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首先就要明白“宝镜”的功能是什么?要知道“这个”是什么?如临济祖师所说“自信不及,即便忙忙”啊。如果自信不及,如果不相信这个真如自性,不相信我们自己就有,不相信自己的真如自性和祖师佛陀的平等,那么无论你怎样在法上精进,都会“徇一切世境,滞或积业”,很容易被境界所转,就像《坛经》里所说的:“心悟,转法华;心迷,法华转”。你悟了,你可以转法华,你没有悟,你就被法华转了,弄得团团转。如果没有开悟,自信不及,你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就算你再精进,也很会被世间法的境界所束缚,被世间法里的那些业障拴住。
所以临济大师说:“诸仁者,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佛祖不别。”什么叫做念念驰求心?我们经常有念头来来去去的,但是念头来的时候我不动心,并不是说这个念头来了就一定要怎么样。比如,我突然冒了一个想去北京的念头,但我并没有一定要去,没有执著这个念头。一会儿,我又想,这个时候去五台山应该很舒服、这个时候广东很热,等等,有很多念头。念头一来就是五台山、峨嵋山,但是你不会因念头来了就得马上去五台山,马上去峨嵋山,只是想了想却没有真的去。所以念头来了,不去管它,不跟着念头来也不跟着念头去,这个心态就是很正常的。但有些时候,有些念头一来你就管不住了,知道张三说你坏话了,要找他理论一番。他这个没做对,那个说错了,于是你心生烦恼,要跟人吵架甚至动拳头了,那你就是被这个念头拴住了。
这样的例子,自己要善于琢磨。什么念头我能不动心?什么念头我可能还动心,还被念头拴系?那么,我怎样才能不被念头所拴系?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所以临济祖师说得很明白:“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有追求、有希望即是有驰求心;意气用事,逞英雄豪气,要惩恶扬善,还是一种执著、驰求心;贡高我慢、贪、嗔、痴等,通通是驰求心。但是,只要你不去触动,那就不是驰求心,就像天上的云来来去去的,你不要管它就行了。如果你被它支配了,它执持你意念不断,而且这个意念变成了你的行业和活动,那就叫烦恼现前,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识得这个念念驰求的心。识得念念驰求的心并不等于我们不起心动念。这个一定要区分得开。有驰求心的人,他总是想:哎呀,我还有驰求心,还有念头,还在打妄想。他老是想追求那个无梦、无想、无念的状态,实际上没有那样的境界。
六祖大师所说的无念,是指我们的念体。我们经常说当下一念,什么是当下一念?我们永远都有一个现在,我现在在做什么?现在并不是一念,而是一种感觉,是其中的内容。无穷的念头在现在这个截面上来来去去,过去有过去的现在,未来有未来的现在,为什么有过去的现在和未来的现在?因为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中出入。不论是世间法的或者出世间法的,它都会在这个舞台上,在这个平台上来来去去。但是“现在”这个一念它是不动的,它是无念的,它是产生念头的基础,念头都是从它产生,又沉入在其中。所以我们要识得念念驰求的心,才能够见到这个真如不动的性。严格来说,我们这个“现在”的当下的一念,也就是六祖说的无念,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这个能产生来来去去念头的真如本体。
8、解悟不是证悟
学佛的人都关心法、报、化三身,对此,显宗、密宗、禅宗都各有其说。禅宗的说法,在《坛经》里六祖有所交待,这里我们看临济大师怎么说。什么是法、报、化三身?就是大家现在能听的这个真如。但这是三位一体的,区分讲来,“一念净光,是汝法身佛;一念善分别光,是汝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光,是汝化身佛。”真是干净、彻底!我们的祖师真正是老婆心肠啊,他把这些佛教里边的不传之密,一点遮掩都没有的全都交给大家了,真的非常慈悲。但往往是到了这个份儿上,很多学佛的人信不过。怎么这样就成佛了呢?怎么这一念就三身具足了?是祖师在打妄语呢,还是我们在打妄想啊?
