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各有自性而能生物。故云恶见妄想。)
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
(记曰。此外道妄计诸法,有从有因生,无从无因生。故唐译云。谓于因缘分别有无。以此因相而能生故,故云因妄想。)
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是名见妄想。
(记曰。此外道依有无等起四句见,故云见妄想。)
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
(记曰。此外道妄计即色是我,离色是我等,成决定论。故魏译云。取我我所相,说虚妄法。唐译云。理分别。谓于无理处,以宗因喻成立有理。故云成妄想。)
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著。是名生妄想。
(记曰。此生见也。谓计诸法若有若无,皆悉有生。以有有生,无亦有生故。如云太极从无极而生。然太极无形,而妄见有生,此无而有生也。至若两仪八卦三才万物,皆一定有生,此有而有生也。故唐译云。若有若无,从缘而生,是名生分别。)
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
(记曰。此不生见也。谓一切诸法本来不生者。以未生已前,先有不生之体。此体不从因生,故云无种因缘生无因身。如庄子云生生者不生。即所谓有物先天地者是也。故唐译云。计著一切法本来不生。未有诸缘而先有体,不从因起。既不从因起,是无因也。无因则无果。既无因果,则成断灭。是则名虽不生,实断见耳。故前百丈错答学人不落因果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正堕此不生见,错会无生义耳。观此,痛令识法者惧。)
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
(记曰。此相续妄想有二。一谓世法,即如世之五行相生相克,八卦四时往复不断,谓之相续。二谓佛法,说众生世界业果相续不断,亦谓之妄想。何者。以达无生者,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何况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如此,则又如何从而相续耶。是则不达诸法唯心所现者,乃妄计诸法实有相续自性,特妄想耳。)
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不缚因缘计著。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
(记曰。此计实有烦恼可缚,涅槃可脱也。前十一种妄想,属凡夫外道。此一属二乘。以彼二乘不达烦恼性空,故以生死为可缚。不达涅槃性空,故欲断烦恼而取证。故如人被缚,必待解缚而后为脱也。如楞严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则非彼所知。)
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著有无。
(记曰。此结过也。凡所分别,皆妄想耳。愚夫不达,妄执以为实有实无。)
大慧。计著缘起而计著者。种种妄想计著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
(记曰。此言遍计执性,乃依他缘起,由不达圆成,故妄以为实也。计著缘起而计著种种妄想计著自性者。如论所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然此遍计本无自性,但依他起,乃分别缘所生耳。凡愚不了,妄以为实。故唐译云。于缘起中执著种种妄计自性。如依于幻见种种物。凡愚分别,见异于幻。经云。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以不能如幻观众生,而妄分别有无一异,故云见异于幻。)
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
(记曰。此结示真妄平等相也。谓妄相本自缘生,了无自性,不可作一异有无分别执著,故非异非不异。以一异俱非,则如如平等矣。幻喻心。种种喻妄境。然种种依幻而起。且幻事本无,何况复于幻出种种,而又作一异有无等见耶。故诫之曰,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著。谓彼妄想自性本无所有,乃依如幻缘起耳。故不应作一异有无计著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缚于境界 觉想智随转
无所有及胜 平等智慧生
(记曰。此总颂真妄一如,以显平等相也。谓三界五蕴一切境界,但随妄想而转。然于实际,当体寂灭,本自如如。故云尔也。觉想,谓妄觉无明也。智即六粗中智相,谓分别心也。无所有最胜处,谓真如实际也。以自他俱泯,故云平等。由无明不觉,妄见境界,则心缚于境,境复牵心,故不平等。若以正智而观,则心境双绝,故平等耳。楞严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妄想自性有 于缘起则无
