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複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爲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爲種。納想爲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昙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衆生相續(明理不逾。理猶體也。逾猶超越也。覺明之體。隔礙而不能超越也)。
此明衆生相續之因也。蓋法性身。本來周遍實無根身。即此根身。推其本原。亦是明妄所成。此明妄者實非他物。亦由妙明覺心。最初突起一念。轉爲覺明。而成所妄。所妄既立。于是湛圓妙明之體。分成六處。在眼名見。在耳名聞。乃至鼻舌身意。各生局礙。不能超越。不複周遍圓通。以是因緣。故聽不出聲。見不超色。余四亦然。但見色香味觸(影略聲法)六妄成就。染六根而成塵。由是見聞覺知。六種分開。攬六塵而成根。所謂元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是也。夫根塵成就。則形兆潛彰。然尚未趣生。必當中陰之位。(中陰即中有也。處于死有生有之間。故曰中有。經言。中陰六根猛利勝于生身。瑜伽雲。中有中便如當生本有身形狀。如人中有似人。畜中有似畜。余趣亦爾。身如五六歲孩子大。形量雖少。能作諸業。于父母邊。起顛倒想也)由中陰而趣生也。若因父母己叁者業同。則相纏著而生。即胎卵類也。或不因父母。但由己業。合亦成形。離亦成化。即濕化類也。(蠢蠕皆濕生。天獄皆化生)當胎卵二中有身。欲投胎時。其無緣處。大地如墨。惟于父母有緣處。見有一點明色發現。此中有身。既見明色。即趨其處。其想遂得成就。若是男中有。以父爲異見。父是所憎境。以母爲同想。母是所愛境。女子反此。(涅槃明十二因緣。無明有二。一潤業無明。謂過去煩惱也。二潤生無明。即托胎時于父母起愛憎也)此中有既見可愛之境。即注愛于父母赤白二渧以爲種。此赤白二渧。即納此想心而成胎。此雖因父母交遘發生。實由己業相同。故吸引而入胎。若磁石之吸鐵。以是父母己叁。爲因緣故。遂入胎中。成五陰身。故有羯羅藍。遏蒲昙等相。(俱舍雲。胎中有五位。一七名羯羅藍。此雲凝滑。二七名遏蒲昙。此雲疱。叁七名閉屍。此雲軟肉。四七名健男。此雲堅肉。五七名缽羅奢佉。此雲形位。今舉其二。故曰等也)若濕化二生中有。由先業力。不簡近遠。染著稱情。當染著處。便即受生矣。夫胎卵濕化。各以定業相感。故隨其感而應之以四生之定報。如亂思不定者。想也。而卵則惟想生矣。鍾愛不舍者。情也。而胎則因情有矣。親附不變者。合也。而濕則以合感矣。舍此趨彼者。離也。而化則以離應矣。以此四心感召。而四生各類應之。此其有定者也。若夫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或情變爲想。或想變爲情。或合易爲離。或離易爲合。故其受報。或飛變爲沈。若雀之化蛤。或沈變爲飛。若魚之化龍。奇奇怪怪。亦複不定。以是因緣。經涉長時。互成轉換。衆生相續。無有了期矣。
○賀雲。注以色香味觸四句爲中陰身。殊可笑。不知世尊談衆生相續。只就當下發明。謂即今瞥起一念。便是永劫生死根本耳。非從當初說起。如此方盤古生于太荒之言也。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續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爲本。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爲本。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爲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叁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此明業果相續之因也。富樓那。一切衆生。過去在世時。想念恩愛。如膠似漆。固結而不能解。故受生時。則流愛爲種。納想爲胎。而父母子孫。生生不斷。此等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故曰欲貪爲本。(欲貪通乎四生。今止約胎生言之。又胎生複通人畜。今止就人倫辨之。以其易見故也)由有貪愛。必有身命。由有身命。必賴滋養。彼貪我豢養。我愛彼血肉。所以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四生之類。弱肉強食。遞相吞啖。是等則以殺貪爲本。殺業盛行。故以人食羊。羊死又轉而爲人。人死又轉而爲羊。由一生以至十生。死死生生。展轉報複。互來相啖。有此惡業。故世世俱生一處。相值以償其債。直至窮未來際。無有止息。是等則以盜貪爲本。凡不與而取。及陰取皆盜。以人食羊。不與取也。羊死爲人。互來相啖。陰取也。故曰盜貪也。約殺貪言之。則汝負我命。汝還我命。我負汝命。我還汝命。約盜貪言之。則我負汝債。我還汝債。汝負我債。汝還我債。命債不了。故生死相結。經百千劫。常在生死。而不能出離。約欲貪言之。汝愛我心。我愛汝心。我憐汝色。汝憐我色。以是愛憐因緣。生生會聚。經百千劫。常在纏縛而不能解脫。(如七月七日長生殿語是也)惟殺盜淫叁種貪爲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故知叁界流轉。唯一貪愛。若斷貪愛。便出叁界矣。
