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P2

  ..续本文上一页的“大共业圈”。第三,同一个国家是一个圈。我们中华民族包括56个兄弟民族在内,同国同族都是一个圈,同呼吸、共命运。第四是“个别共业圈”,这个圈就复杂了,比国家、民族的圈小,但是经家庭的圈大。如机关、团体、行业等等。就总分工来讲,比如我们在农业、工业、机械系统里,或都在赵县、都在河北、可在同一个学校等等。第五是不共业圈,家庭的共业圈。第六是极不共业圈,如夫妻就不能共,否则成了什么社会了?当然有的部落和民族有个别情况。第七个“极不共业圈”是自我,每个人。

  从本量、范围上分析业业的关系,有共业、不共业,有共中共,不共中不共;有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从这么多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最小的不共业圈的操纵能力最大。自己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自己改变业力造作的范围最大,因为一个人要自我改变、自我改造完全操纵在自己手里。相对来讲,自我的圈是比较自由的。到第六圈夫妇圈就较难办了。改造自己个人可以,要改造对方,对方接受不接受?在第六圈商量办事,时而商量得通,时而商量不通,时而妥协,时而破裂。所以在这个圈晨就开始需要协调关系,夫妻和顺才能解决问题。第五个不共业圈就是家庭的不共业圈,又复杂了一点。有父母、兄弟、姐妹、姨妈、姑子、三姑六婆说不清。不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吗?这个经从我们一涉入人世就开始念。我是一个孤儿,这个圈子对我来讲小一点。大家看过《家》、《春》、《秋》,还有《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个社会是勾心斗角,复杂得很,在那个圈子里要得解脱、得解放、得协调,好难啊。大观园就是他们造的共业,开始很红火,后来黛玉葬花、焚香、冤死,宝玉出走,这都是业的体现。第四个个别共业圈就更复杂了。改变一个机关、改变了一个学校,就是当了领导也头痛。尤其是现在,想办一件事很难,这是业造成的。过去哪里要什么贿赂?办什么事情写一张条子就行了。现在盖一百个章还往往办不了事。所以圈子越大,业越大,问题越难解决。到了第三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问题更难解决。第二大共业圈人类圈,人类的保护、人类的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文明、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等等都是大共业圈的问题。再进一步到大生物圈,要改变就更难了,其中包括人的品质的改造等问题。

  我们之所以讲命运,就是因为常常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周围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使你在有形无形中感到有一种捉摸不定的力量在摆布、压迫你。人为什么感到苦?苦就是受压迫。压迫到不是一定有人打你、骂你、瞋你,而是感到不想做又非做不可。我们什么时候觉得舒服?就是没有负担了、轻松了,你有钱有势,但是紧张的不得了,有些事逼着你非做不可,一样是受苦受难。压迫是种压力,也是业力造成的。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家庭琐事,哪一个不是业力?有的是个人造的业,有的是几个人造的业,有的是人类造的共业。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不够,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整个业的圈子里,除非大家都好。共产党讲的那句话好:无产阶段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大家都好了你一个的才能好,你一个好,无论怎样就是好不了。所以菩萨非行菩萨道不可,非得利益众生。《地藏经》讲众生不度尽我不成佛,地藏王聪明,他晓得众生不度尽他成不佛,悲愿深重。现在无论哪一个国家,国际上不太平,你这个国家也不能太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相互影响。牵一而发动全身。没有说局部不好整体能好,或整体不好局部能好的。个人跟整体的关系也是如此。不过佛教是就整个人类而讲,而不是我们大家就某一个国家、民族、个人讲的。

  从业上讲,共业就是我们大家的身、口、意业造成的。你肥他瘦、你富他穷等等命运的差别是每个人的业造成的。这是个别的业,不是共业。我们整个的生活,从宇宙到人的心灵,都是在业力里打圈圈。整个宇宙,整个世界都是一个业力的网,我们在这个网城轮回。网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一个环套一个环,这个环就是因果之环。

  请大家起来三称名号: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称名号是《地藏经》中讲的。第一次我们开讲时念南无地藏菩萨,第二次念“地藏王”,第三次“大愿地藏王”,都是一称号,但意义用法完全一样。下面在讲地藏的修行时还会讲到。

  我们继续昨天讲的,把业的问题进一步搞清楚,因为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教义都是建立在业上的,“地藏”的愿力、修行、法门、教义都是建立在业力上的。学佛的人,一切修行都要在业力上来修证,才能不空。即使修证般若,也要跟业力相结合起修。所以我们多花时间把业力的问题了解清楚。

  昨天讲了业的体量分析,即范围分析,从很小的不共业到最大的极共业,划了七个圈圈。这七个圈告诉我们,个人的极不共业比较容易转化。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容易转化,两个人以上的共业就比较困难了。一个家庭、一个学校、或一个国家、民族的共业要转就更困难了。再扩大到我们人类,整个生物界,这个业要转变的困难就更大。

