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

  大圆满正行修习,主要为两种:立断(彻却)与顿超(脱噶)。立断者,乃断除烦恼之根本,此根本即我执,由是而证悟本觉——本来如是之心性实相。顿超者,由修习四光,令内、外智于智慧光直接双运。如是,遂能圆满四显现(四相)而证悟实性、亦即得菩提。[1]大圆满法正行一般要前行(四共同外加行,五或六不共内加行)圆满才能修持。正行彻却中常使用四直断法,而脱噶看光先闭白观,再闭黑关修持。不同传承有不同强调修持的方法,以下笔者所提只供参考,不必执着。

  一、宁提

  (一)宁提(snvine thie)是藏文的音译,其原意就是“心滴”或“心髓”。它不但是口诀部的精髓,也是大圆满的精髓。大圆满法已胜于下八乘,而宁提法门又是大圆满的极顶,就好比塔顶的明珠(注:笔者比较喜欢用心髓或心滴表示)。

  (二)宁提法门的理论根据为《阿毗达摩大乘经》中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因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一颂。它本认为本初的自然智慧为一切诸法之所依,自然智慧的本体空分(体)如虚空,即法身;本性显了分(相)如日月,即报身;大悲周遍分(用)如日月光华,即化身。因此佛之三身完全具足于这一自然智慧之中。证得此自然智慧,即可圆满三身而成佛。但三界众生为业力所蔽,颠倒迷乱,对这个所依的实相不能了知,因而轮回六道受苦。而自然智慧就隐藏在众生心脏中央的光明脉中,通过宁提的修行即可证得此自然智慧,还能使智慧光明显发。(请参考第六章第一节)

  (三)宁提的修持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1、共加行;2、不共加行;3、彻却;4、脱噶;5、三身圆满不舍肉身成就光明虹身。其中四共同外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力因果。五不共内加行:三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法、积聚资粮、上师相应法)。能成熟的灌顶有四种,即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论辞)灌顶,分别祛除身障、语障、意障和所知障,从而获得修行资格。《声应成续》云:“现说灌顶之仪轨,内外密和最极密,全部总合有四相。众生身语意心四,灌顶皆以四种相,为使成为清静故,故用四种灌顶法,使有缘者能成熟。有戏无戏极无戏,最终无戏分四类,能熟信者自相续。”依据《金刚萨埵心境续》中“灌顶圆满三身自元成”、“得妙灌顶密咒不修则自成”、“未得妙灌之瑜伽,犹如船夫无桨橹,岂能渡河到彼岸”,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灌顶非常重要,其中有戏论灌顶是依止彩土坛场而进行灌顶之次第;无戏论秘密灌顶是依止曼荼罗和宝瓶进行;极无戏论是依止表示(笔者注:虚空相)和象征缘起而进行之;最极无戏论灌顶是依止看法和视法(或坐法),进行觉性现量灌顶。灌顶时间也有要求。[2]

  能解脱的修持又分为两部分:加行(注:前行)和正行。加行包括共加行和不共加行,通过共加行的修持来使身心向佛,并获得加持。然后再修不共加行,逐步使气入中脉,培养定力。加行之后是正行,又分两步:彻却和脱噶。彻却就是立断,即在本原境界中斩断无明妄念,这样自然智的本来面目就清清静静,赤裸裸的显现出来了,智慧光明也就立即显现。在修彻却了悟心性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能开始修脱噶。脱噶主要就是观光,即看智慧光明。首先要有一系列身、语、意的调整和环境等要点的选择,然后通过体内几条特殊脉道来观光。在现见光明的过程中,随着境界的加深,光明逐渐增长,最后连肉身都化为光明,从而是三身圆满,不舍肉身成佛。[3]

  二、大圆满法一般修行的过程(笔者整理)

