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下)▪P39

  ..續本文上一頁邪知邪見。人生苦短,眼看著歲月匆匆流逝,卻一再將生死大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往後推,說他著魔了也不無道理。所謂的魔大致分四種:天魔、死魔、蘊魔、煩惱魔。本處所講的是蘊魔,又稱爲我執大魔,這種魔比之青面獠牙、張牙舞爪的魔厲害千萬倍,我們無始以來的善根,它都有能力使之斷絕,且嚴重地障礙修行人獲得解脫。爲了鏟除這個大魔頭,我們當下即應精進于佛法的聞思修。

   何者雖不能精進,亦不應該墮惡趣,

   勇者雖不能殺敵,怎會殺害自方矣?

   任何一個人,雖然不能精進,但也絕不應該墮入惡趣。勇敢的人雖然不能殺害敵人,又怎麼會殺害自己這方的人呢?

   此處的“精進”要求較高,指的是全力以赴毫無懈怠地去弘法利生乃至讓每個人從輪回中得到解脫,究竟圓滿自他二利。真正能弘法利生的人一定要有前世的因緣、廣大的誓願、崇高的德行。一般的人則很難做到。雖然沒有這種能力,但若自己精進修習善法,且不說解脫輪回,至少可以免墮叁惡趣,如是于後世則能得善趣人身,依此可繼續修法。如果墮入惡趣,則是“一失人生萬劫不複”,那就很難有修持善法的機會了。無垢光尊者說過:“倘若此生未修利,下世不聞善趣聲,恒于惡趣中輪轉,不知取舍行邪道,漂流輪回無出期。”《入行論》中也雲:“若具行善緣,而我未爲善,惡趣衆苦逼,屆時複何爲?既未行諸善,複集衆惡業,縱曆一億劫,不聞善趣名。”在惡趣中的有情枉受諸苦,愚癡無智,叁毒極爲熾盛,又不斷造作惡業而繼續輾轉下墮,連善趣的名字都聽不到又何談自己得安樂或解脫輪回度化衆生呢?  

  有些形相上的修行人假借佛法之名大搞非法活動,他們在口中對因果佛理講得頭頭是道,實際行動則四處攀緣,追名逐利,失毀律儀,還計劃“功成名就”之後再好好修行。也許他們心中並沒有因果的概念,如是甘露正法對此等人來說,反而成了惡趣之因。一位聖人說過:“計劃未來就像在幹枯的深淵裏釣魚,再怎麼努力都不能盡合汝意,還是放下一切計謀野心吧!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你飄浮不定的死期。”

   所以說就算不能努力精進使自己得到解脫或致力于弘法利生的事業,最起碼也不能使自己墮入惡趣。好比一個勇敢的武士,雖然他沒有能力將一切怨敵消滅,但也絕不可能去危害自方親友。勇士有二種,一者足智多謀,武藝超群,英勇善戰,一旦出征則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者能力有限,歪打正著入了勇士的行列。他雖然不能統領大衆一任將才,甚至勝伏不了幾個敵人,但是稍有理智者也絕不會將槍口劍鋒對准自己方面的戰友、親朋。同樣的道理,僥幸獲得人身者即得“勇士”之名,雖不能降伏我執大魔,攻戰貪嗔癡叁毒解救自他,但也不能助桀爲虐,增盛魔毒的食糧,反把自己投入叁惡趣中。否則只能引來他人的悲憫,算不得真正的勇士。

   學者爲得恒久樂,暫苦亦應求學問,

   如同刺灸法療治,此乃巧醫之論典。

   有學問的人爲了得到長遠的福樂,暫時受一點苦也應致力于對學問的追求。如同以針刺,火灸等方法治療疾病,那些都是善巧醫師的論典。

   世間人求學問,有的是爲了學問而求,有的卻是爲了俸祿,也可說是爲求得職業以便幸福地生活。在求學階段是艱辛苦澀的,如雲:“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功成名就之時,就能安享比較恒久的歡樂。“人不食則饑,不學則愚”,不管以何目的,學好知識至關重要,真是“手握重金,不如薄技在手”。有學問的人才是真正有財富的人。

   本頌的學者是指佛門中有學問、有智慧的修行人。他們爲了得到永恒、無上大安樂的菩提果,雖然暫時在求法的過程中,會受到千難萬苦,但爲了圓證無上佛果,再苦也要忍受。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僅僅爲得四句法語而經曆了種種常人無法忍受的苦行,如布施妻兒給夜叉食用,在身上以刀剜穴點千盞燈做供養,在身上釘一千個鐵釘,以身投火等。那種虔誠追求佛法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將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成爲積極向上的力量,並且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久遠劫前,有位仙人帶領著五百梵志在寂靜處修行,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追求真正的道法。一日,有位婆羅門, 告訴仙人:“我有正法,但學法是件極不容易之事,我求法也是經過千辛萬苦才得來的,如果你真心誠意想學法的話,就得聽從我的指使。”仙人懇切地說:“一定不違逆大師所吩咐的一切。”“你現在若能剝自己的皮做紙,剔骨爲筆,以血爲墨抄寫我的教法,我就給你說。”仙人聽後歡喜踴躍,恭敬頂禮,立即照辦。一切就緒後仙人說:“現在正是時候,懇望速說。”于是婆羅門便說偈頌:“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不兩舌惡口,妄言及绮語。心不貪諸欲,無嗔恚毒想。舍離諸邪見,是爲菩薩行。”說罷此偈,仙人立即書寫,並遣人宣讀、抄寫,命令閻浮提內一切人民誦讀和奉行。類似公案佛經中比比皆是。

