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持松大师年谱▪P14

  ..续本文上一页钞科文表解》作叙,叙文载于《佛学半月刊》,云:

  “古人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盖此经乃如来根本*轮,称性极谈,该毛端于法界,现劫海于刹那,论其文则碎大地之尘而莫数,言其义则罄渤海之墨以难书,纵合满界之虚空,都成邺架,亦不能储其全经。今阎浮众生,寿命不过百年,以毕生之力,尚不能数其品目,而况读其文乎?而况复解其义乎?虽然,即今八十卷极略之本,若能深思有得,亦足以剖大千于微尘,融华藏于帝网,譬之观牖隙而睹无际之空也。”“李圆净居士,才智兼人,精思妙悟,比年以来,知通经论之不可无科判,犹裁锦绣之不可无刀尺,遂择其流行较徧之经论疏释,因其原有之科文,汇为新式表解。”“今而后读《华严》者,因《科文》以寻《疏钞》之条贯,因《疏钞》以发经文之奥藏,又岂仅读其文乎?将复以解其义也!又宁徒解其义乎?将复使遮那富贵纤毫悉陈乎眼底也!”

  大师既为禅宗南岳下第四十七世宗师,又是华严宗、法相宗宗裔中兴砥柱,且精通天台、律宗等,同时承传为密教真言宗灌顶传法阿阇黎,不遗余力地弘扬我国千年来失传之唐密,功德巍巍,为近世所传颂。一日,开示曰:“佛祖在世时为众生说小始终顿圆诸乘法门,释尊涅槃后于金刚法界宫说真言密教。华严法界与真言六大均属圆满之教,其教理相接近。但约佛果说,华严胜于密教;约众生进趣方便说,则密教胜于华严。密教自己一念与本尊三密相应,相应后由此一门深入,然后进入普门法界华严海会,如此则较易矣。”

  1939年,民国28年,己卯,46岁1月14日(阴历戊寅年十一月二十四),常惺法师因肺疾、肝疾加重,示寂于上海。常惺于佛教事业贡献卓著,且与大师同窗共砚,情同手足,曾依大师受明灌顶,修习密法。惊闻噩耗,大师既痛失良友,又伤惜佛教界损失一英才,乃撰书輓联以悼,联曰:

  海内僧伽务争门户新旧,至恶詈互瞋,家丑外扬,端赖居间调处,弭朋党讥嫌,且色力强健解脱胸襟,都盼中流作砥柱;

  生前事迹关系教法盛衰,具妙辩无碍,令闻远播,尤能折节谦虚,得社会信仰,适国运陆沉飘摇风雨,那堪暗室失明灯。

  大师为常惺法師作封缸法语,并为其遗照题赞四言二十四句,以寄哀思。后又应常惺法徒昙光法师等之请,撰《常惺法师传》,并为《常惺法师集》作序。

  常惺法师(1896--1939),江苏如皋人,俗姓朱。1907年出家,法名寂祥。1915年入华严大学就读。1921年主办安徽省僧学校于安庆迎江寺。1925年至厦门南普陀创办闽南佛学院,并任副院长。1928年得持松阿阇黎授持明灌顶。1929年于北京柏林寺创立佛学研究所。1931年任泰州光孝寺主持。1933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丛林方丈。1936年担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法师博综群经,贯彻性相,融归于贤首,成一家之宗范。嗣法弟子有南亭、苇宗、脱烦等法师。

  夏,大师赠王无念居士一扇面,并撰书《和归去来辞》(部分)于其上。《和归去来辞》虽文句简约,然义理明晰,于中已表明胜义、行愿、三摩地菩提心为戒,阐三句之妙理,摄心勇猛,返真如性海,归密严净土,与陶渊明之避离尘俗而归隐田园之宗意迥然不同也!此文后载于《觉有情》半月刊第58、59期合刊,其文曰:

  “归去来兮,密严华藏是吾归。既以菩提心为种子,必植根于大悲,造方便之究竟,近佛果而可追。

  “执金刚之智杵,披如来之慈衣;惜分阴而抖擞,探秘藏之幽微;摄念澄心勿使驰奔,从缘生句入阿字门。恒沙功德,骊珠自存;甘露灌顶,醍醐盈樽。照心月而孤曜,睹本尊之慈颜;解六大以无碍,获三业之轻安。苟悉地之现前,示轮回其何关;事不变以成理,心同时而作观。遣分别之戏论,超等觉其无还;返真如之故乡,宜任运而盘桓。

  “归去来兮,勿荏苒以虚游。即此身而当证,复何事于他求?既佛在之不喜,奚魔来之堪忧?!播阿耨之慧种,耘寂灭之田畴。御神通以为车,驾誓愿以为舟。捞人天之大鱼,置彼岸之坦丘。拔愚痴之邪毒,预总持之胜流。效普贤之大愿,穷累劫而无休。

  “已矣乎!无常之风如电扫,刹那摧人不暂留。胡为乎悠悠而忽之?佛法不恒遇,人生不可期。幸夙根之偶发,当深护而培耔。仰佛恩之旷荡,惟载颂而载诗。携群有以同证,确乎自信而勿疑!”