希望大家在看这一段的时候多用心,千万别用分别心,而真正做到回光返照,自己回机,穷追到底,用佛法上的话来讲就是彻法源底,看透!看到最后、最后、最后、最后……是什么?临济祖师又说:“即今目前听法的人,为不向外求,有三种功用。”不去向外求,不去妄加分别,不去妄加增减,你自然就有这三种功用。但是此三种也只是名言,一说到嘴里边、写在书上又变成名言,变成文字、变成语言了。你看祖师在这里的高明之处,他一定不让大家把祖师的开示当成什么真理,或者当成了什么语言、当成了什么文字,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回光返照,以自己生命的本源对自己的精神本源去参、去悟。如果只是在名相上去迷所谓的报身、法身、化身,那样你就完了。所以临济祖师说:“然此三种也只是名言”而已,也只是语言文字,“身依义而立,土据体而论,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光影。”“
身依义而立”,法身也是因义而立的。什么是净土呢?这是据体而论的,不能凭空说净土或者说是秽土,它必须据体而论。既然是论,那就是说我这个世界有若干净、若干不净的道理。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与净土有关的经论里边,你可以证得“啊,这是净土”。同样的,法性、佛性、法身,也可以通过佛法的种种理去证明它。但是你如果还陷在理论上、文字上的话,那就离真实的法性、真实的佛性、真实的净土差十万八千里了,用一句中国古代的成语,那就是南辕北辙。为什么呢?因为名字都是光影。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证悟,如果证悟不行的话,解悟也可以,但我们也不能执著于解悟。解悟是第六识的一种感觉,它可以现在有,但一会儿就没了。烦恼来了的时候,这个解悟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要明白什么是光影。云门祖师就说,“法身也有三种病”啊,“光不透脱也有两种病”,这个云门祖师很早就提出来了。祖师早就告诉我们所谓的解悟,那是第六识上的一种感觉,不能说这种感觉不到位,也不能说它的知见不高,但它毕竟没有在第七识上透,只有在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上全都透过了,那才算是真正的破三关了。
9、我们的心就像一束光
临济祖师又说:“诸大德,切要识取弄光影人。”我们在理论思维上、在语言上、在念头上,实际上都是在弄光影。我们心里这个念头来,那个念头去,或是在佛法上玩理论,玩得很欢喜。但到底是谁在玩,是谁在弄光影?背后还有这个问题啊。今天,有个事情我一下子想通了,很欢喜;明天又一个事情别人都明白,就是我老是想不明白,心里边很窝囊。为什么会欢喜?为什么会窝囊?谁在窝囊?谁在欢喜?背后还有个谁?我们一定要把背后的这个东西找到。用临济祖师的话来说就是要:“识取弄光影人,是诸法本源,是一切法根本。”
当年,有一个师父问投子和尚:“大藏教之外还有什么奇特的事?”三藏十二部以外,还有什么奇特的事?投子和尚就说:“你说这大藏教,三藏十二部是从哪里来的?”是啊,是谁把它生出来的?心生出来的嘛,要说奇特,这个心可比三藏十二部还奇特。为什么呢?三藏十二部还是从老佛爷的心里边生出来的,是从历代祖师心里边生出来的。当你明心见性,开悟当了祖师以后,你所说的开示一样的可以入藏。
大家可以想一想,现在高科技的录像机、摄像机、移动电话、飞到外太空的火箭、宇航器有多神奇啊,可一万年以前这个地球是什么样?有高楼大厦吗?有飞机大炮吗?一万年前没有这些东西啊。宇宙的时间漫长无比,地球已经四十五亿岁了,一万年算什么呢?弹指一挥间。就这么弹指一挥间,从一万年前只有森林、只有狮子、老虎、猿猴、人们只会钻木取火的社会,发展到现在有电视、电话、原子弹的一个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从什么地方来的?佛法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一切都是从我们的心生出来的啊。所以临济祖师说:“诸大德,切要识取弄光影人,是诸法本源。”我们要信得过,要立得住,要相信自己,要敢于相信自己就是诸法本源。善的法是从“这儿”起,不善的法也是从“这儿”起,般若从“这儿”起,烦恼还是从“这儿”起。说穿了“这儿”就是菩提,就是真如。
我们要是明白了就敢于在这里下手,敢于在这个地方取证。所以下面临济祖师又说:“诸大德,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法。”棺材里的死人、太平间里的人你跟他说法,他知道吗?他不知道。人死了,四大色身不理解这个。“虚空不解说法听法”,虚空并不知道说法、听法。“是汝目前历历孤明”,是我们现在能听、能想、能看的这个“历历孤明”知道听法、说法。
