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持松大师年谱▪P18

  ..续本文上一页

  8月,《题十八应真手卷》载于《妙*轮》,系大师为《十八应真手卷》所题,题文内容借用了宋代云门宗中兴之祖雪窦重显禅师(980~1052)所撰《僧宝》一诗(载《明觉禅师语录》)内容。同月,大师与兴慈老法师、圆瑛老法师、应慈老法师等联合署名的《崇德语溪净业社修建募缘起》载于《觉有情》半月刊,后又于9月刊于《佛学半月刊》。

  是年,大师书孙过庭《书谱》扇面赠克钧先生,此扇面曾现身于一拍卖会。

  盛幼盦(法名普慧)出资在上海成立普慧大藏经刊行会,会址初设于上海静安寺,后迁法藏寺。盛自任会长,编纂者有持松、芝峰、黄幼希、许圆照、范古农、李圆净等。主要是汇集校勘诸经本,改订历代翻译名义之异同,搜集未载之重要典籍。抗战胜利后,因经费困难等原因自行中止。后于1946年,虚云、圆瑛等人发起刊行《民国增修大藏经》,曾将方册本《普慧藏》第一期五十种作为该藏的第一期单行本予以重印。《普慧藏》纸型今存于南京的金陵刻经处,现已重印。

  1944年,民国33年,甲申,51岁

  1月1日,所撰的《编印华严疏钞始末因缘》载于《觉有情》半月刊“华严疏钞编印专号”,曰:“《华严疏钞》不但是复兴贤首宗的续命汤,而且是探讨八十《华严》的指南针。”“《华严疏钞》出世不久,流行还未普遍,就遇着武宗的毁灭佛法。当时《经》、《疏》、《钞》原是各别成部,展转传抄,难免错讹,这时中国连错讹的也没有了,流传到高丽去了,一直到宋朝方才由高丽取回来,净源法师才把《疏》录在《经》的下面,名曰《华严经疏注》,《钞》还是另外的。到明朝嘉靖时,妙明和尚方才连《钞》会在一处。”“《疏钞》既是后人所会,因卷数太多,会刻的人或前后照应不到,或有意删削,所以前后的文多不连贯,甚至大段的删略了,展转翻刻,越误越多,看的人也都不会细细的留心校对,所以多年并没有人想着要重新校刻。”“所以“华严疏钞编印会”就在这时势艰难期间,勉力的组织起来了。这事的动机虽然是徐蔚如居士,可是努力促成的功劳,还是李圆净居士和蒋竹庄居士。因他们两人的努力,和黄幼希居士之肯毅然出而主任编订,又遇着应慈老法师正在上海开办华严学院,一般会众也都希望这件事早日成功,时节虽然差一点,可是因缘却很具足的了。”

  4月1日,《傷呂碧城居士之逝》载于《觉有情》半月刊。

  6月6日至12日(阴历闰四月十六至二十二),大师于圣仙慈寺启建尊胜息灾法会。《觉有情》半月刊载文曰:“本埠善信多人,慨灾劫未艾,民生剧苦,特吁请持松大阿阇黎,就南通路(旧淡水路)圣仙禅院开建尊胜息灾法会,以密宗轨范,建坛作法。同时请显教比丘五十位,轮流念佛七昼夜,冀仗三宝威神,救济有情苦厄。自阴历闰四月十六日起,至廿二日圆满。希各界善信随喜参加,同沾法益。”

  是年,韩惠安居士长子于汉口经营失败,来沪要将瑜珈精舍出售抵资。韩居士也无奈,众人皆为之叹息,两幅巨大曼荼罗遂转移至弟子陈承辉家中收藏。此两幅曼荼罗是日本穆韶祖师赠予大师者,名贵异常,虽经数百年,佛像依然鲜艳如故。自此,大师又回圣仙慈寺居住。

  11月,应“来苏社”之请所撰《木祖师二百岁寿》载于《木道人二百岁纪念特刊》。该刊由《木铎声》编辑处编,上海道德书局出版。吴企尧老居士记得:当时正值日寇占领上海,在《木道人二百岁纪念特刊》中看到持松大师有“多情十法界,无情一草木”等诗句,感到诗中洋溢着大气磅礴的爱国爱教精神。他说,持松大师德高望重,一生爱国爱教的感人事迹很多,凡有胜缘读到记述高僧大德事迹的书,是通过文字般若熏受的福报,有利于积极向上提高素质,有利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1945年,民国34年,乙酉,52岁

  阴历十二月,为《弥陀经像义》作序,刊于次年之《觉有情》半月刊。序文云:“佛教亦称像教,以其观像而启信仰也。故真言宗三密相应,首重意密。净土《十六观经》云:“十方诸佛,净妙国土,从心想生”。《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盖无在而不由乎心矣。《弥陀经》虽教人持名,然一经首尾,即是弥陀曼荼罗,若能随文起观,则于持名必有大助。宋慧崇、李福惠二居士所绘《弥陀经像义》,实又为随文起观之大助也,即此功德,已可作他年上品之因。故随喜赞叹,为题数语于首。”

  大师于序中所指之心,非单指吾人之肉团心,乃属意识思维,即“心意识”,如俗语中常用之“真心、好心、良心……”等等,属密教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之识大。肉团心无有正邪、好恶、美丑之分;而真善美、邪恶丑等种种事物概念,已由意识思维起诸行动而显现。大师于首即云三密相应,首重意密,故于持弥陀名号时,劝随文起观(观即意识作用)必有大助!

