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制造痛苦、疲惫以外,她一点也没有真正的快乐。因此,如果她能有快乐和所有快乐的原因,那该会有多好!我将使她可以拥有这些。我祈求能够得到上师与本尊的加持,使我能做到这个。
如何修习大悲与稀有的利他心如是思维:
我慈祥的父母亲,布满整个虚空中,为有染业和烦恼所缚而无独立自由。他们无力地被贪、有、无明、恶见之流卷入不断的轮回之河。他们被生、老、病、死的狂浪所袭击。
他们的身、口、意在三业道完全被各种不同难以对抗的业紧紧地绑住。他们无始以来就已进入我见的铁笼以及附于它的种种恶见,令其住于心中,任凭任何人都难以打开。因此,还谈什么走向解脱与正等正觉之路
甚至连通往暂时快乐的人天善趣的路都不寻求了,又大又厚又黑的无明之云,遮蔽了他们行善除恶之道。如果我不解救这些不停受到三苦——苦苦、变易苦、行苦——袭击的众生,谁会去解救他们呢
如我放弃这些受苦的众生,我慈爱的母亲,眼睁睁地看他们溺在轮回的苦海中,我会是无耻且卑鄙的。我会在诸佛菩萨的眼前蒙羞,而且我愿学习大乘之道也会变成只是空话而已。因此,我将尽我可能培养能力,以解救这些受苦的众一,我慈爱的母亲,免于轮回之苦,并且引领安置他们到成佛的境地。
就这样,以强力一起稀有的完全的大悲心,自己愿意负起解脱所有众生的责任。
如何修习利他菩提心
如是思维:
我有能力把所有的众生安置在成佛的境地上吗
如果现在我不确定我将往何处去,甚至连将我秘书安置在成佛的境地的能力都没有。再者,如果我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一点也不为众生的利益努力,我也不会有能力将所有的众生安置于佛果上。谁有这全力量呢
只有成就圆满大菩提的佛陀有这个力量。因此,为了一切众生,我的母亲,我要尽力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境地。我祈求能得到上师与本尊的加持,使我能做到这个。
在生起这个利他菩提心后,你应当学菩萨行。虽然菩萨行包含了数不清的修行,简单地讲,是指在为了所有众生的菩提心之脉络下,依于正确的推理,你生起对二谛本质深度贯穿性的确定。
如果心能转向每一波罗密我的经验生起了,而且,如果智力继续增长,则要在每一波罗密多中行六波罗密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所有大乘经论的意义都包含在这六波罗密多中,你要知道所有的菩萨行都不会超出这六波罗密多。
同样的“四事摄法”也包含在六波罗密多中,“布施摄事”很容易了解,因它包括在布施罗多中;“爱语摄事”包含在法施中,也是布施的一部分。在“三聚净戒”中——摄律仪戒、摄善法戒与摄众生戒——“利行摄事”以及“同事摄事”都包含在摄众生戒中。(众生的主要愿望是得到人天胜位及得到定善——自轮回中解脱与成佛)
在另一面,四事摄法可分别在每一波罗密多中表现出来,因为菩萨首先要学会控制他们自己的心识种子,一旦自己的心识种子成熟,他们就可以帮助他人。因为要教导别人,就必须自己先修习波罗密多,再摄受学生,所以四事摄法通常和六波罗密多分开教授。
简而言之,如下文诵念:
我将尽其可能快速地成就宝贵的佛果,为了所有一切众生之故。为了达成这个,我将生起得到大菩提之心,我将确切地修习利他菩提心的要点。之后,我将生起与菩萨行相结合的行菩提心,并将确切地学习包含在六波罗密多与四事摄法内所有的菩萨行。我祈求能得到上师与本尊的加持,使我能做到这个。
以强力祈请。
你应该在一坐禅修中尽可能的体验,将心转向利他菩提心及得到鼓舞。在出坐时,你也应该学习将身口意三门的活动与为了所有众生而发的菩提心相结合。你应该一再地清楚地将爱、慈悲与菩提心变成所有行为的基础。纵然只产生作做的菩提心(非自然无作力的菩提心),如果你所做的任何行为能与此心相结合,那将成为完成累积功德的一种方法。
过去波斯匿五曾问佛陀,出世间胜者:
由于有太多的活动,我无法保持专一地修持善行。我希望能修习大乘而不妨碍我做一个国王的活动。我要怎么做
佛陀回答说:
那些因为有太多的活动无法在一切时中都能保持专一地修持善行的国王们,应该在每一种行为中都培养锻炼菩提心。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应以这个菩提心为动机。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变成成佛的方法,而不会忽略国王的责任。
这点非常重要,菩萨应当学会把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和菩提心相连起来,这点在寂天菩萨所著的《学处集要》中也很切要地教导此点,他自《劝诫波斯匿王经》中引出这一段文来。
