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邪知邪见。人生苦短,眼看着岁月匆匆流逝,却一再将生死大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后推,说他着魔了也不无道理。所谓的魔大致分四种:天魔、死魔、蕴魔、烦恼魔。本处所讲的是蕴魔,又称为我执大魔,这种魔比之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的魔厉害千万倍,我们无始以来的善根,它都有能力使之断绝,且严重地障碍修行人获得解脱。为了铲除这个大魔头,我们当下即应精进于佛法的闻思修。
何者虽不能精进,亦不应该堕恶趣,
勇者虽不能杀敌,怎会杀害自方矣?
任何一个人,虽然不能精进,但也绝不应该堕入恶趣。勇敢的人虽然不能杀害敌人,又怎么会杀害自己这方的人呢?
此处的“精进”要求较高,指的是全力以赴毫无懈怠地去弘法利生乃至让每个人从轮回中得到解脱,究竟圆满自他二利。真正能弘法利生的人一定要有前世的因缘、广大的誓愿、崇高的德行。一般的人则很难做到。虽然没有这种能力,但若自己精进修习善法,且不说解脱轮回,至少可以免堕三恶趣,如是于后世则能得善趣人身,依此可继续修法。如果堕入恶趣,则是“一失人生万劫不复”,那就很难有修持善法的机会了。无垢光尊者说过:“倘若此生未修利,下世不闻善趣声,恒于恶趣中轮转,不知取舍行邪道,漂流轮回无出期。”《入行论》中也云:“若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届时复何为?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在恶趣中的有情枉受诸苦,愚痴无智,三毒极为炽盛,又不断造作恶业而继续辗转下堕,连善趣的名字都听不到又何谈自己得安乐或解脱轮回度化众生呢?
有些形相上的修行人假借佛法之名大搞非法活动,他们在口中对因果佛理讲得头头是道,实际行动则四处攀缘,追名逐利,失毁律仪,还计划“功成名就”之后再好好修行。也许他们心中并没有因果的概念,如是甘露正法对此等人来说,反而成了恶趣之因。一位圣人说过:“计划未来就像在干枯的深渊里钓鱼,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尽合汝意,还是放下一切计谋野心吧!如果你要思考些什么的话--请想想你飘浮不定的死期。”
所以说就算不能努力精进使自己得到解脱或致力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最起码也不能使自己堕入恶趣。好比一个勇敢的武士,虽然他没有能力将一切怨敌消灭,但也绝不可能去危害自方亲友。勇士有二种,一者足智多谋,武艺超群,英勇善战,一旦出征则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二者能力有限,歪打正着入了勇士的行列。他虽然不能统领大众一任将才,甚至胜伏不了几个敌人,但是稍有理智者也绝不会将枪口剑锋对准自己方面的战友、亲朋。同样的道理,侥幸获得人身者即得“勇士”之名,虽不能降伏我执大魔,攻战贪嗔痴三毒解救自他,但也不能助桀为虐,增盛魔毒的食粮,反把自己投入三恶趣中。否则只能引来他人的悲悯,算不得真正的勇士。
学者为得恒久乐,暂苦亦应求学问,
如同刺灸法疗治,此乃巧医之论典。
有学问的人为了得到长远的福乐,暂时受一点苦也应致力于对学问的追求。如同以针刺,火灸等方法治疗疾病,那些都是善巧医师的论典。
世间人求学问,有的是为了学问而求,有的却是为了俸禄,也可说是为求得职业以便幸福地生活。在求学阶段是艰辛苦涩的,如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功成名就之时,就能安享比较恒久的欢乐。“人不食则饥,不学则愚”,不管以何目的,学好知识至关重要,真是“手握重金,不如薄技在手”。有学问的人才是真正有财富的人。
本颂的学者是指佛门中有学问、有智慧的修行人。他们为了得到永恒、无上大安乐的菩提果,虽然暂时在求法的过程中,会受到千难万苦,但为了圆证无上佛果,再苦也要忍受。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仅仅为得四句法语而经历了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苦行,如布施妻儿给夜叉食用,在身上以刀剜穴点千盏灯做供养,在身上钉一千个铁钉,以身投火等。那种虔诚追求佛法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并且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久远劫前,有位仙人带领着五百梵志在寂静处修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真正的道法。一日,有位婆罗门, 告诉仙人:“我有正法,但学法是件极不容易之事,我求法也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得来的,如果你真心诚意想学法的话,就得听从我的指使。”仙人恳切地说:“一定不违逆大师所吩咐的一切。”“你现在若能剥自己的皮做纸,剔骨为笔,以血为墨抄写我的教法,我就给你说。”仙人听后欢喜踊跃,恭敬顶礼,立即照办。一切就绪后仙人说:“现在正是时候,恳望速说。”于是婆罗门便说偈颂:“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妄言及绮语。心不贪诸欲,无嗔恚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说罢此偈,仙人立即书写,并遣人宣读、抄写,命令阎浮提内一切人民诵读和奉行。类似公案佛经中比比皆是。