我经常打这样的比喻:比如这里是一个装有宝藏的暗室,暗室里有很多宝贝,而我们的心就像一束光。心照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明白了,这就是我们的心光啊。如果我们的心光不投入,今天是红火大太阳,阳光灿烂的,若是不留意,看到的东西还是记不住。一但注意了,你注意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清楚明白了。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五六个人在同时说话,声音一样大,你怎么听?我现在要听大和尚说什么,注意力就投放在大和尚身上;我要听教务长说话,我的心就在教务长身上;我要听大知客说,我的心就在大知客上。心住念住,你所听所看的就清楚了。这个就是你心光投放的位置,对此大家都应该有经验。就像现在一样,这里坐了这么多人,往远一看都在我眼中,全都清楚又全都不清楚,为什么呢?我要看大和尚,就必须把所有的人都放下,眼睛只盯着大和尚;如果我的眼睛盯着教务长,那我的目光就在另一边了。我的注意力放在大和尚和放在教务长这里的时候,必须把其他人全都放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怎么用心的问题。在密宗里有修明点的法,这个明点就是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把这个注意力用好、用活、用到刀刃上,就是临济祖师说的无碍净光,就是临济祖师说的“目前历历孤明”。
10、千手观音与算命先生
“是汝目前历历孤明,勿形段者,解说法听法。所以山僧向汝道,五蕴身田,内有无位真人,堂堂显露,无丝毫许间隔,何不识取。”大家对这段都很熟悉了,这是临济祖师的“无位真人”,是大家经常听得到的开示。
“勿形段者”,勿就是没有的意思,这个历历孤明并不是有形有相的东西。临济祖师常说,有一位无位真人在你们面目中出入,你们有没有证据?有证据拿出来说说,什么叫无位真人?他在眼、耳、鼻、舌、身、意中游走不定,可能在内也可能在外。我们闭上眼睛打坐的时候他可能在内,睁开眼睛向外看的时候他就在外。我们用眼睛看的时候,这个无位真人就在眼睛上;我们用耳朵听的时候这个无位真人就在耳朵上。
道吾祖师问云岩祖师:“千手观音每一只手都一只眼睛,哪一个才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正眼呢?”云岩祖师回答说:“如人夜里摸枕子。”就是晚上没有灯的时候,你躺在床上摸枕头啊!听了这话,道吾祖师就说:“我明白了!”云岩祖师反问他:“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啊?”他说:“遍身是眼。”就是遍身都是眼睛。云岩祖师说:“不对,只说到八分。”不完满啊,只说到八成,还没有说到十成。道吾祖师就说,那师兄你说说怎么样啊?云岩就答了一句:“通身是眼!”
说到这里,我想起在成都认识的一位盲人算命先生。那夫妇俩都是瞎子,看到他们煮饭、炒菜、加蜂窝煤,那简直就是比有眼睛的人干得还好。真的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让人觉得“通身是眼”。那个时候我年轻,有时找他们算算八字。你说他们是盲人吗?可他们真是做到了通身是眼。道教里有一部经叫《阴符经》,其中有一句话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就是说眼睛瞎了的人善于听,聋子的耳朵是聋,但是他是最善于看。“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虽然他们眼瞎耳聋,但是他们用的心比我们更专精,更专注啊。晚上黑灯瞎火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大家去找东西,如果是手摸到了,那手就是自己的眼睛;如果是脚碰到了,脚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眼睛嘛。
所以我们要知道临济祖师说的这个“无位真人”,他是“堂堂显露,无丝毫许间隔”的。它没有一分钟、一秒钟离开我们。这个无位真人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你说这个真如什么时候离开过我们?一刻都没离开过我们,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宝镜三昧》有一句:“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什么说夜半正明?晚上睡觉第六识分别识不用的时候,正是我们的真如大放光明的时候;而当你清醒的时候,第六识开始起作用了,天晓了就是指第六意识出来了,分别思维出来了,你去找真如,那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有门入啊。因为分别思维是看不到真如的。只要我们分别思维停下了,真如就在那里活泼泼的,如临济祖师所说,这个无位真人“堂堂显露,无丝毫许间隔”,它就在那里一点间隔都没有,“何不识取,心法无形,通贯十方。”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这个心法呢?因为它是无形的嘛。“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它是无形无相,而且是通贯十方,无处不在的。
《云门说宝镜 之二 从临济祖师的法语入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