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說通卷五(劉道開)▪P3

  ..續本文上一頁位。複有定名。若以六作一。則诤論鋒起。決不可得。以此結非彼結。彼結非此結故也。如來今日。若將六結一總解除。既無有結。即無彼此。彼此既無。即一尚不可得。而況六乎。佛即就喻以印之雲。所謂六解一亡。亦如此耳。蓋六根全體是個識精。由粘妄發光。故在眼名見。在耳名聞等。故六根解而識精空。猶六結解而一巾空也。然一亡。亦非並其真體而失之。但是不對乎六結。自不立乎一真而已。

  ○答六解一亡竟。

  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于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此答舒結倫次之問而先示結生次第也。夫六根雖同六結。而六根中。又各具六重結相。由汝無始以來。妙明本覺心性。橫起無明爲狂。無明所生叁細爲亂。此即第一結成。圓通中。當于滅結也。于是知見妄發。見法實有。乃法執位。即二叁結成。圓通中。當于空覺二結也。于是發妄不息。勞見發塵。見我及我所。乃人執位。余叁結成。圓通中。勞見即當根結。發塵即當動靜二結也。所謂勞見發塵者。譬如勞目之睛。則見狂華。于湛精明中。無因亂起。可見一切世間山河大地。諸有爲相。生死涅槃。諸有爲法。皆是心性狂勞中顛倒亂起之華相而已。豈有真哉。由六根中。各各具此六重。故從真起妄。自細向粗。而結之倫次。曆然可見矣。

  ○此涅槃。對生死而立。即二乘執相見爲無。而墮法見者。張拙謂涅槃生死等空華。正謂此也。

  阿難言。此勞同結。雲何解除。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阿難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複以手偏掣右邊。又問阿難。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難。我今以手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雲何解成。阿難白佛言。當于結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解除。當于結心。

  此複問解結之方而密示其要也。阿難問言。此勞見發塵之勞。即是一巾所成之結。不知用何等工夫。方得解除。如來以手將所結巾。偏掣其左。問雲。如是解不。曰不也。世尊。此譬凡夫之滯六根爲有。而長淪生死。豈能解根也。旋複以手偏牽右邊。又問如是解不。曰不也。世尊。此譬二乘之觀六根爲空。而永晦涅槃。安得圓通也。蓋空有二執。皆是以結去結。盡屬偏邪。俱不能解。于是佛告阿難。我今左右各牽。既不能解。汝有何方便。方可解得。阿難答雲。世尊。當從結心下手。解即分散矣。所謂從命根下一刀。千了百當是也。向後二十五聖。無非從結心下手。以破除識陰。故皆證圓通耳。佛印之雲。如是。如是。若要解結。信非結心不可。夫結心雖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合成中道。亦非離彼空有。別立中道。乃是悟此根性。體自在而無系。本不屬有。不迷爲有而已。更不勞于觀空破有也。達此根性。用遍現而互融。本不屬空。不晦爲空而已。更不勞于觀有破空也。如後耳根圓通既不執有。亦不觀空。惟一反聞。忘塵頓入。由是而二空漸證。妙體現。而有自破也。俱空不生。大用起。而空自離也。是則反聞自性。即是結心。雙超空有之中道矣。前人不達。強以別安叁觀。其說支離。真蛇足哉。

  ○諸家以斷常爲左右。中道爲結心。詳前後文。都無此意。蓮師曰。左右者。解于結之末也。故勞而無功。結心者。解于結之本也。故逸而有成。良由虛妄狂心。迷而取境。因此成結。此結心也。若不于結心中解。其余解法。左之右之。舍一取一。莫能得也。則所謂斷常空有等種種諸法。亦攝盡矣。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鹄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此激其欲從結心必選圓根爲發悟之緣也。阿難。我前此痛斥因緣矣。然而佛法未嘗不從因緣生。但我所說之因緣。非取世間四緣和合而生識。叁緣和合而生人。二緣和合而生物之類。今說因緣。是欲揀選圓根。一門深入。發明大事因緣也。然我觀察六凡四聖。世間出世間法。一一知其本因。皆從緣出。如六凡以善惡不動業爲因。以趣生時所見憎愛二境爲緣。四聖以多生積薰諸乘教理爲因。以所遇善知識開導爲緣。如是乃至極難知者。如恒沙界外雨滴。皆知其數。現前松直棘曲。鹄白烏玄。皆了緣由。佛智如此。則所說解法。決無差謬。所許證取。決不賺誤。是故阿難。汝當確信選根從六根中。選一圓根。一門深入。根結若除。塵相自滅。即五根應拔圓脫也。諸妄鎖亡。不真何待。即雲何不成無上知覺也。舍選根而求結心。吾不知之矣。

  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绾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雲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複如是。