  2月,大师在上海佛教功德林主持佛化婚礼,并致辞,曰:“夫结婚而用佛教仪式,在佛教入中国以来尚无先例,因无先例,世人得勿叹为奇闻耶?或以佛教为禁欲主义,而不宜有结婚仪式;或以佛教专属比丘,而不应在佛前结婚。然一经解说,匪特不奇,且属当然之举,既为当然,则不如是反为奇闻矣!”“今以佛教仪式结婚,较之普通非中非西非新非旧之杂凑仪式,庄严多矣!郑重多矣!在功德林蔬食处结婚,较之寻常酒肉荤腥之餐馆旅店,清净多矣!肃静多矣!在功德林蔬食处结婚,较之寻常酒肉荤腥之餐馆旅店,清净多矣!肃静多矣!”“欲以佛教仪式行之家庭,必须在家居士努力倡导,始克有效也。新郎新娘今日既以佛教仪式相结合,当知有大因缘,有大善根,始得生在佛教家庭,而又得此空前创举也,必须从此发菩提心,坚固不退,勇猛精进,以道相勖。昔者菩萨大士,有发愿生生世世为夫妻,互相警策,互相提携者。故知今日之会,不特见者闻者随喜赞欢,而亦常自庆自幸者也。”

  春,应慈老人组织重编《华严经探玄记》告竣,大师奉老人命作《重编华严经探玄记序》。重编之《华严经探玄记》收入《普慧大藏经》。

  大师的愿望载于上海《杂志》月刊第4期“今年的愿望”特辑,曰:“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于民国卅四年起咸趣安乐,永息争端,同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离一切三毒五欲之妄念,证究竟种智之觉果。”

  自上海沦陷,为躲避日伪之威逼利诱,大师即杜门谢客,著书立说。为此,计划将从日本取回之唐密教理、事相等写出,以利来哲修学。至此,计大师撰写论著、纂注、疏解四十余部、七十余册,各类仪轨、行法记等计二十余种。

  7月,日本投降前夕,鉴于国难深重,人民颠沛流离,大师乃决定偕弟子陈承辉、许华瀚修“仁王护国法”。但因无坛场,只得于圣仙慈寺之东厢设一方便坛,购置黑布遮蔽,不对外宣说。如是坛内每日修法不断,外面无一人知晓。此次秘密修仁王护国法以9日为期,每天修一座法, 9座法即圆满。经过精心准备,修法开始,许第一个上座,陈次之,大师最后上座,师徒每人修了三座法,第九日结坛。结坛时,许、陈问大师是否也在修降服法,大师点头称是。二人想轮修一次,大师说不必了。

  唐密修法与众不同,行者跏趺坐于礼盘之上,用净布遮盖所结手印、默诵真言、深入观想,坛场内声息全无。如需助修者,则侍立于主修坛旁,随时递给所需法器,及照看好香花灯涂等供品。整座行法中寂静肃穆、庄严祥和,气氛与其他宗派迥异。

  9月5日(阴历七月二十九),大师应诸弟子之请,于圣仙慈寺内结坛修地藏法,祈愿息灾度亡。其时,有甘肃弟子成超健寄来血绘地藏菩萨圣像一帧,供养大师。《觉有情》编者有缘同与法筵,得大师许可后,将所撰之《地藏菩萨表白文及赞词》刊于《觉有情》半月刊“护国成功庆祝特刊”。

  武桐荪居士抗战时于重庆中央银行任要职,日寇投降后常来往于南京上海间,有缘在静安寺拜谒大师,得灌顶传法,赐法名“超荫”。大师曾屡为其指点迷津,谆谆戒导,切勿为名利困扰,要发大悲心,有菩萨心肠,与人为善,作到无我无相境界。所有这一切,使武桐荪一生受益。他一生虽历经坎坷,但皆平安以度,清风两袖,乐天知命,信为大师教导之所赐,对大师之恩泽始终铭怀不忘,在大师晚年屡往探望,持松法师纪念堂建成后亦常前往参拜。

  是年,德悟法师在静安寺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庄严的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

  1946年,民国35年,丙戌,53岁

  2月4日,圆瑛老法师于圆明讲堂偶患中风。大师闻讯后,与应慈老和尚一同前去探望。

  静安寺方丈德悟法师在新山门前于经过疏浚的“天下第六泉”涌泉井栏一侧,建成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作为佛寺标志。新山门和阿育王式梵幢落成峻工时,适逢静安佛教学院开学,乃于四月初八浴佛节举行揭幕典礼,受聘为佛教学院首任院长的太虚法师亲临主持剪彩,并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盛况空前。

  有弟子对算命看相类之宿命观还未摆脱,对此,大师总是好言相劝,曰:此乃旁门小道,有人藉此糊口,不可上当。大师引《法苑珠林》语:“生老病死、吉凶祸福、贫病寿夭,是法尔之道不可避。此乃因缘果报使然,既来之则安之。”又开示云:“止恶修善,经常检查自己,勤求忏悔,正确对待才是。”并又教导:“随缘了旧业,不再造新殃。”

  7月31日,上海佛教界在静安寺公墓为圆寂的荣增堪布举行茶毗大典,持松大师和大悲法师应邀主持。

  11月11日(阴历十月十八),大师与中国佛学会杭州市分会同仁合影留念。是月,大师应中国佛学会杭州市分会的邀请,到杭州讲经传法,结缘灌顶。

  鉴于余杭径山寺(全称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住持乏贤,日渐破落,杭州佛教界僧俗决定肯请…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经阐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