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二)▪P2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爱我们自己,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儿女,爱我们的亲朋好友。爱的范围再大,也就是爱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这些与整个法界,与所有的众生相比较,范围太小了,所以我们得到的快乐也太少了。在佛菩萨的境界里,我们的爱不是爱,我们的乐不是乐。佛法里讲,我们对父母子女、亲朋好友的爱都不是爱,对他们的慈悲都不是慈悲。现在都讲爱,爱没有错,但是有分别的爱是错误的,是一种痛苦的因。它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这样的快乐离不开变苦,离不开行苦,它本身就是一种苦。所以,若是你要远离痛苦,就不能依赖这种爱,就要放开心量。所谓的慈悲就是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是一种博爱,一种大爱!在真正的大爱面前,这些小爱不算爱!在真正的大乐面前,这些小乐不算乐!

  

   众生烦恼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无明——不明真理真相,所想所行是颠倒的。除了佛菩萨,三界众生都是愚痴颠倒的。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慈悲心,而且范围是三界众生!慈悲的范围越大,爱的范围越大,内心的快乐越多。乐是怎么来的?是从爱中来的,有爱才有乐!爱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多发慈悲心,多发爱心。

  

   (三)修喜无量心

  

   当众生远离了痛苦、获得了安乐的时候,自己满怀喜悦,发自内心地随喜,这是喜无量心。

  

   二、四无量心是发菩提心的基础

  

   在发出舍无量心的基础上,我们发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希望众生都获得安乐,希望众生都远离痛苦。然后发誓发愿:我要让众生远离痛苦、获得安乐。然后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所有的父母众生,都能获得安乐,都能远离痛苦,这就是祈求。这样,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就真正生出来了,就开始发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了。

  

   当我们真心实意地想报恩的时候,就像断臂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相依为命的儿子被洪水冲走了,虽然心里特别想救他,但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我们会这样思维: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但是佛有这个能力,他可以引导众生,讲善恶因果,让众生如理地取舍因果、断恶行善,所以我就要修成佛果,那时就有能力辗转*轮,就有自己的教法了,才能通过自力,通过自己的教法来度化众生。这样,你为众生而想成佛的心就生起来了。

  

   成佛是为了度化众生,这叫愿菩提心。成佛要具有因缘,那什么是成佛的因缘呢?就是六度万行——菩萨的学处。发誓发愿想学、想修六度万行,这就是行菩提心。一个是为果——菩提果发的誓,一个是为因——菩提因发的誓,这样愿、行菩提心就发出来了。通过一步一步,仔仔细细地观察、思维,明理、修行,才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很多人都说得好听:“我要为众生!”但真的要做到非常难。没有学修四外加行的基础,怎么能生起菩提心呢?要生起愿、行菩提心,就要靠悲无量心和慈无量心;要生起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就要靠舍无量心。倘若没有修好四外加行,没有明白因果和轮回这些道理,怎么能生起舍无量心?

  

   前几天我们讲的皈依也是一样,若是没有学修四外加行,没有生起出离心,真正做到皈依也是很难的。即使表面上皈依、进入佛门了,也是下士道的皈依,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的安乐,根本不可能解脱。所以,我强调的是四外加行,强调的是最基本的佛理,对此我是有甚深体会的。

  

   虽然现在不能肯定地说我有出离心、菩提心了,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没有四外加行的学修,没有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根本无法再往下修。所以,希望大家都有正知正见,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去追求那些高深的法,那样做一点用处都没有。把四外加行修好,真正的学佛修行都在四外加行里。以前,那些旧噶当派的大德们是怎样修行的?他们一生当中,修的都是无常、因果等。这些道理弄明白了以后,证悟空性一点都不难,到时候是瓜熟蒂落,自然就开悟了,之前非常难。所以,大家如果真心想解脱,想成佛,一定要按次第扎扎实实地修。

  

   我说话的对境是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佛的人。我不喜欢热闹,也不稀罕人多,只求大家有一颗想解脱,想成佛的真心,不要虚情假意地到这里来。若不是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佛,你不可能喜欢我说的话,更不可能愿意照我说的去做,那么来这里就没有意义了!

  

   扪心自问,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什么?真的,不仅是参加百日共修,以后听我讲的加行的光盘,看我讲的加行的书也是如此,我希望大家都要有一颗真正希求解脱的心。其他的搞世间福报、神通等等,和我没什么关系。以前我没有针对这些人讲过法,以后也不会讲。因为我是佛陀的追随者,我不能说自己有多大的成就,但是我跟定佛了,能学到哪儿算到哪儿,不可能跟别的学。你若是真心想解脱,真心求解脱,我们之间有话讲,有事做。否则,我们之间没话讲,也没事做。人生短暂,我不可能用这么宝贵的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都有正知正见,希望大家希求解脱的心都是真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