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P2

  ..续本文上一页性就能圆满三身,就能成佛。但这种心性被各种边执妄念所遮蔽,难以见到,彻却的修习就是抛开迷妄,直见心性的本来面貌,并让这种见性的觉悟巩固,从而获得证悟而成佛。

  1、彻却的修行方法很简单,重在顿悟。修行者在一切法显现上,于当体明空不二的第一刹那,无休无整无散乱的定住,明明了了觉照认识当下即是自己的本心,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勿令间断。就在这定住的当下,明体随即显现。还有一种顿悟的方法,类似禅宗的当头棒喝。上师先让弟子如如而住,然后猛呼一声“呸”,在弟子受惊的当下,无明妄念之流被斩断,就在这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时候,明朗赤裸的明体就当下显现。如果弟子能抓住机会认识明体,则能当下开悟。这个开悟的境界,就好像无云晴空,是一种没有方向、没有内外、没有增减,没有时间的空明觉朗的境界。

  2、见性开悟后,虽然已经得到一定的解脱,但还必须修习坚固。所以在一刹那见得心性之后,还要继续保持得见真心的境界,也就是要保持任运修持,既不执持,也不放纵,是自心长时间保持开悟之境。这样修行者经过长时间的修持之后,心性光明就会随时显现,最终获得大彻大悟。

  3、彻却修法还有两种方便法门,即无声阿字口诀有相修持法和三虚空会合的瑜伽。这两种方法和顿悟的基本修持法并无差别,又是对基本修持法的重要补充,可以增长任运能力和效果。[6]

  (二)实际修行

  立断(彻却)的修行分成四种直定:如山直定、如海直定、显现直定、觉性直定(请参考第五节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第三部分、彻却(立断):直断宣说觉相四直定)

  四、脱噶

  脱噶“Thod-Rgal”也是音译,其意思是顿超或超越,就是说本法殊胜,超过其它。脱噶通过光明的修习可以是肉身化为虹光,不舍肉身成佛,实现修炼的终极目的。

  (一)基本了解

  1、彻却偏重体悟心性的本净空分,使心性获得解脱。而脱噶则偏重修行心性的原成有分,也就是要求见心用,即心性光明显现的法性境界。所以脱噶法实际上就是观光,它通过定力,以眼睛与心相连的脉道为引带,使心性光明显现,由光力来化解五大所成的粗质色身,成就光明虹体,这就是真正的身心双解脱。

  2、修脱噶之前必须先修彻却,通过彻却法将缠缚在心性上的无明妄念都清除掉,心性才会显露,心性光明才能显现出来,也就是见到心用。如果心体不明,只修光明就堕为外道,反而不得解脱。

  3、脱噶最主要的就是观光,心性光明是人生来就有的,其本源就隐藏在肉团心中。心脏周围有四条光脉:噶底脉、丝线脉、细旋脉和晶管脉,脉道内都有明点,通向身体的不同地方。其中晶管脉从心脏直通眼内,脱噶观光即主要通过它来实现。隐藏在肉团心中央的心性光明,就通过晶管脉映射眼根,产生光明景象,这就是脱噶修行所要见到的境界。(注:笔者后文再介绍四条光脉。)

  4、修行时需要根据引导的自然光来选择相应合适的环境和季节。观光还要用不同的坐式,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观光时心要高度集中入静,不能胡思乱想;身体要放松,用口呼吸,使气息徐缓,以免乱心。

  5、随着修行的深入,观光过程中会依次出现四种境界:现见法性显见、觉受增长显现、明体进诣显现和穷尽法性显现,不同的境界会出现不同的明点和光明现象。四个境界中的境像会逐渐由动摇到安定、由局部到全体、由小到大、由暗到明、由有到无。最后一切外境都收归体内,收归法性,身体也由此化为虹光身,获得完全解脱。[7]

  (二)实修过程

  顿超(脱噶)就是以立断为见地,了知心性本空,以此为基础,现证心性之明分,亲见心性本具之光明。

  1、顿超的修持次第:前行为弃舍身、语、意九事,亦即身、语、意各三种善、恶、无记共为九事。

  2、正行则是以三种姿势与三种眼观作修持。

  (1)三种姿势:法身——狮子仰式姿;报身——大象卧睡姿;化身——仙人蹲坐姿。

  (2)三种眼观:

  ①法身眼观:配合狮子仰式姿,视线向上,凝视眉毛前方虚空,眼睛无有睁开。修脱噶常用坐姿法身狮子坐:两足心相对,平坐地上,背直,两手握金刚拳相并,置二大腿中间地上,即足跟与密处中间,顶直,抬头,压后颈,舌抵上颚,目向上视,不动不顺,专缘虚空。这样,足心相对平阴阳动乱之气;身直令气自然安在;头压后颈,则妄念消;置拳于腿间,令四大调和平等。

  ②报身眼观:配合大象卧睡姿,视线平直或向左、右虚空凝视。报身象卧坐:双膝合并抵胸,足趾勾屈,跪伏地下,肱着地,两手托腮,两眼左右斜视虚空,如标准射箭。膝低胸,使生暖乐,增长明点;肱着地,调和阴阳气;托腮消粗气;屈趾消昏沉,安住等持。

