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见如法师)▪P10

  ..续本文上一页,及深位菩萨权现者例外。《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日藏分送使品》载,此世界诸地中,各有龙王,于龙宫中护持地、水、风、树、花、果等诸物。

  

  本经所说的龙类,其依住的所在,有地上、虚空、妙高山、水中。其形状有一头、二头、乃至多头。或无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其头尚有马、牛、鹿、象……的形状。颜色也有赤、白、黑、黄之色。有持山的,有持地的,有持光明的,有持宝宫的……。百余类大龙王,及其眷属。于此大地,或时震响,或放光明,或降甘雨,成熟苗稼。都曾见过如来,受三皈依,并受学处。脱金翅鸟怖,离火沙怖,免王役怖。常持大地,住大宝宫,寿命长远,有大势力,富贵自在。有无量眷属,具大神通,能摧怨敌。形色圆满,名称周遍,天、阿修罗共战之时,助威神力,令天得胜。其所有子孙、兄弟军将、大臣杂使,皆以此《佛母大孔雀真言》,守护于我,并诸眷属。令离忧苦,寿命百年。免诸鬼神恼乱,免诸水火之怖,恶友劫杀,怨敌他兵,饥馑夭寿死怖,地震恶兽,一切恐怖,悉皆解脱。要获得以上殊胜的利益,必须与诸龙类加以「慈念」,而且常诵本经。《四分律》:「有蛇杀新受戒比丘;时世尊告诸比丘,彼比丘于八龙王不生慈心,故被蛇杀。」扶南、义净三藏译本皆有此义。益见圣人益生,言语数句,即可免杀身之祸。《西域记》三云:「有(殹/言)罗钵呾逻龙王者,即昔迦叶波佛时,(殹/玉)罗钵呾罗树叶比丘也。故令彼土请雨祈晴,必与沙门至其池所,弹指慰问,随愿必果。」(按:迦叶波佛距今已二万二千五三十多年矣)

  

  无热恼池嚩噜那龙王者,七住菩萨也,出《智论》。

  

  佛世尊龙王者,《华严经》云:「大龙身中从定出,大龙身中入正定。」可见龙中也有菩萨权现利生也。

  

  《海龙王经》云:「海龙王号光耀白佛言:『我从劫初拘留孙如来,大海之中,诸龙妻子眷属,因何繁衍不断?』佛告龙王:『于佛法中,出家在家众中,行戒不具,现戒成就。见惑犯行,不舍真见。不堕地狱,如斯之类,寿终皆生龙中。以是之故,大海中诸龙妻子眷属,不可称计。』」

  

  

  我等何幸,虽际末运,得遇信、愿、行之净土法门。复值尊贵无上万劫难逢的大乘圆密,《孔雀大法》,今生决定得生净土。龙类绝迹,三途悉获解脱。虽圣言有乖,岂可不令慈父感到意外欣慰么!

  

  富单那(Putana)者,臭饿鬼,主热病之饿鬼也。

  夜叉(Yaksa)者,此云勇健鬼,有地行、空行、天行三种。常食人。新译云药叉。

  罗剎(Raksa)者,捷疾鬼。出《名义集》。

  啰剎娑(Raksasa)者,略称罗剎。此云可畏,捷疾鬼也。

  塞建陀(Skanda)者,此云鸠摩童子,是四大天王各摄所镇者也。

  嗢摩陀(Unmada)者,此云狂鬼也。

  

  药叉,罗剎总名恶鬼。《水陆大斋》的法事,迎请四圣六道,受供闻法。还要仰赖这等捷疾鬼,不过名称曰,捷疾持符使者。虽然其形是纸人纸马,实际可能较今日之传真,还要直接了当。其《仪轨》二十五页,《发符》云:「圣凡同体,迷悟心异。今此修斋致请,或云赴感之不齐。谓三宝诸大之居,固一念而可格。如六道群生之类,有屡呼而不闻。盖恶业重者,正苦留连。及邪见多者,自为障碍,非赖使者之捷疾,曷通施者之勤渠。恭惟四大使者,内修菩萨行,外现神王身。被全甲而曜日增辉,乘宝马而鸾铃振响。步山涉海,应念而来。此界他方,剎那即至。」

  

  车夜(Chaya)者,此云影鬼也。

  阿波三摩罗(Apasmara)者,羊头鬼也。其形如野狐。

  乌悉多(口+洛)迦(Ostaraka)者,此云转筋鬼。亦名癫病鬼,食夺一切众生精气。

  吠哆拏(Vetada)者,起尸鬼。

  质(Cica)者,起尸鬼。

  摩噜跢(Maruta)者,主热风鬼也。

  

  独路荼(Garuda)者,此云妙翅,又云金翅鸟。展翅三百三十六万里,高三十万里。其风使人目盲,故不出现人间。于四天下,日各食一龙。有胎、卵、湿、化四生。寿命一劫。

  

  莫呼洛伽(Mahoraga)者,八部众之一,大蟒神也。亦乐神。亦名非人,其形人身蛇首。

  

  紧那罗(Kimnara)者,新译歌神,或云非人。别名人非人。形似人而头有一角。《慧琳音义》云,男为马头人身能歌,女则貌端善舞,多嫁寻香天为妻。

  

  阿素洛(Asura)者,略称修罗。为六道、八部、十界之一。意译非天,非同类,不端正。其为印度古神之一。属战斗一类鬼神。常被视为恶神,男丑女端。有四类生:

  (1)卵生 鬼趣摄,有小神通。

  (2)胎生 人趣摄,天道中降德遭贬坠,居处临于日月。

  (3)湿生 畜类摄,朝游虚空,暮归水宿。

  (4)化生 天趣摄,势力大无畏,能与梵王、帝释争权战斗。有四阿修罗王,各有百千眷属,多住大海下。形倍须弥,住处有宫殿、园林、侍者、婇女。其状不一,或有九头千眼,或谓千头二千手,或谓万头二万手,或谓三头六臂,皆口中出火,口大纵广千由旬。多由瞋慢疑为生因,好怀瞋心,好战斗。大力之神也。

  

  羯咤布单那(Kataputana)者,大臭鬼也.