求法时需要忍受暂时的痛苦以换取究竟的安乐,如同以刺灸疗治诸疾一样。“刺”是指扎针、动手术等治疗方法,灸主要指以火治病的方法。中医和藏医都提倡火灸,全知麦彭仁波切、格鲁派格西希绕彭措等大德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均有广述。藏医火灸是将艾叶(一种草本植物)揉软并搓成线,然后在身体的“阿四穴”--特别疼痛的地方抹上油,将艾条放上去同时点着。这样一烧,身体暂时虽然会感受难忍的痛苦,但疾病马上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甚至完全康复。这正如学者在求学阶段感受暂时的痛苦,而最终得到了恒久的安乐。值得一提的是,针灸、火灸虽然是一种殊胜的疗病方法,但若庸医施治危险性还是很大,稍有疏忽,一旦接触到经脉神经上,就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瘫痪乃至毙命。所以说这种方法只是善巧医生的一种有效治病手段,对他们来说的确称得上是部殊胜的医学论典。
若他一切圆满时,自心生起不忍耐,
则摧自己之福根,实为嫉自又毁己。
在别人获得一切圆满福乐之时,如自己心中生起不能忍耐的痛苦,就会摧毁自己的福德和善根,那其实是在嫉妒自己,同时也是在毁灭自己。
一切圆满即如财富增多、地位增高、权势增大或博学多闻、深广智慧等。在看到别人诸事吉祥,一切圆满之时,按佛陀的教理来说自己应该心生随喜,如是所获功德不可思量。所以说随喜是事半功倍的殊胜修法,然而世间诸人少有闻思之智,不懂此中奥义。凡见有人某方面胜过自己就会生起难以忍耐的嫉妒心,不是怨天尤人,专思折辱,就是因嫉生嗔而千方百计地对诸事圆满者作违害,这样就会摧毁自己的福德并增长恶业。
佛门弟子虽然深明此义,但有些烦恼深重的人因业力驱使,具恶劣习气之故,见到别人具足崇高智慧,拥有丰富财产的时候,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滋长嫉妒之心。即使道友得一套法本或一个殊胜法要的传承,虽然他对那个法本及传承根本没有信心,但心中仍然会觉得难受,于是便设法据为己有,仅此就已满足了嫉妒心的条件。古人言:“富人具财时,强盗睡不着。”当知嫉妒为恶趣五因(贪、嗔、痴、慢、嫉)之一,凡具此心者就象强盗一样卑劣可耻。依靠猛烈的嫉妒心只能使自己变得丑陋,面容恼怒频蹙等,本欲以嫉妒心伤害对方,结果却是嫉妒自己,摧毁自己。
唐朝时期,于衡州衡岳寺有一位名叫慧期的僧人,外表常持威仪之相,内心却盛满了许多污秽腐烂的邪念。他道志寡薄,妒贤嫉良尤为突出。当时有位品行高洁、功德巍巍之名僧--义本大和尚敷弘万善,于四月初八佛诞吉日在衡岳寺般若台为众僧开坛受戒。因慧期戒腊不足且德行浅溥而未被请入传戒阿阇黎十师之列。他勃然大怒,心怀嫉恼拂袖离寺,暗思异图。传戒第七日暮间他重返山寺,告诉众人:“有人告发说此处有反逆活动,官兵已寻至山门下……”霎时,人心惶惶,一片议论嘈杂之声久久不能平息,受戒之事亦无法继续下去。这时,寺主义本大和尚对慧期说:“你想造恶缘毁坏他人法眼,终致苦果,若不及时悔罪,你的双目也可能会失明或患癫病。”哪知慧期一听气愤色变,不思悔悟,又匆匆离寺。不到一个月,他双目疼痛,最终病死在前往襄州市易的途中。
所以修行人当时刻警惕,免受嫉妒心的毒害。一个人无论在行为上做得多么好都没有多大的功德,重要的是观察并调伏自己狂乱的妄心,在烦恼初生时即应断除其根源。
若欲灭除诸害敌,则汝应除自嗔恨,
是因无始轮回中,嗔恚害吾无穷尽。
若欲灭尽一切敌,彼等怎能会杀尽,
若能灭除自嗔敌,则能同时灭诸敌。
要想灭除许多怨敌的危害,那么你就应该设法断除自己的嗔恨心,因为无始以来于三有轮回之中,嗔恚对自身的危害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想消灭一切敌人,依靠杀戮的方式怎么可能灭尽,假如能灭除自身的嗔心怨敌,于此同时就能消灭所有的敌人。
轮回中的众生因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互相结怨,由爱而生恨,由恨复生爱,“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如是所引发的争吵、打斗、毒害、报复等痛苦亦周而复始地上演着,不止这一世,而是牵连着生生世世的恶缘有情。凡夫俗子无论身处何地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怨敌,就算是亲友也往往因嗔而结仇埋怨。这是因为众生以无明愚痴蒙蔽其心,不能了知诸法缘起生、无有自性的道理,所以对诸法产生实执而相互嗔害。为了世间的幸福安乐,心不堪忍怨敌所做的一切危害,便自然而然地生起欲灭除怨敌之心。闻受佛陀的教言,当知嗔恨是八万四千烦恼魔军中非常厉害的魔王。如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入行论》中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文殊游舞经》中也说:“曼殊室利,以能坏百劫所修善根,故名嗔恚。”嗔之过患说不…
《格言宝藏论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