  ③化身眼观:配合仙人蹲坐姿,视线约略向下而凝视。化身仙人坐:身蹲坐,膝足相并踏平地,膝抵胸,直背,耸肩,气内吸。腹帖脊,两手交叉抚膝,右手上左手下,或交叉两肋,右手外或左手内,或握拳托腮。蹲坐可调气脉;足平踏,制服水火;脊直则心气趋入法性;膝抵胸,腹贴脊,则风大、火大转成智慧体性,断妄想;抚膝消热疾;插肋消寒疾;托腮并消二疾。在高山时,眼向下视。平时双手互握手腕,右压左,抱双膝盖上亦可。

  3、如是修持时,语要为弃舍一切念诵言谈,意要为配合所修一心专注虚空。脱噶身、语、意注意:

  身三者:勿作世间杂务,勿叩头绕塔,勿观佛结手印。

  语三者:不谈世间语言,勿诵经咒轨仪,不颂嗡、阿、吽字。

  意三者:不世间俗务,不想上师本尊空行佛菩萨,不想心法止观。[8]

  4、顿超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心脏具有智慧脉,与眼睛关联相通,在此以上述姿势与观法为方便凝视虚空为缘,亲见觉性本智光明。

  5、亲见觉智光明也分成四个阶段:

  (1)“首先会见到如同鱼眼相触环链之相,无数环链自然融成稳定环链,因为能见到本来觉智光明,在外显成形色,称为“法性现前”。”这时出现像孔雀羽毛或鱼眼的金刚链。

  (2)“如是向上增进,能见到外部有五色虹光与各色环链环绕,其中有五只环链,或可见到上师本尊之顶髻、头部、上半身或全身等,称为“证悟增长”。则是因为分别念逐渐消失,不净显现逐渐净化,清净本智不断增长。”一般在证悟(觉性)增长时,可以见到大量金刚链,远境水灯的现象。而且具有对实相或佛法更高的证悟。

  (3)“所有景象皆已消融,一切山河、大地、土石、房舍,外在皆转成光明环链,其中自然现象本尊身相、宫殿、净土;因为烦恼消除、迷乱清净、本智增盛、获得觉性、自在能见报身净土,称为“明智如量”。”但不能执着,自性产生一切幻相,一切外界幻化假相,将逐步不再干扰,此时将出现神通力量,表现出某种消融粒子(注:肉体质能互换)的穿透现象。

  (4)“外在境象与内在妄念皆已消融穷尽,不见色身,转成光蕴,称为“法性遍尽”。证得此境界的成就者,一者,住世之时,于我等所见,一如肉身,临终时化光消逝,仅剩毛发、指甲;二者,即此肉身为广利众生,而未尽未来际住世,称为“大迁转虹光身”,如莲师与无垢友尊者。从然非为大迁转虹光化身此类之虹光身成就者,亦以虹身示现圆寂,然其利生事业已无有间断,可再示现身、语、意等化身入于轮回境界,度化众生。”[9]贝玛仁增仁波切在上文中提到,四相修炼,最终穷尽法性(法性遍尽),成就光蕴身,即虹光化身或大迁转身,实现三身任运。如果只有虹化,没有到达虹光化身,一样还可以再来示现人间,度化众生。在大圆满修炼中,下等根器圆寂中阴身时,还可到金刚萨埵东方妙喜佛国净土,莲花化生继续修行。

  五、自显虚空瑜伽

  自显即任运自然显现,自显虚空瑜伽是黑关引导法正行的第一步,主要是修气,以此显现“十相”,开发体内光明,从而使观光境界渐次增长推进。修行时要进入彻却定境,在定境中显现镜像。同时要保持任运。

  (一)首先,身依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坐定,目光通过眉间射向距头顶二十横指的上方虚空之中,这样双眼向上直视,而内心任运自在而住,逐渐进入彻却的定境。这一步修行有三个要点,称为“三精要”,即:身不动、心保持任运但不散乱,气息和缓。这样修持之后,在彻却定境中,就会逐渐出现诸多境像。

  (二)之后,修行者于彻却定中摄持五气(即上行气、下行气、中住气、遍行气、和持命气),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烟、白云、阳焰、烈火、红光、弓、星光、灯光、遍布天空的天青大光,以及“热卡纳”波等,这就是所谓的“十相”,“热卡纳”波是一种黑纹线,其形状有如人字形的雁阵。如果修行者的定力很好或观光的能力很强,则以上这些境像都能显现。

  以上“十相”都是光明的显现,以此“十相”为引导,有本觉智光的观光境界逐渐显现并获得增长,最终成就虹身。如果修行者没有获得觉受,则需改修自心要海瑜伽。[10]还可使用掣盾击钹法(笔者注:观想全身变智慧眼睛白色光网,彼此摩擦,不断放光,增加明点),观明点法(注:定相、不定相各智慧脉轮显现参考就好,不要执着)辅助光明增长。[11]

  六、四光脉的修持

  大圆满法在基础修行的过程中,依然以西藏密宗共有的三脉四轮为依据,但涉入正行后,它另有四大特殊脉道为光明安住的处所,其中存在着诸多明点,则要依靠独特的四条脉道进行修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晶管脉。

  (一)晶管脉

  1、又称远通水光脉,连接心和眼,是显现起无数金刚链的光明所依之处。

  密宗认为人体遍布无数脉道,但大圆满法脱噶修行则着重应用其中心轮八瓣脉的系统,心轮有八瓣,每瓣各自再发出三脉,一共二十四脉,分别走向身体不同地方。以上的四条脉道,就多和心轮相连。

  脱噶观光主要通过以上四脉中的…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