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根据龙钦巴大士的观点,在佛地只有胜义菩提心,没有世俗菩提心。
那什么是胜义菩提心呢?就是现量见到了诸法的本性——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即见道。这种证悟、觉性叫胜义菩提心。一地以下只有相似的胜义菩提心,没有真正的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的最低界限是资粮道。资粮道有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小道,即刚进入大乘道的时候,是世俗菩提心的最低界限。之前只有相似的世俗菩提心,没有真正的世俗菩提心。
三、发菩提心的方法
发世俗菩提心容易,但是真正生起来世俗菩提心不容易。入佛门和入道不一样,尤其要入大乘妙道,必须要在相续中生起最基本的世俗菩提心,即愿、行菩提心。这里要求的不是发,而是生起。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方式特意发,叫发菩提心。生起菩提心是指在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利他心和决心,不是特意发的,不发也有。
发胜义菩提心不需要仪轨,而是需要修与证,否则就没有胜义菩提心。发世俗菩提心要通过仪轨。
(一)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在藏地,发菩提心的仪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广行派,是弥勒菩萨的传承,弥勒菩萨传给了无著菩萨;一个是甚深派,是文殊菩萨的传承。现在我们每天读诵的仪轨,是寂天菩萨《入行论》里的发心仪轨,是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的,龙树菩萨又传给寂天菩萨的。寂天菩萨是龙树菩萨的继承人,菩提萨垛是寂天菩萨的继承者,属于甚深派的传承。后来,菩提萨垛把这个传承带到了藏区。
我们旧译宁玛派的开创祖师是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和菩提萨垛差不多是同一时间进藏的。当时法王赤松德赞要建桑耶寺,但是遇到了阻碍,就迎请了菩提萨垛。菩提萨垛以悲心加持,还是没有建成。后来依菩提萨垛的建议,邀请了第二佛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降伏了所有制造阻碍的鬼神,修建了桑耶寺。他们在藏地弘扬了显密圆融的佛法,创建了旧译宁玛派。
我们依甚深派寂天菩萨的《入行论》里的发心仪轨,来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后面还有愿、行菩提心的学处。
首先,通过七支供的方法积累资粮,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粮很难生起菩提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具德的上师善知识面前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若是没有条件,自己可以端正身心,以观想的方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念诵下文: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正行愿行发心者
乃至菩提果 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 如是亦皈依
(三遍)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诵三遍受菩萨戒)后赞叹随喜者
今生吾获福 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 今成如来子
尔后吾当为 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 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 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 如是我何幸
今于怙主前 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 普愿皆欢喜
发愿次第
菩提心妙宝 未生者当生
已生勿退失 辗转益增长
愿不舍觉心 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 断尽诸魔业
愿菩萨如意 成办众生利
愿有情悉得 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 诸恶趣永尽
愿登地菩萨 彼愿皆成就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十方”包括一切处;“出有坏正等觉”指佛。出,指超出三界,也可以说远离两边;有,具有五种智慧;坏,毁坏了四魔;正等觉,证得了无上正等觉果位,就是佛。“十地菩萨摩诃萨”是具有胜义菩提心的菩萨;“诸位大金刚持上师”是指所有的大金刚持上师,具德的上师都是获得双运金刚持果位的成就者。“垂念我”意思是听我、看我、摄受我。祈请十方佛菩萨以及具德的上师们都注视着我,倾听着我,悲悯着我,摄受着我,我要发心、发愿了。在犹如烟海般的佛菩萨、具德上师们面前发誓,祈请他们垂念,自己要皈依和发心了。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为什么首先要皈依?皈依是一切戒体的根本,不皈依得不到戒体。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也一样,要想获得戒体,首先要皈依三宝。
“乃至菩提果”是时间,“诸如来”是佛,“正法”是法,“菩萨众”是僧。从现在起直到获得圆满佛果之间,我发誓“以佛为导师,以法为道路,以僧为道友”,这是因皈依;我发誓“要获得佛法僧三宝的果位”,这是果皈依。念三遍,相续中就获得了戒体。
一堂课是多么重要,多么严肃的一件事,不是随随便便的,可你们太随便了。你们对吃饭都很重视,吃的喝的都要准备齐全,吃的时候也挺认真的。但要上课了,人还在外面,不知道忙些什么。一点都不积极,一点欢喜心都没有。你有多大的事?有什么重要的事啊?很迟缓地进了大殿,在那边闷闷不乐地修法。要么是外散,东想西想的;要么是内收,昏沉睡着了。哪有这样的修行人?这样还想成就,做梦吧!虚情假意的,天天、时时都在欺骗着上师善知识,欺骗着十方诸佛菩萨,欺骗着三界众生,这都不是一般的对境,自己在那边还很得意,很安心。能有好结果吗?还抱怨腿疼、腰疼,犯病了,着魔了……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你祈请十方诸佛、十地菩萨、十方具德上师善知识,作为见证者,在他们座前发誓、发愿,你自己说的话要记住!你自己立下的誓言一定要做到!
