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师的接引菩萨、接引佛啊!不得了。所以,很多人都去参他。
你到了他那里,他常用的接人的语句就是:“近离甚处?”象我们到方丈寮里,你看老和尚对来来去去的人,经常这样问:“什么地方来的啊?”百分之八十的都是这个话,剩下的呢?“来干什么啊?”到方丈寮里,老和尚就这两句。看见生人,就:“什么地方来的啊?”看见熟的,就:“来干什么啊?”那么,怎样理解这个话?我们看这个公案:“近离什么处?”你看括弧里面是“探竿影草”,他要试你的虚实,要辨你的来历。就象到一个部门里去,保安见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就要查问你的来历。在寺庙里,对新来的人一样的要查清来历,你到客堂里面去挂单,你是居士,就要把归依证,身份证拿来登记一下;你是来挂单的比丘,就要看的戒牒。不能是什么都没有,就随便到客堂挂单了,那是不行的。
“近离甚处?”这个问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就看你怎么答话。“僧便喝。”大家都知道德山棒,临济喝。这个“喝”是临济祖师的发明。当然,以前在马祖也喝过,云门祖师后来也经常喝。“喝”这么一声,睦州老和尚就是知道他的来历,是临济那边的来了,是学临济禅法的人。但是,他那一“喝”,就把对象搞错了。因为临济祖师都算是睦州老和尚的半个徒弟,临济祖师的大彻大悟,都离不开睦州老和尚,这个就叫“关爷面前舞大刀”、班门弄斧,找错庙门了。睦州老和尚早知道你这一喝的份量,他就说:“老僧被你一喝。”一般人一喝,你莫测深浅。如果我们被别人大喝一声,“哦!利害,禅宗里面的临济喝啊!高深莫测,不得了,了不得!”但遇见了睦州老和尚,就象一个老师看小孩玩游戏样的——你还会玩这个,“老僧被你一喝。”
但这个来参访的师父不知利害,他又喝。这又喝不得了,他有勇气啊!他未必不知道睦州老和尚是临济的大师兄,乃至说是师叔都可以这样说的,他的年岁比临济起码要大二、三十岁。他又喝,有这个胆量,也就是说底气十足。但是遇见了睦州老和尚这个牛板筋,就定定的把他看住。“一喝了,二喝了,那么三喝四喝以后你又干嘛呢?”“僧无语”,这下就山穷水尽了。他只有这个伎俩,只有这个本事。既然是这样,睦州老和尚拿起棒子就打,并且说:“这掠虚头汉!”
什么叫“掠虚头汉”?不是自己本分流露出来的,就象现在电视中的模仿秀之类的,刘德华唱歌唱得好,年轻人、小孩就装着刘德华的样,唱刘德华的歌,看谁模仿得更象。一些小女生打扮成明星的模样,唱明星唱的歌,但是毕竟不是明星啊。我们经常看一些电视剧,演毛泽东的,演邓小平的那几位造型演员,他们演戏像不像呢?像。是不是呢?不是啊!你演毛泽东的,你不是毛泽东。你演邓小平的,你不是邓小平。就包括演虚云老和尚的电视剧的演员,他是个很棒的演员。尽管你很棒,但毕竟不是虚云老和尚嘛。但无论你怎么化装,无论你怎么模仿,你毕竟不是。所以,下面的评唱就很精彩了:
“大凡扶竖宗教,须是有本分宗师眼目,有本分宗师作用。”这个就点到血脉上去了。我们要竖扶宗教,我们说现在要荷担如来家业,要把佛教的负责在二十一世纪担当下去,象我们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开创的这么一个事业,我们要继承下去,一代一代的薪火相继。那么你凭什么本钱呢?你有什么力量呢?这就必须是有本分宗师的眼目,而且不是徒有虚名的。不是靠有名,有地位,有钱,不是靠这个的。靠这个是把佛教扶不起来的。道在得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有些寺庙,在历史上有一位祖师出世,有一真修行的人出世,那个寺庙一定兴旺,一定发达。不论你再大的道场,再好的香火,如果是没有修行人,没有真正的修行人,那个香火很快就会冷落下去。
为什么呢?众生是礼敬佛的,是礼敬有修行人的。如果你这个寺庙没有修行,里面的师父没有修行,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当然,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老佛爷的面子上,还是要给寺庙敬点香,送点供养。但是,你要把如来家业挑起来,那么必须是“有本分宗师的眼目,有本分宗的作用。”眼目,就是我们的心量,我们的体,我们要悟到实体,悟到实处。有体必然有用,就如有灯必然有光一样。有灯,这个灯不亮,那么这个灯就有问题。你说你明心见性了,大彻大悟了。但没有担当家业、教化众生的作用也不行啊,你是骗人的。所以,这个方面,他是形如影随身,不离分毫。
“睦州机锋,如闪电相似,爱勘座主,寻常出一言半句,似个荆棘丛相似,著脚手不得。”睦州老和尚在睦州城里面,当然也受到了地方长官的尊敬、供养。只不过他老人的脾气很倔,他不受供养,来供养的门都进不了。不管你是当大官的来,还是当财主的来,他就是打草鞋卖一点小钱,每天有两餐稀粥也就过了。屋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就是三个砖头、一口小锅、一个蒲团,就是这样过日子。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供养,不需要钱财,也不需要名望。但是,恰恰是这样的道人,来参学的人就多。他老人家脾气也怪,他机锋厉害,经常爱勘座主,什么叫座主?就是讲经的法师。在以前,比如华严经的,就叫华严座主;讲法华经的,就叫法华座主;讲金刚经的,就叫金刚座主。那些专通一门经,或一门论的统称座主。因为老和尚是禅宗的风格,看见这些搞佛教理论的、咀嚼文字的,他就要接引他。
接引的时候,“寻常出一言半句,似个荆棘丛。”就像弄了一个布满刺的荆棘丛,让你进出不得。比如六祖的弟子南阳慧忠国师被请进皇宫,遇见了一个学中观的供奉在皇上面前摆谱,“啊!你是六祖大师的徒弟,你们禅宗不得了。好,你立义,我来破。”中观就是专门破别人立义嘛,忠国师说:“好,我就立义,你来破。”当着皇帝面前,学中观的这位供奉就说:“那请禅师立义。”忠国师说:“立义竟。” 立义竟是什么意思?这位供奉找不到下手处,你怎么破?他立义竟,他立了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就是这个立义竟,一切法全在其中,你怎么破?铜墙铁壁一样,你进去不了。有如虚空一样,你捉不到攻击的目标,你怎么去破?