  步多(Bhota)者,夜叉类也。

  怛你也他(Tadyatha)者,即说咒曰,或所谓。起首之词。

  司嚩哈(Svaha)者,即娑诃,娑婆诃。有多义:福智成就,吉祥圆满,消灾增福……圆轮具足。

  

  南莫司睹母驮野(Namo stu buddha ya)顶礼诸佛陀耶。

  南无司睹母驮曳(Namo stu buddha ye)顶礼诸佛所证本觉菩提理。

  那莫司覩目巨怛野(Namo stu mu kta ya)顶礼修得涅槃果。

  那莫司睹日巨驮曳(Namo stu mu kta ye)顶礼本来清净涅槃理。

  那莫司覩散怛野(Namo stu santa ya)顶礼地上诸位大菩萨摩诃萨。

  那么司睹散怛曳(Namo stu santa ye)顶礼三贤位诸菩萨。

  那么昧目巨怛野(Namo vi mu kta ya)顶礼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摩诃萨。

  那莫味目巨怛曳(Namo vi mu kta ye)顶礼《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无上法宝。

  那莫母驮野(Namo Buddha ya)那莫者,皈依归敬。母驮野者,即佛陀耶。

  

  《仁王经陀罗尼释》云:「皈依佛陀者,即得诸佛五菩萨等,一切菩萨,与诸眷属,皆来加护也。」

  

  那莫达摩野(Namo dharma ya)即皈依法也,即佛教的经藏、律、论、陀罗尼藏法宝也。《仁王经陀罗尼释》,皈依法者,即得帝释并诸眷属,四天王等皆来加护。

  

  南莫僧伽野(Nama sangha ya)唐、略云僧。又云和合众。即今之僧团也。《仁王经陀罗尼释》云:「皈依僧者,即得色究竟天、五净居天等并诸眷属,皆来加护也。」

  

  七佛正遍知者,正遍知者,三藐三佛陀。佛十种德号之一。七佛后文再释。

  

  慈氏者,梵云梅怛利曳,或云弥勒。此云慈,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皆无量也。亦即当来下生佛也。

  

  菩萨者,菩提萨埵之略。菩提云觉,萨埵曰有情。有情亦即众生也。有初发心菩萨,三贤菩萨,十地、等觉、妙觉菩萨。

  

  独觉者,又名缘觉。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成功于无佛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大智度论》云,缘觉有二种:一独觉,二缘觉。独觉出无佛世,见风动树而悟道;缘觉出有佛世,闻十二因缘而悟道成辟支佛。三乘之一。

  

  声闻者,梵语舍罗婆迦。为佛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

  

  四向者,

  一、须陀洹向  预流、向于斯陀含果,为因位故名。

  二、斯陀含向  一来、向于阿那含果,为因位故名。

  三、阿那含尚  不还、向于阿罗汉果,为因位故名。

  四、阿罗汉向  不生、向于阿罗汉果,为因位故名。

  

  四果者,新译家以:(1)预流。(2)一来。(3)不还为三果,阿罗汉为四果。以其断尽三界见思惑,是声闻乘极果也。

  

  

  

  《十住心论》云:「三世如来,皆于树下成等正觉,树是一,名各其异。」《大悲经》云:「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现于世。拘留孙为首……如是次第汝等当知。」

  

  护世十二天

  

  帝释天(Indra)火天(Agni)焰魔天(Yama)罗剎天(Raksasa)水天(Varuna)风天(Vayu)毗沙门天(Vaisravana)伊舍那天(I”sana)梵天(Brahman)地天(Prthivi)日天(Surya)月天(Soma)

  

  这护世天或曰护方天,在显教密教都很重要,尤其密教更重要。差不多底《曼荼罗》方位,祂们都有分别出境。在《供养十二天大威德天报恩品》(《大藏》二一.三八五上)云,此十二天尊,乃至诸天、龙、鬼神、星宿、冥官之总主,皆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现也。是故行者,唯观彼天法身庄严。(出《孔雀音义》及《佛教图像解说画典》三六八页)

  

  二十八宿(《孔雀音义》卷下七九八页)

  (一)东方七宿

  (1)昂宿(Krttika)六星,如剃刀,火神也。姓其尼装苫,食乳酪。

  (2)毕宿(Rohi, ni)八, , 星,形车,钵阇神。姓瞿昙,食鹿肉。

  (3)觜宿(Mrgasira)三星,形如鹿头,月神也。姓婆罗堕门,食鹿肉。

  (4)参宿(Ardia)十星,如额上点,曾达罗神也,姓卢醯底耶,食血。

  (5)井宿…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简介(见如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