再者,当身体疼痛和精神苦闷产生时,要禅修把快乐给别人,自己承受痛苦。如是思维:
愿所有世界众生身体疾病和精神痛苦离开他们,而加到我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痛苦上。
如果你的身心得到了快乐和种种美妙的繁华,要禅修给与取。如是思维:
我将把此快乐与福报给所有众生,我愿接受他们的痛苦与不幸。
当吃东西的时候,要想:
为了所有的众生,我将吃下这食物以滋养我的身体。除此之外,据说我身上有八万四千只虫子,现在我用食物吸引他们,未来我将用经典吸引他们。
生起像这种思想,不要随便浪费行动,不管你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都把发菩提心加入其中。甚至当你躺下的时候,你应该在菩提心下睡着。要这样想:
为了所有众生,我要以睡眠滋养我的身体。我要用睡眠令我身上的器官组织得到补给与营养。
当清理房子的时候,要生起这样的思想:
我要把所有众生的有染业与烦恼都清干净。
在洗澡、洗手等等的时候,要有这种念头:
我要洗清所有众生的烦恼染污。
当开门时,要有这种想法:
我将开启解脱之门,以引领所有的众生出离下三道的轮回,带领他们到成佛的境界。
当供灯给佛像时,要有这种想法:
我将破除所有空间中的众生之无明昏暗。
从这些例子去学习,如何把身口意三门所有的活动和菩提心相连起来。从殊胜的传承上师口中学习和仔细地阅读大乘经典,因为利他菩提心的教诫如天空—般的广大和无限。
关于培养发起利他菩提心的方法,宗喀巴在《圣道三要》中说:
若此出离轮回心 未与菩提心俱起
不成大乐菩提因 智者当发菩提心
四力续流冲众生 业力紧捆难以抗
闯进我见牢笼中 全为无明昏暗蒙
受生无数于轮回 二苦折磨永不停
思及我母沦若此 生起利他菩提心
这是口传法脉精粹教授所流传的修行体系。
五、第三要道——修习正见
这里分两部分:禅修到确定人无我与禅修到确定法无我。
1.如何禅修到确定人无我
佛陀在经典中教授了无数种确定无我的推理形式。尽管如此,对初学者而讲,经由甲根本要项来确定,很容易就清楚。
第一根本要项:确定在无我的观点中所应否定的表象形式
甚至在熟睡中,我们心中还紧紧地抱住“我、我”的念头。这是一种本有天生的误认自性我的意识。例如,别人指控你一项你没有做的恶行,说“你做了这样的坏事”,在心中紧紧地想着“我、我”,你就反省:“我又没做这个坏事,他/她却这样地指挥我。”在此时,我被本有的意识误以为是自性有的,就很清楚的显现了。
因此,应以更细微的心思去分析,在那时心是如何理解我以及把我理解成什么。如果其后的分析注意力太强,认识到“我、我”的先前意识,会被放弃而不再出现,而无法再观照。所以,应让心能坚固连续地思及“我”的意识实体,用意识另一细微的部分去分析它。
当你这样分析的时候,第一根本要项就是要了解我是如何地被一个误认为有自性我的本有意识所认识:
此我并非异于我自己的五蕴或身心,此我亦非五蕴中的任何一个或二个,或单一的身或心。再者,我不只是在五蕴显着集合上所施设的概念性假名,亦非是身心集合所施设的概念性假名。而一开始就有一个自足的我。
一开始我就是自足的这个错误概念,就是对自性我的本有认识,这个自性我就是在无我观点中所要否定的对象。
在你的心识种子中应该要明白地了解,这是确认何者为否定对象的方式,而非只把它当成一种别人所解释的概念或只是从文字得到的一种一般性印象。确定所应否认的表象形式就是第一根本要项。
第二根本要项:确定相关的限定
既然这个在心中被牢牢地以为有个“我”的我,他是与你的身心相关的存在,这就限定了这个我必须是苦非与五蕴为一,就是和五蕴为异。除此二者之外,没有第三种可能的存在。现象必须不变地存在于此二者之一的形式中。思考并确定除此二种存在的主式外,别无第三种现象存在的范畴。
第三根本要项:确定无真正的同一性
如果你想这个我是和身心五蕴同一的,因为我一个人有五蕴,我将也会有五个心识种子。若非如此,因为我只能有一个心识种子,那么身心五蕴则会变一个没有部分的整体。这样会有许多谬误。因此,要想如此一个自足的我和五蕴是不同的。
第四根本要项:确定无真正的差异性
像这样的我和身心五蕴非是同一的,尽管如此,你可能会想这和五蕴是不同的。
在一一排除色等等诸蕴后,识蕴就可分别地被确认,“这是识蕴。”就是这样,在一一排除身心诸蕴后,这个我就可分别地被确认,“这是我。”但是这并非如此。因此,要想这个我和五蕴并非是分开地存在。
好好地思索有关此四根本要项的分析,并且断定这个被认为具自性的我是不存在。此坚信要专一地连续保持住,无昏沉与掉举的现象。再者,如果坚信的力量变弱了,初学者要依告已完成的上述四根本要项的分析,再次地生起坚…
《绽放心中的莲花(伦珠梭巴格西、杰弗瑞霍普金斯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