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gn="center"> 腹背及胸肩,彼等复非身,
侧肋手非身,腋窝肩非身,
内脏头与颈,彼等皆非身,
此中孰为身?
诸身遍散住,一切诸支分,
分复住自分,身应住何处?
若谓吾一身,分住手等分,
则尽手等数,应成等数身。
内外若无身,云何手有身?
手等外无他,云何有彼身?
无身因愚迷,于手生身觉,
如因石状殊,误彼为真人,
众缘聚合时,见石状似人,
如是于手等,亦见实有身。
手复指聚故,理当成何物?
能聚由聚成,聚者犹可分。
分复析为尘,尘析为方分,
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
如是身若无,岂贪男女相?
苦性若实有,何不损极乐?
乐实则甘等,何不解忧苦?
若谓苦强故,不觉彼乐受。
既非领纳性,云何可谓受?
若谓有微苦,岂非已除粗?
谓彼即余乐,微苦岂非乐?
倘因逆缘故,苦受不得生,
此岂非成立,分别受是执?
故应修空性,对治实有执,
观慧良田中,能长瑜伽食。
根境若间隔,彼二怎会遇?
无隔二成一,谁复遇于谁?
尘尘不相入,无间等大故。
不入则无合,无合则不遇。
无分而能遇,云何此有理?
若见请示我,无分相遇尘。
意识无色身,遇境不应理。
聚亦无实故,如前应观察。
若触非真有,则受从何生?
何故逐尘劳,何苦伤何人?
若见无受者,亦无实领受,
见此实性已,云何爱不灭?
所见或所触,性皆如梦幻。
与心俱生故,受非心能见。
后念唯能忆,非能受前心,
不能自领纳,亦非它能受。
毕竟无受者,故受非真有,
谁言此幻受,能害无我聚?
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中,
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
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
无少实性故,有情性涅槃。
离境先有识,缘何而生识?
识境若同时,已生何待缘?
识若后境起,缘何而得生?
故应不能知,诸法实有生。
若无世俗谛,云何有二谛?
世俗若因他,有情岂涅槃?
此由他分别,彼非自世俗。
后决定则有,非故无世俗。
分别所分别,二者相依存。
是故诸观察,皆依世共称。
以析空性心,究彼空性时,
若复究空智,应成无穷过。
悟明所析空,理智无所依,
无依故不生,说此即涅槃。
心境实有宗,理极难安立。
若境由识成,依何立识有?
若识由境成,依何立所知?
心境相待有,二者皆无实,
无子则无父,无父谁生子?
无子也无父,如是无心境。
如芽从种生,因芽知有种,
由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由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
然心了境时,凭何知有识?
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
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
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
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自在天是因,何为自在天?
若谓许大种,何必唯执名?
无心大种众,非常亦非天,
不净众所践,定非自在天。
彼天非虚空,非我前已破,
若谓非思议,说彼有何义?
云何此彼生?我及自在天,
大种岂非常?识从所知生,
苦乐无始业?何为彼所生?
若谓因无始。彼果岂有始?
彼既不依他,何故不常作?
若皆彼所造,彼需观待何?
若依缘聚生,生因则非彼。
缘聚则定生,不聚无生力。
若非自在欲,缘生依他力。
若因欲乃作,何名自在天?
微尘万法因,于前已破讫。
常主众生因,数论师所许。
喜乐忧与暗,三德平衡状,
说彼为主体,失衡变众生。
一体有三性,非理故彼无。
如是德非有,彼复各三故。
若无此三德,杳然不闻声。
衣等无心故,亦无苦乐受。
谓此即因性,岂非已究讫?
汝因具三德,从彼不生布。
若布生乐等,无布则无乐。
故乐常等性,毕竟不可得。
乐等若恒存,苦时怎无乐?
若谓乐衰减,彼岂有强弱?
舍粗而变细,彼乐应非常。
如是何不许,一切法非常,
《入菩萨行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