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真用上了。十善是我身口意三业,确实相应了,六度相应了,普贤十愿相应了,弥陀四十八愿相应了,六和相应了,这入佛境界。佛境界在哪里?就在当下,这叫证悟。只是在经教上搞清楚、搞明白,自己生活上没有相应,这叫「相似之解」。十乘之理观,我们到这里学完了。
下面这一句,「能发九境之魔事」,这个九境之魔事是什么?都是天台家所说的,这名相里头讲「十境」。《三藏法数》,出《摩诃止观》,下面这个文是《摩诃止观》,《摩诃止观》是智者大师造的。这十种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这个十境怎么来的?「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这就是讲九境之魔事。「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这讲十境里头。「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这个没有次第的,发生不一定,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不一定在什么处所,发生这种现象,所以它「无复次第」。不像前面十乘,十乘观法有次第的,这九种魔境没有次第。「下之九境发」,我们把它念下去,「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全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恒得为观,把我们一些错误的想法、看法纠正过来。
从什么地方开端?开端有,从阴境,叫「阴入」,就是「五阴十二入」,十二入就是十二因缘。「能所相扶,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这是什么?前面讲过,八苦。八苦里头,生老病死这四种,一切人都不能避免的,除生老病死之外,有求不得、有怨憎会、有爱别离,这七个是苦,是境界。从哪里生的?最后一个五阴炽盛,所以那个叫阴。五阴炽盛是什么?五阴炽盛简单的讲就是色、心,讲到根本了。五阴,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色就是身体,没有身体就没有苦,有身体就有苦;有身体还有念头,麻烦!有受想行识。这五阴。所以从这个地方下手。下面九种境发生了,「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只要发你就用这个观它。这教你什么?教你断烦恼,如何把烦恼给化解,也能帮助你消业障。
我们看下面批注,「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就是十二因缘,「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是五阴,给你讲八苦里头五阴炽盛是因,能生烦恼,前面七种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能生这些苦,这都是烦恼。所以阴是能生,烦恼是所生。「余境展转相生亦然。互发者,更互发起也。如正观病境」,后面会说到,「或发烦恼,或发余境,余境互发亦然」。有一个连带几个,也有单独一个不连带的,只要发,你就要用十乘观法去对付它;不发?不发就算了。十乘观法我们懂得了,境界我们要学习、要了解它,我们不用这十种观法,我们用一句佛号。这个麻烦,绕圈子,用一句阿弥陀佛多好,这净宗妙极了,一句阿弥陀佛全摆平了。一心专念,得到一心就入境界,事一心入小乘境界,理一心入大乘境界,功夫成片虽没有入境界,决定得生,往生的条件就拿到了。
我们看这十种境界,第一种,第一种是属于根本。「阴境,阴,覆盖之义,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亦名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这先把它搞清楚。色,物质现象,受想行识都是今天讲的意念,属于心法,受想行识都属于心法。受是接受、感受,经上常讲,受很多,无量无边,佛教学,把它分为五大类,全都包括了。说身,身有两大类,一种是苦受,一种是乐受,身有苦乐。心,心也有两大类,一个是忧,一个是喜,欢喜。还有一类叫舍,什么是舍?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叫舍。舍本来是很好,但是你舍是暂时的,不是永远舍掉。永远舍掉,就不叫舍,叫禅定,就定了。所以舍是禅定的前方便,为什么?你这个舍,它还会生;禅定就不生了,真舍了。阿罗汉的九次第定,真的把六道轮回舍了,决定不会再入六道,真舍了。我们这不行,虽然苦乐忧喜舍没有,但是不定什么时候又发了,又冒出来,遇到境界它又起来了,麻烦在这个地方。
所以你有受,有五种受。想,妄想,真的,凡所有想,全是妄想。为什么?它不是真的。我想怎样怎样,不是真的,根本就没有。一定要晓得,色法、心法都不可得。色法更不可得,色从哪来的?色从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没有受想行识就没有色法。这一条今天科学家搞清楚了,我看的报告是德国普朗克博士的报告,这个人一生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终于被他搞清楚了。所以他最后的结论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幻相。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波动的现象变现出来的。所以物质的基础是心、是心念。所以才忽然明白了,念头可以控制物质,发现这个真理。我们念头不善,你身体才有疾病,如果能把念头改善,你身体的病就好了,你看就这么简单。我们居住的地球现在是灾难频繁,是地球上的人心行不善,如果把念头改善,所有灾难都化解。这是科学家报告,我们把佛经拿来一对证,完全相同。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看不就是他们说的吗?世出世间一切法哪来的?心想生的。