  比如文化大革命是我们的共业,我们大家都遭遇到了。在这个共业里也有不共业。在文革中,有平安渡过的,有作为走资派揪被斗的,有作为造反派耀武扬威的。在文革中我虽作为走资派被斗,在劫难逃,但始终没有挨打。后来我想想,可能我前世没有打过什么人。当时跟我同类情况,甚至更轻的都挨过打,我始终没有挨过打,这也可能是我不堪一击,但我还是想:有因哪,事出有因。所以有共业,又有不共业。

  第六,从业的能力上来分析:业有(1)能生的业,即能制造果、生果报的业。(2)能持业,能便先前的业稳定。(3)能消业,避祸免事故,使隐蔽的业消除的。(4)能毁业,能摧毁现报的业。

  比如我们建一个庙,就是能生业,我们所做的就是能生业。这个庙建成了,继续保护使它不爱损害,就是持业。比如庙里因施工有许多引起灾祸的东西,我们把能引祸的“魔蝎子”引开了,把可能引起祸灾业消除掉,就是消业。能消业的范围很大,就是避免一切事故,使它不能发生。现比如制造兵器的,制造原子弹的,造出后一旦爆炸,摧毁的东西不知多少,这就是能毁业。

  第七点,从业的趣生上分析:(1)极重业,力量强,别的业抵抗不住。这就为这一业的定向作了决定。比如一生作了很多很多坏事,造的就是极重业,它的果报将成定业。当然极重业与定业还有区别。这是从趣生份量上讲的。

  (2)近死业:在一个人将死的时候显出来的业。

  (3)习惯业:就是我们的身体意识经常的动作变成的习惯。老是那么说话就变成语言习惯,老是那么想变成意识的习惯。这种习惯的身、语、意业,就成了习惯业。这个业往往使你下次招果报时的有一种趣生的力量。

  (4)累积业:就是一次做、二次做、三次做积累下来的业。

  第八,从业力的效用上来分析,可分为两种:引业和满业。一个从整体上来讲,一个从个别上来讲。从整体上、总体上引发的,比如是投到人道里、还是饿鬼道里?象这种业决定了一个总体的去向。这种牵引的业,叫做“引业”。我们有都在人道中,说明我们到人道的力量是一样的。但投到人道以后我们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你生得美一些,我生得丑一些,你生得智慧些,我生得蠢些,这种不共业叫做满业。所以我们同在人道,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个社会,这是我们的引业相同。但是相貌、机遇、身体、情况不同,这就是满业。

  第九,从业的领受上区分,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心受业,一种身业。欲界里受的业都是在身体上受的,眼睛接受、鼻子接受、身体接受、耳朵接受、舌头接受,这样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来接受叫身受业。第六识心接受的叫心受业。有的出家人、修行人,打坐参禅的,这个禅定在修行过程中也是一种业,承受这个业的是心,叫心受业。

  第十,从业的感报上来分。可分成三种:苦受、乐受、舍受。舍受是一种不苦不乐的感受。为什么有这些果报?因为这些果报由欲界的恶业,一直到第三禅天的善业,以至于色界第四禅天以上的三业作用所至。也就是说,我们下面欲界造的恶业,结果是受苦,这叫做顺苦受业。就是顺着三界的次序来受苦,这是欲界造恶产生的果报,叫顺苦受业。如果在欲界的忉利天、法华自在天以至于在初禅天,一直到二、三禅天的色界里,做了善业,那么所得之受就是乐受,叫做顺乐受业。色界第四禅天以上包括无色界,这个善业所起的作用就叫做不苦不乐业,不苦不乐的受,所以叫作顺不苦不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乐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这是佛教分析受为所常说的顺三受业。

  第十一,从业根的时间来分。业报的时间有快有慢,我们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叫做现在作业:现生做、现生报,不是来生,也不是他生,叫做顺现业,也叫顺现受业。第二类是这一辈作业,来生受报,叫顺生业,也叫做顺次生受业。名词不同,习惯了就容易理解。有的人是现报,就是顺现业;来生爱牟取叉是顺生业。有的要第三世,还要隔一节,叫顺后业。这三种情况都有特定的时间规定,所以又叫做定业。现生报,来生报,再来报,象我们常常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假使不确定什么时间受报,比如现在做了,不一定现在受报,也不一定来世受报或再来世受报,这就叫做不定业。定不定是就时间来讲的,时间定了叫定业,时间不定叫不定业。

  不定业就是受报的时间没有定,因此还可以想办法来补救。按果报的内容来讲,确定了一定受报而没有确定哪个时间受报的叫做报定时不定,也叫做异熟定时不定,或叫时分不定异熟定业,即仅知何果而不知何时受报。这是佛教研究中的名称。还有一种是果…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