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说通卷五(刘道开)▪P3

  ..续本文上一页位。复有定名。若以六作一。则诤论锋起。决不可得。以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故也。如来今日。若将六结一总解除。既无有结。即无彼此。彼此既无。即一尚不可得。而况六乎。佛即就喻以印之云。所谓六解一亡。亦如此耳。盖六根全体是个识精。由粘妄发光。故在眼名见。在耳名闻等。故六根解而识精空。犹六结解而一巾空也。然一亡。亦非并其真体而失之。但是不对乎六结。自不立乎一真而已。

  ○答六解一亡竟。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此答舒结伦次之问而先示结生次第也。夫六根虽同六结。而六根中。又各具六重结相。由汝无始以来。妙明本觉心性。横起无明为狂。无明所生三细为乱。此即第一结成。圆通中。当于灭结也。于是知见妄发。见法实有。乃法执位。即二三结成。圆通中。当于空觉二结也。于是发妄不息。劳见发尘。见我及我所。乃人执位。余三结成。圆通中。劳见即当根结。发尘即当动静二结也。所谓劳见发尘者。譬如劳目之睛。则见狂华。于湛精明中。无因乱起。可见一切世间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生死涅槃。诸有为法。皆是心性狂劳中颠倒乱起之华相而已。岂有真哉。由六根中。各各具此六重。故从真起妄。自细向粗。而结之伦次。历然可见矣。

  ○此涅槃。对生死而立。即二乘执相见为无。而堕法见者。张拙谓涅槃生死等空华。正谓此也。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掣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我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此复问解结之方而密示其要也。阿难问言。此劳见发尘之劳。即是一巾所成之结。不知用何等工夫。方得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云。如是解不。曰不也。世尊。此譬凡夫之滞六根为有。而长沦生死。岂能解根也。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如是解不。曰不也。世尊。此譬二乘之观六根为空。而永晦涅槃。安得圆通也。盖空有二执。皆是以结去结。尽属偏邪。俱不能解。于是佛告阿难。我今左右各牵。既不能解。汝有何方便。方可解得。阿难答云。世尊。当从结心下手。解即分散矣。所谓从命根下一刀。千了百当是也。向后二十五圣。无非从结心下手。以破除识阴。故皆证圆通耳。佛印之云。如是。如是。若要解结。信非结心不可。夫结心虽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合成中道。亦非离彼空有。别立中道。乃是悟此根性。体自在而无系。本不属有。不迷为有而已。更不劳于观空破有也。达此根性。用遍现而互融。本不属空。不晦为空而已。更不劳于观有破空也。如后耳根圆通既不执有。亦不观空。惟一反闻。忘尘顿入。由是而二空渐证。妙体现。而有自破也。俱空不生。大用起。而空自离也。是则反闻自性。即是结心。双超空有之中道矣。前人不达。强以别安三观。其说支离。真蛇足哉。

  ○诸家以断常为左右。中道为结心。详前后文。都无此意。莲师曰。左右者。解于结之末也。故劳而无功。结心者。解于结之本也。故逸而有成。良由虚妄狂心。迷而取境。因此成结。此结心也。若不于结心中解。其余解法。左之右之。舍一取一。莫能得也。则所谓断常空有等种种诸法。亦摄尽矣。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此激其欲从结心必选圆根为发悟之缘也。阿难。我前此痛斥因缘矣。然而佛法未尝不从因缘生。但我所说之因缘。非取世间四缘和合而生识。三缘和合而生人。二缘和合而生物之类。今说因缘。是欲拣选圆根。一门深入。发明大事因缘也。然我观察六凡四圣。世间出世间法。一一知其本因。皆从缘出。如六凡以善恶不动业为因。以趣生时所见憎爱二境为缘。四圣以多生积薰诸乘教理为因。以所遇善知识开导为缘。如是乃至极难知者。如恒沙界外雨滴。皆知其数。现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缘由。佛智如此。则所说解法。决无差谬。所许证取。决不赚误。是故阿难。汝当确信选根从六根中。选一圆根。一门深入。根结若除。尘相自灭。即五根应拔圆脱也。诸妄锁亡。不真何待。即云何不成无上知觉也。舍选根而求结心。吾不知之矣。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

