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均是光明所自显(《大圆胜慧》)
(3)《大圆胜慧》说:“自然本有光明。明了,则为解脱之根;不明,则为烦恼之根”这个根就是本性光明。悟者则见光明净相,迷者则见染相。
如果心不具光明,只有空性的空分,则仅能成就法身,单有法身成不了佛,要法、报、化三身具足,始能圆满正觉,这是大乘显密各宗共同承认的。若心只有空分,而无明分,则报化二身从何而出?岂能离开自身而另有依据?故体虽空而性不空。心性光明,光明就是成就两种色身的依据。《大圆胜慧》说:“本来清净自性中不能化现,本体法性光明有法尔之力,出现色身。”“自然法性、自然光明、无忘无着,此即报化两种色身之根源”;“空分属法身,光明属报化,三身均具于一心之中,故光明出现自显三身境界亦属自性本具”。
(4)本具光明何以凡夫不见?凡夫因有烦恼垢障不能得见。不但凡夫不见,即使依显教修止观人用观察方法,亦不能见到。只有修无上瑜伽气脉法,将左右脉流动之风心,纳入中脉,始可得见《大圆胜慧》说:“身中之烦恼气清净后,始见本性光明。众生要见到自现光明,除非在人命临终时,脱离蕴、处、界荫蔽的一刹那间方能见到。“粗四大色尘与心分离时,始现本有光明”(参考《大圆胜慧》)。修大圆满光明瑜伽,通过特殊方便,亦可现见光明。
光明既是本具,故行者能以光明为道,运用善巧方便使自显境界自然显发,在光明中修证成佛果。界部则以修光明为主。心部只求悟心的基础上始能进行,因为单有光明不但成不了佛,反成外道。明空之心必须双运。[14]
4、洛桑杰嘉措整理的资料
界部藏语叫“陇德”,是自在之意。界部在对心的空分的理解上与心部相同,在心的境界上或现有的部分上,则专讲境界,讲光明。认为心体的法性是自然智慧,由此心体显现的一切境界,皆不出普贤境界。这里所说的普贤境界,即法性境界,是心性光明的显现。
光明所明现的一切境界,是本空心体的显露,是自然显发的。因此此境界中所显现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过是一系列罗列幻化的场景,并非是真有其物。所以要“离所缘”,既不分别有无是非,也不区分美丑善恶,让自心安住于这种真空妙有的法性境界中随意而行。这样,各种无明妄念就会自行消失,修行者也就在此光明境界中获得解脱。
光明是自心本性,不是外界所引起的,但是凡夫因有烦恼垢障,所以看不到。密宗无上瑜伽通过气脉修炼,可以见到光明;一般人在临终中阴也能见到光明;大圆满则有自己的特殊方便,可以现见光明。修行者通过修光明,运用各种方便法门使自显境界自然显发,就可以在光明中修证成佛。但修光明必须在悟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明空之心必须双运,因为单有光明不但成不了佛,反而会堕入外道。
通过修光明,还能使肉身修成报化两种色身,获得即身成佛的成就。密宗认为,气能化为光明。众生由四大五蕴所组成,四大五蕴的精微之气,就能释放光明。不过这些都是粗气光明。要把粗气,即身内的气脉化为自然智慧的微细光明,才能成就二种色身。
界部修光明的方法,就是前面说的任运自在,空明双运。即“无着、无执、放下不管,无尘任运,内镜自然显发光明,智慧忽开,身中五气即化为细微的光明而融入法性,外相即现五色光,如虹、如阳焰”。可见界部运用的是随心自在、任运无为的无功用法门,所以界部又称为“自在部”。[15]
5、界部典籍
界部之密续,由无垢友及遍照护传入西藏。据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之《天鼓譬喻论》所载,界部部分主要密续如下:
(1)《大界无央王》、(2)《普贤大虚空》、(3)《明觉自力现升》、(4)《教诫众轮》、(5)《圣道庄严》、(6)《金刚萨埵虚空边际平等》、(7)《智慧密炬》、(8)《宝轮》、(9)《智慧秘密》、(10)《智慧圆满》、(11)《菩提心普作净耳说法》、(12)《菩提心金刚散光》[16]
(三)口诀部
大圆满的要门部是针对超越功用勤修的次第而讲的,即是超越修持次第的顿悟。这是如实建立体会明空双运、三身任运、本自解脱,光明分、空性、大悲妙用无执。
1、龙钦饶降巴尊者观点
(1)基(根)。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所述之关于口诀部中心髓部见地:“本始基(根)”:其本性根本清净,有如无暇之水晶。然其非实体有,彼之自性乃法尔而成,虽则(于如水晶之自性中)“微细自光”体现为甚深光明(内光明),但以未具缘故,光明非外显。是以基(根)乃存于说为“童瓶身宝”之模式中,以其表层尚未破裂故。本始基(根)之体性乃空性,因根本清净及中无一物故。然微细根本觉、即甚深光明之自光,乃任运而成,无有障碍。故彼自体现为一切显现之“生起根基”。虽然如此,其体性并无以光、色、颜色等相作外显。于体性之广大虚空(即本始清净)中,有法尔而成之本始光辉、微细且甚深光明之自光及本智。彼等非同亦非异,然皆体现为①最胜光明,②任运成就之殊胜界,③童瓶身宝之刹土,及④体性、自相及悲心之本质。因其体性为空性,故无有相状。因其自相为光明,故从未舍弃本始光辉所显之内自性。因其悲心(力用)乃根本觉,乃体现为生起智慧而成本觉智之无间根基。
