,谁要送给谁,没有一丝毫贪念。如果是原本,那个麻烦可大了。不能干这个事情,别替自己找麻烦,绝不藏宝,绝不藏重要的东西。我们喜欢读书,读书,古书我们得到了我也不要。你说前年,《群书治要》,有同修发现有这么两本,破旧了,原书。我让世界书局翻印,我给老板说,这个书就送给你,你们书店去保存去。印出来的,我要这个,我不要原书,原书拿去做底版,这个多舒服。你看原书,你总不好意思在这上画画,不好意思再写字,几百年传下来的,你怎么可以糟蹋它?这个要留给后人,不能损坏。这是我们现在印的,印了一万套,我可以随便在上面写字,因为价格低廉,到处买得到。总而言之,不要替自己找麻烦,不要自己给自己找负担。我们日用的东西,谁拿去都好,我都欢喜。你问我要,我给你,你不问我要,偷偷拿去也行,无所谓。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法不能爱,何况非法。
「由住六根清净之位,爱着中道相似之法」,清净是真的,但是你在这个清净里产生爱了,这个清净就不是真的。你还有微细的执着,你还放不下,必须那一点微细的执着也没有了,才是真正的中道。你在这里头还有能证、还有所证,我能证到,这法我证得,清净心我证得,能所没有忘,不是真的,所以叫相似。所以你不能证初住位。「此相似位,无内外障,唯有法爱。法爱若断,即得发真中道,入于初住,故名离法爱。」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决定不能起心动念。只要起心动念,再微细的一个念头,都是叫做法爱,你就没有办法了。我举的这个例子,那位法师不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他有我,他不但起心动念,他有分别执着,真的只是换了对象而已。世间名闻利养不贪了,贪图佛法,佛法里头佛像,这个宝贵,年代久远;还有经书,唐朝手写的经卷、卷子。宋朝以后,印刷术发明了,这些宋版、元版、明版、清版都非常珍贵。这些东西我们得到了,我都送到大学,送到国家博物馆去收藏。看到非常好的,对现在有利益的,我们就大量翻印,原本绝不收藏。收藏这个东西,全部都变成包袱、都变成累赘,给你带来的不是智慧是烦恼。
底下说,第八知位次,第九是安忍,第十是离法爱,这三种,「皆为下根之人,修前七种观法,不能入理,故须明之」,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他前面照修,为什么他不能证得?就是他不知道自己位次,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不能安忍,不离法爱,所以修一辈子都不能证果。不但不能入初住,连初信位都不能入,何况初住。初住是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宗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个位次,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怎么来的我们要晓得,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就有六道。我们在六道里面,如果把执着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六道就不见了。六道是一场梦,你就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样子?是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是这个境界,是净土。六道是秽土,染污,这肮脏、染污。四圣法界清净,为什么?阿罗汉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断掉了,贪瞋痴慢疑断掉了,所以他不染污了。这十样东西丢掉了,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的是清净的境界,就是净土。这十样东西不清净,严重的染污。
所以,境随心转,我们的心染污,境界就染污;我们的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现在西方人讲磁场,中国人习惯讲境界,就是外国人讲的磁场。磁场就清净,不一样。你真清净,你的磁场就清净,感受就不一样;在别的地方,这个心是慌慌的,感觉得不安。我到章嘉大师他住的那个地方,他那个周围,你在他那里心就安了,磁场不一样。跟大师在一起,一句话不说,坐两个钟点,享受!不用说话。享受他的气分,享受他的磁场,那种安宁、祥和、喜悦、慈悲真的感受到。
我有一年在美国东部巡回讲经,从纽约一直下来到佛罗里达,到迈阿密,每一个大城市讲《地藏经》大意。到迈阿密那天,晚上开讲,我一看坐在下面一半是当地美国人,怎么这么多?所以我临时把题目改了,改「认识佛教」。「认识佛教」是对那些当地外国人讲的,讲了八天。有翻译,两个小时就一个小时,就八个小时。以后就是照那个录音带写出来的,就是《认识佛教》,在迈阿密讲的。一看这些人,先要认识佛教,对佛教不知道,这个麻烦大了,不讲《地藏经》大意讲这个,大家非常欢喜。里面有三个人是每天都来,而且来得很早,很晚才离开,他又不懂话。有人就问他,你来得这么早,离开很晚,你对这也不懂,言语也不懂,为什么?他说,这里磁场好,到这来是享受。说得有道理。我早年的时候,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就感受到磁场,非常明显,所以他说的那个话我能懂。
