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七章 参礼祖庭游大江▪P2

  ..续本文上一页,他何曾受过如此大礼,竟然不知自己已是如此尊贵,急忙扶起盛西禅师说:“和尚莫折杀明本,明本年轻,不更世事,望和尚海涵。”说毕,便让盛西禅师上坐。

   盛西禅师哪敢上坐,侧身立于明本身前说:“大师远来,可移住方丈。”明本说:“和尚是祖庭住持,代祖师行令,十方尊仰,明本岂敢不懂规矩。”盛西禅师不安地说:“我这住持,只不过是为历代祖师看守祖塔罢了。如今大师亲临此地,正当担任住持。”

  明本禅师执意不肯,说:“和尚若要明本住进方丈室,我立即下山。这云水堂正好,明本住在这里十分称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盛西禅师自然不敢再勉强他了。两人说了一些丛林故事后,盛西禅师不敢久坐,说:“大师远来辛苦,请用过茶饭洗浴早歇。”说完作礼而别。

   明本禅师因过午不食,只是叫宗己盛来热水,洗了脚,在长连床上跏趺而坐,不久便入定去了。

   第二天一早,明本在三祖殿上礼拜后,方在观堂用斋,斋毕,就带着宗己在山中观礼。盛西禅师已知他脾气,故不敢拘礼,明本师徒方得清闲。

  次日,明本师徒又到白云海会寺。海会寺已知明本将到,住持可意和尚早已率领众僧在三门外恭候。彼此客气一番,明本便到守端、法演二位祖师塔前分别礼拜,并呈上偈赞。

  礼赞白云禅师的偈子是:“相逢一笑,触破父讳。猛省得来,声光振地。”礼赞法演禅师的偈子是:“拽海会磨,转东山轮。沸腾佛海,一远二勤。”后面的这首赞,是说五祖法演在海会寺白云守端禅师座下曾任磨头,管理寺中磨房。到了黄梅东山的五祖道场,方才大转*轮。五祖法演的弟子号称三佛,是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与佛眼清远三大士,所以叫作一远二勤。

   明本与宗己沿着溪径,上山追寻白云、五祖的遗迹。二人在山中转了半天,不觉步入一个幽谷。只见谷中有一座茅庵,明本禅师正想歇脚,就上前扣扉。随着吱呀的开门声,出来一位老翁。明本笑着说:“本想觅龙山和尚(唐代著名禅师),却见葛仙翁(指晋时抱朴子葛洪)。”

   老翁说:“我说是哪个野鬼敲门,原来是阿难尊者。”说毕,两人相视一笑,原来老者正是当年的余放牛。明本忙上前问安,说:“伯父看来仙健得很,我父亲如今在什么地方

  ”

   余放牛说:“你父亲已于前年故化于此山,我在寺里将他化后,把骨灰撒入这皖水之中,这是他自己的心愿。你父如今已早入净土,你应为他高兴。”听到这里,明本不觉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两人也不再客套,就在庵里闲聊起来。

   明本将这十来年的情景向余放牛略略说了,余放牛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晓。”说着,从木箱内拿出一叠信来,原来直翁与他常通消息。明本笑着说:“伯父与直翁原是至交,我怎么忘了在直翁那里打听伯父的消息。”余放牛说:“你在直翁那里去是讨不到消息的,我们有约在先,为不扰你静修,绝不将你父亲的行踪告诉你。”

   二人谈了许久,不觉已暮色苍茫。只见寺中有僧寻来,说:“大师原来在这里,叫我等好找。堂上和尚见大师久不返寺,怕大师丢了,派了许多人来寻哩。”明本说:“烦你告诉和尚,我在这里幸逢故人,想作彻夜之谈,就不回寺了,要回我自知回去。”那僧不敢勉强,只得诺诺退下。

   明本禅师怕寺里又派人来寻,就叫宗己回寺去住,自己留在这里度夏。他与余伯父悠哉游哉,快慰无比。解夏后,明本禅师拜别余放牛,在海会寺辞别众僧,便往蕲州黄梅县双峰山,去参礼四祖、五祖圣迹。在四祖寺、五祖寺分别住了数日后,便乘了一只船前往庐山。

  明本是三月离开天目山的,一路上走走游游,加上在皖公山过夏,此时已近中秋。驾舟于长江鄱阳湖间,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心头又难免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受。

   上了庐山,在东林寺住下后,明本便先去参礼东晋慧远法师之塔。慧远法师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晋安帝时被谥为“庐山尊者”。明本禅师少年时便皈心净土,后来跟从高峰和尚习禅,仍然以净土为皈依。在参礼慧远大师塔时,明本禅师对宗己说:“远公是东晋佛法第一人,当年他在庐山结莲社时,名士刘遗民、雷次宗、毕颖之、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在无量寿佛像前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远公自入庐山以来,共三十二年影不出山,凡送客,皆以虎溪为界。有次远公送陶渊明、陆修静下山,谈得甚为投机,不知不觉间过了虎溪。陶渊明知而不言,当远公发觉时,已过了虎溪数丈,三人不禁相视大笑。后人把这故事绘成图画,叫做三笑图。”

