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三千大千世界,但却没有跨出普贤菩萨的一个毫毛孔。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事呢?在维摩居士那方丈大的屋里面,请了十方诸佛,无量菩萨,在香积世界请了最高明的厨师做斋,每一位佛都是高广大床,悉皆供养,七大桌、八大桌的,无量世界的都来了,都在维摩居士的这么间小房间里面,大开宴席。房子又没变大,小小的一个房间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装下了。但每一个佛的座位,每一个菩萨的座位又没有变小,都有无量广阔的空间,供他们大家在一起就餐,谈玄论道、普施法雨。
这则故事作为哲学思辯,大家也能理解。但在实际上你怎么去弄?我们这间会议室也大,能够坐二、三百人。那坐十万人,坐一百万人,把全中国的人放在这房子里面坐,你有没有这个神通?所以,我们看这样的话,不能用常规的思维去理解,如果这样去理解,就如大沩喆所说的 “我更与尔诸人,土上加泥”——丙丁童子来救火啊!大沩喆也是杀人不眨眼,什么杀人不眨眼呢?“看!看!雪峰向诸人面前放屙,为什么屎臭,你们也不知?”这也是杀人不眨眼,雪峰杀人不眨眼,这大沩喆也是杀人不眨眼呢。下面再重复一下。
“雪峰示众云:“尽大地摄来如粟米粒大。”古人接物利生,有奇特处,只是不妨辛勤。”为什么呢?雪峰祖师是三上投子,九到洞山。十多岁出家,四十多岁才开悟的。三上投子,投子山在安徽;九到洞山,洞山是在江西。而且雪峰本人是到过北京,到过河北,到过浙江,最后住福建,辗转万里啊!
“置漆桶木杓,到处作饭头,也只为透脱此事。”到处去作饭头,为寺庙常住弄饭、供养常住,“也只为透脱此事”,透脱什么事呢?透脱明心向上这个事,要使自己破参。“及至洞山作饭头,一日,洞山问雪峰:“作什么?”峰云:“淘米。”山云:“淘沙去米?淘米去沙?””我们想想,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淘米,是把米里的沙去掉,还是把沙里的米去掉?“峰云:“沙米一齐去。”山云:“大众吃什么?”峰便覆盆。”雪峰便把这个米盆“啪”翻过来覆上。洞山就赞叹了:““子缘在德山。”指令见之。”,我不留你了,到德山老和尚那去吧,你因缘在他那里。他最近被请出来近开法了,接引众生了。
什么叫沙?什么叫米?我们可以打葛藤嘛,凡就是沙,圣就是米;烦恼就是沙,菩提就是米嘛。但是,雪峰在参的时候,到处当饭头,也是听到了很多禅机,自己也知道了一些禅机,也知道不著凡不著圣,烦恼不要,菩提也不要,所以沙米一齐去。“大众吃什么呢?”把盆子一倒扣过来,喝西北风,大家都成空空道人?这个手段就不是洞山曹洞宗的风格了,有点德山的风格了。所以,洞山祖师看见他这样的风格一出现,他说:“据子缘在德山。”到德山老和尚那里去吧。
“才到,便问:“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打一棒云:“道什么?”因此有省。”实际上也并不是这么简单,你看,刚到德山就问:“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实际上是到德山二、三年以后才问这个话的。他是看了这个师兄悟了,那个师兄又悟了,心里面酸溜溜的,憋不下那口气,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自己已经觉得太没脸面了,才向德山老和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从上宗乘中啊,学人还有分也无?”明心见性,破参这个事,作为我们当徒弟的,跑了这大半个中国,跑了上万里的路,到底有没有份?有没有这个资格?当时,德山老和尚敲他一棒:“说啥?”就退下了。第二天,他又去请益,到德山老和尚那里哭请,求老和尚开示。德山才说:“吾宗无语言,实无一法与人!”作为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是没有语言给人,没有法与人,而且是老老实实给你说,交底给你说,没法给你啊。这个时候,雪峰终于有省。破初参了。
“后在鳌山阻雪,谓岩头云:“我当时在德山棒下,如桶底脱相似。”岩头喝云:“尔不见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须是自己胸中流出,盖天盖地,方有少分相应。”雪峰忽然大悟,礼拜云:“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圆悟祖师在这个评唱中,把这个因缘浓缩了一下。本来这则公案很细,我们也不详说,因为也没有时间。你们有《五灯会元》,有《雪峰语录》的,可以自己去看。为什么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你还老是躺在师父的关怀下,师父的护持下,是德山一棒使你桶底脱落的。但是,你老是放不下,还把这个扛在肩上不行!所以岩头和尚这话就很厉害:“须是从自己胸中流出,盖天盖地,方有少分相应。”