这三种是为下根人,修前面七种观法,不能证入,故须明之。「所谓下根,方具十也」。这就是十乘理观,上根人只学一种就行,第一种,他就证果了,就证得初住果位,初住果位就超越十法界。所以四圣法界不是真的,四圣法界怎么来的?妄想、分别,他没有执着;妄想、分别一放下,四圣法界没有了,假的。《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场空。他到哪里去?他往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在我们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到华藏世界去了,华藏是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知道极乐世界的,把他修行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
这个经上说得好,三辈往生最后的一段,慈舟法师判的一心三辈。那是什么?不是修净土的,修其它法门的,以他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所以在这个地方要去细心体会。修别的宗教行不行?行。无论修哪个宗教,你把你修学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一生什么宗教也不信,什么好事也不干,专干坏事的这些人,知道净土,临命终时忏悔,承认我错了,我从今之后要断恶修善,求生净土,阿弥陀佛也来接引。法门真广大,没有限制,你非修这门我才来接你,你修别的我不接你,不是的,统统接引,不可思议!所以,你干坏事,只要你一口气没断,一口气断了,没办法了。中阴就很麻烦,冤亲债主就把你带去了,讨命的、讨债的统来了,你是应付不了。一口气未断,真正觉悟,认错、忏悔,真信、真愿、念佛求生,佛一定摄受。这样的人一般往生,在九品里面,三辈九品里面,都属于下辈,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造作恶业悔过往生的,下三品。如果不是造五逆十恶这种罪业的话,一般大概在,要是下品的下品上生,中品下生、中品中生,这个阶段的很多。
这个括号里头,我们把它念一念。「内外障者」,内就是惑、就是业。惑是三种,无明惑、尘沙惑、见思惑,就这三大类,这是迷惑。业是罪业,也有善业,过去生中所造的善业、不善业。为什么?业会牵引你,善业会引导你到三善道去投胎,恶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投胎,这是内里面的障碍。外面名利,名闻利养、五欲、七情,这是外面,外面的诱惑。「皆能障蔽正行」,这统统能够障碍修行。这个东西起来之后,念佛不能往生,你念头转了,你还舍不得放下。连佛法都不可以贪恋,贪恋佛法是法爱,一样障碍你,你不能成就。
「六根清净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已离惑业染污之法」,这很重要。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要不执着,就离开染污了。我们每天要吃三餐饭,不知道那是修行,修什么?舍!要这个味道好那个味道好,你还没有离开。佛菩萨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转了,转成什么?统统转成了法味,这个厉害!眼见色,一切色跟法相应,一切音声跟法相应,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法味你觉悟了。眼见色,色是什么?色是意念变现之物。好的色、美的色是清净心所现的,善心所现的;恶的色、不净的色是我们染心所变现的,不清净的恶业所现的。他看到这个,所以他在色相里头不起色爱。为什么?他知道这个,《金刚经》总结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见所见皆不可得,这就是法味。不是不接触,接触,了解事实真相,它剎那生灭。像我们看电视画面,看电影的银幕这画面,无常,波动现象构成,剎那生灭,了不可得。六根如是,六尘亦如是,真正通达明白,六识就不生,不再执着,不再分别。分别执着是假的、是空的,根本就没有,所以分别执着叫做妄想。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妄想不生,这是修行上乘功夫。所以,必须离惑业染污,他才得清净功德。清净也不起心动念,真清净。清净起心动念,那还是假的,不是真的,底下讲的相似法,这不是真的。
这什么相似法?「谓于中道之理,未能真证」,他止于解悟,他明了、他懂得,这是属于解悟,他没有证得。怎么说没有证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起心动念,就没证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的没有执着了,他证阿罗汉果;不但没有执着,分别心不起,平等了,看一切法是平等的,众生跟佛平等,天堂跟地狱平等,他看平等了,菩萨;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境界,这叫觉,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个境界,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净土修什么?就修这五个字。五个字在什么地方?就在日常生活,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接触,意里头的念头,这六根。六根对六尘上,在这里修行,真修,正修。我们在这里读经、闻法、听教、礼拜,这些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叫帮助你修行、指导你修行。真功夫全在生活当中,全在处事待人接物,离开实际的生活到哪里去学?所以我们不能止于解悟,读经,经要变成生活。《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十善,要变成生活才行…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