   求法時需要忍受暫時的痛苦以換取究竟的安樂,如同以刺灸療治諸疾一樣。“刺”是指紮針、動手術等治療方法,灸主要指以火治病的方法。中醫和藏醫都提倡火灸,全知麥彭仁波切、格魯派格西希繞彭措等大德在自己的醫學著作中均有廣述。藏醫火灸是將艾葉(一種草本植物)揉軟並搓成線,然後在身體的“阿四穴”--特別疼痛的地方抹上油,將艾條放上去同時點著。這樣一燒,身體暫時雖然會感受難忍的痛苦,但疾病馬上就會有明顯的好轉,甚至完全康複。這正如學者在求學階段感受暫時的痛苦,而最終得到了恒久的安樂。值得一提的是,針灸、火灸雖然是一種殊勝的療病方法,但若庸醫施治危險性還是很大,稍有疏忽,一旦接觸到經脈神經上,就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癱瘓乃至斃命。所以說這種方法只是善巧醫生的一種有效治病手段,對他們來說的確稱得上是部殊勝的醫學論典。

   若他一切圓滿時,自心生起不忍耐,

   則摧自己之福根,實爲嫉自又毀己。

   在別人獲得一切圓滿福樂之時,如自己心中生起不能忍耐的痛苦,就會摧毀自己的福德和善根,那其實是在嫉妒自己,同時也是在毀滅自己。

   一切圓滿即如財富增多、地位增高、權勢增大或博學多聞、深廣智慧等。在看到別人諸事吉祥,一切圓滿之時,按佛陀的教理來說自己應該心生隨喜,如是所獲功德不可思量。所以說隨喜是事半功倍的殊勝修法,然而世間諸人少有聞思之智,不懂此中奧義。凡見有人某方面勝過自己就會生起難以忍耐的嫉妒心,不是怨天尤人,專思折辱,就是因嫉生嗔而千方百計地對諸事圓滿者作違害,這樣就會摧毀自己的福德並增長惡業。

   佛門弟子雖然深明此義,但有些煩惱深重的人因業力驅使,具惡劣習氣之故,見到別人具足崇高智慧,擁有豐富財産的時候,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滋長嫉妒之心。即使道友得一套法本或一個殊勝法要的傳承,雖然他對那個法本及傳承根本沒有信心,但心中仍然會覺得難受,于是便設法據爲己有,僅此就已滿足了嫉妒心的條件。古人言:“富人具財時,強盜睡不著。”當知嫉妒爲惡趣五因(貪、嗔、癡、慢、嫉)之一,凡具此心者就象強盜一樣卑劣可恥。依靠猛烈的嫉妒心只能使自己變得醜陋,面容惱怒頻蹙等,本欲以嫉妒心傷害對方,結果卻是嫉妒自己,摧毀自己。

   唐朝時期,于衡州衡嶽寺有一位名叫慧期的僧人,外表常持威儀之相,內心卻盛滿了許多汙穢腐爛的邪念。他道志寡薄,妒賢嫉良尤爲突出。當時有位品行高潔、功德巍巍之名僧--義本大和尚敷弘萬善,于四月初八佛誕吉日在衡嶽寺般若臺爲衆僧開壇受戒。因慧期戒臘不足且德行淺溥而未被請入傳戒阿阇黎十師之列。他勃然大怒,心懷嫉惱拂袖離寺,暗思異圖。傳戒第七日暮間他重返山寺,告訴衆人:“有人告發說此處有反逆活動,官兵已尋至山門下……”霎時,人心惶惶,一片議論嘈雜之聲久久不能平息,受戒之事亦無法繼續下去。這時,寺主義本大和尚對慧期說:“你想造惡緣毀壞他人法眼,終致苦果,若不及時悔罪,你的雙目也可能會失明或患癫病。”哪知慧期一聽氣憤色變,不思悔悟,又匆匆離寺。不到一個月,他雙目疼痛,最終病死在前往襄州市易的途中。

   所以修行人當時刻警惕,免受嫉妒心的毒害。一個人無論在行爲上做得多麼好都沒有多大的功德,重要的是觀察並調伏自己狂亂的妄心,在煩惱初生時即應斷除其根源。

   若欲滅除諸害敵,則汝應除自嗔恨,

   是因無始輪回中,嗔恚害吾無窮盡。

   若欲滅盡一切敵,彼等怎能會殺盡,

   若能滅除自嗔敵,則能同時滅諸敵。

   要想滅除許多怨敵的危害,那麼你就應該設法斷除自己的嗔恨心,因爲無始以來于叁有輪回之中,嗔恚對自身的危害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想消滅一切敵人,依靠殺戮的方式怎麼可能滅盡,假如能滅除自身的嗔心怨敵,于此同時就能消滅所有的敵人。

   輪回中的衆生因貪、嗔、癡等無明煩惱互相結怨,由愛而生恨,由恨複生愛,“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如是所引發的爭吵、打鬥、毒害、報複等痛苦亦周而複始地上演著,不止這一世,而是牽連著生生世世的惡緣有情。凡夫俗子無論身處何地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怨敵,就算是親友也往往因嗔而結仇埋怨。這是因爲衆生以無明愚癡蒙蔽其心,不能了知諸法緣起生、無有自性的道理,所以對諸法産生實執而相互嗔害。爲了世間的幸福安樂,心不堪忍怨敵所做的一切危害,便自然而然地生起欲滅除怨敵之心。聞受佛陀的教言,當知嗔恨是八萬四千煩惱魔軍中非常厲害的魔王。如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入行論》中雲:“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文殊遊舞經》中也說:“曼殊室利,以能壞百劫所修善根,故名嗔恚。”嗔之過患說不…

《格言寶藏論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