“诸善逝”是我们要模仿的对象。佛有十种别号,“善逝”是其中一种。“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发的是愿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发的是行菩提心。以前的诸如来怎样为众生发愿,为众生修持,我也怎样发愿,怎样修持。念三遍,然后在相续中获得了菩萨戒的戒体。
最后观想:佛菩萨、上师们很高兴、很满意,在那边笑眯眯地对你说:“善男子(善女子),你太有善根了!发菩提心这是殊胜的方便,将来你就可以解脱成佛了,好啊,好啊!”这个时候你对着佛菩萨说:“善哉!”然后也可以这样观想:诸佛菩萨与上师们同时发光照耀自己以及所有的众生,遣除了身心的障碍,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接着开始赞叹,让自己欢喜,让众生安心。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今天我成为佛家族的成员了,成为佛子了,不是凡夫了,这个人身有意义了。”以前我是妈妈的孩子,现在是佛的孩子了。佛有身子、语子、意子。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就成为佛的意子了。名字变了,称呼也变了,成为菩萨了。以前是一个普通的凡夫,现在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了。
“尔后吾当为,宜乎佛族业,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以后要注意,无论如何,哪怕是遇到生命危险,也决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再犯错误,尤其是不能玷污佛的家族,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过失,唯是功德庄严的这一尊贵种姓,必须要承办合乎种姓的事业——菩萨行,要维护佛家族。”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以前我就像个盲人,没有取舍善恶的双目,因业力牵引流转轮回,愚痴颠倒,在世间造业,就相当于捡垃圾一样。这个时候突然遇到了这样一个机缘,遇到了大乘佛法,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可以依此机缘,获得圆满佛果!犹如一个盲人,在垃圾堆里捡到了如意宝,多幸运,多有福报,多好啊!”心里要这样想,让自己生起欢喜心。
而你们平常念发心仪轨的时候,都是愁眉苦脸的,就是因为没有观想佛菩萨,没有观想好的境界,只观想不好的了,然后就开始腰疼了,腿疼了,肚子疼了。这都是自心的显现,心不净就这样,都是业障。如若像刚才那样观想、思维,心里充满了喜悦,根本感觉不到痛苦,哪像你们现在这种状态?真可怜!
“今于怙主前,宴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这是让其他众生欢喜。你招呼那些鬼、神、魔等都来听、看,“我现在发誓、发愿了,我一定要成佛。成佛的时候,邀请你们,可以承办你们暂时与究竟的利益,你们也可以生起欢喜心,也可以高兴高兴。”然后在心里继续观想:那些有形无形的众生都知道了,特别欢喜,奔走相告:“在某某地方,某某人,刚才发愿了,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说要成佛,要承办我们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大家都应该知道,都应该高兴,都随喜啊!”十方三世一切人与非人,所有的众生都知道了,普皆欢喜啊!如此观想后,你也不敢再轻易犯错误了,因为众生都知道了。
后面的内容就是发愿,忆念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愿菩萨如意,成办众生利,愿有情悉得,怙主慈护念。愿众生得乐,诸恶趣永尽,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这都是发愿,“菩提心”这个妙宝,不仅自己得到,其他众生未得到的也应该得到,已经得到的不退失,日日夜夜增长,最终达至圆满。只发愿也不行,从现在开始,还要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好事,行菩萨道。
这就是通过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方法。此处我们发的是世俗菩提心,即愿、行菩提心。但必须要通过修行,最后才能证得胜义菩提心。真正获得了胜义菩提心,就登地了,那就快了。
(二)发心仪轨
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大乘波罗蜜乘,还没有到密乘。密乘是在波罗蜜乘发菩提心的基础上,再发胜义菩提心。密宗所讲的发心完全是胜义谛的,胜义谛的菩提心要有世俗谛菩提心的基础,所以密乘要有波罗蜜乘的基础。没有显宗的基础,不会有密宗的境界。没有通过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没有发世俗菩提心,不会有胜义菩提心。密宗里所讲的菩提心是胜义谛的,世俗谛的菩提心和显宗一样。
我们现在修持加行,主要依据麦彭仁波切的《前行念诵仪轨
开显解脱道》仪轨。修持发心时,念诵下文:
如同三世佛佛子 已发最胜菩提心 我亦为度遍天众 愿发无上胜觉心
(显宗发心仪轨) 我与无边诸有情 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 即发殊胜菩提心 (密宗发心仪轨)
尽力念诵显宗发心仪轨的四句偈颂,总数合计起来至少要圆满十万遍。对于密宗发心仪轨的四句偈颂,也应随力念诵,多多念诵。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