般若是活的,不是死的,必须一一把其他的放下,要让自己的胸中透明,就象六祖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从自己心中流下来并盖天盖地,方有少分相应。这就把雪峰破初参的那种负担打落,这一下就破牢关了,破了牢关,才能称之为大彻大悟。雪峰于是“礼拜云:“师兄,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如今人只管道,古人特地做作,教后人依规矩——若恁么,正是谤他古人,谓之出佛身血。”后来的人当然说长说短的人都有,他自己不明白公案的底蕴,就说他们在演戏嘛,教后人依规矩嘛。还有其它很多话,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圆悟祖师说:这样来看这些公案的话,就是谤他古人,就谤这些祖师,谤祖师的罪过就同出佛身的血一样,都是不通忏悔,而且是要下地狱的。
“古人不似如今人苟且,岂以一言半句,以当平生?”古代的人的确不象今天的人那么苟且,这么啰嗦,这么不求究竟,这么得过且过。的确我们现在很多人,躺在一份衣禄上不思进取,非常的无聊。有些一句半句,好象自己这一辈子也就够用了,那怎么行呢?“若扶竖宗教,续佛慧命,所以吐一言半句,自然坐断天下人舌头,无尔著意路、作情解、涉道理处。”所以,真正杀人不眨眼的祖师,真正是扶竖宗教,续佛慧命的,吐一言半句都精彩。你看禅宗的精彩,在印度是没有的。六祖大师的《坛经》,包括马祖那一套,特别机锋棒喝,以前印度佛教没有这一套东西,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祖师的光辉。这样才能竖扶宗教,续佛慧命,为什么呢?
百丈老和尚说过:“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许弟子有超师之义,如果学生的本事跟老师持平,那么这个老师的本事就减一半,为什么呢?一代应比一代强才行啊!如果一代一代老是原地不动,就象现在西方经济学似的,那个经济增长率等于零,那就没用了。今年一百个亿,明年还是一百个亿,后年还是一百个亿,那你的经济就停止,那个要崩溃的,你必须要有可持续的增长。作为下一代人,一定要一代胜一代。师父选徒弟,一定要选这个徒弟能超过师父的,才能光大师门,才能香火永继。所以,我们看这样的人,他吐一言半句,那就惊天动地,可以上碑,可以上书,可以入藏。这样的一言半句,自然能坐断天下人舌头啊!大家心服口服,大家顶礼膜拜,大家都焚香赞叹,天女散花。
“无尔著意路、作情解、涉道理处。”禅宗的语言就是要有这样的本事,使我们的思维意识之路不能开展,我们的情解不能运行,我们的道理无法去说。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胡饼!象这样的话,他就是“无尔著意路、作情解、涉道理处。”干屎橛,古代的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个便纸,都是用竹片、瓦片用解便的工具,这叫干屎橛。你想想,如何是佛?这么一个污秽的东西,它是佛啊?你不是想下地狱啊!但是,你要去想,佛和这个干屎橛,佛和麻三斤,佛和庭前柏树子,有什么关系?你这个脑袋永远都想不过来,你要去证明庭前柏树子是佛,你怎么去证明?你没法证明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才会使人言语道断;在这个时候,正是截断众流。祖师他就是要用这样的功夫,使大家进入一个非常的地带,把我们平常习惯、生生世世所习惯的言语道,心行处,一下给你斩断。
“看他此个示众,盖为他曾见作家来,所以有作家钳锤。”雪峰祖师三上投子,九上洞山,最后开悟于德山。见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见了那么多的杰出祖师,所以,他自然有作家的钳锤。所以“凡出一言半句,不是心机意识思量鬼窟里面作活计,直是超群拔萃,坐断古今,不容拟议。他家用处,尽是如此。”我们看,雪峰祖师是这样,云门祖师也是这样,雪峰的老师德山老和尚还是这样。要知道,禅宗的风格和教下不一样,教下跟你讲道理。中观有中观的理,唯识有唯识宗的理,天台有天台家的理,华严有华严宗的理,就是天天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净土宗,还是要跟你说道理,不然净空法师说那么多干嘛!
只有禅宗不说道理,你跟我们老和尚说道理,你看老和尚什么时候跟人讲道理?他就是要坐断天下人舌头。我们平常看见老和尚的棒子,听到老和尚的吼声,不知道这个老和尚又怎么了?既畏惧、又尊敬、又害怕他。老和尚处处在给我们演示禅宗的无上大法,这个就是云门一脉传承下来的独到家法,这个是云门宗的绝世武功。现在,老和尚玩得这么绝,玩得这么熟,我们会意吗?所以,我们看圆悟祖师这段评唱,一方面是在赞叹雪峰祖师。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今天,还有谁是能坐断天下人舌头的?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十 第五则 雪峰粟粒之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