○問。世教論殺。惟以忿爭殺人爲重。論盜惟以劫竊財命爲重。而食肉不與焉。似得重輕之宜。今經何獨論其所輕。而反遺其所重乎。答。此有二義。一者。斷輕況重義。蓋此方世教。急于止亂。且圖養民。故惟斷現亂。而不禁食肉。今經欲絕生死。須斷生緣。故極至食肉。皆並斷焉。若悟輕者尚爲生死之緣。則重者不言可知。非反遺于重也。二者。絕本止末義。蓋凡一切殺盜。究其深本。多起于食肉。如八萬釋種。遭琉璃之殺。但知近緣罵詈。而不知遠因起于食魚之冤。故此方不長太平。緣太平時。恣意食啖。叁五百年。人之享福者。福終[示*固]起。畜之酬報者。報盡爲人。皆帶殺冤。遂成亂世。乃至殺人無量。故佛斷食肉。乃聖智深遠。拔本塞源之言。經雲。世上欲免刀兵劫。須是衆生不食肉。外教君子。未能信達者。切勿輕非毀矣。
富樓那。如是叁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複始。
此總束以結答忽生終始之問也。富樓那。如是世界衆生業果叁種。顛狂迷倒。相續不斷。雖各不同。推其所自。皆由性覺妙明本體。最初不覺。突起一念。故轉成業識。名爲覺明。因有覺明。次又轉爲明了知性。而成見分。因有了知。次又帶出境相。而成相分。無明叁細皆備。即緣此境相。而起我法二執。渾然涵彼六粗。總之皆妄見也。汝問叁種雲何忽生。皆是覺明。乃至妄見所忽生耳。夫山河大地。及衆生業果。諸有爲相。所以次第遷流者。非別有法。但惟因此顛倒相續之虛妄。故終而複始。汝問叁種雲何終而複始。因此故耳。可見忽生相續。渾一妄法。了無實體之可得矣。而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豈不然哉。
○答第一問已竟。下富樓那複從答生疑設難。而佛以四喻曉之。始圓第一問義也。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爲習漏。何當複生。
此滿慈執因性以難果性也。富樓那言。若此衆生現具在纏妙覺之體。本無不妙。無諸染法。覺無不明。無諸障礙。與如來心。不增不減。在佛非增。在生非減。平等無二。乃從清淨本然體中。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者。則如來今日得了妙空明覺。複其無物之本體。還其圓照之本明。亦同衆生本妙覺明。未生山河等法之前矣。如來複還之真覺。元無異于衆生未妄之真覺。然衆生既從真而起妄。如來獨不當從真而起妄乎。敢問如來妙空明覺中。山河大地之世界。有爲之衆生。習漏之業果。何時又當無狀忽生也。斯問也。是執衆生因性之有始。而疑如來果德之有終矣。
○鍾疏雲。如來既得空覺。有爲何時複生。此問似太淺。按起信論。人我見中五種。有謂所得涅槃終盡。還作衆生。此雲空覺後。複生諸有。與彼正相似。蓋當時小乘外道。自有此一種執。滿慈乘此請佛一破除之。所謂除惑之盡也。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爲北。此迷爲複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雲何因迷。悟非生迷。雲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于意雲何。此人縱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樓那。十方如來。亦複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以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此喻無明本空也。萬法生于無明。無明元無自體故未論所生之萬法。先取迷方之心喻之。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本南也而惑以爲北。夫迷在此方。則悟在他方。不知此一迷也。爲複因此方之迷而有乎。爲複因他方之悟而出乎。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不自爲生迷之根。雲何因迷。悟迷相反。安得相生。雲何因悟。佛又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四方朗然。富樓那。于意雲何。此人從先迷久迷。既悟之後。于此聚落。更生迷不。答言。不也。世尊。悟則不複迷矣。佛遂正告之雲。富樓那。十方如來。悟後不迷。亦複如是。良以此無明之迷。既不以自體爲本。亦不以覺性爲本。無所從來。徹底元空。亦如迷方之迷。更無所因也。且自昔在迷時。即無迷可得。由彼忽生一念。似乎迷其清淨覺體。然而非是真迷。若使真迷。則迷已有根。安得複覺。以迷本無根。故曰似有。正如惑南爲北。方實不轉。今既覺得是迷。迷即便滅。滅則豈複更生哉。亦如迷方者。但覺以迷之南。本無有北。則北相頓滅。不應複起于南也。可見真性覺中。本無無明。而萬法從生之本。尚且元空矣。
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于空滅。忽有愚…
《楞嚴說通卷四(劉道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