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持松大师住持此寺,以使道场重光,弘法利生。《覺群週報》载有《杭州佛學分會歡迎持松法師住持徑山寺》一文:
“杭州佛学分会,欢迎持松大师来杭住持余杭径山寺,主席通贤致开会辞云:
“今天本会欢迎持松法师,往余杭住持径山古刹,又值本会名誉理事长屈文六居士降临,实为本会最荣幸最兴盛之一幕。径山古刹,乃东土五山之首,天下禅林第一,紫柏、憨山代有名僧出,地灵人杰,所谓非常之地,必得非常之人。
“曾经与诸山长老及党政要人磋商数次,遴请持松法师。此次持法师惠然前去,可谓得人,实为古刹之幸。持法师教通显密,学贯中西,为密宗泰斗。考中国的密宗,最盛唐代,以后逐渐湮没。因法师三渡东瀛,密宗又见光明,世有东密台密,曾得到金刚部、胎藏部的全豹,故中国密宗泰斗,独指持法师一人而已。欲使密宗流传不衰,当依持法师为师。今天欢迎法师,请慈悲开示密宗胜义。”
佛教杂志《正信》也载有《杭州佛學分會歡迎持松法師主持徑山寺》一文说:“今得持法师主席,匪为名山生色,行见刹土重光、法幢再建云。”
被誉为径山文化“守护者”的俞清源老先生是径山人,生于1929年,他仍清楚地记得当年持松大师晋山时的情景:
“法师第一次晋山时,很隆重,他来时走的是那条从余杭县城直通径山的大路,正好经过山下我家,当时场面很大,我在家里看到,前面是县府的宪兵开道,中间是两个轿子,分别坐着持松法师和余杭县县长。由于径山的一部分归临安县管,半路上,临安县县长也带人来迎接持松法师来了。
“持松法师是应杭州佛学会的请求来整顿寺院的。上山后,他在寺里住了好几个月,把寺也确实整顿了。后来因为事情多,持松法师不常来,经常在上海。算起来,他在这大概住持了好几年时间,快解放时(1949年)就没来过。他来时,还带来了一个人,经常住在寺里,代法师管理。”
大师晋山后,即在山门亲题“妙庄严城”四字,以示重振古刹的决心,并对寺院作了一番精心安排,一时,寺院内外清净一新。
大师晋山时“带来了一个人”,此人即是续祥法师,俗姓李,湖北省汉川县人,1910年生,十三岁时投沔阳县吉祥寺出家,1923年赴武昌洪山宝通寺,亲近大师,执巾侍瓶两年有余。1925年10月,大师离开宝通寺第二次东渡日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续祥法师乃至扬州高旻寺亲近禅宗大德来果禅师,并在此结识了湖北同乡白圣法师。随后,二人辗转来到上海,续祥任法藏寺监院,白圣挂单于圣仙慈寺,未几即升任监院。1946年,杭州佛教界礼请大师住持径山寺。大师因法务繁忙,不便久住径山,鉴于径山寺历代均为禅宗大寺的情况,于是安排续祥(1942年已接任杭州多子塔院住持)和度寰二师从持松、惠宗二位老和尚受禅宗法脉,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世法嗣。如此,大师为径山寺的住持,续祥则以监院名义常住径山寺,负责日常事务。1949年时局动乱时,续祥法师离开杭州到了香港,后又转道至台湾。1969年创建了吉祥寺,1973年圆寂。
五十四岁至五十九岁(1947-1952)
1947年,民国36年,丁亥,54岁
1月,《奋迅集——僧侣抗战工作史》再版,大师欣然题辞:“奋起神威,迅速度人”。该书由乐观法师著,1943年由上海护国禅院首次印行。为再版题辞题字的还有:圆瑛老法师、林森、李济深等。
同月,大师与圆瑛老法师、应慈老法师、兴慈老法师被公推为静安寺监护。
3月7日,大师被推选为中国佛教会上海市分会(简称上海市佛教会,会址设于静安寺)常务理事。随后,原理事长止方法师因朝山离沪辞理事长职务,大师被公推继任理事长,并呈报上海市社会局及中国佛教总会备案。稍后,《持松法师继任上海市佛教会》载于《觉群周报》。27日,上海市佛教会聘章士钊、朱鸿儒、江一平三位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上海市佛教会是上海佛教界的自律组织,因会员单位较多,另设有浦东、闸北、南市三个办事处。9月9日,还聘请东观法师、林子青、白圣法师、黄涵之4人分任总务、秘书、教务、福利各组主任,以加强管理。
日本投降不久,局势十分混乱,一些流氓大亨觊觎静安寺寺产,纷争不断,无有宁日,最后以莫须有罪名将住持德悟法师、监院密迦法师逮捕入狱。3月24日,德悟乃于狱中函请方孝庵、奚亚夫二律师,代表致函上海市佛教会,自愿将该寺改为十方丛林,请求推选贤能,同时,静安寺全体僧众,亦函呈佛教会赞同德悟主张,请求改制选贤。佛教会以改制选贤之举,既出于该寺全体僧众之请求,又有上海市政府法令之根据,乃于3月29日在静安寺召开第四次理监事及诸山联席会议。经出席会议的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寺僧200多人共同讨论,决议静安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一致认为,持松大师德高望重,僧俗同钦,三十多年来为法忘躯,功绩卓著;三次东渡,二上高野,取回唐密绝学;于全国各地讲经传法,著作等身;且敌伪时期,坚持民族大义,种种懿言硕德,深密观行,久为众所钦佩,于是公推大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教学院院长。时大师正值患肺结核咯血初愈,羸弱之躯却蕴藏着用之不竭的精力。他认为,佛法不离世间觉,为众生服务是修行者之天职。面对四众之厚望,谦辞末获后,提出规约四条付众先决:
