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明理不逾。理犹体也。逾犹超越也。觉明之体。隔碍而不能超越也)。
此明众生相续之因也。盖法性身。本来周遍实无根身。即此根身。推其本原。亦是明妄所成。此明妄者实非他物。亦由妙明觉心。最初突起一念。转为觉明。而成所妄。所妄既立。于是湛圆妙明之体。分成六处。在眼名见。在耳名闻。乃至鼻舌身意。各生局碍。不能超越。不复周遍圆通。以是因缘。故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余四亦然。但见色香味触(影略声法)六妄成就。染六根而成尘。由是见闻觉知。六种分开。揽六尘而成根。所谓元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是也。夫根尘成就。则形兆潜彰。然尚未趣生。必当中阴之位。(中阴即中有也。处于死有生有之间。故曰中有。经言。中阴六根猛利胜于生身。瑜伽云。中有中便如当生本有身形状。如人中有似人。畜中有似畜。余趣亦尔。身如五六岁孩子大。形量虽少。能作诸业。于父母边。起颠倒想也)由中阴而趣生也。若因父母己三者业同。则相缠著而生。即胎卵类也。或不因父母。但由己业。合亦成形。离亦成化。即湿化类也。(蠢蠕皆湿生。天狱皆化生)当胎卵二中有身。欲投胎时。其无缘处。大地如墨。惟于父母有缘处。见有一点明色发现。此中有身。既见明色。即趋其处。其想遂得成就。若是男中有。以父为异见。父是所憎境。以母为同想。母是所爱境。女子反此。(涅槃明十二因缘。无明有二。一润业无明。谓过去烦恼也。二润生无明。即托胎时于父母起爱憎也)此中有既见可爱之境。即注爱于父母赤白二渧以为种。此赤白二渧。即纳此想心而成胎。此虽因父母交遘发生。实由己业相同。故吸引而入胎。若磁石之吸铁。以是父母己三。为因缘故。遂入胎中。成五阴身。故有羯罗蓝。遏蒲昙等相。(俱舍云。胎中有五位。一七名羯罗蓝。此云凝滑。二七名遏蒲昙。此云疱。三七名闭尸。此云软肉。四七名健男。此云坚肉。五七名钵罗奢佉。此云形位。今举其二。故曰等也)若湿化二生中有。由先业力。不简近远。染著称情。当染著处。便即受生矣。夫胎卵湿化。各以定业相感。故随其感而应之以四生之定报。如乱思不定者。想也。而卵则惟想生矣。钟爱不舍者。情也。而胎则因情有矣。亲附不变者。合也。而湿则以合感矣。舍此趋彼者。离也。而化则以离应矣。以此四心感召。而四生各类应之。此其有定者也。若夫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或情变为想。或想变为情。或合易为离。或离易为合。故其受报。或飞变为沉。若雀之化蛤。或沉变为飞。若鱼之化龙。奇奇怪怪。亦复不定。以是因缘。经涉长时。互成转换。众生相续。无有了期矣。
○贺云。注以色香味触四句为中阴身。殊可笑。不知世尊谈众生相续。只就当下发明。谓即今瞥起一念。便是永劫生死根本耳。非从当初说起。如此方盘古生于太荒之言也。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续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此明业果相续之因也。富楼那。一切众生。过去在世时。想念恩爱。如胶似漆。固结而不能解。故受生时。则流爱为种。纳想为胎。而父母子孙。生生不断。此等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故曰欲贪为本。(欲贪通乎四生。今止约胎生言之。又胎生复通人畜。今止就人伦辨之。以其易见故也)由有贪爱。必有身命。由有身命。必赖滋养。彼贪我豢养。我爱彼血肉。所以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四生之类。弱肉强食。递相吞啖。是等则以杀贪为本。杀业盛行。故以人食羊。羊死又转而为人。人死又转而为羊。由一生以至十生。死死生生。展转报复。互来相啖。有此恶业。故世世俱生一处。相值以偿其债。直至穷未来际。无有止息。是等则以盗贪为本。凡不与而取。及阴取皆盗。以人食羊。不与取也。羊死为人。互来相啖。阴取也。故曰盗贪也。约杀贪言之。则汝负我命。汝还我命。我负汝命。我还汝命。约盗贪言之。则我负汝债。我还汝债。汝负我债。汝还我债。命债不了。故生死相结。经百千劫。常在生死。而不能出离。约欲贪言之。汝爱我心。我爱汝心。我怜汝色。汝怜我色。以是爱怜因缘。生生会聚。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而不能解脱。(如七月七日长生殿语是也)惟杀盗淫三种贪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故知三界流转。唯一贪爱。若断贪爱。便出三界矣。