  此明解有伦次也。阿难。我今问汝。此巾六结现前。我将同时解其萦系。可得应手同除。不须次第不。阿难言。不也。世尊。是结本以自一至六。次第绾生。今欲解之。亦当自一至六。次第而解。何也。六结虽同巾体。而绾结元不同时。则佛言同除。无有是处。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盖六根之结。虽非先眼后耳。先鼻后舌等。然六根中。各各具有六重结相。则未尝无次第也。既有次第。而解欲同除。可乎哉。

  ○莲师曰。结解次第。非眼结解已。次解耳结。次解鼻结之谓也。六结不能一时齐解。必须一根先解。次五根任运而解也。六根解除亦复如是。当属上文。此根初解以下。别是一意。上明解结次第。下明结解所得之功能也。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以解之次第言之。根之结也。由心性狂乱。以至劳见发尘。自细向粗。以顺而成。则根之解也。由劳见发尘。以溯心性狂乱。由粗反细。以逆而销。是以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盖初忘动尘。(入流忘所)为除第六结。次忘静尘。(动静不生)除第五结。此当须陀洹果。断于我执分别即见惑也。次尽闻根。(闻所闻尽)除第四结。此当后三果。断于我执俱生。即思惑也。既得人空。则人执已除。而所谓劳见发尘。一切世间生死俱尽矣。由是空性圆明。成法解脱。先舍智爱。(觉所觉空)即断法执分别。为除第三结。次舍理爱。(空所空灭)即断法执俱生。为除第二结。盖空人而不空法。但得空之少分。而非圆明。故法解脱位。方得圆明。既法执已除。则所谓知见妄发。出世间涅槃俱尽矣。由是解脱法已。俱空不生。由证人空。则分别俱生二种我见不起。由证法空。则分别俱生二种法见亦亡。然虽证二空。尚有二空相在。此复空其二空。故曰俱空不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为除第一结。而所谓心性狂乱者俱尽。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此其时矣。解结至此。是名菩萨从三摩地之妙因。得无生忍之妙果。菩萨住此忍中。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故谓之无生忍。而入发心住也。汝问舒结伦次。其序如此。而六解一亡。亦无余蕴矣。

  ○钟云。得人空者。于我无著。破烦恼障也。空性圆明。成法解脱。则破所知障。得法空矣。俱空者。人法俱空。而俱空亦空。是从正受得无生忍矣。如澄浊水。沙土自沉。此之谓也。人空法空。六根之人法也。根根有人法二执亦根根有人法二空。虽有先后。法尔如然。无先后中之先后也。

  ○此正结心解除之实也。譬如有人。本因元气受伤。标现寒热二症。愚者或服热药。或服寒药。皆不能愈。智者不用热药。亦不用寒药。但用直扶元气之药。则此病初愈。先退热症。热症平复。寒症亦除。寒热除已。调理亦忘。法中根性被缚。如元气受伤也。空有二执俱结。如标现寒热二症也。凡小用空有二边。皆不能解。如愚人服寒热二药。皆不能愈也。今经令不著空有。如不用寒热二药也。惟令旋根脱尘。如惟用直扶元气之药也。此根初解。先得人空。如此病初愈。先除热症也。空性圆明。成法解脱。如热病平复。寒病亦除也。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如寒热除已。调理亦忘也。

  ○答舒结伦次竟。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即始觉)觉(即本觉)圆通(即六根互用)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此正请圆通本根为入华屋之门也。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于慧觉圆通之理。虽未豁然而证。实亦决定分明。了无疑惑矣。于是合掌顶礼。而白佛言。我等今日。由悟六解。故身无碍。一亡。故心无碍。然虽悟知六解一亡。实犹未达六根中。谁为圆通本根。而为我所当选用者。世尊。我辈飘零。流转诸趣。积劫以来。无师导引而孤。无德庇身而露。何心何虑。为佛之弟。预佛天伦。于流转时。忽沾法乳。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自庆出于望外。若复因此际遇。得成圣果。不负为如来之弟。今我虽得如来开示密语。犹是多闻记持。非己智分。还同数他家宝。未有一毫新证。实与未闻之时。无有差别。惟愿垂大慈悲。惠我秘密妙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究竟全分之慈诲。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即起默听。退藏于密。冀佛冥授。盖望佛的指一门。令得深入也。曰冥授者。意含不必佛说也。是则大权施设之宜。师资簧鼓之意。于兹备见之矣。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菩萨亦称无学者。志公云。不起丝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是菩萨无学之明证也)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

《楞严说通卷五(刘道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