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一)

  2011百日共修 发心(一)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学习发心,即发菩提心。

  

   一、为什么要学修发菩提心

  

   我们通过学修四外加行,相续中生起了出离心。通过学修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断除了对来世的贪念;通过学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断除了对今生的贪着。断除了今生来世对世间的一切贪执,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这个时候就想获得解脱。

  

   解脱有三菩提果位:声闻、缘觉、佛。有出离心,为了自己的解脱,最后获得的是声闻、缘觉的果位。但是声闻、缘觉没有利他心,是不究竟的。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后,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许不是痛苦,但是对于佛菩萨来说,若不能利益众生,不能帮助他人,这也是一种痛苦,一种畏惧。不能饶益众生,没有利益众生的能力,不能圆满断证功德。这种寂灭的境界是福德、智慧圆满的最大障碍。所以我们选择了获得无上正等觉——佛的果位,就是为了度化父母众生而成佛。

  

   出离心分小出离心和大出离心两种。大出离心是远离轮回和涅槃(寂灭)二边。涅槃有究竟的涅槃,有暂时的断灭涅槃。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也属于涅槃,但他们是断灭涅槃,虽然已经断除了对世间的贪恋,但求的是自己解脱,所以属于小出离心。而我们作为大乘佛子,要有大出离心,不求世间的福报,不求自己的解脱,只求利益众生,只求成就佛果。既然我们选择的是上士道的皈依,要为众生成佛,要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就要发菩提心,就要进入大乘妙道,这样才能获得成就。

  

   现在我们要观察自己,是不是真正把轮回、世间看破了,是不是真正放下了,生起了真实的出离心?是不是一心一意求解脱?生起的出离心是不是大出离心?如果不是,修行就难了,生起菩提心就更难了。不能脚踏两只船,如果求世间的福报,就不可能得到出世间的功德和利益。也许你没有特意求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但不管是求往生还是求成佛,若是为了你自己,就是寂灭边。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自己。

  

   佛讲四法印,其中讲“有漏皆苦”。有漏就是有烦恼,有烦恼就有业障,有业障的牵引就是轮回。只要是轮回的就是有漏的,只要是有漏的就是痛苦的!我们在讲轮回过患时,提到六道轮回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你有没有认真听闻?这些道理有没有真正弄明白?只在字面上明白了是不会看破的,还需要思维、观察、修行。当有了深切的感受与体会,才有真正的智慧,才能看破、看透,才能不贪恋世间,这才是生起出离心。然后再修,就可以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

  

   不留恋六道轮回,放下执着,放下贪念,才叫放下。没有看破,不会放下,也不可能放得下。看破有很多种,放下也有很多种,这是最低层次的看破,最低层次的放下。

  

   但若是你想获得佛果,还要看破和放下第二边——寂灭边。轮回是第一边,还要远离寂灭。声闻、缘觉的果位是寂灭边,只是自己解脱,没有利他心,不能利益众生,因此无法圆满断证功德。声闻、缘觉的果位还有所断和所证,就是该断除的还没有断掉,该证悟的还没有证悟,断证的功德和福慧还没有圆满。也许你没有直接求,直接修声闻、缘觉的果位,但如果你是为自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自己求成佛,觉得“轮回太苦了,极乐世界太好了,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佛的功德、福报、智慧太圆满了,我也要获得这些,然后就什么都有了,我也不用去打工了,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呆着。”“智慧圆满了,那个时候就什么都会了,都知道了,还可以知道他人的心,可以观察这些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尽管你直接求的是去极乐世界,求的是成就佛果,虽然极乐世界和佛果不是寂灭边,但是因为你的发心有问题,是为了自己的解脱,为了自己的福慧功德圆满,所以,实际上求的还是第二边——寂灭边。

  

   为什么说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不究竟?就是因为声闻和缘觉只追求自己解脱,只追求自己功德圆满,心量还没有打开,还是无法能够脱离轮回,无法能够解除一切烦恼、痛苦,还有一种逃避的心态,所以说这种果位是不究竟的。如果你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彻底了解、明白了,觉得很可怕;对声闻、缘觉的果位、境界也生起了厌离心,生起了畏惧心。不求自己解脱,不求自己功德圆满,这种心态彻底没有了,这就是第二层的看破,就是看破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也是不究竟的。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是否真正看破与放下,是否真正从心里远离了轮回与涅槃二边?因为只有我们通过观察、思维,明白了自己是真心的,是发自内心的不为自己,而是为众生,真正为众生求解脱,为众生求福德圆满、智慧圆满这些功德的时候,才是生起了菩提心。菩提心有胜义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这是世俗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为了众生想成佛,为了度化众生而发愿让自己成就佛果,这是愿菩提心;为了成佛而真心想修持,也就是发誓、发愿修持六度万行等一切菩萨的学处,这是行菩提心。这是简单的概括。

