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觀衆生業緣品第叁▪P2

  ..續本文上一頁的“大共業圈”。第叁,同一個國家是一個圈。我們中華民族包括56個兄弟民族在內,同國同族都是一個圈,同呼吸、共命運。第四是“個別共業圈”,這個圈就複雜了,比國家、民族的圈小,但是經家庭的圈大。如機關、團體、行業等等。就總分工來講,比如我們在農業、工業、機械系統裏,或都在趙縣、都在河北、可在同一個學校等等。第五是不共業圈,家庭的共業圈。第六是極不共業圈,如夫妻就不能共,否則成了什麼社會了?當然有的部落和民族有個別情況。第七個“極不共業圈”是自我,每個人。

  從本量、範圍上分析業業的關系,有共業、不共業,有共中共,不共中不共;有不共中共,不共中不共。從這麼多關系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最小的不共業圈的操縱能力最大。自己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自己改變業力造作的範圍最大,因爲一個人要自我改變、自我改造完全操縱在自己手裏。相對來講,自我的圈是比較自由的。到第六圈夫婦圈就較難辦了。改造自己個人可以,要改造對方,對方接受不接受?在第六圈商量辦事,時而商量得通,時而商量不通,時而妥協,時而破裂。所以在這個圈晨就開始需要協調關系,夫妻和順才能解決問題。第五個不共業圈就是家庭的不共業圈,又複雜了一點。有父母、兄弟、姐妹、姨媽、姑子、叁姑六婆說不清。不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嗎?這個經從我們一涉入人世就開始念。我是一個孤兒,這個圈子對我來講小一點。大家看過《家》、《春》、《秋》,還有《紅樓夢》中的大觀園,那個社會是勾心鬥角,複雜得很,在那個圈子裏要得解脫、得解放、得協調,好難啊。大觀園就是他們造的共業,開始很紅火,後來黛玉葬花、焚香、冤死,寶玉出走,這都是業的體現。第四個個別共業圈就更複雜了。改變一個機關、改變了一個學校,就是當了領導也頭痛。尤其是現在,想辦一件事很難,這是業造成的。過去哪裏要什麼賄賂?辦什麼事情寫一張條子就行了。現在蓋一百個章還往往辦不了事。所以圈子越大,業越大,問題越難解決。到了第叁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經濟文化問題更難解決。第二大共業圈人類圈,人類的保護、人類的發展,環境保護、人口、文明、以及人類未來的命運等等都是大共業圈的問題。再進一步到大生物圈,要改變就更難了,其中包括人的品質的改造等問題。

  我們之所以講命運,就是因爲常常有一種被逼迫的感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周圍的環境和生存條件,使你在有形無形中感到有一種捉摸不定的力量在擺布、壓迫你。人爲什麼感到苦?苦就是受壓迫。壓迫到不是一定有人打你、罵你、瞋你,而是感到不想做又非做不可。我們什麼時候覺得舒服?就是沒有負擔了、輕松了,你有錢有勢,但是緊張的不得了,有些事逼著你非做不可,一樣是受苦受難。壓迫是種壓力,也是業力造成的。大到宇宙萬物,小到家庭瑣事,哪一個不是業力?有的是個人造的業,有的是幾個人造的業,有的是人類造的共業。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還不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整個業的圈子裏,除非大家都好。共産黨講的那句話好:無産階段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大家都好了你一個的才能好,你一個好,無論怎樣就是好不了。所以菩薩非行菩薩道不可,非得利益衆生。《地藏經》講衆生不度盡我不成佛,地藏王聰明,他曉得衆生不度盡他成不佛,悲願深重。現在無論哪一個國家,國際上不太平,你這個國家也不能太平。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相互影響。牽一而發動全身。沒有說局部不好整體能好,或整體不好局部能好的。個人跟整體的關系也是如此。不過佛教是就整個人類而講,而不是我們大家就某一個國家、民族、個人講的。

  從業上講,共業就是我們大家的身、口、意業造成的。你肥他瘦、你富他窮等等命運的差別是每個人的業造成的。這是個別的業,不是共業。我們整個的生活,從宇宙到人的心靈,都是在業力裏打圈圈。整個宇宙,整個世界都是一個業力的網,我們在這個網城輪回。網是怎麼形成的呢?就是一個環套一個環,這個環就是因果之環。

  請大家起來叁稱名號: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叁稱)。

  稱名號是《地藏經》中講的。第一次我們開講時念南無地藏菩薩,第二次念“地藏王”,第叁次“大願地藏王”,都是一稱號,但意義用法完全一樣。下面在講地藏的修行時還會講到。

  我們繼續昨天講的,把業的問題進一步搞清楚,因爲地藏菩薩本願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教義都是建立在業上的,“地藏”的願力、修行、法門、教義都是建立在業力上的。學佛的人,一切修行都要在業力上來修證,才能不空。即使修證般若,也要跟業力相結合起修。所以我們多花時間把業力的問題了解清楚。

  昨天講了業的體量分析,即範圍分析,從很小的不共業到最大的極共業,劃了七個圈圈。這七個圈告訴我們,個人的極不共業比較容易轉化。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所以容易轉化,兩個人以上的共業就比較困難了。一個家庭、一個學校、或一個國家、民族的共業要轉就更困難了。再擴大到我們人類,整個生物界,這個業要轉變的困難就更大。