所以睦州老和尚也是这样,使别人做不了手脚。他“才见僧来,便道:“见成公案,放尔三十棒。””你怎么回答?给你三十棒,没头没脑的,别人见了,以为他神经病一样。你怎么去理解这样的话头?没法理解。“又见僧云:“上座。”僧回首,州云:“担板汉!””平白无故的见了一个过路的师父,就叫别人一声。“ 担板汉”是什么呢?是卖力气、做苦力的。象我们云门寺有句口头禅,从老和尚那里叫出来的——“业障鬼”,大家也经常自谦为“业障鬼”,这跟“担板汉”差不多是一个意思。那么,忽然有人这样莫名其妙给你冒一句话的时候,你怎么去料理呢?你接招还是不接招?很多人可能看他一眼,也不接招就溜之大吉。这个老比丘,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不能去惹,这是个了不得的混世魔王,离他远一点。不认识的,以为他神经病。但是,在唐代禅风很盛的情况下,大家对机锋转语都很熟悉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愿意来碰。“你给我下这么一个语,我就要给你较一较劲。”
下边继续举例,“又示众云:“未有个入头处,须得个入头处。既得个入头处,不得辜负老僧。””在《五灯会元》里面记载他还有一个徒弟,听了这话就说:“怎敢辜负和尚!”刚把这句话说完,就挨了一棒:“早是辜负了也!”你早就辜负了,你说这个话,你就辜负了,没上路啊!“睦州为人多如此。”睦州平常接待来来去去的禅客,接待向他参学的人,经常把这些语言,就象我们现在丢手榴弹一样, “嘣”给你甩过去,炸得你魂飞魄散,不知所以。下面,圆悟祖师书归正传,就来评唱这则公案了。
“这僧也善雕琢,怎奈龙头蛇尾!当时若不是睦州,也被他惑乱一场。”我们云门寺有位老菩萨,每天都在“喝”,而且从早到晚要喝上百声。他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他可能是不舒服,要把这些气排泄出来。”是这个意思吗?外面的人一看:“呵,这人不得了,这里面有狮子吼,云门寺藏龙卧虎,天天都有狮子吼。”我们看这位老修行,七八十岁了,每天这样子吼,要么就念佛,声音壮实,中气很足的,比我这麦克风、喇叭里面的声音都还雄实。他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我听了犹如庙里面打钟一样的,心里还是很振奋:“这老修行不得了!”一念不生,每天念念不断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就喝、就吼。我也仔细地看,常在旁边看,这个老师父是求什么、想什么呢?他没有妄想了嘛!那么大的年龄了,你说身体好吗?也不像很好。你说身体不好吗?他的声音那么雄壮,那么威风!
我们天天在寺里呆着,每天有这样的声音陪伴着我们,我们有什么感受,对我们修行有什么启迪作用?所以,云门寺的老修行真的是不敢小看。熟悉他的人说:“他身上的气好像不怎么顺,必须要通过这个来排。”也未必如是,老和尚听见他喝,常常也随着他喝,然后笑一笑,对他的喝是欣赏赞叹的。我们看一个人“喝”的时候,一定要看他后面的东西。如果你不具备人天眼目,被别人一喝,就被他惑乱一场,“莫测高深啊!”
“只如他问:“近离什么处?”僧便喝,且道他意作么生?这老汉也不忙,缓缓地向他道:“老僧被汝一喝。”似领他话在。一边又似验他相似,斜身看他如何。”睦州老和尚犹如狮子戏牛一样,先用爪子拨拨。牛发威了,用角来顶。他在边上绕着圈看你顶,看你继续发招。对不对?来而不往非礼也!我问你近离甚处,你喝了我一声,我答话,我被你喝了一声啦!看你怎么答?“这僧又喝。这一喝,似则似,是则未是。”这七个字,在公案里面,在祖师的评唱里面经常出现。为什么呢?我们看现在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很多,有假烟,有假酒,有假的家用电器,有假的这样东西,那样东西。别人把…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十七 第十则 睦州掠虚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