  (一)宁玛派有九乘修行,大圆满法为无上瑜伽,至高第九乘。要先修好声闻、缘觉、菩萨道,在显三乘中特别以菩萨道进阶修三外密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特别瑜伽部开始的本尊修炼法要先相应,另外莲师心咒更是十万遍到百万遍打基础,所有加行,前行在闭关前都要先修好(包括古萨里施身法),闭关专修三内密乘或八、九乘,特别大圆满法专指心部、界部、教授口诀部(心髓部)的第九乘阿底瑜伽修持。一般三内密乘,第七乘为生起次第(摩诃瑜伽),视自身之身语意如同本尊,接续外三密的瑜伽部修行,生起本来清净圆满见。一般此时上师进行本尊灌顶为宝瓶灌,有些上师在瓶灌前就要求作身语意的特别修行(身金刚杵站立,诵吽字清净语业,观察心的生、住、去,悟自心本空,自然智慧自然明了。分外、内、密三种,要求清除身、语、意障垢,住于本然寂静入本原,即明点、气脉、本尊入本原),宁玛派生起次第,第七乘一般不闭关修,但在《大幻化网续》中将身语意特别修行放在第九乘大圆满法正行的“彻却”加行中,那就是闭关时训练。在生起次第完成进入圆满次第修炼,部分为第八乘无比瑜伽(阿努瑜伽)的前行,部分就是阿努瑜伽正行。进行气脉、明点、拙火修行前有些上师要求先修“恩卓”破瓦法。(有些上师不插吉祥草)。气脉修炼使用九节佛风,金刚诵(嗡、阿、吽),宝瓶气,三脉四轮观修。明点修炼中脉、拙火,断除衣、食、爱染、贪欲执着,身体产生空乐而入定。接着才修迁识破瓦、梦修、中阴救渡、子母光明相会,幻身光明(注:一般噶举派辅修大圆满法时,修那洛六法才特别强调幻身光明,宁玛派不修幻身光明),一般七、八乘不使用苯教“阿”( )字观,部分来自噶举派上师放在彻却修行无生阿字口诀。此时第八乘,注重证悟乐、明、乐空不二、无念的本觉智。《大幻化网》在“智慧灌”主修双运道,而拙火(扎隆)放在“秘密灌”。注意,宁玛派一般由智慧本净空性直修进入第九乘大圆满修持,如果是噶举派“大手印”,此时运用智慧手印和事业手印(笔者注:一般常运用空行母实体瑜伽女,所以噶举派出家僧人也常改用大圆满方法),构成大乐空性,气入中脉,引生幻身光明,证智慧光明心。此外,气脉修宝瓶气时要使用身七支坐,九节佛风,金刚诵引气住、融于中脉,一般不需男女实体双修瑜伽,即可进入第九次第定,但也有特殊情况。宁玛派大圆满法非常注重悟解虚空法性,破我执、法执。在九乘正行阿底瑜伽以修彻却与脱噶为主要解脱法,所以闭关主修彻却(禅定立断)以及脱噶看光、虚空而顿超。此时要上师的胜义(句义)灌顶加持正行以修成四相、六光或四灯。对修法心境开悟程度、空性了解与观光、观虚空的禅定细节要求很严谨,如果大圆满法的见地了解不够深刻,整体佛法空性智慧、光明法性了解太浅,即使闭过黑关,但为何修炼大圆满的空性合一、法界合一、明体本智,一些修行者不甚明了,这样短期闭关只是打基础。某些特殊情况,根器基础好的弟子,也有直接句义灌顶,直修口诀部正行,如印度妙吉祥友、吉祥狮子、佛智足、益西多等祖师,虚空为坛城,口不念咒语。(笔者注:大圆满法的“彻却”正行与禅宗根本、究竟意旨没有什么不同,使用方法不同而已,而“脱噶”正行是一种勤劳、长期的功法)

  (二)宁玛派修脱噶(脱噶)观光时强调三坐姿:法身狮子座,报身象卧坐,化身仙人坐。分成白导引:看日下一肘处,上午狮子坐,中午象卧坐,下午仙人坐。花导引:隔纱看日光,上、下午用狮子坐,中午用象卧坐。黄导引:夜晚直视月亮,用狮子坐。可与白导引交换而修。红导引:夜晚看灯,可直视,用仙人坐。也可用三虚空(密虚空、内虚空、外虚空)会合瑜伽辅助修行(在无云晴空山野高旷处)。

  宁玛派脱噶观光特别注意,依照《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说到:身坐法不动,则气脉自缓,眼看法不动,则光相易增易见。心无着不动,则光明与自心易于融合无二。如此,自性明体易显现增长。

  (三)大圆满心髓脱噶之境是六种光明(即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法界清净光、明点空光和本觉智光)和四种显现(即现见法性显现、觉受增长显现、明体进展显现、穷尽法性显现),这就是“法界透入色身,色身透入法界”两者互相交融的表现。但行者应该认识到,行者看到的各种明点、宝石项链化成满天的佛像和佛土,都是幻象,并非实体,乃是发自人体光和宇宙光交融而成,是人体特定的潜能经过修持而诱发的一种表现。外境不过是唯心所现,亦是自身气脉所现。人体的本觉智慧本来就藏于心光内(笔者注:在大脑中,大脑与心脏互动的功能在本节第六部分中讨论,心脏的脉道,经脊椎旁边到两耳到两眼)到两耳后循白柔脉光,再经两眼远通水光,于眉间界清净光而显现明点空光,即五色光明体或五色虹光。如投石水中,水波荡漾形成种种光像光圈。[4]

  (四)1、彻却的前行:(1)学习无贪之气(2)对治妄念,令心安住,学习明点拙火(3)修身,让自身成为摧破魔障的金刚杵(4)修语,观颂“吽”字清净语业(5)修心,观察心的生、住、去(6)消灭六道种子,清净体内迷乱之因(7)身、语、意住本然,一切停止,归于寂静。(7)入本原,调和气脉入本原,使用声闻姿势、菩萨姿势、忿怒姿势哈哈嘻嘻(8)一紧,二松,三贯通。修加行能引气入中脉,使修行者的定力得到增长,修心时就能更好的体悟空性。

  2、彻却的正行:(1)顿然而悟:当下斩断无明妄念,得见自性明体,顿然而悟。(2)得见明体是一种无云晴空、赤裸明朗的境界,眼睛明相,心中无念,心离能所,气离出入。(3)无修无整无散乱(4)当头棒喝,在受惊中解脱。(5)任运而无散乱,守护坚固所得。[5]

  三、彻却

  (一)基本了解

  彻却是藏文“Khregs-Chod”的音译,意思就是“立断”,即立即斩断妄念之流,使真心显露出来,而获得顿悟。前面提到,成佛需要圆满佛的法、报、化三身,彻却法认为,三身本来就圆满具足于心性之中,因此不需他求,见…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