  此明解有倫次也。阿難。我今問汝。此巾六結現前。我將同時解其萦系。可得應手同除。不須次第不。阿難言。不也。世尊。是結本以自一至六。次第绾生。今欲解之。亦當自一至六。次第而解。何也。六結雖同巾體。而绾結元不同時。則佛言同除。無有是處。佛言。六根解除。亦複如是。蓋六根之結。雖非先眼後耳。先鼻後舌等。然六根中。各各具有六重結相。則未嘗無次第也。既有次第。而解欲同除。可乎哉。

  ○蓮師曰。結解次第。非眼結解已。次解耳結。次解鼻結之謂也。六結不能一時齊解。必須一根先解。次五根任運而解也。六根解除亦複如是。當屬上文。此根初解以下。別是一意。上明解結次第。下明結解所得之功能也。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叁摩地得無生忍。

  以解之次第言之。根之結也。由心性狂亂。以至勞見發塵。自細向粗。以順而成。則根之解也。由勞見發塵。以溯心性狂亂。由粗反細。以逆而銷。是以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蓋初忘動塵。(入流忘所)爲除第六結。次忘靜塵。(動靜不生)除第五結。此當須陀洹果。斷于我執分別即見惑也。次盡聞根。(聞所聞盡)除第四結。此當後叁果。斷于我執俱生。即思惑也。既得人空。則人執已除。而所謂勞見發塵。一切世間生死俱盡矣。由是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先舍智愛。(覺所覺空)即斷法執分別。爲除第叁結。次舍理愛。(空所空滅)即斷法執俱生。爲除第二結。蓋空人而不空法。但得空之少分。而非圓明。故法解脫位。方得圓明。既法執已除。則所謂知見妄發。出世間涅槃俱盡矣。由是解脫法已。俱空不生。由證人空。則分別俱生二種我見不起。由證法空。則分別俱生二種法見亦亡。然雖證二空。尚有二空相在。此複空其二空。故曰俱空不生。(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爲除第一結。而所謂心性狂亂者俱盡。山河大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此其時矣。解結至此。是名菩薩從叁摩地之妙因。得無生忍之妙果。菩薩住此忍中。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故謂之無生忍。而入發心住也。汝問舒結倫次。其序如此。而六解一亡。亦無余蘊矣。

  ○鍾雲。得人空者。于我無著。破煩惱障也。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則破所知障。得法空矣。俱空者。人法俱空。而俱空亦空。是從正受得無生忍矣。如澄濁水。沙土自沈。此之謂也。人空法空。六根之人法也。根根有人法二執亦根根有人法二空。雖有先後。法爾如然。無先後中之先後也。

  ○此正結心解除之實也。譬如有人。本因元氣受傷。標現寒熱二症。愚者或服熱藥。或服寒藥。皆不能愈。智者不用熱藥。亦不用寒藥。但用直扶元氣之藥。則此病初愈。先退熱症。熱症平複。寒症亦除。寒熱除已。調理亦忘。法中根性被縛。如元氣受傷也。空有二執俱結。如標現寒熱二症也。凡小用空有二邊。皆不能解。如愚人服寒熱二藥。皆不能愈也。今經令不著空有。如不用寒熱二藥也。惟令旋根脫塵。如惟用直扶元氣之藥也。此根初解。先得人空。如此病初愈。先除熱症也。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如熱病平複。寒病亦除也。解脫法已。俱空不生。如寒熱除已。調理亦忘也。

  ○答舒結倫次竟。

  阿難及諸大衆。蒙佛開示。慧(即始覺)覺(即本覺)圓通(即六根互用)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複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複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惟垂大悲。惠我秘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此正請圓通本根爲入華屋之門也。阿難及諸大衆。蒙佛開示。于慧覺圓通之理。雖未豁然而證。實亦決定分明。了無疑惑矣。于是合掌頂禮。而白佛言。我等今日。由悟六解。故身無礙。一亡。故心無礙。然雖悟知六解一亡。實猶未達六根中。誰爲圓通本根。而爲我所當選用者。世尊。我輩飄零。流轉諸趣。積劫以來。無師導引而孤。無德庇身而露。何心何慮。爲佛之弟。預佛天倫。于流轉時。忽沾法乳。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自慶出于望外。若複因此際遇。得成聖果。不負爲如來之弟。今我雖得如來開示密語。猶是多聞記持。非己智分。還同數他家寶。未有一毫新證。實與未聞之時。無有差別。惟願垂大慈悲。惠我秘密妙嚴。成就如來最後開示。究竟全分之慈誨。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即起默聽。退藏于密。冀佛冥授。蓋望佛的指一門。令得深入也。曰冥授者。意含不必佛說也。是則大權施設之宜。師資簧鼓之意。于茲備見之矣。

  爾時世尊。普告衆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菩薩亦稱無學者。志公雲。不起絲毫修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是菩薩無學之明證也)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

《楞嚴說通卷五(劉道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