  比如文化大革命是我們的共業,我們大家都遭遇到了。在這個共業裏也有不共業。在文革中,有平安渡過的,有作爲走資派揪被鬥的,有作爲造反派耀武揚威的。在文革中我雖作爲走資派被鬥,在劫難逃,但始終沒有挨打。後來我想想,可能我前世沒有打過什麼人。當時跟我同類情況,甚至更輕的都挨過打,我始終沒有挨過打,這也可能是我不堪一擊,但我還是想:有因哪,事出有因。所以有共業,又有不共業。

  第六,從業的能力上來分析:業有(1)能生的業,即能製造果、生果報的業。(2)能持業,能便先前的業穩定。(3)能消業,避禍免事故,使隱蔽的業消除的。(4)能毀業,能摧毀現報的業。

  比如我們建一個廟,就是能生業,我們所做的就是能生業。這個廟建成了,繼續保護使它不愛損害,就是持業。比如廟裏因施工有許多引起災禍的東西,我們把能引禍的“魔蠍子”引開了,把可能引起禍災業消除掉,就是消業。能消業的範圍很大,就是避免一切事故,使它不能發生。現比如製造兵器的,製造原子彈的,造出後一旦爆炸,摧毀的東西不知多少,這就是能毀業。

  第七點,從業的趣生上分析:(1)極重業,力量強,別的業抵抗不住。這就爲這一業的定向作了決定。比如一生作了很多很多壞事,造的就是極重業,它的果報將成定業。當然極重業與定業還有區別。這是從趣生份量上講的。

  (2)近死業:在一個人將死的時候顯出來的業。

  (3)習慣業:就是我們的身體意識經常的動作變成的習慣。老是那麼說話就變成語言習慣,老是那麼想變成意識的習慣。這種習慣的身、語、意業,就成了習慣業。這個業往往使你下次招果報時的有一種趣生的力量。

  (4)累積業:就是一次做、二次做、叁次做積累下來的業。

  第八,從業力的效用上來分析,可分爲兩種:引業和滿業。一個從整體上來講,一個從個別上來講。從整體上、總體上引發的,比如是投到人道裏、還是餓鬼道裏?象這種業決定了一個總體的去向。這種牽引的業,叫做“引業”。我們有都在人道中,說明我們到人道的力量是一樣的。但投到人道以後我們每個人的情況又不一樣,你生得美一些,我生得醜一些,你生得智慧些,我生得蠢些,這種不共業叫做滿業。所以我們同在人道,同在一個國家,同在一個社會,這是我們的引業相同。但是相貌、機遇、身體、情況不同,這就是滿業。

  第九,從業的領受上區分,這可以分爲兩種:一種心受業,一種身業。欲界裏受的業都是在身體上受的,眼睛接受、鼻子接受、身體接受、耳朵接受、舌頭接受,這樣眼、耳、鼻、舌、身前五識來接受叫身受業。第六識心接受的叫心受業。有的出家人、修行人,打坐參禅的,這個禅定在修行過程中也是一種業,承受這個業的是心,叫心受業。

  第十,從業的感報上來分。可分成叁種:苦受、樂受、舍受。舍受是一種不苦不樂的感受。爲什麼有這些果報?因爲這些果報由欲界的惡業,一直到第叁禅天的善業,以至于色界第四禅天以上的叁業作用所至。也就是說,我們下面欲界造的惡業,結果是受苦,這叫做順苦受業。就是順著叁界的次序來受苦,這是欲界造惡産生的果報,叫順苦受業。如果在欲界的忉利天、法華自在天以至于在初禅天,一直到二、叁禅天的色界裏,做了善業,那麼所得之受就是樂受,叫做順樂受業。色界第四禅天以上包括無色界,這個善業所起的作用就叫做不苦不樂業,不苦不樂的受,所以叫作順不苦不樂受業。順苦受業,順樂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這是佛教分析受爲所常說的順叁受業。

  第十一,從業根的時間來分。業報的時間有快有慢,我們可以分爲四類。第一類叫做現在作業:現生做、現生報,不是來生,也不是他生,叫做順現業,也叫順現受業。第二類是這一輩作業,來生受報,叫順生業,也叫做順次生受業。名詞不同,習慣了就容易理解。有的人是現報,就是順現業;來生愛牟取叉是順生業。有的要第叁世,還要隔一節,叫順後業。這叁種情況都有特定的時間規定,所以又叫做定業。現生報,來生報,再來報,象我們常常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假使不確定什麼時間受報,比如現在做了,不一定現在受報,也不一定來世受報或再來世受報,這就叫做不定業。定不定是就時間來講的,時間定了叫定業,時間不定叫不定業。

  不定業就是受報的時間沒有定,因此還可以想辦法來補救。按果報的內容來講,確定了一定受報而沒有確定哪個時間受報的叫做報定時不定,也叫做異熟定時不定,或叫時分不定異熟定業,即僅知何果而不知何時受報。這是佛教研究中的名稱。還有一種是果…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觀衆生業緣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