尊者续云:自(根之)体性而言,本始清净非实有法,而外在光明之光、形及颜色皆不可分。但(若自根之)自相(即任运而成之法界)而观,则见本始光辉,亦即于法界中五种光、五大及明点之最极微细显现。是故,自相乃住于最极微细根本智,即内自光明中。尊者又云:本始清净之自相乃任运而成。其法界,即最极微细本觉智,乃住于内而体现为光明之微细显现,即本始光辉。(法界)离常边,因其非(外现之)粗分外光明;亦离断边,因其为精细内光明。是故,(离一切边见之)法尔本觉智,因其体性为空,故非有;复因其自相为光明,故为无尽之显现;亦为万法升起之根基,因其悲心(力用)无尽。此乃基(根)之真实体性。
(2)由基(根)而生之显现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解释云:
于根本法界中,“童瓶身宝”之体性体现为佛身、自相为语、而悲心为意。因五气之光华向外发射,住于本觉智心中之持命气及其四支分,遂于“童瓶身宝”中破出。复次,自法尔成就之光华中生起五种光显现。同时,悲心光华(即本觉智)生起成为寻伺分别种种相之心识。当下,不能了悟(心)识与显现)自体性,(相对于“觉”而言)即产生所谓“无明”之作用。此际,基(根)虽无变而似有变,因本觉智显现故也。此际,于如无云晴空境界之本始清净显现中,遂生起“法尔成就生起八相”之自显现。
(3)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解释“法尔成就生起八相”如下:
①因生起而成悲心之虚空从无间断,遂有会向众生之悲心生起。
②因生起而成光明之虚空从无间断,故有如虹光之本觉智光明生起,而此光明遍于一切显现。
③因生起而成本觉智之虚空从无间断,故其住于无念之境界中。
④因生起而成诸佛身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由诸佛身中清净光明而化之寂忿(诸尊)乃遍满虚空。
⑤因生起而成无二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无“一”、“多”(等名句)之寻伺分别。
⑥因生起而成边际解脱之虚空从无间断,故法尔成就有如自体相之澄澈。
⑦因生起而成清净本觉智(即涅槃)法门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原始清净自体性之显现、及如无云晴空之显现,皆乃并生。
⑧因生起而成不净轮回门之虚空从无间断,遂有六道众生之显现。[17]
(4)普贤解脱之道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云:
当内在光辉自本始法界向外生起,而悲心(力用)则生起成为未能证悟根本觉自体性本来如是之相,当下,以观外在“基(根)之明相”,行者了悟其为内在自显现,于此一刹那证悟,无明可得清净,而基(根)之“法尔成就生起八相”,则融入于本始清净境界中,且即安住。
(5)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云:
“本始基(根)”本无虚妄,然当“基(根)明相”生起之际,(亦同时升起)不能了悟自性之“分别心”,此分别心乃植根于无明,乃自别于“基(根)明相”由是遂生虚妄而成众生。[18]
(6)如果依照祖师吉祥狮子分法,口诀部分四小部分。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宗派藏》中解释云:
①外部(Phyi-sKor):就体性而言,以无烦恼可舍故,无毒乃戒(修习之)道。就自相而言,以无整治故,一切生起皆显现为法性之庄严。就力用而言,以无偏私故,空性乃周普无偏。
②内部(Nang-sKor):就体性而言,以非实色故,故为离相之法性。就自相而言,以其离来去故,实为永恒相续之本觉智。就力用而言,以其遍入(轮回与涅槃)故,此则有如(树)根;以其现证(自性),此则有如躯干;以其能开展(显现诸色之力)故,此则有如树枝;以其为(无尽)光明,此则有如花朵;复以其能成熟故,此则有如果实。
③密部(gSang-sKor):就体性而言,以直指与证悟(根本觉)俱同时故,不须依闻、思、修(此三智);就自相而言,因证觉与息断(死亡)俱同时故,不须依精勤及串习力。就力用而言,因悲心与证觉同时生起,故不须依赖圆满二种(资粮)之积集。
④心髓部(gSang-Ba Bla-Med):就体性而言,因不须依于名言,故毋须依赖分别智。就自相而言,因乃亲证故,遂不必住于意识分别之见地中。就力用而言,因四见圆满故,遂无有能得佛三身及五本觉智之希求。究其所以,则因在此修习中,行者可即身现证本始及法尔所成(之果位)。[19]
(7)见真谛时产生喜乐者,已登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欢喜地,认知此为自现者,已登第…
《第一章 第四节 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分类与内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