   宗己听了,钦佩地说:“祖师们的风范,真是令人景仰。不过远公还可在庐山上迎送,而师翁不出死关,似又更胜一筹。”明本禅师说:“也不能这样比,这都是各遂其愿罢了。”

   明本在庐山留住一月,历礼庐山归宗寺、圆通寺、棲贤寺等。在这期间,明本禅师作了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这些诗以禅宗为提持,以净土为指归,实是宋初永明延寿禅师以来,提倡禅净不二的最得力的作品。像“正念阿弥陀佛时,宝池树影月迟迟。更驰心欲归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这一类诗句,将禅宗与净土打成一片,参禅即是入净,入净须当参禅,手眼之高,足以折服时人,无怪后来赵孟頫等众多名流闻后都诚心礼敬。

   明本用心香写成这一○八首怀净土诗后,时已入冬,便与宗己借船前往金陵。金陵是六朝故都,文物之盛,又非钱塘及苏州可比。明本带着宗己,登钟山灵谷寺,然后在城中先礼拜了长干寺、瓦官寺、大庄严寺、大爱敬寺、承天寺、长庆寺、保宁寺、广慧寺等,都是前朝高僧译经或阐化之所。一个月下来,竟朝礼了大小寺庙百余座。宗己说:“这金陵城中,寺庙竟有如此之多。”

   明本说:“我们还没有全部参礼。如果加上郊外的寺庙,当有千数。唐代杜牧有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每日礼拜一寺,三年都拜不完的。”说得宗己吐出了舌头。

  眼看冬日将尽,一日晴好,明本禅师带着宗己登上西城门中的狮子山。眼前大江如练,水天空濛,一群寒鸦,喧噪于江边的疏林。明本不觉吟起唐代刘梦得的诗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宗己见师父吟诗之后,久久不说话,不知心中在想个什么,就不敢多嘴,只管将头左右摆动,自个儿去领受长江壮丽的景色。过了一会,明本说:“今冬就在这金陵城外住下,咱们静养一年,明年再决定行止。”

  宗己随着明本跑了七八个月,长了不少见识,如今哪愿再回西天目山,听到这话,心中欢喜,忙问:“师父已选好驻锡之地了?”

  明本点点头,说:“就在金陵城北五里外的江边,距棲霞山不远,有一芦苇荡,在那里筑庵,咱们当一回渔翁怎样

  ”说罢,便下了狮子山,沿着江岸北行。

   走到中午时分,便到了芦苇荡。明本选了个高旷沙丘对宗己说:“这里筑庵甚佳,你可去临近村落,乞讨几根树枝来,我在这里割苇。”说毕,取出戒刀,便去割沙丘上的芦苇。不久,宗己拖了一大捆筑庵用的枝条回来,不用两个时辰,一座茅庵便立在这沙丘之上,周围芦苇密掩,前面大江横陈。芦苇中不时有野鸭窜出,见有人在此,便嘎嘎叫着飞入江中。

   一日在庵中,宗己问道:“师父一年来均要弟子参赵州无字公案,赵州因为什么说个无字

  ”

   明本说:“赵州为什么道个无字

  此八字是八字关,字字要当着紧要精采来看,你若依稀彷佛,半困半醒,似有似无这样去参,驴年马月也参不透。参禅用的全是一团精神,若是精神稍缓,便被昏沉二魔引入乱想狂妄窟中。若参到精神不及处,蓦忽猛省,方知连这个精神也没有着落处,这样方才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方才见到己即宗,宗即己。宗外无己,己外无宗。唯己与宗,俱成寐语。最后不改宗,不论己,尽力参到底,便可于无佛处称尊。”

   宗己蒙教,日后参叩益勤,后来终于有所省悟,被常州法云寺迎请住持,这是后话了。

   明本与宗己在这庵内一住就是整整十月,夏秋之时,江水盈满,芦荡全没。只有这沙丘甚高,此时便成了孤岛。好在明本有备在先,春月时便购得一叶小舟,常与宗己练习操舟之术。一次驾舟时,明本说:“道人用心,犹如驾舟,要注意做到左右平衡,不落是非。稍有偏斜,即当把舵正之,如此方能保路途无失。”宗己听了,大为叹服,说:“师父开示,信手拈来都成妙语。”

   金陵一些贤达之士,渐渐地知道了明本禅师筑庵在此,也常来参请。明本随问随答,并把《怀净土诗》给他们看,士人视为瑰宝,遂广为传抄。九月秋高之时,明本想到吴兴(今湖州市)双髻峰参礼高峰和尚当年习禅之地,便于宗己乘船,数日便到吴兴武康。

  到了双髻峰,明本看到还有不少僧人在高峰和尚当年习禅故地清修,心中感叹,怀师之情如涌,当即赋诗一首:

  双髻云深古道危,不来夜半扣柴扉。

  六年底事成遗恨,寂寞空山啼子规。

  明本在双髻峰住了三天,对宗己说:“吴兴弁山是个好去处,今冬可在弁山居住,那里还有大因缘要了。”于是就带着宗己向长兴州(今属湖州长兴)行去。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七章 参礼祖庭游大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