  小暑,大师应朱子桥居士之请,为西安大兴善寺大雄宝殿撰写抱柱楹联,此联至今然悬挂于西安大兴善寺大雄宝殿内。楹联全文如下:

  上联是:胜迹考隋唐 当年阇黎灌顶 大士翻经 真言称首刹 密印薪传徧东海;

  上款文是:“大兴善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自开元三大士相继来华,而金胎两部之教义乃称大备,唐时日本僧空海大师得法于青龙寺惠果阿阇黎处,归国而后大传其道,至今法系犹盛。”下联是:兴衰论劫运 此日檀那布金 长者立愿 梵宇庆重辉 总持法系绍南天。下款文是:“青龙寺与此寺齐名,自遭会昌法乱以后,即冺没无闻,或云即今石佛寺。今大兴善寺既由朱子桥将军等发愿重兴,青龙寺亦当复其旧迹,因书数语,以坚其誓。己卯小暑节密林敬书。”后钤“师奘沙门持松”、“密林”两枚朱文印。

  中秋,大师作《应慈和尚重刻晋译华严经序》,曰:

  “华严一宗,自五祖而后,虽不乏哲匠,然时隆时替,未能啣接一系。迨清末共和之交,先法师月霞尊者,始挺然利见,奋华藏之硕誓,续列祖之鸿猷,阐五教,明三观,彰六相,抉十玄,别教一乘,于焉恢启。现法师应慈和尚,与先师同愿俱来,影响翊赞,殆媲夫文殊之辅化遮那,而庆喜之伦叙释尊也。故先师捐尘以来,师独荷肩仔,频演大经,奖掖后进,无厌无倦,仍犹先师之住世也。甲戌秋,师宴坐兴福寺救虎阁中,方阅《入法界品》纂要之文,恍见金人丁宁付嘱曰:“贞元四十,《华严》久祕未宣,显而敭之,责在尔躬矣。”师感惕惊寤,爰赴邗江,重镂是经,就虞山宝严寺敷陈嘉会。时众会中有读《探玄记》者,觉贤首规模,昉于晋经,因复劝请转其轮毂,俾三部大经,平等推挽。矧华严教义,虽曰盛于唐,而实创于晋隋之间,故晋译微言,实肇宗基,杜顺依之而立观,云华遵之而《搜玄》,贤首准之而判教分宗,顾可因唐译而偏废晋经乎哉?师允其请,乃捡覈旧刻,剥误滋多,遂依徐文蔚居士近栞《探玄记》及诸藏本,校而正之,仍授梓扬州,与前四十卷经板式相若,放大字形,俾庄严法宝,易于受持。鸠工于丁丑岁,旋遇军兴,辍作不时,延至今秋甫庆观成。行见千载秘藏,悉揭橥而传播之,展转弘通,于是昔日之不能绵续一系者,亦得薪传无尽,历百千劫而不熄矣!当晋典传译之时,有双童给侍之瑞。盖以此经久置龙宫,龙王庆其传通世间,故令龙子及诸善神护于左右。今则千百年来无人宣示,不翅若在龙宫,故新刻竣事,吾师发挥奥赜之际,定亦有瑞相现前也。”

  初冬,撰《密教通关》。为使铁塔正脉不致中断,大师“唯冀以著述利方来”,因此,“条纂事类,汇辑群言,征法苑之典据,择宗趣之异同;品骘邪正,辨别真伪;审宗派之源流,溯兴替之沿革;名相繁揉,则胪为图表;音训混淆,则注以梵书;剖析义例,标章十门”,仅用一个月时间,即于初冬撰就《密教通关》二卷共十章,灌顶弟子朱庆澜(超愿)作序。其十章内容为:显密名义;经轨本据;立教差别;安心观道;悉地种类;行位断惑;佛果道场;灌顶次第;宗派源流;法义略诠。大师在《总序》中云:“暗暗长夜,多贪萤磷之光;滔滔浊流,易陷罗刹之岛。慨自三武兴厄,玄言流散,元明绝响,中土希音。而望卵求时之辈,方欣欣然增愚而益妄,则正不知达人其何日逢也.今幸法祚再延,还珠有运。然灵根之士,愿研至道,而升阶无由,仍多踌躇于门墙,焉期轥践夫庭奥。故真言宗启导入门之书,在今日为不可少,而亦不可缓者也。余辨亏立破,舌非广长,然每有以粗通真言关窍,应读何书为问者。余辄如于浩渺烟波中,不知择何辞以应之。于是秉笔三旬,告成斯篇,虽大海涔渧,亦唯求理之近而易见焉耳。若夫钩深致远,错纵赅博,则圣典俱存,非斯篇之所能尽也。”

  在该书中,大师标明了密教所依的经典,同时阐明安心观道、修行断惑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各种成就次第都作了分析,指明一般修学的程序,然后旁征博引,辨明密教源流,最后以略诠法义作结。大师在广泛搜集资料、细心研读经典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此书作为研究密教的入门书,自问世以来,为密教修学者所推崇,在中国密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于《密教通关》“宗派源流”章中,大师以“秘密”二字衍派四十字为此后付法之证派,曰:

  秘密超众妙,义范守宗成,

  缘生观法性,如实知自心,

  寂点含空际,圆净悟月轮,

  因根竟修治,相应成本尊。

  国难期间,大师目睹国土蒙尘、民众罹难,君达先生求请墨宝,大师暗特借鲁一同、黄爵滋大作各一句,集书成联:“寒云落日不称意,苦笋咸齑亦有情”,暗喻日军之猖獗和国人含辛茹苦奋力抗战。鲁一同乃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是近代经世思潮中极具代表性之一员;黄爵滋乃道光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林则徐力主反英输入鸦片。此联上一世纪为上海李居士于拍卖会上拍得。

  撰《心经阐秘》一卷于上海排印出版。《心经》是《大般若经》中的一小部分,但文约义丰,历代注疏百余家,但多为显教类注释。大师佛学思想深入渊海,其《心经阐秘》显密融会,放能穷尽经之本义,合诸佛本怀,实是近世嘉惠后学的唯一显密融通阐释。大师以菩提心、大悲心、胜义心,对“即说咒曰”之阐释是:“揭谛揭谛者,菩提心为因也。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二句,大悲为根本也。菩提萨婆诃者,方便为究竟也。”…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阐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