○问。世教论杀。惟以忿争杀人为重。论盗惟以劫窃财命为重。而食肉不与焉。似得重轻之宜。今经何独论其所轻。而反遗其所重乎。答。此有二义。一者。断轻况重义。盖此方世教。急于止乱。且图养民。故惟断现乱。而不禁食肉。今经欲绝生死。须断生缘。故极至食肉。皆并断焉。若悟轻者尚为生死之缘。则重者不言可知。非反遗于重也。二者。绝本止末义。盖凡一切杀盗。究其深本。多起于食肉。如八万释种。遭琉璃之杀。但知近缘骂詈。而不知远因起于食鱼之冤。故此方不长太平。缘太平时。恣意食啖。三五百年。人之享福者。福终[示*固]起。畜之酬报者。报尽为人。皆带杀冤。遂成乱世。乃至杀人无量。故佛断食肉。乃圣智深远。拔本塞源之言。经云。世上欲免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外教君子。未能信达者。切勿轻非毁矣。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此总束以结答忽生终始之问也。富楼那。如是世界众生业果三种。颠狂迷倒。相续不断。虽各不同。推其所自。皆由性觉妙明本体。最初不觉。突起一念。故转成业识。名为觉明。因有觉明。次又转为明了知性。而成见分。因有了知。次又带出境相。而成相分。无明三细皆备。即缘此境相。而起我法二执。浑然涵彼六粗。总之皆妄见也。汝问三种云何忽生。皆是觉明。乃至妄见所忽生耳。夫山河大地。及众生业果。诸有为相。所以次第迁流者。非别有法。但惟因此颠倒相续之虚妄。故终而复始。汝问三种云何终而复始。因此故耳。可见忽生相续。浑一妄法。了无实体之可得矣。而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岂不然哉。
○答第一问已竟。下富楼那复从答生疑设难。而佛以四喻晓之。始圆第一问义也。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此满慈执因性以难果性也。富楼那言。若此众生现具在缠妙觉之体。本无不妙。无诸染法。觉无不明。无诸障碍。与如来心。不增不减。在佛非增。在生非减。平等无二。乃从清净本然体中。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者。则如来今日得了妙空明觉。复其无物之本体。还其圆照之本明。亦同众生本妙觉明。未生山河等法之前矣。如来复还之真觉。元无异于众生未妄之真觉。然众生既从真而起妄。如来独不当从真而起妄乎。敢问如来妙空明觉中。山河大地之世界。有为之众生。习漏之业果。何时又当无状忽生也。斯问也。是执众生因性之有始。而疑如来果德之有终矣。
○钟疏云。如来既得空觉。有为何时复生。此问似太浅。按起信论。人我见中五种。有谓所得涅槃终尽。还作众生。此云空觉后。复生诸有。与彼正相似。盖当时小乘外道。自有此一种执。满慈乘此请佛一破除之。所谓除惑之尽也。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以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此喻无明本空也。万法生于无明。无明元无自体故未论所生之万法。先取迷方之心喻之。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本南也而惑以为北。夫迷在此方。则悟在他方。不知此一迷也。为复因此方之迷而有乎。为复因他方之悟而出乎。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不自为生迷之根。云何因迷。悟迷相反。安得相生。云何因悟。佛又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四方朗然。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从先迷久迷。既悟之后。于此聚落。更生迷不。答言。不也。世尊。悟则不复迷矣。佛遂正告之云。富楼那。十方如来。悟后不迷。亦复如是。良以此无明之迷。既不以自体为本。亦不以觉性为本。无所从来。彻底元空。亦如迷方之迷。更无所因也。且自昔在迷时。即无迷可得。由彼忽生一念。似乎迷其清净觉体。然而非是真迷。若使真迷。则迷已有根。安得复觉。以迷本无根。故曰似有。正如惑南为北。方实不转。今既觉得是迷。迷即便灭。灭则岂复更生哉。亦如迷方者。但觉以迷之南。本无有北。则北相顿灭。不应复起于南也。可见真性觉中。本无无明。而万法从生之本。尚且元空矣。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
《楞严说通卷四(刘道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