  

   二、四无量心

  

   要在相续中真正生起利他心,要想发菩提心,当菩萨,就要通过修行,应该先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大菩萨当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也。”就是指四无量心。四无量心的次第,以理论为主宣讲的时候,先是慈无量心,然后是悲无量心,再是喜无量心,最后才是舍无量心。但是按实修窍诀,应该先修舍无量心,因为如果没有修出舍无量心,相续中不会生起真正的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

  

   (一)修舍无量心

  

   舍无量心是要舍掉两种心态,达到一种平等的心态。即舍掉对亲朋好友的贪爱,舍掉对怨敌、仇人的怨恨,而对一切众生生起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对亲朋好友包括父母、子女不能有贪爱,对刚刚伤害过你,让你恨之入骨的仇人、敌人不能有怨恨。这些是不是很难做到?是不是觉得有些过分?对于一个普通的凡夫来说非常难,但是对按次第学修过四外加行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难。学修四外加行,生起了初步的出离心后,虽然还不是圣者,仍然是凡夫,但这个凡夫不是普通的凡夫,而是相续中已经有出离心的人,即对世间、对轮回已经看破、放下了。

  

   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生起了几分钟、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的厌烦心和出离心不难。偶尔的出离心是不可靠的,这不叫生起厌离心,也不叫生起出离心。对世间的一切都能看破或放下,这种心时时处处都坚定不移、不动摇、不改变,才叫生起出离心。对于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的人来说,舍掉前述两种心态并不难。

  

   我们好好地对照自己,能不能做到不怨恨欺骗、伤害过你的人?能不能做到不贪爱亲朋好友,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儿女?你们都学修过四外加行,都学修过出离心,若是对这两点还觉得难,还觉得有点过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一句话:四外加行的基础没有打牢!我为什么处处强调这些基础?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学修发菩提心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

  

   我现在替佛讲解佛法,所以替佛问你们。你们在观修的时候,可以自问自答。你为什么喜欢、贪爱父母儿女、亲朋好友呢?你可能会说:“他们喜欢我,对我好,对我有恩。”“这是我家的,是我亲生的。”都是类似这样的答复,没有别的理由。现在先把我们贪爱的这些对象放在右边,左边是我们恨之入骨、有我无他的仇人。我现在告诉你,左边这些仇人,也是你家的,也是你亲生的,也是喜欢你的,也是对你好的人。有些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是我家的?他是某某家的,不是我亲生的;他对我不好,伤害了我,欺骗了我。”

  

   可是前世呢?他们在前世无数次地做过你的父母,无数次地做过你的儿女,无数次地做过你的亲朋好友。“那是前世嘛!”你前世生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前世是你家的,今生就不是你家的了?前世和今生有什么区别?只是时间上的差别而已。若是你认为有差别,你去年生的孩子和今年生的孩子也应该有差别。“那不行,那是我去年生的孩子。”那你就是见一个、舍一个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明白道理、深信因果、深信轮回的人,就不会觉得难了:“这样一想,确实是我亲生的,都是我家的,都喜欢过我,利益过我。”若是你真明白,深信了这个道理,放下这种贪爱,平等心就修出来了。我们经常说“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嘴上说平等就平等了?哪有这么容易啊!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维:左边是我们恨之入骨的仇人、敌人。现在我来问你:“你为什么要恨他、讨厌他啊?”你没有别的回答,也就是“他对我不好,伤害过我,欺骗过我”等。“他也不是我家的,也不是我生的啊!若是我家的、我亲生的,还可以忍一忍。”那我告诉你,右边这些你最喜爱的亲朋好友、父母,他们对你也不好,也欺骗过你,伤害过你;你最溺爱的儿女也不是你家的,也不是你亲生的。“怎么不是呢?看看户口本,到医院查一查,有记载,哪年哪月哪天是我亲生的。我们相依为命,他对我挺孝顺,挺好的,经常给我买我喜欢吃的东西。”

  

   我说的还是过去世,过去世中他无数次地做过你的敌人,做过你的仇人,欺骗过你,伤害过你。前世欺骗你、伤害你,和今生欺骗、伤害你,有什么区别啊?

  

   以前讲过嘎达亚那尊者所说的“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发心(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