妄想或摄受 缘起非妄想(唐译云。在妄计是有。于缘起则无。妄计迷惑取。缘起离分别。)
种种支分生 如幻则不成
彼相有种种 妄想则不成
彼相则是过 皆从心缚生
(记曰。此颂泛举妄想缘起相因而有也。谓妄相本无自性。所以有自性者,以于缘起诸法妄生取著故。且彼缘起诸法,非妄想也。何者。以一切诸法缘生如幻故。然彼幻事种种,支分宛然若生。以皆如幻,故虽生不生。故云如幻则不成。然彼幻相虽有种种,其实性本无生,亦无有相。以见彼有相者,但妄想耳。若了彼如幻,则妄想不生。以不了如幻,依之造业,故彼相是过。此皆从心缚而生也。彼相既因妄想而有。若妄想不生,诸相自寂。则依他性空,相本无也。然心境互为缘起也。今幻相不成,则无当心之境。妄想不成,则无了境之心。心境皆无,言思路绝,本自如如矣。)
妄想无所知 于缘起妄想
此诸妄想性 即是彼缘起
妄想有种种 于缘起妄想
(记曰。此颂妄想从缘起而生也。以妄相实际本无所知之境。但于缘起诸法不了无性,而复于彼妄生分别,计著有无,执取美恶,故云于缘起妄想。且此诸妄想性,除缘起外,别更无有,故云即是彼缘起。所以妄想有种种者,但于缘起妄想耳。)
世谛第一义 第三无因生
妄想说世谛 断则圣境界
(记曰。此颂世谛即第一义,以明即妄即真也。谓若妄计妄想缘起实有自性,即第一义谛而为世谛。若了妄想缘起无性,即世谛而为第一义谛。若不知诸法缘生者,即是无因生矣。又堕外道冥谛也。是则本无世谛,而世谛但依妄想说耳。即妄想断处,便是自觉圣智境界。故唐译云。妄计是世俗。断则圣境界。)
譬如修行事 于一种种现
于彼无种种 妄想相如是
(记曰。此颂通喻妄想缘起相因而生也。谓第一义谛本无诸相。但因妄想妄见诸法,而复于彼周遍计度,美恶一异有无等,坚执为实。其实第一义谛中,本无此事,故云于彼无种种。修行者,谓钝根二乘,修八背舍,四遍处定。若观青时,天地万物皆青。若观黄赤白时,一一皆然。彼于一色法,随心转变见种种相。以于无中妄见有故。以譬于第一义谛离名相处,妄见种种诸法。然其所见者,皆妄想耳。非实法也。故云妄想相如是。论云。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譬如种种翳 妄想众色现
翳无色非色 缘起不觉然
(记曰。此颂以喻转明上意也。谓于第一义谛无一法处,而见有种种者,盖因无明不觉依他妄分别缘,生一切法。故论曰。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譬如翳目于无色相处,而妄见有青黄楚白诸色相现。凡愚不觉,妄执为实。故云缘起不觉然。)
譬如炼真金 远离诸垢秽
虚空无云翳 妄想净亦然
(记曰。此颂喻第一义谛远离诸过,以显圆成实性也。论曰。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以圆成实,法尔随缘,成一切法,而法法皆真。但由妄想遍计种种执取,故于真不真。若情忘执谢,则万法皆如,圆成自显。故但云妄想净亦尔。故下文但出妄想之过。)
无有妄想性 及有彼缘起
建立及诽谤 悉由妄想坏
(记曰。此颂特出妄想之过,意明缘起从妄想而有也。谓所以说有缘起建立及诽谤者,盖因妄想而说耳。若无妄想,而说有缘起建立及诽谤者,此亦是妄想分别,乃自破坏如实之见矣。故云无有妄想等。世尊意谓汝等若无妄想,而我为何又说缘起,及说汝等建立及诽谤之过耶。繇是观之。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现世间,更无别法,特为说破众生妄想耳。故下文云,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
妄想若无性(唐译云。若无妄计性。) 而有缘起性
无性而有性 有性无性生
依因于妄想 而得彼缘起
相名常相随 而生诸妄想
究竟不成就 则度诸妄想
然后智清净 是名第一义
(记曰。此通颂三性五法,皆依妄想而立也。谓缘起本无,但因妄想而有。若无妄想而说有缘起者,是则无因而有生,有生而从无因生也。次翻显因依妄相,方得有缘起。因有缘起,故名相随生。如影随形。是则名相又因妄想缘起而有。既有名相,则妄想又从名相而生。展转相因,无有穷已,皆妄想之过也。如何得离妄想过耶。故次颂云。究竟不成就,则度诸妄想。然后智清净,是名第一义。然究竟不成就者。华严云。如是自性,如幻如梦,如影如像,悉不成就。智证云。以真如之性,法尔随缘。虽即随缘,法尔归性。以随缘时,似有显现。如观幻法,不有而有。如观梦境,不见而见。如观水中之影,非出非入。如观镜中之像,不内不外。以无性随缘,故理不成就。以随缘无性,故事不成就。理事不成,则一切法俱不成也。然一切法俱不成就,而介尔妄心,又何从而寄耶。故云,究竟不成就,则度诸妄想。然后智清净,是名第一义。斯则缘起名相妄想,皆即正智如如矣。故下颂结显之。)
妄想有十二 缘起有六种
自觉智尔焰 彼无有差别
五法为真实 自性有…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0-12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