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r"> 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
彼为堕生死,百般折损我。
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
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是故当尽心,勤行众生利,
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
若汝自往昔,素行利生事,
除获正觉乐,必不逢今苦。
故汝于父母,一滴精血聚,
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当习。
应为他密探,见己有何物,
悉数尽盗取,以彼利众生。
我乐他不乐,我高他卑下,
利己不顾人,何不反自妒?
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
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他虽犯大过,欣然吾顶替,
自过纵微小,众前诚忏悔。
显扬他令誉,以此匿己名,
役自如下仆,勤谋众人利。
此身过本多,德寡奚足夸?
故当隐己德,莫令他人知。
往昔为自利,所行尽害他,
今为他谋利,愿害悉归我。
莫令汝此身,猛现顽强相,
令如初嫁媳,羞畏极谨慎。
坚持利他行,切莫伤众生,
妄动应制止,逾矩当治罚。
纵己如是诲,汝犹不行善,
众过终归汝,唯当受治罚。
昔时受汝制,今日吾已觉,
无论至何处,悉摧汝骄慢。
今当弃此念,尚享自权益。
汝已售他人,莫哀应尽力。
若吾稍放逸,未施汝于众,
则汝定将我,贩与诸狱卒。
如是汝屡屡,弃我令久苦,
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
若汝欲自惜,不应自爱执,
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
汝愈献殷勤,护此不净身,
彼愈趋退堕,衰朽极脆弱。
身弱欲爱增,大地一切物,
尚且不餍足,谁复惬彼欲?
逐欲未得足,生恼复失意。
若人无所求,彼福无穷尽,
乐长身贪故,莫令有机趁,
不执悦意物,厥为真妙财。
可怖不净身,不动待他牵,
火化终成灰,何故执为我?
无论生与死,朽身何所为?
岂异煤等物?怎不除我慢?
奉承此身故,无义集诸苦,
于此似树身,何劳贪与嗔?
细心极爱护,或弃鹫兽食,
身既无贪嗔,何苦爱此身?
何毁引身嗔?何赞令身喜?
身既无所知,殷勤何所为?
若人喜我身,则彼为吾友,
众皆爱己身,何不爱众生?
故应离贪执,为众舍己身,
此身虽多患,善用如宝筏。
愚行足堪厌,今当随圣贤,
忆教不放逸,奋退昏与眠。
如佛大悲子,安忍所当行,
若不恒勤修,何日得出苦?
为除诸障故,回心避邪途,
并于正所缘,恒常修三昧。
第九品 智慧
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
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
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
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世间见二种,瑜伽及平凡。
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
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以二同许喻。为果不观察。
世人见世俗,分别为真实,
而非如幻化,故诤瑜伽师。
色等现量境,共称非智量,
彼等诚虚妄,如垢谓净等。
为导世间人,佛说无常法,
真实非刹那,岂不违世俗?
瑜伽量无过,待世谓见真,
否则观不净,将违世间见。
供幻化生德,如供实有佛。
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
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
云何因久住,有情成实有?
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
于有幻心者,则生幻罪福。
咒等无功德,不生如幻心,
种种因缘生,种种如幻物,
一缘生一切,毕竟此非有。
胜义若涅槃,世俗悉轮回,
则佛亦轮回,菩提行何用?
诸缘若未绝,纵幻亦不灭,
诸缘若断绝,俗中亦不生。
乱识若亦无,以何缘幻境?
若许无幻境,心识何所缘?
所缘异实境,境相即心体。
幻境若即心,何者见何者?
世间主亦言,心不自见心,
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若谓如灯火,如实明自身。
灯火非自明,其无暗蔽故。
如晶青依他,物青不依他,
如是亦得见,识依不依他。
非于非青性,而自成青性。
若谓识了知,故说灯能明。
自心本自明,由何识知耶?
若识皆不见,则明或不明,
《入菩萨行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