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
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应酬,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
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量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教旨。
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确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
出席人对此规约一致表示赞同,认为“法师开示各项,光明正大,自当竭诚拥护”,此亦开创佛教寺院民主管理之先例。经由圆瑛老法师提议,请大师即日升座就职,遂举行升座典礼。大师之湖北同乡、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既为大师祝贺,又为静安寺得贤能住持而欣慰,于是亲自为大师送座。湖北同乡、国民党元老居正亦出席典礼。同时,登报敬告国内缁素大德、社会贤达,诚请共同维护静安寺改十方选贤制之成就。
当时,上海市佛教会即将改制经过呈请上海市政府及中国佛教会备案。4月11日,接到上海市政府批云:“所请备案一节,应予照准。除令知社会局外,仰即知照。”同月3日,中国佛教会亦核准备案。6月5日,又得到国防部批示:“查该静安寺由剃度改为十方选贤丛林制,并公推持松法师为第一任住持,暨已呈经上海市政府核准备案,当地治安机关,自当依法保护,嗣后如发生有寺产纠纷,寺务被侵情事,可随即呈请主管机关制止究办……仰即知照。”
大师住持静安寺消息一经传出,各界震动。德悟法师于狱中得知法祖贤能,为十方推崇,欣慰备至,如此,寺荣有望,法祖乃中流砥柱也。四方信众闻讯,拍手称庆。因大师即任职上海市佛教会理事长、又担任静安寺方丈、静安佛教学院院长,地痞无赖闻其名、畏其势,抢占寺产之势顿敛。大师又布告四方,向各位施主阐明施禅方针。由于秉公正直,僧众很快安魂定魄。稍后,大师整顿内务,棼者理之,障者去之,困者扶之,绿化增之,寺院面貌为之一新。未及半年,寺内经济大为好转,禅林宗风亦得复兴,僧侣安居,寺誉日隆。
诸事理顺,大师即致力于佛教文化事业。他常说:“静安古寺是沪上名刹,海内外卓著影响,应该成为佛教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心,而静安佛教学院则应成为传授佛教文化、宏宗传教、培养高级佛学人材的重要基地。”接办佛教学院后,大师任命静安寺监院白圣法师为副院长,圆明法师、守成法师、妙然法师先后任监学。大师要求学僧需通过佛学、国文、英语等考试方得入学。为此,他率先垂范,对自己也提出要求,聘请外籍教师学习英语,且学而不厌,精益求精。
大师还系统创建僧伽教育体制,注重学僧素质之全面提高。为此,他自己亲自授课,并增聘教师,师资一时称盛:请原金陵大学哲学系主任本光法师讲授佛学概论、比较宗教学、唯识论等;道源法师讲授贤首教义;度寰法师讲授因明学;林子青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栋、陈诒先教授先后讲国文;秀奇法师讲授美术。应邀来院讲座者先后有周叔迦、苇舫法师、能海上师、雪嵩法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青原教授等。学风严谨,学术气氛浓厚,学僧们对能在这样的学府参修研读,殊胜因缘,实堪庆幸。后来,大师又兴办静安寺图书馆,请黄忏华老居士掌其事,由此,学僧们见识日广。无怪乎雪嵩法师在学院的一次演讲会上讲:“从静安佛教学院的历史看,可以说是全国佛学院的小弟弟;但从成绩方面看,却是全国佛学院的老大哥了。诸位能在这样的美满环境下读书,是多么值得庆幸,更何况在内乱未息,烽烟遍地的今日,诸位能安心向学,真是无上的幸福。”学僧们说:“院长恬静寡言,而学养深厚、身体力行。他是一位思想家,又是一位教、法融合之佛门教育家。”因民主办学,体制科学,静安佛教学院造就了济济僧才,其中学僧如自立、了中、圣严、幻生、唯慈、妙峰、性如、性慈等诸师,后辗转赴台湾,成为岛内佛教中坚人物。
5月,南亭法师为其师常惺法师编纂遗著,定名为《常惺法师集》,请应慈老法师题写书名,大师亦应请作《常惺法师集叙》。
6月11日,中国佛教会上海市分会与中国佛学会上海市分会联合发起太虚法师追悼会。3月17日,太虚法师在上海玉佛寺直指轩逝世,世寿59岁。
6月24日,大师主持召开上海市佛…
《持松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