所以佛经上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的意思就是你能够把念头归一,就是说杂念、妄念没有了,你只有一念。那个一念的能量就太大太大了,它真的能改变我们的身体。我们现在是肉身,我们不要肉身了,我们要法性身。为什么?法性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永远不会生病,而且相好,无比殊胜,这多好!到极乐世界就改了。每一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虽然你烦恼习气带着没断掉,照这个理上,你改不了,你还是个业报身。可是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他的五劫修行、四十八愿功德庄严加持给你,你的身就变成法性身。极乐世界的土跟我们地球上的土不一样,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换句话说,同居土、方便土跟实报庄严土是相同的。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世界没有,只有这一个地方有。
十方如来智慧、道力、神通完全相同,为什么阿弥陀佛比他们都殊胜?阿弥陀佛想到了,这些诸佛如来在因地上没想到,阿弥陀佛想到了,心想事成。其它的诸佛如来要不要想?不要想,有他就行了。我们只要把很难度的、业障重的众生介绍给阿弥陀佛,都劝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不就解决了吗?佛跟佛平等,佛当中没有竞赛,没有说你有我也要有,没有这个念头。你有很好,全部到你那里去,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是无穷大,其大无外。所以十方国土往生那里去,它统统容纳得下,不像我们这个地球面积有限,无法容纳,极乐世界太大太大了。在哪里?我们这个世界也包括在其中,他见得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他是高维次的,所以他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是三维次的空间,蚂蚁是二维次的,我们能看到蚂蚁,蚂蚁不知道我们。蚂蚁走在屋顶,牠也像平面一样,牠没有高下的这个感觉,牠没有,牠只有长,纵横,有这个感觉,没有上下。上下是三维,所以牠不知道。
维次愈高愈不可思议。所以有人说,今年十二月马雅预言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地球空间改变。地球是在三度空间,它进化了,要进升到四度或者是五度空间。在这个转变期间当中,有三天它在零度,零度就是什么都没有,那就是大灾难,会死很多人,在零度。但是整个转变,实在讲就是蜕变,大概是十天。十天里面最严重的是三天,这个三天因为转变,所以看不到太阳。就是地球它不转了,地球自转,公转还是一样转,自转不转了,它停了。停了,面对太阳就是三天白天,背着太阳就是三天夜晚。大概三天之后,地球慢慢自转又恢复转动了。实际上地心在转,地壳不转,像这个圆,它里面还在转,外头不转,脱节了。但是要三、四天之后它就恢复了,就又恢复转动。这一转动,磁极产生变化,南北极位置变了。我看到有个报告说,印度变成南极。但是印度什么地方?印度很大,南极那一点到底在哪里,现在还不知道。
这一转变,地球上产生非常大的变化,报告里面说,我们人体在这个三天当中就好像动物冬眠。醒过来之后,整个变化了,你身体里头的结构,原子重新排列。身体半透明的,而且什么?有天眼、有天耳,五种神通大概都有。有神足通,所以将来到哪里不要交通工具,想什么,你人就到了。存活下来的人很幸福,是一个新的世界,比现在世界美好多了。不能生存的,那都死了,所以说死亡的人很多。因为地球转换,南北极不一样,预想冷的地方很冷。特别是这个三天,地球不转动,三天面对着太阳的很热,背着太阳的温度下降,差不多是零下三十几度,要度过三天。三天之后天慢慢亮了,就像黎明。总得前后要十天,才恢复正常。那个时候人、环境全都不一样,世界经过一次改造,而且人跟外层空间的星球往来就通了。外层空间人看到地球这一个大的转变、大的蜕变,就好像蚕做了个茧,在茧里面产生变化,成熟之后,牠出来变成蛾,长了翅膀,会飞了。这十天就好像我们在茧里头一样。
而且报告很有趣味,这个灾难现前,他说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准备,要找个地洞。他说没有用处,在这个环境里面,人昏沉,他就想睡,他站不起来,站的时候他会不稳定,平衡没有了,人是昏昏沉沉,也不想吃东西。他说最重要是水,饮水。十天不吃东西,单饮水,人能够活下去。活过来之后,大概我们吃的东西跟现在都不一样,现在我们担心这个病毒那个病毒,到那个时候全没有了。吃的东西会有一些高人来指点,告诉你哪些东西可以吃,所以不必操心。最重要的,告诉我们,爱心,把爱心摆在第一,人没有爱心,不能住在那个地方,我们佛家讲慈悲心,第一个是爱心。第二个就教导我们现在要素食,可能将来我们生活上吃的东西全部都是素食,不可能再有吃肉的。第三个心要清净,我们这里讲的要安忍,要能够忍受,心要安,不要慌,不要害怕。大概死去的人多半是吓死了,在这个境界里吓死了,好像地球永远黑暗了,大概再看不到阳光。其实不是永远黑暗,地球从昏到暗再复明,十天就是了。人决定要有良心、决定要有善心,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这些数据在网络上,我是一些同学从网络下载来给我看,我看了觉得很有道理。不管灾难是真是假,这些话是正确的,人一定要有慈悲心,一定要有真诚心。素食确实好,素食我们没有问题,我吃素六十一年,养成习惯了。最重要的不要害怕,一心念佛比什么都好。我劝跟我身边的同学,我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天,心就安了。我什么时候往生?十二月二十一号我往生,佛就会来接引。佛不来接引,那我们还继续要活下去。活下去,有活下去的任务,要给未来一个新的世界做个好榜样,这个很重要!我们要把《还源观》上的四德做出来,「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就对了。这个阴境才讲了一点点,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课从这里再讲,从第一个阴境再说。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